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佳 余曉燕
摘要:本文以美國亞馬遜網站上《解密》英譯本的“讀者書評”信息為依據(jù),對書評數(shù)量和星級評級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并對評論文本內容進行梳理,旨在考察《解密》在海外普通讀者中的接受狀況及其對中國當代文學譯介與傳播的啟示。作為中國當代杰出的文學作品,《解密》在西方普通讀者群中的閱讀量、關注度、接受度和好評度都普遍較高,真正走入了西方大眾化的閱讀群體。由書評可知,《解密》的故事情節(jié)、非類型小說特點以及敘述方式和風格等因素獲得西方讀者的普遍關注和贊譽,但也有少數(shù)批評和挑剔的聲音,比如有讀者認為,小說中的大量細節(jié)描寫使故事節(jié)奏變得緩慢,影響了閱讀興趣等。研究表明,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的關鍵因素是精彩的中國故事和獨特的敘事方式等文本因素,同時優(yōu)秀的翻譯和一流的出版社等非文本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解密》;讀者書評;亞馬遜網站;接受
《解密》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于2002年在國內首次出版,之后多次再版,銷量逾百萬,頗受讀者歡迎。2014年,英國漢學家米歐敏(Olivia Milburn)與克里斯托弗·佩恩(Christopher Payne)合作,將《解密》譯成英文。英譯本由英國企鵝蘭登集團和美國FSG(法勞·斯特勞斯·吉羅)出版公司聯(lián)合出版。同時,該書還被收入“企鵝經典文庫”,使麥家成為至今唯一入選該文庫的中國當代作家。《解密》英文版上市當天,即創(chuàng)造了中國文學作品海外排名最好成績:英國亞馬遜綜合排名385位;美國亞馬遜綜合排名473位,列世界文學圖書榜22位①。之后,英國《經濟學人》將其列為“2014年度全球十佳小說”。2017年,英國《每日電訊報》將其評為史上最杰出的20部間諜小說之一。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蓬勃發(fā)展,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文學走出國門,成為我國許多專家學者日益關注的話題。《解密》作為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受到中國學界的廣泛關注。之前的學者主要對《解密》海外成功譯介與傳播的因素進行了多方面探討,如時貴仁②、季進、臧晴③等。也有學者從“世界文學”的角度進行研究,如王迅以《解密》為例,探討了何為“世界文學寫作”以及當代寫作如何與世界接軌的命題④。
上述學者從不同視角推動了《解密》對外譯介的研究進展,但迄今《解密》在海外讀者中的接受狀況研究展開不多。謝天振認為,“只有在讀者的接受中文學翻譯才能實現(xiàn)其文學交流的目的?!雹菀虼?,對國外讀者的閱讀接受狀況進行研究是考察和衡量作品譯介效果的重要指標。此前,陳香和聞亦曾對《解密》在海外圖書館的收藏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其在海外傳播的一個特殊現(xiàn)象:“以往中國作家作品在海外出版,收藏主體主要是學術和研究型的圖書館,閱讀對象更多的是對中國文化有興趣或者是直接從事這一專業(yè)的讀者,而《解密》目前的海外收藏圖書館類型,70%左右是公共圖書館和社區(qū)圖書館,30%是學術和研究型圖書館。這表明《解密》的接受和傳播人群主要是大眾,是中國文學進入美國大眾文化消費圈的可喜現(xiàn)象?!雹奕欢胀ㄗx者對《解密》的關注焦點在哪,我們仍無從判斷。有鑒于此,本文以美國亞馬遜網站上的“讀者書評”(Customer Review)信息為依據(jù),對《解密》英譯本的讀者書評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對評論內容進行梳理和分析,旨在考察《解密》的海外閱讀接受狀況,并具體回答如下三個問題:1.《解密》在西方大眾讀者中的總體接受情況如何?2.《解密》中有哪些方面得到西方讀者的關注?哪些獲得贊譽和好評?哪些招致批評和挑剔?3.從《解密》這一個案中,中國當代文學對外譯介與傳播能獲得哪些啟示?
