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靜
(合肥市大楊中心小學 安徽合肥 23000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作文教學要指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小學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和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
那么,如何才能讓“作文生活化”?如何才能讓學生做到“我手寫我心”呢?
小學生年齡小,有豐富的好奇心,對于比較陌生的事物常愛“打破砂鍋問到底”。但是他們又不太會觀察,對身邊常見的事物,甚至比較熟悉的事物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于是,讓孩子們學會“觀察”無疑成為作文指導的一大重點。針對這種情況,我給他們提示了觀察范圍,如:風雨雷電、日出、日落、朝霞、晚霞等自然現(xiàn)象;貓、狗、魚、蟲等小動物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春、夏、秋、冬等四季的變化;刷牙、洗臉、起床、上學等每天的生活;等等。這些豐富的觀察指導,激發(fā)了孩子們對于生活的關(guān)注和熱愛之情。
孩子們有了一定的觀察方向和觀察興趣后,就可以開始指導他們觀察方法。首先,觀察要有順序,如觀察一個橘子,可以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觀察一件事情,可以按照“起因—發(fā)展—高潮—結(jié)果”的順序;觀察大蒜,可以了解它的生長過程;觀察小貓、小狗,可以按照“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的順序;出去旅游,可以按照游覽的順序……觀察有序了,寫作時才能有序。
其次,觀察要抓住特點。在觀察的時候,要進行比較,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不同,捕捉到獨屬于它們的特點。如寫哭,有小聲地哭,大哭,默默地流淚,哽咽等,哭的程度不同,所表達的心情也各有不同,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遇到不同的事情,同樣是“哭”,但表達的情感可能完全不同。再比如神態(tài),有的溫和,有的嚴肅,有的兇狠,有的滿面微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神態(tài),不同的場合,同一種神態(tài)表現(xiàn)出來的意義也不同。當孩子慢慢學會這樣去觀察,就能在作文中寫出人物或者事物的獨特之處,就能寫出“獨屬于自己”的文章來。
最后,觀察還要調(diào)動多種感官。如讓學生觀察蘋果,一個孩子說:“這個蘋果圓圓的,外皮紅中帶青,看上去就想吃。”觀察并沒有到此為止,我讓一個孩子拿起這個蘋果摸一摸,他說:“它摸上去滑溜溜的,還挺沉的,估計我一個人都吃不完。”我又請一位同學上來聞了聞,她說:“把蘋果放到鼻子邊,我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真是太誘人了?!弊詈螅易屢粋€同學吃了一口,她說:“蘋果吃起來硬硬的,脆脆的,有點兒酸,又有點兒甜,味道好極了!”同樣的道理,觀察一個人物、一種動物、一個事件等,都需這樣全面地觀察。這樣,孩子們知道了觀察不僅可以用眼睛看,還可以用手去摸、用鼻子去聞、用嘴巴去嘗,更可以用腦子想;更知道了觀察要全面、細致,從各個方面去觀察,進而抓住事物的特點。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p>
要做到“生活化作文”,讓學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讓孩子們走出課堂和教室,走向家庭、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去觀察生活、體味生活和表現(xiàn)生活,變“無米之炊”為“找米下鍋”。
我校毗鄰三十崗,每年三十崗的“桃花節(jié)”都吸引了大量的游人。于是,我班也開展了我們自己的“桃花節(jié)”活動?;顒庸卜譃槿齻€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為“知桃花”,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桃花的形狀、顏色、種類,通過搜集關(guān)于桃花的古詩、經(jīng)典文章讓學生去感受詩人、作家筆下的桃花之美,為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作好鋪墊。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走進桃花園。一走進桃蹊農(nóng)場,孩子們立刻被嬌嫩、盛放的那一大片一大片桃花所吸引。孩子們有序地觀賞,根據(jù)事先分好的小組,有的輕輕地聞一聞桃花的香味,有的貼近桃花仔細地觀看,有的奮筆疾書在隨身攜帶的本子上記錄,有的小組聚在一起頭碰頭地小聲討論著,還有的用他們手中的筆勾勒出自己心中的桃花的形狀,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每個人都在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那一朵朵、一枝枝粉嘟嘟的花朵,映襯著孩子們那一張張紅撲撲的笑臉,真是難得的“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美景啊!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寫桃花?;貋砗?,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把參與“桃花節(jié)”的過程和感受寫了出來,桃花之美、自然之美、文字之美相映成趣?!疤依畈谎韵伦猿甚琛?,“桃花節(jié)”作文課程活動的開展,是引導學生融入大自然的開始,孩子們與大自然為伴,親近自然,關(guān)注自然,感受生活,體驗活動的樂趣和表達的樂趣。
曉欣同學活動結(jié)束后,這樣寫道:
春暖花開,我們跟著老師到三十崗看桃花。
看,那密密麻麻的桃花掛滿枝頭,粉色的花瓣嫩嫩的、水靈靈的、粉嘟嘟的,多么像一幅盛開著的水墨畫。
燦爛的陽光撫摩著美麗的桃花,桃花美麗又迷人。風兒和它一起玩著歡樂的游戲。我閉上眼睛,感覺自己就是一朵桃花。微風吹過,我翩翩起舞;風停了,我亭亭玉立;小鳥飛來,為我唱起動聽的歌兒;蝴蝶飛過來,請我和它一起玩。
桃花不僅美麗,還釋放出一股獨特的清香。這花香引來了一群小蜜蜂,它們正忙著采蜜和傳播花粉呢!
