陳胤萱
在流量明星和粉絲經濟當道的年代,每個明星都有一群堅實的粉絲,他們中的頭目被稱為“粉頭”,為明星承擔線上線下的應援和推廣;但同時,他們也被大多數路人稱為“腦殘粉”。有的“粉頭”追星瘋狂又燒錢;而有些卻能賺錢,把追星當成自己的產業(yè)和兼職。
簽到、發(fā)帖、打榜、攢經驗值,追星離不開這些基本的飯圈用語。前線、數據組、視頻圖片產出、美工,一個完整的應援會或者個站基本就像一個小公司一樣,分工明確,有條不紊,月行人就擁有多個這樣的組織。
2011年開始追星的月行人,第一次加入個站組織,是想給愛豆送禮物,但以私人名義不方便,就聯系了站子,對方便邀請她加入個站。這之后月行人就充當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提款機”,她毫不在意,“我是樂意的”。
回國之后,月行人迷上了新的愛豆,從只是送禮出錢的幕后人,成為扛著“大炮”的前線。為了拍到愛豆美圖,把相機放在禮品包裝盒里、提前一晚上藏在場館內、找熟悉的工作人員運進去……
慢慢地,月行人變成了經營幾個個站的管理者:從小粉絲,變成了“粉頭”。她先后為自己的兩個愛豆開了4個個站,拍圖、做應援、做數據,每個站子分工明確,光數據站,就有1000多人。她負責分配任務,每周開會,寫項目計劃表,跟上班也沒差別。月行人說:“人生除了工作賺錢,更重要的是開心,我不會犧牲工作來追星,但我也不會犧牲我的全部個人興趣來工作。”
月行人工作時和追星時熱血瘋狂的形象大相徑庭,周圍沒有一個人知道她追星。她不希望同事領導知道她的另一面,擔心因此覺得她很不專業(yè)。但實際上,她認為:“如果你是個優(yōu)秀的人,并不會因為你追星而變得不優(yōu)秀。”
月行人有不錯的工作,高額的收入完全負擔得起她的追星花費,前后4年追星路,她付出了30~40萬,追星對她來說只是一個愛好。
小森在微博上是一個有近萬粉絲的大粉,是頂級流量飯圈內的“剪刀手”,專門產出視頻,最多的時候,一支視頻曾達到過萬的轉發(fā)量。
2011年夏天,還是學生的小森從家坐了12小時火車到上海,在愛豆活動的現場等了一天。就算是僅有10分鐘的表演,也足以洗去一天等待的疲憊,那10分鐘對她來說,好像“上癮”一樣,之后小森更加頻繁地去現場,也做過很多在外人看來荒唐的事。
在高速路上追車,和愛豆住同一家酒店,跟著劇組去拍攝的城市待一周,下雨天在室外看著室內的愛豆拍戲……大多數資深粉絲會干的事她都干過。為了去參加跨年演唱會,她翹掉考試,甚至專門找人冒充自己的家長給輔導員打電話。
學生身份和追星狂熱粉的切換常讓小森有嚴重的落差感,去參加活動的時候,小森和愛豆住在同一家五星級酒店,當然都是四五個人合住一間房。吃早餐時,隔壁桌就是出道20多年的知名主持人;但回到學校后,所有的精彩都消失了。
在大學室友眼里,頻繁離開學校去追星的小森就是一個“腦殘粉”。有一位室友曾跟她討論過:“你要是真的喜歡,就應該以工作人員的身份出現。”沒想到隨口說的話成真了,小森大學學的是傳媒相關專業(yè),工作后,采訪明星、寫稿成為她生活的重心。至于當初說她是“腦殘粉”的室友,跟她也沒有斷了聯系,她們會一起討論工作和明星。不知道旁人究竟怎么想,但至少她在往想走的路上走著。
月行人和小森在追星的過程中,都停留在掏錢這件事上,用月行人的話來說,喜歡誰就要給誰花錢,否則有“虧欠”的心理。Z恰巧相反,她邊追星,邊賺足了生活費。
在飯圈,開粉絲站可以賺到錢,明目張膽地集資,賣幾本寫真集,做一些愛豆相關的周邊,只要站子有名氣,有的是路子賺錢。
Z先后也開了五六個個站,靠著去機場、活動現場拍明星再轉手賣圖,一兩年時間里,先后賺了六七萬元,雖然還是個學生,但已經不找家里拿生活費了。照片的價格根據明星走紅的程度、活動難拍的程度,從10塊到上百塊不等。最多的一次,她一場活動賺了2500元?!皠e人都覺得很好賺錢,但那天我是從早上7點到晚上9點,排隊、占位置,一直站在外面,大夏天熱得要死,后來下雨,還沒有信號,連手機都不能用?!?/p>
Z在自己的愛豆面前不怎么熱情,就算愛豆主動搭話,沒說兩句,話題也就在她這里斷了。這副冷漠樣看起來特別不像追星族,但談起和其他粉絲站之間的Battle,她倒是相當積極,粉絲站之間在出圖這件事上會有暗戳戳的Battle,一般最快出圖的轉發(fā)最高,一到Battle的時候,她就特別激動。
同一本雜志買了100本,大概是不怎么熱情的Z在追星時做過的最熱血的事。這100本雜志至今還放在家里,媽媽以為是免費送的。
月行人常說追星是自己的“兼職”?!懊恳患挛叶家龅猛昝?,這是我自己給自己的任務,是讓自己快樂的兼職?!痹滦腥撕芟矚g做活動策劃類的事,但父母不讓,追星做應援則讓她享受到了活動成功的喜悅。
最瘋狂的一次,愛豆去海外出席活動,她做了場內場外后臺全套應援。時間短,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她打車一趟趟運東西,徹底驚呆了自己的愛豆。這樣的她,脫飯時自然被萬般挽留。
想要脫飯退圈的時候有很多,只是不知道最后一根稻草什么時候來。月行人在活動結束之后,會去后臺善后整理應援物,卻看到愛豆扔掉她送的禮物,不是故意扔掉,只是不知道珍惜罷了。表演差勁、唱歌跑調、工作不認真,粉絲和明星走得越近,越會打破她們的“粉絲濾鏡”,這也是脫飯的原因。
“粉頭”在適當的時候要挺身而出,被對家的粉絲人身攻擊。為了自家愛豆,刷虛無的榜單、注灌水的數據、吵無休止的架……愛與被愛的關系,變成了金錢、謊言和謾罵的游戲。
即便在這樣的情境下,追星仍舊給她們帶來了一些值得的回憶和體驗。最開心難忘的記憶,都和愛豆本人無關,月行人說:“你見過橫店影視城的月亮嗎?我跟我的朋友一起在那賞月。古老的建筑物上面飄著一輪月亮,太美了?!焙蛺鄱挂娒娴囊恍r時間背后,是和姐妹們相處的時光,是從半個月前就開始討論行程的點滴。
追星對于她們來說,跟看電影、喝咖啡、看展是一樣的,只是一種愛好。月行人說:“追星應該是原有生活的補充,我自己的現實生活永遠是最重要的,然后才是追星。當我說追星,我并不希望是說我追的這個人,我更希望說的是我的體驗?!?/p>
(小偉摘自《青年文摘·彩版》201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