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德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創(chuàng)作的一部關于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在其“浪漫主義”一章,哲學導師告訴14歲的女孩蘇菲:“藝術家有一種創(chuàng)造宇宙的想象力。當他內心充滿藝術的狂喜時,他可以跨越夢境與現(xiàn)實的藩籬?!?/p>
我的600行長詩《我的青花布袋子》(收入我同名詩集),我非常希望,它是由創(chuàng)造宇宙的想象力所創(chuàng)造的。但是,我感覺到它是不自覺的,是飄逸的,是季節(jié)的小鳥。
詩歌是不自覺的
2015年秋天,我從金融崗位上退休,像運轉了幾十年的車輪子,嘎的一聲,停下來了,感覺到腦袋是空蕩蕩的,身體是空蕩蕩的,一切都是空蕩蕩的。
我是什么?我像一個被掏空了的布袋子。我抵抗,我反對,但反對無效,進而對這陌生的到來,感到恐懼、悲愴和渺茫。
這一切是什么?這陌生是什么?它竟然也是一個布袋子,而且是一個無法用文字表達的巨大的布袋子,宇宙間所有的風暴、黑洞、星系、云圖,包括看不見的暗物質、暗能量,都統(tǒng)統(tǒng)被籠罩其中,被囊括其中。
而我們的地球,就是毛主席《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一詞所稱的“小小寰球”而已,是莽莽宇宙所孕育的。
而地球上的生命,人類的繁衍,是由最初始的塵埃進化而來,就更微不足道了。
而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由母親艱辛的十月懷胎而來。懷孕的母親,更像溫暖的布袋子。
在這個時候,一位遠方的女性朋友告訴我,她盼望生育二胎,終于說服了糾結的丈夫,懷孕的喜悅與初期的激烈反應,高齡產(chǎn)婦不可知的風險與擔憂,交錯雜陳,難以言狀。但是無論如何,她都要創(chuàng)造一個新生命。
以上這些,與我空蕩蕩的感覺,與我想抓住一根稻草的祈求,非常吻合。我要宣泄,我要吶喊。我不自覺地進入了詩歌狀態(tài),布袋子成為既清晰又朦朧的意境。我開始創(chuàng)作《我的青花布袋子》了,每寫完一首,就按捺不住,立即在微信朋友圈發(fā)表。其序詩是這樣寫的:
千年之眠/未醒先喈/天地翻騰了青花布袋子/翻騰了南疆春水
庭院逢春/葡萄生輝/長風卷來了青花布袋子/卷來了北國芳菲
果殼剔透/輕啄如醉/杖繩牽絆著青花布袋子/牽絆著山丘巍巍
一些朋友大概是注意到了青花布袋子——懷孕的年輕母親的形象,多次敲打我,青花布袋子是什么?是誰?
我笑而不答。王國維不是說,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
詩歌是飄逸的
詩歌必須有靈氣,或者說,有摸不著的意蘊,看不見的翅膀。我想,詩人開闊的視野,深厚的積淀,是非常重要的。我讀文學的書,讀詩歌以外的書。
我讀道教的經(jīng)典《道德經(jīng)》,“道,可道,非常道?!睘槭裁催@個世界如此夢幻,而不可以言說和描繪呢?這不正是詩歌的靈性嗎?
長詩第一章《這葡萄青青》中的《萬里長風》,就有“道”的空靈:
何必打點行裝/手拎海闊天空/書齋寫盡惺忪/喲, ?萬里長風
你是誰/杖繩發(fā)來一條微信/你是萬里長風/你不是萬里長風
在這里,我以“你是萬里長風/你不是萬里長風”,描寫自己復雜漂泊的心情,肯定與否定,循環(huán)反復,又虛又實。
我讀但丁的《神曲》,體驗夢幻的地獄、煉獄、天堂。在其天堂篇里,“那薔薇正在一級一級向外擴大/向那早晨不謝的春天的太陽/吐出贊美的芳香?!?/p>
我讀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我讀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于是,我在第八章放聲歌唱:
我十月的太陽啊/將東方漿洗/明苑同此透明/又一個安謐的節(jié)氣
那俏在春天里的小襯衣/那飄在夏天里的紅裙子/請輕輕揉搓/別搓掉她的稚氣
我又囫圇吞棗地讀霍金的《果殼中的宇宙》,“時間為何物?它是否像古老贊歌說的那樣,把我們所有的夢想一卷而空的東流逝波?抑或像一道鐵軌?它或許有環(huán)狀側線和分岔,這樣你可以一直前進,卻又到線上的早先過站。”
霍金以簡單明了的語言,闡述了時間的存在和輪回。地球上的一切,人的生命,何嘗不是如此?我于《尾詩》這樣寫:
葛之覃兮/維葉萋萋/長風割煮了/誰縫我的青花布袋子
卸下蒼蒼者天/卸下莽莽者地/蒼鷹遠飛了/誰浣我的青花布袋子
果殼中的宇宙/鐘鼓樂之/契此迷糊了/誰再裝我的青花布袋子
我把《詩經(jīng)》的句子適當保留原貌,又將霍金的著作名直接嵌入,再把布袋和尚契此的形象加入,搭建了一個天文、哲學、文學的綜合體,最后大聲疾呼:
誰再裝我的青花布袋子?
