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佳節(jié)到了,素有“燈籠生產專業(yè)村”之稱的山西省稷山縣楊趙村迎來燈籠產銷旺季。穿鋼絲、縫燈面、套燈架、拉金條……村民們加班加點趕制大紅燈籠,呈現出一派紅紅火火的生產場景。
楊趙村的燈籠制作歷史悠久,曾作為宮廷燈籠進貢朝廷。上世紀90年代,楊趙村的燈籠制作由硬燈籠轉變?yōu)榭烧郫B的軟燈籠,用途也由單純的照明發(fā)展為可供欣賞的文化燈籠。2008年,楊趙村的“傳統(tǒng)燈籠制作技藝”被評為運城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村民們在繼承傳統(tǒng)制作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燈籠設計,增加燈籠品種。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形成了原材料經營、燈籠制作、銷售、運輸的產供銷一條龍產業(yè)鏈,燈籠暢銷全國20多個省區(qū)市。
如今,燈籠加工已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yè),目前村里有2000多人從事燈籠加工業(yè),燈籠的品種已達50多個,年銷售燈籠400多萬對,遠銷朝鮮、日本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