1.《解密》讀者書評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讀者書評是一種圖書閱讀后的反饋行為,是讀者對一本書的內容、形式及價值等方面的好壞與否做出的最直接的評價。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撰寫書評。書評已經進入大眾化時代,正如亞馬遜最早提出的“人人都是書評家”的理念,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想和意愿⑦。陳詩沁和尤建忠總結了亞馬遜讀者書評機制的三大特點⑧:1.書評數(shù)量大,信息全面。早在2009 年就曾有報道指出,當時亞馬遜已有累計500萬用戶參與圖書評論,評論總數(shù)多達數(shù)千萬條。2.評論客觀,可信度強。讀者在亞馬遜進行書評時,只要符合亞馬遜的評論規(guī)定,便可以暢所欲言。3.全社會廣泛的參與度。亞馬遜書評的參與者來自社會各階層,評論者身份各異。同時,亞馬遜采取了星級制度評分,任何讀者都可以針對其他讀者發(fā)表的書評進行打分,這種互動評分的模式提升了書評閱讀趣味性的同時,又增加了讀者的參與度。
亞馬遜讀者書評是由“讀者星級”和“讀者評論”兩部分組成?!白x者星級”是5星制,評論頁面上會顯示該商品的用戶評分(即幾星)、評論人數(shù)、各等級評分人數(shù)等匯總信息。亞馬遜使用機器學習模型來計算產品的星級,模型中包含的因素有:書評的年份、讀者評分的有用度以及該書評是否出自實際購買者。“讀者評論”則是讀者在網站上匿名或實名發(fā)表的與圖書有關的文字內容,可以是購書體驗、閱讀心得等,視角各異,長短不一。一般來說,讀者評論數(shù)與作品銷售和閱讀的數(shù)量成正比。筆者對《解密》英譯本的總書評數(shù)、星級評級以及各星級的分布情況進行了檢索和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從表1可見,在141位讀者的評級中,評5星的人數(shù)最多,有51位,是總人數(shù)的36%;1星的人數(shù)最少,只有13人,僅為總數(shù)的9%。其中,表示“非常喜歡”和“喜歡”的5星和4星人數(shù)有83人,約占總人數(shù)的2/3。而表示“不太喜歡”和“不喜歡”的2星和1星人數(shù)有30人,約占總人數(shù)的1/5。這表明,《解密》受到了大多數(shù)西方讀者的普遍歡迎,但也有少數(shù)讀者表達了挑剔和批評的意見。
由于《解密》書評數(shù)量較大,且質量參差不齊,論述深淺各異,篇幅長短不一,為保證本研究所采納書評的質量,提高書評可信度,也為了便于計算分析,本文選取網站上帶有徽章標記的讀者書評文本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及分析。帶有徽章標記的讀者是亞馬遜遴選的最信賴的高質量評論者,他們往往會對產品進行詳細清晰、不偏不倚的評價。這些書評無論是正面評價、負面評價還是中立的評價,都更加詳細、客觀、信息量大并富含實質性內容,因此能為本研究提供真實可靠的數(shù)據(jù)。筆者對26位徽章讀者書評進行了統(tǒng)計,表2顯示了他們的書評數(shù)量以及星級分布的具體情況。
統(tǒng)計顯示,在26位徽章讀者中,有17人的評級為4星,占總人數(shù)的65%,數(shù)量最多;其次是5星的人數(shù),有6人,占23%??梢钥闯觯?8%的徽章讀者對《解密》的評級為“非常喜歡”和“喜歡”。3星及以下的只有3人。
2. 西方讀者對《解密》的評價
通過對26位徽章讀者的書評內容進行梳理和擇要述評(均由筆者譯成中文),我們發(fā)現(xiàn)對《解密》的關注主要涉及非類型小說特點、故事情節(jié)、開篇的敘述方式、“復調式”的敘事風格、對數(shù)學等智力游戲的細節(jié)描寫和作品的文學性等文本因素,以及翻譯質量和作者的職業(yè)背景等非文本因素。從評論數(shù)量來看,西方讀者對文本因素的關注遠遠多于非文本因素。此外,文本因素中,《解密》的非類型小說特點、故事情節(jié)以及敘述方式和敘事風格獲得的關注最多,贊譽最多,但也引起了一定的爭議。總體來看,《解密》獲得的正面評價遠遠多于負面評價,詳情如表3所示:
2.1文本因素
從書評可見,西方讀者對《解密》的關注大多與其文本因素有關,包括非類型小說特點、故事情節(jié)、小說開篇的敘述方式、“復調式”的敘事風格、作品的文學性以及對數(shù)學等智力游戲的細節(jié)描寫等。
麥家被譽為“中國諜戰(zhàn)小說之父”,但事實上,《解密》和西方讀者所理解的間諜小說頗有不同?!胞溂要殑?chuàng)了一種屬于自己的文學類型,偵探、歷史、人性等等有機地融為一體,傳達出對世界、人性的深刻體認?!雹庠诠P者統(tǒng)計的26篇書評中,有20位讀者提及此點,其中16人表示理解和贊同。他們明確指出,“《解密》中的懸疑和真正意義的間諜小說的懸疑不同。閱讀和欣賞這部小說時,你需要撇開對懸疑小說先入為主的成見,把關注點放在這個特殊的故事上”(McGee),而這個故事“實際上并非關于密碼,而是試圖剖析破解當時最復雜密碼的人。它深入探究了一個才華橫溢卻困頓不安的天才的內心世界,展示了天才所從事事業(yè)的一個縮影”(Jodi)。從這一點來看,西方讀者的理解與麥家的寫作初衷是一致的,因為“麥家的首要目標是寫人,寫人性,研究生命本身”11。這樣的人性書寫比西方間諜小說中的刀光劍影、色亂情迷更加深刻,它跨越了時空、種族和文化,直抵人心,也打動了西方讀者。他們評論道:“容金珍的故事令人癡迷,經久難忘,它是那樣的真實,讓人覺得它不可能是一個虛構的故事”(Tanstaafl),“故事微妙而不動聲色,溫婉而迷人。我腦海里總是浮現(xiàn)金珍的身影,我想穿透他那無法穿透的神秘,我的心在不知不覺中完全被他占據(jù),直到讀完最后一頁,還久久不能平靜”(switterbug/ Betsey Van Horn)??梢?,對人性的探索讓《解密》具有了世界文學的主題,在西方讀者中產生了心靈上的共鳴。此外,對于《解密》的小說類型,讀者也眾說紛紜,認為《解密》是“中國人視角下的科技驚悚小說”(Dr Adam Weiss),“歷史小說與心理驚悚小說的巧妙結合”(Thom Mitchell),“心理傳記小說”(A. Silverstone),“偵探故事、歷史故事和家族故事的結合”(switterbug/ Betsey Van Horn),“傳統(tǒng)間諜故事與中國民間故事的結合”(Topolino),“既是間諜小說,也是心理小說”(Patto),“像一個寓言”(Neal Reynolds)等。從評論可見,《解密》與傳統(tǒng)間諜小說之間存在的審美差異給西方讀者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但也有4位讀者對《解密》中所凸顯的非類型小說特點產生了疑慮。他們認為“小說內容與我最初的期待有所差距。它并不是我所理解的驚悚小說,也不是經典的間諜小說”(Leslie),“對于一味尋求激烈緊張刺激并伴以高科技密碼破解細節(jié)的讀者來說,讀到小說前三分之一時可能就讀不下去了”(frankp93)。筆者認為,對于部分慣于欣賞那種簡單而直接的傳統(tǒng)間諜小說的讀者來說,他們提出這樣的批評也是不足為奇的。
《解密》的故事情節(jié)是吸引西方讀者最直接的因素。統(tǒng)計中,有16人對故事情節(jié)有所論及,其中15人褒獎有加。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解密》在西方讀者眼中也表現(xiàn)為一個個不同的故事,他們從中讀到了“20世紀的中國歷史、文化變遷、個人奮斗和時代挑戰(zhàn)等多種因素的水乳交融”(A. Silverstone),“背叛、友誼和家族的故事”(Topolino),“密碼研究的迷人魅力和密碼專家的忘我和投入,隱秘的密碼世界及其對從事人員所造成的身心創(chuàng)傷,以及中國的思想和文化”(Mary Whipple),“形而上的思想盛宴,其中包括數(shù)學奧秘、天才與瘋子的關系、愛國情懷和友誼的背叛、上帝的本性、欺騙的力量、夢想的魔力以及人類和社會的秘密”(Patto),以及“容氏家族的數(shù)代人身上所體現(xiàn)的關于政治、歷史和文化現(xiàn)實的層層含義和啟示”(Jacqui Murray)。