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白瓜子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

      2019-03-20 07:12:20周淑榮董昕瑜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特產研究所吉林長春130112
      特種經濟動植物 2019年3期
      關鍵詞:病斑粉劑可濕性

      ●周淑榮 董昕瑜(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特產研究所 吉林 長春 130112)

      ●郭文場(中國人民解放軍吉林省軍區(qū)長春第五離職干部休養(yǎng)所 吉林 長春 130022)

      ●林安彬(撫松縣林業(yè)局 吉林 白山 134500)

      1 病害

      1.1 白粉?。ò酌。?/h3>

      1.1.1 病原 單絲殼白粉菌和瓜類單絲殼菌,屬于囊菌亞門真菌。

      1.1.2 癥狀 白粉病常與霜霉病并發(fā)。苗期至收獲期均可發(fā)生,為害葉片、葉柄和莖蔓。發(fā)病時間在7月上、中旬,氣溫較低,田間濕度大,氣溫高,特別是雷雨多天氣,易導致該病的發(fā)生。初期葉片出現(xiàn)白色近圓形小粉斑,嚴重時,整個葉片布滿白粉,葉正面重于背面,發(fā)病后期,白色霉斑變?yōu)榛疑?,葉片枯黃、發(fā)脆,嚴重時,病葉灰白色或紅褐色,導致整片葉枯黃壞死。秋季在病斑上生出成堆的黃褐色小粒點,最后小粒點變成黑色,即病菌閉殼。

      1.1.3 防治 與非瓜類作物輪作,如番茄、芹菜等;選抗病耐病品種,如雪城1 號、雪城2 號、寶清大白板等;葉片上出現(xiàn)病斑后的4~5 天內是藥劑防治最佳期,力爭使葉片正反面均勻受藥,可控制病情蔓延,并推遲發(fā)病高峰期到來;發(fā)病后,用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 倍液噴霧防治,隔7~10天噴施1 次,連用2 次。

      1.2 褐斑病

      1.2.1 病原 瓜類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1.2.2 癥狀 主要侵染葉片,自下而上發(fā)病,病斑圓形,中間黃白色,邊緣黃褐色。葉面病斑稍隆起,表面粗糙,葉背面水漬狀,有褪綠暈圈。

      1.2.3 防治 用55℃溫水浸種約15 分鐘,催芽播種;用70%的錳鋅可濕性粉劑、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 倍液或20%的嗎胍·乙酸銅(鹽酸嗎啉胍·乙酸銅)可溶性粉劑1 000~1 500 倍液、50%的撲海因(異菌脲)1 000 倍液噴施防治,每7 天噴1次,連用2~3 次。

      1.3 灰霉病

      1.3.1 病原 灰葡萄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世代為富克爾核盤菌,屬于子囊菌亞門真菌。

      1.3.2 癥狀 為害花、幼果、葉片、莖蔓或較大的果實,其中花、幼果及嫩莖最易受害。發(fā)病初期病菌首先從凋萎的雌花侵入,被害花蕾、幼果蒂呈水漬狀,潮濕時變軟腐爛,并長出灰褐色霉層,后逐漸向幼果發(fā)展,被害的部位變黃變軟,繼而萎蔫腐爛,濕度大時病部密生灰色霉層。該病也可導致莖、葉發(fā)病。葉發(fā)病病斑初為不規(guī)則水漬狀,后變?yōu)闇\灰褐色,病斑直徑0.2~0.25cm,其邊緣較明顯,有時有不明顯的輪紋,濕度大時可見灰色霉層,莖上發(fā)病潰爛,生灰褐色霉狀物,繞莖1 周后可造成莖蔓折斷。

      1.3.3 防治 重點抓住西葫蘆移栽前、開花期和果實膨大期3 個時期用藥。與非果類作物輪作,上茬韭菜、下茬西葫蘆是較好的輪作方式,還可以與甘藍、菜花輪作;苗期,果實膨大前1 周及時摘除病葉、病花、病果和黃葉,培育健壯植株。采用起壟地膜覆蓋栽培,推廣膜下暗灌或滴灌栽培法;發(fā)病初期噴灑50%的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或16%的唑酮·乙蒜素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50%的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 倍液、65%的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50%的多霉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50%的施得益(異菌脲)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噴霧防治,隔5~7 天噴次,連用2~3 次。發(fā)病后用藥,應適當加大用藥量,為防止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效,提倡輪換交替或復配使用,結合2.4-D蘸花,加入0.4%用量的速克靈或多霉靈,既防落花又防病。

