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逃今年升入6年級,在美國大多數(shù)學區(qū),6年級劃入初中,算是“小初銜接”的一年??梢悦黠@感到,和課業(yè)相對“寬松”的小學階段比起來,難度和深度都突然加大了。我看了下,各科都不比國內(nèi)同期簡單。
比如,數(shù)學課,這周在學習西奧多羅斯螺旋和做相關設計;社會課,開始研究和比較不同政體的特點,比如無政府主義、君主制、寡頭政體、民主制;科學課,深入學習各種化學元素的特性。與此相對應的,是各科的作業(yè)要求,也大大提高。
今天特別想和大家聊的,是逃逃的“樂隊”作業(yè)。第一次讀他的作業(yè)要求文檔時,我嚇了一跳。先截一小段大家感受下,英文文檔讀起來不太親切,我用自己的話大致翻譯總結(jié)一下:
樂團老師理解,孩子有時會對練習表現(xiàn)出不耐煩和沒興趣。這時候,老師和家長要做的是,想辦法鼓勵孩子繼續(xù)練習,直到他們重拾興趣。有些家長擔心,“強迫”孩子練習會起反作用,其實不然,最影響孩子興趣的,是他沒有做好。而減少練習時間只會加劇這個惡性循環(huán)……
總之,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孩子練習樂器時表現(xiàn)出沒興趣,家長要不要“逼”?答案是“要”!有點兒不敢相信,居然是在美國學校的學生手冊里讀到這段話。不過仔細讀完上下文,發(fā)現(xiàn)很有道理,也很正能量。
在美國,到了小學高年級或者初中,開始有藝術類的選課,比如逃逃所在的學區(qū),就有合唱團、戲劇、管樂隊、弦樂隊等選課。孩子可以任選一門自己感興趣的來學。
選課方式,依然是“前松后緊”。
選課前一年,學區(qū)就會安排高年級的同學頻繁給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們進行現(xiàn)場表演,讓學弟、學妹們充分了解到,選擇不同的藝術團隊意味著什么,他們將會學什么,學成什么樣子。同時,也得到充分的熏陶,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向。而到了真正“做選擇”那天,更是跟“游園”一樣,孩子可以嘗試所有的項目、樂器。逃逃那天可是過足了樂器癮。
不過,重點來了,一旦選定后,就非常嚴肅。逃逃選的是樂隊里的“打擊樂”,在學校每天有一節(jié)專門的課程,比重和數(shù)學、科學等其他學科同等。而且,每天都有家庭練習作業(yè)。
作業(yè)要求有3個重點:
家長必須參與
老師發(fā)下來一張練習記錄表,孩子需要每天在上面記錄自己的練習時間。
每周,按照練習的總時長的不同,將會得到不同的分值。比如,練習了“50-59”分鐘,只能得60分,算剛剛及格;練習了“155-169”分鐘,能得100分;如果練得更多,每周超過170分鐘,就能再加5分……
但是,要注意的是,有一點很重要,每周的練習時間記錄,必須要有家長簽字。否則,無論練習了多少時間,都記0分。
為什么會有這么苛刻的要求?
學生手冊里是這么說的:“其實,孩子在家有沒認真練習,是能在課堂上檢查出來的。之所以要求家長監(jiān)督、簽字,是希望您能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去。
樂隊表演時看起來很酷,但每一樣組成樂器的練習,大多數(shù)時候都很枯燥。所以,我們要求每一位家長都參與其中,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和困難,并適時給予鼓勵。深以為然。孩子學樂器,能不能堅持,很多時候,是看家長能不能堅持。
誠實記錄學習情況
要求家長參與、監(jiān)督的同時,手冊里還強調(diào):“誠實是我們教育的最高優(yōu)先級。所以,家長簽字時,請確保孩子填寫的數(shù)據(jù)是真實,準確的?!辈蝗葜靡?,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方面美國學校一直抓得很緊,大多數(shù)孩子也從小養(yǎng)成了好習慣。
其實從前面的記錄表看,逃逃的練習是“巧妙”地偷了懶的,每周都“剛剛”練到了155/156分鐘,就是能拿一百分,但也一點兒都不“浪費”的狀態(tài)。
盡管對總時長有所“算計”,但逃逃每天的填寫都是非常準確且真實的。比如第一周,從記錄表的那一串“0”就能看出來,他好幾天都忘了練習,攢到最后一天才雞飛狗跳地補了快兩個小時。
簽字時我并沒有責怪他的“拖延癥”,而是表揚他誠實記錄之后,再提醒他,下周可要注意安排好時間啊,免得都堆到最后累死自己。
沒興趣時,家長要“逼”
這一點,我想是很多家長會猶豫的,包括我自己。當孩子對于某件事、某個活動表現(xiàn)出不耐煩和沒興趣時,要不要“推”他一下?老師給出的答案是,要。
學生手冊里有兩幅圖,左邊是“一個成功孩子的正向循環(huán)”,右邊反之。道理很簡單,孩子每天按照設定的目標練習,他就會表現(xiàn)得越來越好,好的表現(xiàn)讓孩子對練習更感興趣,從而能繼續(xù)保持好的練習……以此循環(huán)。
但是,循環(huán)過程中肯定不會一直順暢,孩子總會因為某次的困難氣餒掉鏈子,這時,家長的作用就是要“推”他一把,讓他繼續(xù)保持在正向循環(huán)里。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想很多國內(nèi)學校里并沒有這門課啊,逃媽今天分享的這份作業(yè)要求,對咱有啥參考意義呢?
一開始我也有類似擔心,不過仔細一想,有好幾點,你看看有沒道理?
心里平衡了:以上作業(yè)的3個重點要求是,家長要陪、孩子不想做時要“逼”、誠實報告作業(yè)情況。這不正是廣大老母親天天要做的事嗎?只不過,在美國教育中出現(xiàn)得稍微晚了幾年。其實在哪兒都一樣,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而家長,正是孩子經(jīng)歷風雨的陪伴者。
這只是“樂隊”作業(yè),我已經(jīng)做了充足的心理準備,更多的其他作業(yè)要求,肯定會接踵而至。
更加堅定了:如果你正在和學樂器的孩子斗智斗勇,正在糾結(jié)孩子有沒“興趣”,正在猶豫是不是要適當?shù)亍氨啤币幌隆D敲?,老師告訴你:不是有興趣才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
了解形勢了:無論在哪兒,想保持一定的競爭力,都不容易。
美國小學低年級相對輕松,但從高年級、初中開始,學習強度越來越大。據(jù)說到了高中,更是難以想象的瘋狂。所以,將來打算出國留學的孩子,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和打好各科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