可見,《解密》對東西方元素的兼容并蓄使故事極具豐富性、開放性和包容性,從而迎合了不同西方讀者的閱讀興趣和品位。同時,讀者認為,精彩的故事和作者精湛的寫作水平息息相關,他們評論道:“麥家的寫作技術極其高超,筆下的故事懸念重重又扣人心弦”(Snowbrocade),“這是個令人興奮的充滿神秘的故事,其成功的關鍵因素就在于作者精致微妙的想象以及令人欽佩的錯綜復雜的寫作能力”(Erika Borsos)?;诖?,讀者在評論中以讀后感式的文字描述了個人的閱讀體驗,認為故事“優(yōu)秀而充滿智慧”(Jodi),“神奇并扣人心弦”(S Riaz 4),因而許多讀者表示期待讀到麥家更多的作品,因為他們已經對他著迷了。但是統(tǒng)計中有1位讀者對故事情節(jié)有所批評,認為其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主要是由于“敘述中有許多模糊的描述和所指”以及其本人“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缺乏了解”所致(Tell Me A Story)。
《解密》開篇作者運用細膩的筆觸和較長的篇幅對主人公的特殊人格做了追溯性闡釋,這是對故事發(fā)生的宏大的社會環(huán)境的描寫,這樣的開篇形式和西方小說傳統(tǒng)不同。據(jù)統(tǒng)計,有12位讀者對此進行了評論,并引起較大爭議。其中8位讀者給予了好評,認為“故事開頭,我們讀到了金珍的家庭背景,從中了解到他的個性和故事的緣起,讀起來很有趣”(Jodi)。讀者對小說開篇的敘述方式也表達了自己的理解,認為其“具有民間故事般的敘事風格”(frankp93),“是一種童話般的敘述”(Patto),“像一本歷史小說”(Z Hayes),“具有中國寓言故事的味道”(Leslie)。但有4位讀者對這種寫作方式表示不適應,一方面,他們認為小說開篇繁重的細節(jié)描寫使故事節(jié)奏緩慢,拖泥帶水,以至于讀者最終失去耐心和閱讀興趣;另一方面,宏大的寫作方式加大了閱讀的難度,從而使得小說自身仍然像個難以破解的密碼。筆者認為,這種不適應主要是由中西小說傳統(tǒng)的差異所致。中國當代文學翻譯家葛浩文曾說:“英美讀者習慣先看小說的第一頁,來決定這個小說是否值得買回家讀下去”12。可見,西方讀者往往沒有探尋和慢慢品味的耐心,而是希冀小說開頭足夠精彩,直截了當,能夠一下就抓住他們的眼球。而《解密》的開篇部分沿襲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敘述傳統(tǒng),旁枝錯節(jié),氣勢恢宏,娓娓道來。因此,正是中西小說傳統(tǒng)的差異導致了西方讀者對《解密》開篇敘述方式的褒貶不一,但仍有大部分讀者樂于感受并體會這種異域風格的魅力。
《解密》所采取的“復調式”敘事風格以及對“元小說”技法的使用也引起了西方讀者的大量關注。小說敘事以“多聲部”的方式推進,即以多個當事人的描述和評論對主人公進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塑造。同時,敘事中還穿插著大量“元小說”的因素,如敘事者從故事中走出來,向讀者交代他創(chuàng)作小說的細節(jié)和過程等。獨特的敘事方式吸引了讀者的眼球,有11位讀者對此發(fā)表了評論,其中8位讀者表示贊賞。他們對 “復調式”敘事風格的表現(xiàn)形式進行了分析,如“故事的許多情節(jié)都是采用倒敘的形式,通過人物采訪而推進,而與主人公的直接交流幾乎沒有。這是不尋常的,也是耐人尋味的”(frankp93),“我們總是從其他人那里獲知他們對容金珍的印象,并且我們的信息也總是從信件或日記中獲得,因而和真實的情形總有一段距離”(S Riaz 4)。讀者認為多聲部“復調式”的敘事風格讓他們不是被動地閱讀故事,而是獲得了一種主動參與感,如“小說情節(jié)迂回曲折,敘事方式出人意料。