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丹
【摘 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程序的影響。方法:選擇80例于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療的患者,納入時間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奇偶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均40例。其中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實驗組行預見性護理程序,對比2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身體狀態(tài)、情緒狀態(tài)、社會功能、精力等生活質(zhì)量評分較高,實驗組冠心病護理滿意度(92.50%)與參照組(70.00%)相比較高,組間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結論:冠心病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程序對其生活質(zhì)量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患者護理滿意度水平較高,應予以臨床推廣。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程序;冠心病;生活質(zhì)量;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6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3--02
本研究給予冠心病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程序,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zhì)量水平,從而改善其護理滿意度,其應用效果令人滿意。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患者80例,采用奇偶法將其分為實驗組(n=40)與參照組(n=40)。其中實驗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6至87周歲,中位年齡(63.15±10.66)周歲。冠心病病程時間1至14年,中位病程時間(7.64±5.86)年。參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7至89周歲,中位年齡(63.22±10.58)周歲。冠心病病程時間2至15年,中位病程時間(7.71±5.82)年。2組患者年齡、性別、冠心病病程時間等臨床資料統(tǒng)計分析結果不具備明顯差異(P>0.05),分組方式通過可比性校驗。
納入標準:(1)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2)患者了解本研究內(nèi)容基礎之上自愿簽署相關協(xié)議。排除標準:(1)認知能力、精神狀態(tài)異常;(2)治療或護理依從性不足[1]。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實驗組行預見性護理程序,患者抵院后,立即對其病情、心理狀態(tài)、認知能力等相關情況予以評估,根據(jù)其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預見性護理方案和程序。針對冠心病心理情況予以全面護理,降低患者負面情緒發(fā)生比例,尤其針對部分伴有恐懼、焦慮等消極情緒的患者,需予行心理學技巧調(diào)節(jié)其情緒,加強對患者的溝通和交流,從而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2]。另外,對于部分對疾病誤解的患者,護理人員需預先對其實施預見性護理措施,使其了解冠心病、治療及護理相關知識,獲取患者的臨床配合度,并掌握合理的健康自我管理知識,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比例[3]。同時,冠心病患者并發(fā)癥是導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鑒于此,護理人員需給予患者并發(fā)癥護理,一旦患者出院后發(fā)生心慌、心悸、胸前區(qū)疼痛等并發(fā)癥,應立即平臥休息,并服用硝酸甘油,如服用后30min癥狀未經(jīng)改善,需馬上就醫(yī)。
1.3 觀察指標
應用《生活質(zhì)量量表》對患者身體狀態(tài)、情緒狀態(tài)、社會功能、精力等生活質(zhì)量予以評價;通過《護理滿意度量表》評價患者護理滿意度,得分≤5分為不滿意、6~7分為一般滿意、≥8分為十分滿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80例冠心病患者相關數(shù)據(jù)錄入SPSS 19.0軟件之中,實驗組與參照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數(shù)據(jù)行t檢驗,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2組患者冠心病護理滿意度情況行檢驗,采用(n%)表示。數(shù)據(jù)以P<0.05作為對比基線,對本研究統(tǒng)計學意義予以判定。
2 結果
2.1 冠心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冠心病生活質(zhì)量評分數(shù)據(jù)(見表1),實驗組身體狀態(tài)、情緒狀態(tài)、社會功能、精力等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兩者差異明顯(P<0.05)。
2.2 冠心病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冠心病護理滿意度情況(見表2),實驗組冠心病護理滿意度(92.50%)高于參照組(70.00%),兩者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冠心病是指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疾病,該病是當前心內(nèi)科常見經(jīng)之一,中老年患者發(fā)病率較高,患者受到冠心病癥狀的影響,極易發(fā)生心肌梗死疾病,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4]。鑒于此,本研究針對冠心病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程序,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預見性護理是指在護理工作中,充分了解患者實際身心狀態(tài),酌患者實際情況予以針對性護理措施,降低患者風險發(fā)生率。一方面,對其心理狀態(tài)予以重點干預,患者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極易發(fā)生不良反應,對其臨床治療效果造成不良影響[5]。另一方面,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因患者對冠心病癥狀及其癥狀的認知水平較低,是患者出院后主要生命威脅因素之一。給予冠心病患者予以預見性護理,通過多層次、多角度予以預見性護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實施冠心病預見性護理期間,需增強對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的培訓及教育,改善護理人員護理工作能力水平,從而提升其臨床護理針對性及滿意度。
綜上所述,通過預見性護理程序能夠保障冠心病患者生命安全,預見性護理程序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張艷,王翠平,王亞斌,等.1例肝癌合并冠心病患者經(jīng)肱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后上肢嚴重出血的救治與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2):158-160.
王小芳,王小芳,岳愛學,等.冠心病患者多元文化護理健康教育方案的構建[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7):893-899.
王冰花,汪暉,楊純子,等.冠心病患者出院準備度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2):138-143.
萬瓊紅,萬博,李玲玉,等.健康信念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健康宣教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6,13(10):739-742.
趙皎皎,郭兵妹,劉聰聰,等.穩(wěn)定性冠心病患者對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獲益的預期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2):1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