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貝
摘 要:中國畫是我們國家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意境既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靈魂,又是畫家內心活動的傳達和概況,是“情景交融”的產(chǎn)物,而“情”是畫家的全部修養(yǎng)。畫家通過特殊的藝術構思和形象塑造,把這種思想感情充分表現(xiàn)出來,呈現(xiàn)出具有不同節(jié)奏和韻律的圖形,因此畫面中能打動人的地方就是意境。
關鍵詞:中國畫;意境;水墨人物畫
20世紀以來,中國畫家非常重視對意境的研究。畫家徐悲鴻說:“藝術但求表現(xiàn)一個意境?!迸颂靿墼f:“中國畫以意境、氣韻、格調為最高境界地?!痹谥袊佬g史記載中,人物畫的出現(xiàn)比山水和花鳥要早,并且有明顯的分類,如道釋畫、仕女畫、宮廷人物畫、風俗畫、肖像畫、歷史故事畫等。中國的人物畫求的是形神兼?zhèn)?,氣韻生動,能把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在人物畫中叫“傳神”。除了“傳神”外,人物畫中的意境也表現(xiàn)得豐富生動。如梁楷的《潑墨仙人圖》(圖1)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潑墨寫意人物畫,與畫院畫相比,畫風獨樹一幟,是“減筆”畫之杰作。仙人面目、胸部用細筆勾出神態(tài),身體部位皆用闊筆橫涂豎掃,筆筆酣暢,墨色淋漓,既表現(xiàn)出豪放不羈的人物性格,也表現(xiàn)出禪宗的意境美。再比如當代畫家石魯用題材造意境,畫家石魯在1959年創(chuàng)作的《轉戰(zhàn)陜北》(圖2),以宏大磅礴的氣勢表現(xiàn)了他記憶中的毛澤東從容地轉戰(zhàn)陜北黃土高原的情景,將紀念碑式的構圖、人物凝神遠望的姿態(tài)和壯闊的高原景色融為一體,使我們感受到領袖思想的充盈。這種醇厚的意境不僅是畫家情感的體現(xiàn),也蘊含了畫家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
一、意境的內涵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范疇,是鑒定中國畫作品的重要標準之一。意境是畫家個人情感與自然的結合,表達一種對自然界的情感,是表現(xiàn)虛實結合的“境”,也是表現(xiàn)造化自然、氣韻生動的圖景。藝術家以心靈映射萬象,代自然現(xiàn)象而立言,所表現(xiàn)的是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的相互交融,從而成就一個鳶飛魚躍、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這種靈境就是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意境”。
人的審美活動和意境是密不可分的。關于中國畫的意境,宗白華先生曾談到:“藝術意境不是一個單層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現(xiàn),而是一個境界層深的創(chuàng)造?!痹谥袊媱?chuàng)作中,有幾點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人是唯一的中介,繪畫是通過人起作用的,而這個人是具有人文修養(yǎng)的文化人。第二,創(chuàng)作者的目的是傳達文化的共識、發(fā)展文化的共識,追求的是一個繪畫的共性——中國畫的共性。第三,在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人是一個中介,情和理也是不變的中介。最終完成一幅畫作,要通過中介把需要表現(xiàn)的藝術樣式傳達給觀者,打動觀者。
二、意境與人格涵養(yǎng)
微妙的境界氛圍里包含藝術家的精神和涵養(yǎng),他們在心靈飛躍而又寂靜的環(huán)境中突然迸發(fā)靈感。元代畫家黃子久說:“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林深筱中坐,意態(tài)忽忽,人莫測其為何。又每往泖中通海處,看激流轟浪,雖風雨驟至,水怪悲詫而不顧?!边@代表藝術的最高精神。
這種心境中的藝術境界自然空靈動蕩而又深沉幽眇。南唐董源說:“寫江南山水,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視之則景物粲然,幽情遠思,如睹異景?!彼囆g家憑借其深靜的心襟,發(fā)現(xiàn)宇宙深沉的境地,他們在大自然里“偶遇枯槎頑石,勺水疏林,都能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所以藝術境界絕不是純客觀地、機械地描摹自然,而是“心匠自得為高”。
三、人物畫中筆墨的表現(xiàn)
人物畫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轉變之后,特別是20世紀初,筆墨運用上有了巨大變化,將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以徐悲鴻、蔣兆和為代表。徐悲鴻提出要將素描融入人物畫作品中,人物造型融入西方素描的元素,增加人物的體積感,用毛筆皴擦出素描中的陰影。蔣兆和先生的《流民圖》(圖3),以西方繪畫的透視原理和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法結合的方式來表現(xiàn)單個的人物形象,最終《流民圖》以橫卷的構圖形式展現(xiàn)給觀大眾,畫幅巨大,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感。人物形象聚散、動靜、情緒的連貫和變化,使人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置身其中的共鳴。蔣兆和以工整的筆墨刻畫面部和手部,而整體看人物形象,墨色豐富,線條簡潔、干練,具有生命的張力,這也是藝術家特有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當代畫家李伯安鐘情于北方農(nóng)民,藏族風情,畫風堅實而雄放。他創(chuàng)作的人物長卷《走出巴顏喀拉》(圖4),從黃河之源巴顏喀拉山畫起,以蒼茫凝重的藝術形象和浩然大氣的節(jié)奏安排,弘揚了中華民族精神。
四、意境在水墨人物畫中的創(chuàng)作要素
筆墨藝術形式,以點、線、面的構成組合和單純的筆墨語言來表現(xiàn)豐富的造型藝術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不管是線條的運用還是墨色的追求,其目的是通過這些方式表達作者的情感,這些情感中流露作者的品格、文化修養(yǎng)等,而畫面的意境也就有了明顯的區(qū)別。
筆墨是作者和畫面的聯(lián)系者,內容是意在筆先,筆中有情,筆后形成了墨的趣味性?!耙狻痹诠P先是說落筆前心中早有了位置設計,“筆”中有情是作者的對待物象的情感,“趣味性”是筆墨的融合,微妙的變化,富有意境,耐人回味。筆墨是中國畫的精髓,意境和趣味是由筆墨表現(xiàn)的,要想有筆墨意境就必須有真情實感。
在創(chuàng)出作品時,我們要求虛實結合,這也是中國美學思想的留白問題。在虛實和有無的問題上,老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無”與“有”的統(tǒng)一,“虛”與“實”的統(tǒng)一。有了這種統(tǒng)一,天地萬物才能流動、運化,才能生生不息?!爸x赫六法”中“氣韻生動”的“氣”不僅是具體物象,也是物象之外的虛空。沒有虛空,就談不上“氣韻生動”,藝術作品就會失去生命力,繪畫的意境就不能產(chǎn)生。
五、結語
有無意境是藝術與非藝術的根本界限,沒有意境就談不上藝術。因而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處理好意境是作畫成敗的關鍵,不懂得意境之妙,就談不上中國畫。
參考文獻:
[1]陳綬祥.國畫講義[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7.
[2]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宗白華.美學與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傅慧敏.中國古代繪畫理論解讀[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6]蔣勛.美的沉思[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
北京印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