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彥彥
(合肥市六安路小學榮城花園分校 安徽合肥 230041)
觀課議課是學校最常規(guī)的教學研究活動,教師參與面廣,實效性強,對于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我校于2017年5月申報并開展《小學觀課議課模式的實踐研究》市級課題。在學校領導小組的指導和要求下,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將實踐研究落實到課堂中,不斷收獲著自己的專業(yè)成長。
一年級組通過觀察、研究、分析、總結,得出“設點、合作、診斷式”觀評課模式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這一觀察點,對于一年級教師的課堂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正如美國教育家德加默所說:“問得好,即教得好!”從幼兒園踏入小學的校園,成為一名小學生,一年級的孩子們年齡小、好動、自制力較差等都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難點,解決這些難點的關鍵就落在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上。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
通過“設點、合作、診斷式”觀評課模式,具體的數字呈現更有說服力。筆者在上《jqx》這一課時竟然提了30個問題,學生思考和問答也很快。學生不需要花時間思考就能回答的問題究竟價值何在?因為問題多,所以學生整節(jié)課都在聽或是說,沒有落實到寫上。課堂上筆者也忙個不停,根本沒有時間意識到這些問題。課后每位聽課教師根據課堂設點的記錄,真實而有效地對這節(jié)課進行了研討、分析,讓筆者明白了提問多不等于教學質量高,學生缺少了思考時間,就談不上有所學、有所獲。之后筆者重新備課,抓重點、解難點,將30個問題提煉為6個。(1)看圖說說你是怎么找到“jpx”的。(2)仔細觀察老師的板書演示,說說筆順、占格和需要注意的地方。(3)分享區(qū)分形近字母“bpdq”的好方法。(4)你能快速找到三拼音節(jié),并正確地讀出來嗎?(5)小“ü”見到“j、q、x、y”會發(fā)生哪些變化?你會編首小兒歌嗎?(6)誰來說說今天都學到了哪些本領?讓原本零散的課堂變得清晰,重難點突出,同時學生學習思考的時間更充分,還能留有時間讓學生練寫拼音,做到當堂批改,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反饋和指導,提升了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
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首先要少而精,問題要設在著重點、關鍵點、疑難點,使整個課堂連貫清晰、重點突出。同時教師要結合教授內容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思考、探究的學習過程,從而學到知識、懂得方法。這樣,學生的思維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課堂上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學生進行了40分鐘的學習,收獲卻遠遠大于一節(jié)課的學習。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想讓他們坐得住、聽得進、學得實,就必須設計他們感興趣的問題,才能推動他們學習的欲望。此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就應該把握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所教知識之間的銜接點——問題的趣味性。特別是對于一年級學生,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級學生保持課堂聽課的專注度的時間很短,如能將問題設計得有意思一些,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聽課的效果。課堂上要找準學生的興趣點,讓原本平淡的課堂因為提問而變得生動、活潑,讓一些坐不住、聽不進、學得難的學生發(fā)現學習的趣味性,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如:在教學《影子》這一課時,筆者以謎語的形式來讓學生猜一猜我們今天要上的內容。學生當時興趣很高,之后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猜出來的,就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入課文內容。經歷了猜謎的過程,課文內容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在教學《比尾巴》這一課時,筆者請學生到黑板前來給小動物貼尾巴,當時學生的小手就如雨后春筍一樣紛紛舉了起來。接著讓他們根據第一節(jié)的方式來問答,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意思,而且在貼、問、答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就將整篇課文背出來了。
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要找準興趣點。教師的提問激起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讓他們覺得很有意思,興趣就被激發(fā)出來了。這讓原本總是要維持紀律的一年級學生,整節(jié)課都能保持較高的學習勁頭,甚至會期待老師提出有趣的問題。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在課堂上的學習自然就會更高效。
課堂提問總是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有些老師喜歡學生齊聲回答。雖然表面上學生都回答了,課堂氣氛看起來很好,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一部分學生是聽別人怎么說自己就怎么說,即使沒有聽到問題的學生也能跟著濫竽充數。沒有思考,也就學不到知識。另一種情況是,有些老師總是喜歡提問舉手的或是少數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而忽視了那些不愛舉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總是怕他們答不出、答不準確,耽誤課堂寶貴的時間。這就使大部分學生在教師提問時被動、消極,久而久之他們會把自己當作局外人。其實課堂寶貴的時間更應該花在這些孩子身上,課堂上的提問要落實到每一個學生。
課堂問題的設置,應照顧到每個孩子的學情,可以分層設置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因為老師的提問,去積極思考、解答問題,在學習上建立起主動性。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先小組內交流,再全班匯報;同桌先互相說一說;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抓住上課回答問題的機會,規(guī)定每人每天至少主動爭取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這樣不僅使得全班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更重要的是學生回答問題的主動性提高了,再也不是老師提問,下面一片寂靜,舉手的寥寥無幾。現在的課堂只要問題出來,總能看到每個小組、每個角落都有舉起的小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和主動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學生對于課堂提問的回答是檢驗教師課堂提問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老師在提出問題,聽取學生回答后,一般會對正確的回答表揚,錯誤的回答批評,這樣只顧流程,不顧評價,只會收到負面的效果。在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要進行及時的反饋,給予客觀的、鼓勵性的評價或必要的引導。對回答正確的學生要加以肯定和表揚,并要說出他們值得大家學習的方面;對回答錯誤的學生要加以鼓勵,并向他們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這樣更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例如在教學《青蛙寫詩》的時候,筆者問:“有誰要來給小青蛙當標點呢?”這個問題并不難,因此筆者就請了一位沒有舉手的孩子回答。他說有小蝌蚪、水泡泡、水珠。筆者就表揚她說:“一共就三個,都被你找到了,你可真是個厲害的小偵探。再仔細偵查一下,第三個是否有遺漏?”這時候有幾個學生舉起了手,筆者想讓這個孩子再深入思考一下,就問:“你發(fā)現了嗎?”她搖了搖頭。筆者以為她會就此放棄,沒想到她說:“老師,能讓我再想想嗎?”筆者點了點頭,大概不到一分鐘,她興奮地舉起手說:“老師我知道了,是一串水珠,六個小水珠排排隊來當省略號?!惫P者很高興地表揚她,不僅閱讀課文仔細,表達能力強,而且這種遇到困難不放棄的精神很值得大家學習。晚上,她媽媽打電話告訴筆者,今天孩子回家特別高興,說老師夸她很會讀書,不怕困難。自從那次點評、引導和鼓勵后,課堂上她的小手就經常會高高舉起。
關注每一次回答,給予及時有效的引導,能促進學生頭腦思考、分析、判斷,使學生成為一個會學習、善學習的人。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專注傾聽,點評時鼓勵和肯定的話語,不僅能讓學生變得自信,更能讓他們喜歡上語文。
“設點、合作、診斷式”觀評課模式,讓我們的教研更有計劃、更有針對性,并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法。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 對學生知識的積累和方法的掌握具有決定作用。通過在課堂上的親身實踐,筆者感受到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對于一年級教學的重要性。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讓一年級的課堂活潑、有趣、扎實、有效,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