小說是各種片段信息的集合,它們就像密碼一樣,使我在閱讀時也面臨著‘破譯密碼的需要”(switterbug/ Betsey Van Horn)。有讀者直接指出,該寫作風格的高明之處在于“使讀者相信敘述的真實性,而不僅僅是虛構的作品”(Patto),“使人感覺是一名記者在調查一位名為容金珍的中國知識分子起起落落的一生。我們通過記者的筆記和眼睛來感受容金珍的生活。故事具有極強的敘事性,就好像將許多分散的筆記最終匯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然后被編成書”(Jacqui Murray)。從讀者對小說敘事風格的理解可以看出,他們對麥家創(chuàng)作中對“真實”追求的良苦用心產生了回應。“‘真實是麥家敘事的關鍵詞,它是小說敘事尋求形式感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同時又構成《解密》這部作品耐人尋味的審美素質?!?3但是,由于讀者素質不同,喜好各異,書評中有3位讀者對此提出了批評,他們主要認為作者不同尋常的敘事方式和視角讓人難以適從,如“除非你讀過大量的實驗小說(我沒有),否則小說中敘述者從故事中走出來直接對讀者講述,對他所設計的故事結構進行解釋,訴說他個人生活中的種種艱辛最終如何導致他與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發(fā)生了交集等等這些元小說技巧的使用,會讓你深感不安”(frankp93)。
《解密》中對數(shù)學等智力游戲的細節(jié)描寫在西方讀者中毀譽參半。對此有所評論的4位讀者中,2人評價頗高,認為“書中的數(shù)學、迷幻和解碼情節(jié)讓我如癡如醉”(Wilhelmina Zeitgeist),“閱讀此書就像宴請讀者享用一頓富含智力挑戰(zhàn)的歡樂自助餐”,“小說中有大量具體的腦力分析過程的描述,似乎這些文字最終將刊登在某個有關人類智力的科學雜志上”(Jacqui Murray)。但也有2位讀者表示這些數(shù)學細節(jié)讓他們感到困惑,影響了閱讀興趣。事實上,麥家的小說有“新智力小說”之稱,是需要讀者動腦閱讀的14。小說中大量智力游戲細節(jié)的描寫,一方面有助于為故事營造真實的氛圍,另一方面也與“解密”的主題契合,讓讀者主動參與到玄幻深奧的學科交織中,感受“身臨其境”的美妙。但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作者這樣別具匠心的寫作安排不為部分讀者接受,也是不難理解的。
麥家把“特情題材的小說創(chuàng)作引上了文學的正道,被冠以‘通俗文學的諜戰(zhàn)小說,從此在精英文學殿堂有了自己的合法身份”15。統(tǒng)計中,《解密》的文學性引起了5位讀者的關注,并獲得了高度一致的肯定和認同,認為其“故事熱情奔放,極富文學性”(switterbug/ Betsey Van Horn),“在故事的焦點、背景以及主題方面都別具一格”(Mary Whipple)。讀者還將《解密》與西方類型小說對比,認為“作者具有不同尋常的寫作目標,而不僅僅是完成一部類型小說”,因而其文學性突出地體現(xiàn)在“敘述語氣、節(jié)奏以及非線性的敘事方式上,從而作品更為精致和復雜”(frankp93)。顯見的是,《解密》兼具通俗文學與精英文學的可讀性、趣味性和經典性的特點,在西方讀者和中國作家之間搭起了一座橋,讓他們心有靈犀,產生共鳴。
2.2非文本因素
通過統(tǒng)計,我們發(fā)現(xiàn)西方讀者對《解密》非文本因素的關注相對較少,其評論主要聚焦于翻譯質量以及作者的職業(yè)背景和國內名望。26篇讀者書評中,有11位讀者對翻譯質量進行了評論。其中9位讀者表示稱贊,認為米歐敏和佩恩的翻譯“極其出色”(Thom Mitchell),“非常地道,行文流暢,可讀性極強”(Tanstaafl),“小說讀起來像是用英語進行的寫作”(switterbug/ Betsey Van Horn),“為譯者精湛的水平所折服”(Wilhelmina Zeitgeist)等。有2位讀者認為翻譯有些問題,但主要是由漢譯英的難度所致。