“有我之境”,“無我之境”
進入詩歌狀態(tài),我原本空蕩蕩的布袋子,一片清朗與爽快,一片靜謐與安然。我是誰,你是誰,我全然不知道,只有一大布袋子飄逸的意象。
長詩第一章,其中的《青花布袋子的大耳朵》,如進入無人之境:
輕輕地搖起來了/星空里烏鳥夜啼/啼聲飄落了/湛江灣的海底
悄悄地潛水了/打起一網(wǎng)天宇/浪花跳起來了/跳動在風帆里
悠悠的搖落了/風帆里的霧氣/彩虹掛起來了/春天里花開如謎
可是詩歌的心情是水做的。第二章《五月啊》中的《太陽吊來夏日》,一抹憂傷,滲透其間。
才唱天高天淡/卻見東方渺茫/太陽能燈的微光/一抹憂傷
憂傷漂染了/漂染八萬里太平洋/冰涼滲漏了/滲漏源頭三江
太陽吊來夏日/堰塞了滲漏的冰涼/撐起明苑山莊/在布袋子的晌午里蕩漾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詩歌美學的兩個重要概念:“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p>
我是進入了“有我之境”,還是進入了“無我之境”?我當然更喜歡進入“無我之境”的浪漫。
季節(jié)的小鳥
《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縫隙》是《湛江晚報》總編輯、湛江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陳通給我寫的評論。他這樣介紹我:退休后的德哥,與妻子住進了郊區(qū)一間小屋,似乎過起“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它春夏與秋冬”不聞不問世間事的生活。
這篇評論非常深刻,因為我逐漸順從了自然界的春夏秋冬的流動與輪回。沒有清晰完整的構思,《我的青花布袋子》從2016年春天的4月,到初冬的11月,如季節(jié)的小鳥,生命的果子,思想的碎片,自然生長,汩汩流淌。
春天剛從冬天里來,是感慨萬分的。
我家院子里栽了一棵葡萄,長詩第一章就起名《這葡萄青青》。其中的《香甜終將掛滿藍屏》,將谷雨節(jié)氣中的葡萄果與小鳥,創(chuàng)造為又獨立又重疊的詩歌形象:
芊芊的長腿/小小的眼睛/擠進了春雨的部隊/擠進了雷鳴
谷雨連炸/叮嚀晨鶯/春雨將進入夏至/可不能春秋不分
春雨整編了/小眼睛轉業(yè)夏日的熱情/雷鳴改制玉盆/竹簡捧上早春的委任
小眼睛履新了/如何修剪夏日的風景/晝夜坐地巡天/香甜終將掛滿藍屏
雷州半島的夏天,常常驟風暴雨。小鳥在大自然母親的布袋子里得到了庇護,還急切盼望候鳥南飛的季節(jié)——秋天的到來。第四章《請不要告訴夏雨》這樣寫:
小鳥溜進了布袋子/夏雨追趕著淅瀝/小鳥轉悠著夏雨/嘲笑那細長的脖子
我吊掛古老的算盤/撥動流行的珠子/十一月十五秋風裝扮初冬/便是漫天靚麗
請默許我的臥底/給小鳥寫一冊日記/吻印在寬廣的腹地/請不要告訴夏雨
經(jīng)過夏雨的洗禮,秋天來到了布袋子里的南方。秋愁是永恒的。我寫秋天這一章就叫《秋愁》,但《布袋子的燈盞》卻是明亮的。小鳥長成了高山和險峰,大自然母親的布袋子仍然亮著秋天彎彎的燈盞。
布袋子的燈盞/穿過古老的時間/燒焊了三十三個星期/九十九道彎彎
彎彎里的小鳥/鉆進新炸的空間/偷走了多少顆星星/多少座高山
高山編輯險峰/重陽遠眺/反哺了布袋子/一溝溝秋天的燈盞
金黃的秋收到來了,小鳥長成了蒼鷹。在第十一章的《蒼鷹之歌》中,我將雷州半島標志性自然景觀——菠蘿的海、絕無僅有的人文景觀——雷州石狗,化為歌唱的背景,告訴天下的蒼鷹,也告訴我的詩歌,青花布袋子是你的親娘。
駕一葉山丘之神/鶯歌燕舞/大雁護航/啊 ?蒼鷹/波羅的海長風翱翔
銜一束宮殿之光/高山流水/火焰秋糧/啊 ?蒼鷹/雷州石狗指點天方
繞一宵宇宙柵門/夕陽簫鼓/葡萄酒香/啊 ?蒼鷹/青花布袋子是你的親娘
第十二章《青花布袋子啊》,將全詩引向最高潮。
青花布袋子啊/引爆雷霆萬鈞/撕裂了/十一月十五的宇宙柵門
青花布袋子啊/咬斷一筆杖繩/漫卷了/紅旗如畫的秋風冬云
冰心的《繁星》是她零碎的思想,記在小本子里,后來收集起來。我學習她,將發(fā)表在朋友圈里的碎片也收集起來,加了個序詩和尾詩,便成了長詩《我的青花布袋子》。
作者簡介:周有德,廣東雷州人,廣東省湛江市作家協(xié)會監(jiān)事長,湛江紅土詩社秘書長。詩歌散文作品發(fā)表于《揚子晚報》《山東詩人》《湛江文學》《湛江日報》《湛江晚報》《茂名日報》等。已出版詩集《別了,紅樹林》《我的青花布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