      1.4 病毒病(花葉?。?/h3>

      1.4.1 癥狀 整個生育期均可發(fā)病,主要為害葉片和果實。在田間主要表現(xiàn)為花葉黃化、皺縮翻卷,病株節(jié)間縮短,全株矮化。苗期4~5 片葉時開始發(fā)病,新葉表現(xiàn)明脈,有褪色斑點,繼而花葉有深綠色皰斑,嚴重時上部葉片呈雞爪狀,上具深綠色皰斑,植株矮化,葉片變小,不能展開,結果少甚至不結果,后期葉片枯黃或死亡。成株期葉片受害,上部葉片沿葉脈失綠,并出現(xiàn)黃綠色斑點,呈花葉或斑駁,漸漸全株黃化,葉片皺縮向下卷曲,節(jié)間短,植株矮化。后期花冠扭曲畸形,大多數(shù)不能結果或瓜小而畸形。果實受害導致畸形果,果面具黃白色瘤狀突起或瓜果畸形。

      1.4.2 病原 由黃瓜花葉病毒、甜瓜花葉病毒、南瓜花葉病毒和煙草環(huán)斑病毒等多種病毒單獨或復合侵染所致。

      1.4.3 防治 選抗病毒品種,從無病田無病瓜采種,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用;及時清理病殘株,深埋或燒毀;培育壯苗,畝施腐熟有機肥3 000kg,并深耕;加強肥力管理,高溫季節(jié)適當多澆水,降低地溫,采取遮陽降溫,防止秧苗早衰;起壟栽培,行間鋪約30cm寬的銀灰色地膜,地膜反光,對傳播蚜蟲和灰飛虱等有驅避作用;調整播期,提早播種,避免高溫高濕季節(jié),避開蚜蟲、灰飛虱成蟲活動盛期;種子用10%的高錳酸鉀液或10%的磷酸三鈉液浸種約20分鐘,或用55℃溫水浸種約30 分鐘,撈出,洗凈晾干播種;防治蚜蟲和線蟲,治蚜要遵循“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則,“治早”即早期治療,發(fā)現(xiàn)蚜蟲后立即采取措施治療,“治小”即在幼蚜時治療,避免成蟲增繁為害,“治了”即治療要徹底。具體措施:掛銀灰膜驅避蚜蟲;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 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濕性粉劑800~1 000 倍液、用10%的蚍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 倍液、2.5%的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4 000 倍液、用10%的氯氰菊酯2 500 倍液交替噴霧防治,隔7~10天噴1 次,連用3~4 次。苗期開始噴藥,直到定植后繼續(xù)防治蚜蟲;發(fā)病初期用20%的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1.5%的植病靈乳劑1 000 倍液、0.5%的抗毒劑1 號250~300 倍液、綠芬威1 號600倍液噴霧防治,隔7~10 天噴1 次,連用3~4 次。

      1.5 霜霉病

      1.5.1 癥狀 苗期子葉被害部位褪綠變黃,最后枯死。成株期葉片發(fā)病,初期呈水浸狀黃色小斑點,后沿葉脈發(fā)展呈多角形病斑,后期病斑變?yōu)辄S褐色,空氣干燥時易破裂,在高溫條件下,病斑背面長出灰黑色霉層。嚴重時,病斑迅速擴展或融合成大斑塊,致使葉片上卷或干枯,全葉黃褐色枯萎,下部葉片全部干枯,有時僅剩下生長點附近的幾片綠葉,故又稱“跑馬干”。

      1.5.2 病原 古巴假霜霉菌,屬鞭毛菌亞門真菌。

      1.5.3 防治 選擇抗病品種,收獲后,及時清除植株殘體,減少田間菌源;采用地膜覆蓋和高畦栽培;多雨季節(jié),雨后及時排水,控制澆水,如果地面濕度過大,要把瓜墊起,避免與地面直接接觸;發(fā)病前期或苗期未發(fā)病時,用保護劑防止病害侵染發(fā)病,用70%的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或用77%的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800~1 000 倍液、80%的全絡態(tài)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 000 倍液、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70%的代森聯(lián)干懸浮劑800~1 000 倍液噴霧,視情況每7~10 天噴1 次;發(fā)病初期用90%的三乙磷酸鋁(乙磷鋁)可濕性粉劑400~500 倍液或58%的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 200 倍液、72.2%的普力克(霜霉威鹽酸鹽)水劑650 倍液、72%的代森錳鋅·霜脲氰可濕性粉劑(克霉清)400 倍液、72%的克露(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噴霧防治,每5~7 天噴1 次,連用2~3 次。以上藥劑應交替使用,以防止產生抗藥性。