此外,麥家的國內名望和職業(yè)背景也是吸引西方讀者的重要因素,有8位讀者在書評中有所論及。首先,麥家在中國被譽為“特情文學之父”16,其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風靡全國。這種國內影響力使西方讀者相信“麥家能夠在中國取得巨大的成功,成為暢銷書作家,并贏得中國文學最高榮譽,一定是有道理的”(S Riaz 4),因而引起了他們的閱讀欲望。其次,麥家本人的職業(yè)背景比較特殊,十七年的軍旅生涯以及在國家情報部門數(shù)月實習的經歷使得《解密》這部與密碼和間諜有關的題材具有了一定的敏感性,迎合了他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他們認為“作者的個人經歷和專長一定會在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Donna),“最關鍵、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麥家曾有過在中國情報局工作的經歷,這為他書寫全球間諜活動背景下破譯密碼的故事提供了動力。并且可以確定的是,他這種個人的、獨特的見解一定在他不同尋常的職業(yè)中得到了提升”(Erika Borsos)。
結 語
通過梳理和分析亞馬遜讀者對《解密》的書評,筆者試圖回答本文開頭提出的三個問題:
從西方讀者的閱讀接受情況來看,《解密》獲得的書評數(shù)量較多,評星等級較高,并且好評的數(shù)量遠遠多于負面評價。這表明:其一,作為中國當代的杰出作品,《解密》在西方普通讀者群中的閱讀量和關注度普遍較高,說明其“順利跨越了中西方文化心理與敘述模式差異的隱形門檻,成功地進入了西方的主流閱讀語境”17,較好地向世界講述了中國故事,傳達了中國聲音。其二,《解密》在西方普通讀者群中的接受度和好評度普遍較高,說明其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西方讀者的閱讀期待視野,從而達到了文學、文化以及思想交流的目的,有效地拉近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們之間的距離。
從《解密》吸引西方讀者的主要因素來看:首先,按照讀者的關注程度排序,主要涉及非類型小說特點、故事情節(jié)、翻譯質量、“復調式”的敘事風格、開篇的敘述方式、作者的國內名望和職業(yè)背景、對數(shù)學等智力游戲的細節(jié)描寫以及作品的文學性等8個方面,其中有6個方面屬于小說本身的文本因素,2個方面屬于非文本因素。其次,非類型小說特點、故事情節(jié)以及“復調式”的敘事風格等文本因素獲得的關注最多,贏得的贊譽最多,但也引起少數(shù)批評和挑剔的聲音。具有爭議的因素還有小說中對數(shù)學等智力游戲的細節(jié)描寫以及作品的翻譯質量,西方讀者對此見仁見智,但不可否認的是,好評的聲音遠遠蓋過批評。再次,西方讀者對麥家的國內聲望和職業(yè)背景表現(xiàn)出了興趣,以至于他們對麥家筆下的《解密》充滿期待和好奇。此外,讀者對作品的文學性表示了高度認同,他們還在《解密》和西方文學、電影中找到了共通性和相似性,有種似曾相識之感。最后,從總體來看,《解密》吸引西方讀者最關鍵的因素是其作為文學作品本身的魅力,正如余華所說,“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讀者最為關心的仍然是人物、命運、故事等這些屬于文學的因素?!薄凹偃缥膶W里真的存在神秘的力量,那就是讓讀者在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歷史的作家的作品中讀到屬于自己的感受?!?8