桃花真美!春天真美!
“三八婦女節(jié)”,我讓孩子們?yōu)閶寢尰蚰棠虘c祝節(jié)日,內(nèi)容自定義,但要用作文記錄下來。作文收上來閱后,那真是百般滋味在我心頭。
男孩子的慶祝方式往往以“勞力”為主,女孩子則愛為媽媽買些小禮物。雅婷將為媽媽挑的禮物藏了起來,讓媽媽體驗了一次“尋寶之旅”;董雅雯則在送禮物時,“先讓媽媽閉上眼睛,又親了媽媽一口”“媽媽睜開眼睛,看見孝順女兒送的禮物,臉上笑開了花……”
我很喜歡鳴遠真實而直白的記錄:“特意幫媽媽收拾桌子,開始非常好,結(jié)果一不小心把菜湯給灑了……”(讀到這兒,我能立刻想象到犯錯的孩子一邊伸舌頭、縮脖子,一邊傻笑的樣子)
每個孩子都以不同的方式送給了親人愛與溫暖,這就是生活的魅力。
在“包餃子”活動中,我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自己買菜、洗菜、切碎、拌餡……孩子們第一次這樣全程參與包餃子,十分興奮,他們那興奮的樣子,真讓人欣慰。吃餃子時,大家一口一個,胃口大開,就連平時在家吃飯是大難題的“小蝸?!卑愕暮⒆?,也是大快朵頤,吃了一個又一個,一碗又一碗。
在《包餃子》的作文中,致遠這樣寫道:
“包餃子現(xiàn)在開始!”老師一聲令下,大家立即行動起來。
瞧我包得多快呀!先快速地用筷子挑一團肉餡放到餃皮上,再將餃皮對折,放在手心里一窩,手指頭一捏,一個圓滾滾、胖乎乎的餃子就包好啦!經(jīng)過我的試驗,我還發(fā)現(xiàn)了包餃子的秘訣呢!餃子餡要放在中間,而且餃子餡要不多也不少,餡多了捏的時候就會漏出來,餡少了餃子皮太多,就基本上是吃餃子皮了。
告訴你一個小秘密哦!為了參加這次包餃子活動,我在家里讓媽媽提前教了我,還進行了練習呢,所以我當然包得又快又好嘍!餃子包好了,我們把它們擺到盤子里,看著形態(tài)各異的餃子,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站得直直的,有的躺在盤子里睡覺……雖然形狀各異,但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美極了,感覺今天的餃子是最好吃的餃子呢!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弊魑氖且豁椥枰e累的工作,只有積累了一定的素材,才能做到“厚積而薄發(fā)”。
于是,我們在班級開展“班級共讀”活動,推廣“閱讀打卡”活動,每周背一首古詩,每天進行閱讀,還開展“讀書交流”“圖書漂流”“流動日記”評比等活動,讓書香融入孩子們的生活,讓文字進入孩子們的頭腦,讓生活進入孩子們的視野。
“輸入”是根,在此基礎上再開展各種活動來“輸出”。讀了《小豬唏哩呼嚕》這本書,我們在班級舉行了“講故事比賽”“故事配畫比賽”;讀了《笨狼的故事》這本書,我們開展了辯論比賽“笨狼真的笨嗎”等活動。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息。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有了生活這個“源頭活水”,我們的文章就如那潺潺的溪流,豐富而永不枯竭,我們靈感的溪水才能自然活潑永不停息。在生活中學習作文,讓作文內(nèi)容生活化,就是要努力地引導學生去留心觀察生活點滴,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寫作的素材,在生活中快樂自信地寫作文。這樣的作文,才能真正放飛學生的心靈,才能真正讓學生的個性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