      1.6 蔓枯病

      1.6.1 癥狀 為害莖蔓、幼苗、葉片及果實。苗期發(fā)病多在莖的下部,病部呈水浸狀,后變成黃褐色,稍凹陷,表皮龜裂,分泌黃褐色樹脂狀物;嚴重時,病莖折斷,導管不變色。成株近地面的莖初染此病時,僅病斑與健全組織交界處呈水浸狀,發(fā)病病莖表皮呈黃白色,枯干,病情擴展后,病組織壞死或流膠。嚴重時整株死亡,潮濕條件下病斑變成黑褐色,密生小黑點。葉片染病,呈水浸狀黃化壞死斑,病斑黃褐色、圓形,有不明顯的同心輪紋,上生小黑點,病斑擴展至葉面1/3 以上時,葉片干枯。果實染病,先在嫩瓜瓜條中部皮層產生水漬狀圓點,后向瓜內部發(fā)展,產生黑色凹陷斑,瓜皮黃褐色水漬狀,果實龜裂或腐敗。

      1.6.2 病原 瀉根亞隔孢殼,無性態(tài)為西瓜殼二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1.6.3 防治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高畦栽培,覆蓋地膜,提高地溫;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生長期多次追肥,科學灌溉,控制濕度,雨季及時排水,菜田里不積水;選無病種子從無病地的無病株上采種,無病土育苗,合理密植;種子消毒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浸種35 分鐘,也可用種子重量0.15%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或種子重量0.3%的60%琥(銅)·乙磷鋁、7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床土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g進行苗土消毒;發(fā)病初期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或47%的加瑞農(春雷霉素。氫氧化銅)600~800 倍液噴霧,葉蔓要噴布均勻,還可噴施20%的丙硫多菌靈懸浮液2 000 倍液、25%嘧菌酯懸浮液1 500 倍液、12.5%氟咯菌腈1 200倍液、62.25%的腈菌唑·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的咪鮮胺乳油1 000 倍液、70%的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600 倍液、50%的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每隔4~5 天噴1 次,連用3~4 次。也可噴6.5%的甲霉靈粉塵,每畝每次噴1kg,隔6 天噴1 次,連用3~4 次;在定植、根瓜坐住,根瓜采收后15 天灌根1 次,用60%的羧酸磷銅(百菌通、DTM)50 倍液或75%的百菌清600 倍液或70%的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灌根;用60%的羧酸磷銅(百菌通、DTM)50 倍液、75%的百菌清50 倍液或70%的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50 倍液進行涂抹。

      1.7 菌核病

      1.7.1 癥狀 從苗期到成株均可發(fā)生,為害果實和莖蔓,嚴重時,也為害葉片。果實受到感染,多從殘花部先呈水浸狀腐爛,后長出較濃密的白色棉絮狀白霉,繼而菌絲糾結形成鼠糞狀黑色菌核。莖蔓發(fā)病初期出現(xiàn)水浸狀淡綠色小斑點,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斑逐漸擴大,病部變褐、軟化收縮,患部以上的葉片萎垂,表面長滿白色霉狀物,而后在病部表面形成黑色菌核。空氣干燥時,病莖灰白至灰褐色,干縮壞死,最后病部以上莖蔓整個枯死。葉片染病呈污綠色水漬狀腐爛,病部亦長出白色菌絲和較細小的黑色菌核。

      1.7.2 病原 核盤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

      1.7.3 防治 合理輪作;收獲后及時深翻,深度要求達到約20cm,將菌核進入深層;發(fā)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病瓜核,帶出田間深埋,減少初侵菌源;種子處理:播前用10%的鹽水加新高脂膜800 倍液漂種2~3 次,汰除菌核,種子用55℃溫水浸種約10 分鐘,即可殺死菌核;土壤消毒:春茬結束后,將病殘落葉清理干凈,用生石灰0.3~0.4kg/m2和碎稻草或小麥秸稈0.4~0.6kg/m2拌勻撒施,然后翻地、作埂、澆水,最后蓋嚴地膜;發(fā)病初期用65%的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 200 倍液或40%的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 200倍液、40%的菌核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45%的特克多懸浮劑800 倍液噴霧,重點噴灑莖基和基部葉片,隔1 周噴1 次,噴藥時,噴在莖的基部、老葉、土表及瓜條上,連用3~4 次?;蛴盟倏遂`或撲海因50倍液涂抹病斑。

      1.8 軟腐病

      1.8.1 癥狀 為害根、莖部及果實。根、莖部受害,髓組織潰爛。濕度大時,潰爛處流出灰褐色黏稠狀物,輕碰病株即倒折。果實受害,幼果在病部先出現(xiàn)褐色水漬狀,后迅速軟化腐爛如泥。該病擴展速度快,病瓜散出臭味是識別該病的主要特征。

