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講,教育就是由人來實施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實踐活動。從主客性到主體間性,反映了人對教育中人與人之間關系認知的進步。人不再作為一個“客體”被對待,而是作為一個“主體”被尊重。教育逐漸回歸到以人為本的教育。這是一次教育境界的提升。既然教育是由人來實施的,顯然,教育的境界是由人的境界決定的。海德格爾將人當前的境界比作“槍尖”,是過去與未來的交叉點和集中點,它放射出一個人的過去與未來。張世英先生認為境界是濃縮和結合了一個人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一種思維導向,它表現(xiàn)于外的就是“風格”。有某種境界的人,就會相應地有某一種言行舉止。由此擴展,有某種境界的組織,也就會有某一種言行舉止。
決定人的境界的因素很多,如自然、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這里著重就文化因素對人境界的影響略作述說。根據英國“人類學之父”泰勒對文化的定義,從科學、道德和審美三個方面談對人境界的影響。一是科學對人的境界的影響。科學和科技二者不能簡單地等同,科技是實現(xiàn)科學的手段和工具,科學指導著科技的實踐。今天我們需要破除的是“唯科技論”,而應提倡的是對“科學精神”的追求,也就是大膽假設,嚴謹求證的精神??茖W精神對人的境界的形成起基礎性作用。二是道德對人的境界的影響?!暗赖率侨俗陨淼囊饬x、人的內在價值的體現(xiàn):越能體現(xiàn)人生意義和內在價值的行為,越具有高尚的道德性,評判道德高低的標準就在于此?!保◤埵烙ⅲ┮虼耍x予人生意義和體現(xiàn)內在價值的言行對人的境界起到提升的作用。三是審美對人的境界的影響。審美是一個感性而具體的過程。美存在于天地之間和萬事萬物之中,從可見的顯性之美到需要領悟的隱性之美。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抽象認識”與“感性領悟”完美結合。因此,審美的意識和能力對人的境界起完善的作用。
人的境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其決定了人的站位和高度,站位和高度決定了人的認知和視野,認知和視野決定了人的策略和選擇,策略和選擇決定了人的言行與事業(yè)成敗。境界的養(yǎng)成和提升可以讓我們形成更靈敏的自覺,沖破自以為是的狀態(tài),克服習以為常的短視和狹隘,得以窺見事物的“全貌”,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更加客觀、準確,有利于我們不斷地將所從事的事業(yè)推向前進。
大到一個國家、組織,小到一個家庭,都是由人組成的。其境界是由居于主導人群的境界決定的。從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看到了國家的境界;從校訓、校風,我們看到了大學的境界;從家訓、家風,我們看到了家庭的境界。
2019年,是《北京教育》創(chuàng)刊70周年?!耙I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思想 服務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實際”是《北京教育》(高教)的境界。站在新時代,我們要有新高度。我們要從更高的站位認知和理解高等教育,更全面地梳理高等教育的全貌,多層次、多維度地剖析高等教育,形成更具前瞻性、理論性、現(xiàn)實性、迫切性、實用性的重大策劃和選題,更多探究高等教育中規(guī)律性的存在,揭示高等教育內部各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高等教育與外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癥結所在,探尋解決之道,為高等教育未來的發(fā)展未雨綢繆。
人的境界決定了教育的境界,教育的境界決定了教育的高度,教育的高度反映了我們對教育的認知和理解的程度。提升教育境界就是讓我們在更高的站位認識教育、理解教育與規(guī)劃教育;從長遠的角度,按照教育的規(guī)律和人成長成才的規(guī)律實施教育。《鳥瞰地球》《航拍中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認識事物的視角,也許俯瞰教育也終會讓我們或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