從《解密》在海外走紅給中國當代文學譯介和傳播帶來的啟示來看,筆者認為,中國當代文學能夠吸引西方讀者要靠文本和非文本因素的共同作用。最關鍵的文本因素有二。其一,精彩的中國故事。從亞馬遜讀者書評來看,《解密》的非類型小說特點及其故事情節(jié)是吸引西方讀者的首要因素。許多讀者評論中都提到《解密》和通常意義的驚悚間諜小說類型不同,這樣陌生化的故事讓西方讀者對東方的神秘主義展開想象,從而獲得耳目一新的異域文學文化體驗?!督饷堋芬孕轮袊闪⑶昂鬄楣适卤尘?,歌頌了奮斗在隱秘戰(zhàn)線的愛國志士為新中國的崛起而默默奉獻、不畏艱辛、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愛國情懷。這樣的主題是本土性的,是關于中國英雄的故事,是弘揚紅色主旋律的故事。同時,《解密》中的英雄并不完美,他集“圣人”與“瘋子”于一身。這種人物塑造是對復雜人性的剖析,“對生命內在本質的追問”,是人本主義的體現(xiàn)19。西方讀者在《解密》中看到了他們熟悉的身影:“如果要找一個美國電影中的相似角色,那就是約翰·特托羅(John Turturro),他在數(shù)部影片中都扮演了一個痛苦的天才形象?!薄斑@部小說像是一本傳記,跟電影《美麗心靈》很像。天才易折,他們如玻璃般的生命多么容易破碎?!保╓illiam S Jamison)可見,對人性的探索拉近了《解密》與西方讀者的距離,正如莫言所言:“中國當代文學想要獲得國外讀者青睞,必須打破過去局限的立場,站在人類共同的立場上,去表現(xiàn)普遍人性。真正世界性的文學作品必須表現(xiàn)普遍的人性,才能引起世界各地讀者的共鳴”20,這也正是《解密》世界性的體現(xiàn)。有讀者評論說:“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西方人能夠理解和欣賞的非常有趣且不同尋常的故事,同時也充分展示了中國文化的獨特和趣味?!保⊿nowbrocade)可見,兼具本土性與世界性的新類型小說是《解密》打動西方讀者的第一把鑰匙。其二,縝密而獨特的敘事方式。亞馬遜讀者書評顯示,《解密》開篇的敘述方式與其“復調式”的敘事風格也吸引了大量讀者的眼球?!督饷堋烽_篇運用中國古典小說技法,使故事社會環(huán)境的宏大敘述中呈現(xiàn)了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和枝繁葉茂的結構層次。此外,小說采取非傳統(tǒng)的敘事方式,將對多個當事人的采訪片段進行“馬賽克”式的拼接,從多維度和多視角講述故事。這種“多聲部”的復調敘事,較之傳統(tǒng)敘事方式更能將人物刻畫得鮮活飽滿,同時也能為故事營造“真實”氛圍,讓讀者有種置身其中,和敘述者一起“解密”的參與感。書評中屢見這樣的表述:“故事如此精彩,我都不相信容金珍不是一個真正的人物。”“整本書讀完,讀者不可能對解密者和他的令人心碎的經歷的真實性產生懷疑?!薄拔覀兒蛿⑹稣咭坏?,一起慢慢揭開容金珍身上的秘密?!笨梢?,縝密而獨特的敘事方式是《解密》打動西方讀者的第二把鑰匙。
誠然,中國當代文學能夠吸引西方讀者離不開非文本因素。筆者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翻譯質量和出版社。麥家說:“翻譯是作品的再生父母21”。畢竟,中國文學作品要在西方讀者群中閱讀,翻譯是必經之路。就《解密》而言,第一譯者米歐敏是英國人,她不僅具有深厚的英文功底,還對西方讀者獨特的文字偏好、審美品位和文學情趣等都有較好的把握。同時,她還獲牛津大學古代漢語專業(yè)的博士學位,身兼翻譯者和研究者身份,中文功底可見一斑。更重要的是,她決定翻譯《解密》的唯一原因,是因為她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想把它譯給曾當過破譯員的爺爺看。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翻譯活動,一定是譯者的嘔心之作。從讀者書評來看,譯者精湛的翻譯水平讓《解密》在西方讀者中獲得了“再生”。如本雅明所說,“通過翻譯,原作語言被帶進了譯文語言的領域,‘原作的生命獲得了最新的、持續(xù)不斷更新的、最全面的呈顯。譯文成為了原文的‘后期生命(afterlife)。”因此,“在所有的文學形式中,翻譯承擔著一種特殊使命:照管原作語言的成熟過程和譯作語言的分娩陣痛”22。