      1.8.2 病原 胡蘿卜軟腐歐氏桿菌胡蘿卜軟腐亞種,屬于細菌性病害。

      1.8.3 防治 發(fā)病初期噴灑70%的堿式硫酸銅懸浮劑300 倍液、50%的琥膠肥酸銅(DT)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72%的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 000~4 000 倍液,或47%的加瑞農(春雷霉素+氧氯化銅)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隔7~10 天噴1 次,連用2~3 次。發(fā)病后期用藥,應適當加大用藥量。為防止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效,應輪換交替或復配使用各種藥劑。

      1.9 枯萎病

      1.9.1 癥狀 幼苗染病,子葉無光澤,暗綠色,子葉變黃,莖基部或莖部變褐縊縮或呈立枯狀,生長變緩或停止生長以至枯死。成株期染病,被害株最初表現(xiàn)一側或基部葉片邊緣變黃,部分葉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狀,但萎蔫葉片早、晚均恢復正常,隨著植株生長,變黃的葉片不斷增多,嚴重時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發(fā)病初期主蔓出現(xiàn)暗綠色縱紋,后發(fā)展為莖基部略縊縮,淺褐色,有的縱裂,縱剖病莖維管束變?yōu)辄S褐色。濕度大時,病部表現(xiàn)白色至粉紅色霉狀物,有時病部縊出少量紅褐色膠質物。果實染病,多發(fā)生在雨季近成熟果實上,從果實傷口處先病,以后逐漸向瓜心蔓延,病果肉開始為黃色,以后變?yōu)樽霞t色,腐爛。

      1.9.2 病原 尖鐮孢菌黃瓜專化型,屬于半知菌亞門真菌。

      1.9.3 防治 種子消毒:用50%的多菌靈500倍液浸泡60 分鐘后,催芽播種;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g處理畦面,或用70%的惡霉靈可濕性粉劑1g兌細河沙1kg,播種后均勻撒入苗床作蓋土;發(fā)病初期用10%的苯醚甲環(huán)唑可分散粒劑1 500 倍液或10%的雙速靈水劑300倍液噴霧防治,此外,于定植后開始噴灑液體細胞分裂素500~600 倍液,隔7~10 天噴1 次,連用3~4 次,或加0.2%的磷酸二氫鉀、0.5%的尿素,或噴灑噴施寶,每毫升兌水11~12L,或植寶素7 500 倍液,防治效果更理想。另外,尚有銀葉病、葉焦病、紅粉病、傘卷霉病、綿腐病、腐敗病、疫病、褐腐病、黑星病、葉點病、白點病、裂果病、2,4-D藥害、炭疽病及曲霉病等,可根據(jù)發(fā)病情況,采用相應藥劑進行防治。

      2 蟲害

      2.1 根結線蟲病

      2.1.1 癥狀 為害根部,染病植株和幼苗僅在側根或須根頂端產生初期乳白色后為黃褐色瘤狀根結,剖開根結可在病部組織內發(fā)現(xiàn)細小乳白色線蟲。地上部分主要癥狀為植株矮小,葉片發(fā)黃,幼苗染病后,根系發(fā)育不良,重病苗會萎蔫枯死。

      2.1.2 病原 南方根結線蟲,屬于動物界線形動物門。

      2.1.3 防治 作物輪作或水旱輪作;定植時,用0.5%的阿維菌素顆粒劑3~4 千克/畝或5%的丁硫克百威顆粒劑3 千克/畝、5 億活孢子/克淡紫擬青霉素顆粒劑3~5 千克/畝、35%的威百畝水劑4~6 千克/畝、10%的噻唑磷顆粒劑2 千克/畝與20kg細土充分拌勻,撒在畦面下,再用鐵耙將藥土與畦面表土層15~20cm充分拌勻,當天定植。

      在生產過程中應急防治時,用1.8%的阿維菌素乳油3 000 倍液或48%的毒死蜱乳油1 500 倍液、40%的滅線磷1 500 倍液灌根,每株灌250mL。

      3 生理病害

      3.1 畸形瓜

      3.1.1 癥狀 表現(xiàn)為兩種癥狀,一種是尖嘴型,果肩部粗大,向果頂逐漸變細;另一種是大肚型,果肩部較細,果頂較大。

      3.1.2 病因 不受精或土壤干旱、鹽類溶液障礙、吸收水分不足及光照不足等易形成尖嘴瓜。植株衰弱,遭受病害,受精不完全易形成大肚瓜。缺鉀、生育波動等原因易出現(xiàn)蜂腰瓜。

