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賢,韓英,丁栗,林芳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可嚴重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危及人們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常用的降壓藥物種類較多,主要包括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利尿劑及β-受體阻滯劑。培哚普利是新一代長效ACEI,富馬酸比索洛爾是新一代高選擇性β1-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目前二者聯(lián)合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觀察培哚普利聯(lián)合富馬酸比索洛爾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并分析其對心率變異性、動脈僵硬度、左心室肥厚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遼寧省金秋醫(yī)院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80例,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2]中的原發(fā)性高血壓診斷標準。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46~69歲,平均年齡(61.0±7.0)歲;平均體質指數(shù)(BMI)(24.2±2.0)kg/m2;病程2~21年,平均病程(12.2±2.4)年;高血壓分級:1級19例,2級21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47~68歲,平均年齡(60.2±7.1)歲;平均BMI(24.2±2.3)kg/m2;病程3~19年,平均病程(12.3±2.6)年;高血壓分級:1級18例,2級22例。兩組患者性別(χ2=0.20)、年齡(t=0.51)、BMI(t=0.04)、病程(t=0.25)及高血壓分級(χ2=0.05)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遼寧省金秋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排除標準[3-4](1)繼發(fā)性高血壓;(2)高血壓3級;(3)近3個月內發(fā)生急性心腦血管事件者;(4)合并嚴重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者;(5)伴有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及其他類型惡性心律失常者;(6)合并肝、腎、肺等重要臟器疾病者;(7)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8)對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ACEI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前兩周進行洗脫,戒煙并堅持低鹽、低脂飲食。對照組患者給予培哚普利〔上藥東英(江蘇)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93504〕2 mg,于清晨8∶00空腹服用,治療2周后若血壓控制不佳則增加劑量至4 mg。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富馬酸比索洛爾(北京華素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23132)2.5 mg,于清晨8∶00空腹服用。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4周,治療期間不再使用其他降壓藥物。
1.4 觀察指標
1.4.1 血壓 分別于治療前1 d及治療后由專人采用水銀柱血壓計測量兩組患者右上臂收縮壓和舒張壓,時間為上午9∶00~10∶00,測量兩次取平均值。
1.4.2 心率變異性指標[5]分別于治療前1 d及治療后記錄兩組患者24 h動態(tài)心電圖,并采用DMS-P4軟件分析心率變異性,其中時域指標包括正常RR間期的標準差(SDNN)、相鄰RR間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及相鄰RR間期差值超過50 ms的RR間期所占的百分數(shù)(PNN50);頻域指標包括高頻(HF)、低頻(LF)、極低頻(VLF)及LF/HF。
1.4.3 動脈僵硬度 分別于治療前1 d及治療后采用BP-203RPEⅢ動脈硬化檢測裝置〔歐姆龍健康醫(yī)療(中國)有限公司生產(chǎn)〕檢測兩組患者臂踝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baPWV越大提示動脈僵硬度越高[6]。
1.4.4 左心室肥厚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1 d及治療后采用飛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兩組患者左心室肥厚指標,探頭頻率2.5~3.5 MHz,連續(xù)測量3個心動周期,記錄左心室質量指數(shù)(LVMI)、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張末期室間隔厚度(IVST)。
1.4.5 不良反應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壓 治療前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比較(x±s,mm Hg)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2 心率變異性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SDNN、RMSSD、PNN50、HF、LF、VLF、LF/HF及治療后 SDNN、RMSSD、PNN5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F、VLF、LF/HF低于對照組,HF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baPWV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baPWV差值為(159.50±24.32)cm/s,觀察組患者為(188.20±23.52)cm/s;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baPWV差值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372,P<0.001)。
2.4 左心室肥厚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LVMI、LVEDD、LVPWT、IVST及治療后IVS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VMI低于對照組,LVEDD短于對照組,LVPWT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對照組患者發(fā)生干咳3例、頭痛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觀察組患者發(fā)生干咳2例、頭痛4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5.0%。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37,P=0.286)。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原發(fā)性高血壓發(fā)生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5]。目前,臨床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仍以藥物治療為主。培哚普利是新一代長效ACEI,可抑制血管緊張素1型(AT1)受體介導的交感神經(jīng)激活及兒茶酚胺釋放,增加壓力反射敏感性和迷走神經(jīng)張力,提高心率變異性,抑制心肌重塑[7-8]。富馬酸比索洛爾是新一代高選擇性β1-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能逆轉心室重構,促使β受體數(shù)量增加,阻斷β受體介導的心肌細胞凋亡作用,從而發(fā)揮修復心肌細胞功能;此外,其還可以通過抑制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過度興奮而降低兒茶酚胺的心肌毒性,進而抑制心室重塑[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低于對照組,而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提示與單用吲哚普利相比,吲哚普利聯(lián)合富馬酸比索洛爾能有效降低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且安全性較高。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率變異性指標比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dicator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心室肥厚指標比較(x±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dicators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高血壓患者常表現(xiàn)為交感神經(jīng)張力增強而副交感神經(jīng)張力減弱,即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而心率變異性是反映心臟自主神經(jīng)功能的敏感指標[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F、VLF、LF/HF低于對照組,HF高于對照組,提示與單用吲哚普利相比,吲哚普利聯(lián)合富馬酸比索洛爾能有效改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心率變異性。
脈搏波傳導速度(PWV)是間接評估動脈僵硬度的無創(chuàng)檢測指標,可預測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baPWV差值大于對照組,提示與單用培哚普利相比,培哚普利聯(lián)合富馬酸比索洛爾能有效降低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動脈僵硬度,分析其原因主要與培哚普利能有效減輕血管內皮功能損傷[12]及富馬酸比索洛爾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Ⅱ生成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有關[13]。
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臟結構和功能改變,主要表現(xiàn)為左心室擴大、左心室肥厚,且病程越長、血壓波動越大者心臟功能及結構改變越明顯[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VMI低于對照組,LVEDD短于對照組,LVPWT大于對照組,提示與單用吲哚普利相比,吲哚普利聯(lián)合富馬酸比索洛爾能有效抑制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左心室肥厚,分析其原因主要為吲哚普利聯(lián)合富馬酸比索洛爾可通過心臟β1受體阻斷作用而降低心輸出量及周圍血管阻力,減緩心率,降低心耗氧量,進而抑制左心室肥厚[15-16]。
綜上所述,培哚普利聯(lián)合富馬酸比索洛爾能有效降低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動脈僵硬度,改善心率變異性,逆轉左心室肥厚,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