此外,出版社也是關鍵?!俺霭嫔绮怀霭妫俸玫淖g文也只能鎖在抽屜里,這是過去,現(xiàn)在是存在硬盤里。”23《解密》英譯本由英國企鵝蘭登集團和美國FSG出版公司兩大出版巨頭聯(lián)合出版,前者是英語文學界最大的出版商,后者則擁有22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版權,這使其能夠很快進入西方的主流發(fā)行渠道,得到有效的傳播,為其贏得西方讀者打開了市場。從《解密》這一成功案例可以看出,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國門,走進世界讀者,需要文本以及非文本因素的共同作用。李敬澤認為,“衡量一本好書的標準是,10年后重讀仍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解密》當屬此例。麥家正在走向經典的路上,而這條路就在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中?!?4從本文的研究來看,麥家《解密》的經典化之路已經從域內延伸到海外!
注釋:
①⑥陳香、聞亦:《諜戰(zhàn)風刮進歐美:破譯中國文學走出去的“麥家現(xiàn)象”》,《中華讀書報》2014年5月21日。
②時貴仁:《古箏與小提琴的協(xié)奏曲——麥家文學作品走向海外的啟示》,《當代作家評論》2017年第2期。
③16季進、臧晴:《論海外“〈解密〉熱”現(xiàn)象》,《南方文壇》2016年第4期。
④王迅:《〈解密〉之中有當下世界文學寫作的密碼》,《文匯報》2018年2月12日。
⑤謝天振:《譯介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頁。
⑦何星:《基于出版?zhèn)鞑サ膱D書評論研究》,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⑧陳詩沁、尤建忠:《淺議亞馬遜的書評機制與書評建設》,《出版參考》2012年第1期。
⑨本文數(shù)據(jù)源自美國亞馬遜網站www.amazon.com,檢索日期為2018年3月15日。
⑩季進:《從中國文本到世界文學(中國文學在世界傳播02)——以麥家小說為例》,《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4月11日。
11131519王迅:《極限敘事與黑暗寫作——麥家小說論》,作家出版社2015年版,第215頁,第210頁,第3頁,第189頁。
12轉引自劉云虹、許鈞:《文學翻譯模式與中國文學對外譯介——關于葛浩文的翻譯》,《外國語》2014年第3期。
14吳凡:《論麥家的新智力小說創(chuàng)作》,《中文學術前沿》2012第1期。
17謝天振:《中國文學走出去:問題與實質》,《中國比較文學》2014年第1期。
1823余華:《我的書在世界》,《小說譯介與傳播研究》2017年第2期。
20李映民、李純:(2011年6月25日),著名作家莫言:中國文學走向世界須表現(xiàn)普遍人性,引自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6-25/3136866.shtml。
21轉引自白燁:《麥家“走出去”的解密》《人民日報》2014年7月1日。
22黃海容:《本雅明翻譯觀述評》,《中國翻譯》 2007年第4期。
24祁晴:《麥家:被誤讀的〈解密〉》,《人民日報》2014年4月24日。
(作者單位:浙江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本文系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語料庫的浙籍當代作家翻譯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15NDJC128YB)
責任編輯:劉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