      3.1.3 防治 適時追肥灌水,搞好土壤耕作,維持植株長勢,提高葉片同化機能。冬季注意增強光照,保持適宜的生長發(fā)育溫度。發(fā)現(xiàn)有畸形瓜產生應及早摘除,以免影響下一個瓜的生長。用激素處理雌花時,要注意溶液濃度和噴花時間,高溫時溶液濃度要小,低溫時溶液濃度要適當增大;噴花時,要將雌花的花托花柱都噴到、噴勻。適時采收,避免瓜與瓜之間的養(yǎng)分爭奪。

      3.2 日灼病

      3.2.1 癥狀 主要發(fā)生在露地,零星發(fā)生。日灼主要發(fā)生在果實上,果實向陽面被日光長時間直射灼傷,褪綠壞死,變?yōu)闇\黃白色及灰白色的革質壞死斑。病斑表面失水變薄發(fā)硬,略下陷。空氣潮濕時,常在病斑表面腐生灰白色霉狀物。

      3.2.2 防治 適當加大種植密度,使果實能有葉片遮陽,也可采用遮陽網覆蓋。

      3.3 化瓜

      3.3.1 癥狀 雌花開放后數(shù)天內,幼果頂端褪綠變黃,變細變軟,果實不膨大或膨大很少,表面失去光澤,先端萎縮,不能形成商品瓜,最終爛掉或脫落。

      3.3.2 病因 溫度過高、低溫弱光、養(yǎng)分不足或營養(yǎng)生長過旺,而生殖生長不足時,易導致化瓜。

      3.3.3 防治 選育化瓜率低的品種,如綠寶等;激素處理:在開花后2~3 天,用100mg/kg的赤霉素溶液噴灑可降低化瓜率;噴施1.4%的復硝酚鈉水劑5 000~6 000 倍液可調節(jié)植株生長。

      3.4 凍害

      3.4.1 癥狀 多在北方地區(qū)保護地內發(fā)生。易在幼苗期發(fā)生,受凍葉片葉緣初呈水漬狀,迅速變褐壞死,在葉緣形成“V”字形綠褐色大斑,葉片整體向下卷縮,嚴重時部分葉片或整株被凍死。

      3.4.2 防治 加強苗床管理,寒冷季節(jié)注意保暖,嚴防寒風侵入;移植前進行低溫煉苗,提高幼苗抗寒耐凍能力。移植后采取蓋二層膜等臨時保溫措施,必要時噴施防凍劑。

      3.5 肥害

      3.5.1 癥狀 沿葉緣逐漸向里褪綠壞死,在葉脈間形成灰綠色至綠黃色花斑,最后變褐壞死,形成“V”字形或不規(guī)則形淺褐色壞死枯斑,最終導致葉片枯死。

      3.5.2 防治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避免施用后因肥料繼續(xù)發(fā)酵而傷根,影響根系生長和對水分的吸收;定植后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溶液的合適濃度,以利于根系正常生長發(fā)育,維持根系對水分和養(yǎng)分的正常吸收;發(fā)生病害后需及時澆水,沖淡土壤肥料溶液濃度,同時,也可進行葉面噴灑清水,減輕肥害。

      猜你喜歡
      病斑粉劑可濕性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在蠶種生產上的應用報告
      豬缺鋅患皮炎咋治
      豬缺鋅性皮炎的診治
      10%嘧草醚可濕性粉劑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研究
      改進自適應分水嶺方法分割棉花葉部粘連病斑
      一種桑輪紋病病葉發(fā)病程度的評價指數(shù)
      9種藥劑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試驗研究
      10%芐嘧磺隆·異丙草胺可濕性粉劑對水稻拋秧田雜草的防除作用
      雜草學報(2015年2期)2016-01-04 14:58:03
      藏藥甘露調血粉劑和調氣粉劑對104 例高血壓病人臨床基礎研究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8
      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
      湖北植保(2014年2期)2014-08-15 00:45:18
      深水埗区| 来凤县| 龙胜| 双江| 抚顺市| 龙川县| 美姑县| 马尔康县| 桂阳县| 黄陵县| 区。| 秀山| 宾阳县| 黄山市| 甘孜县| 河北省| 静海县| 博乐市| 石楼县| 乌鲁木齐县| 黄冈市| 新邵县| 琼海市| 丁青县| 兴隆县| 平湖市| 探索| 宝坻区| 保康县| 滕州市| 九台市| 方山县| 嘉峪关市| 缙云县| 连云港市| 安新县| 长岛县| 平南县| 冀州市| 伊吾县| 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