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寧
《轉山》
主演:張書豪/李曉川/李桃/鈕承澤
標簽:用堅持戰(zhàn)勝困難
推薦指數(shù):★★★★☆
以虔誠之名出發(fā)
每年騎行在滇藏線上的人,都會看見信徒走在去往雪山那支離破碎的路上。這是一種儀式,藏民稱它為轉山。
這些虔誠的信徒,無論是陽光刺眼還是風雪交加,都是三步一磕頭,緩慢而堅定地前進。轉山磕頭的儀式,是整個身體趴在地上,頭再磕下去。用自己的全部身心未親吻這土地,感激這土地。他們對這片凈土滿懷尊敬,也把自己放到了極卑微的位置。
電影里,張書豪在獨自騎行的路上,看見了正在進行“轉山”儀式的藏民,因為在修行中,他們一語不發(fā);在夜深人靜時,他們不休息,站在原地,對著遠處靜謐的群山,一遍一遍,用身體來表達自己對這土地的神圣信仰;第二天清早,張書豪和他們都準備上路的時候,借著雪山上刺眼的陽光,張書豪看見了他們額頭上,因為一直磕頭而留下的大塊疤痕。
我一直以為,電影名為《轉山》,是因為這個少年只用一輛自行車就把這八座雪山全部轉了一遍,直到看到電影的這一幕,我才發(fā)覺,這轉山,這藏民一語不發(fā),這一連串在雪地里留下的腳印,還有張書豪破破爛爛的自行車,才是電影真正想要表達的:他們會為了信仰一直堅定自己的腳步,哪怕前路充滿未知,困難重重。
這也是西藏一直擁有神秘感的原因。
其實,電影看完到現(xiàn)在,我依然不能理解張書豪為什么要走上這條路,為什么要替他的哥哥完成騎行的心愿——他為了騎行,放棄了自己的愛情;甚至,之前從來沒有騎行過的他,不遠萬里來到大陸,承受著高原反應的痛苦和獨自一人騎行的孤獨;夜里戰(zhàn)戰(zhàn)兢兢和孤狼野狗搏斗;水源不夠了只能把山澗里泉水結的冰鑿碎,裝到他存水的大桶里。
藏民對雪山總有一種純潔而神圣的信仰。就像川哥說的,如果能見得到梅里雪山,見得到那盛大的雪山,那么這一整年都會有好運。雪山遲遲不現(xiàn)身影,川哥說,只要心誠,就一定能看見。
川哥是心誠的,他在海拔兩干多米的高度上褪了自己全部的衣衫;他只為了見這盛大的雪山一眼,就在滇藏線上騎了三回;最后一次他終于見著了,那時的他,是撿回一條命,身上還帶著七根鋼釘,騎著自行車走在山崖,但終于見著了。
遇見最好的自己
這一路上,張書豪遇見了只想騙他錢的臺灣老鄉(xiāng),遇見了騎行經(jīng)驗豐富只為了看一眼雪山的川哥,遇見了藏族的小孩子和他的家人,遇見了川哥的失足墜崖,遇見了脾氣暴躁的藏民,遇見了一路上的好人與壞人。
他不是沒有想過退縮,川哥墜崖后,醫(yī)院的醫(yī)生把川哥的打火機遞給張書豪并告訴他,現(xiàn)在是冬季,不要去找死。他回去的路上,卻撞見了梅里雪山,他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川哥的打火機放到石縫里,又重新出發(fā)了。
他有理由不堅持下去,就像他爸爸說的,他沒有義務來完成他哥哥從來沒有對人說過的心愿;就像醫(yī)生說的,冬季里的高原險象環(huán)生,不要再過去。可他也有理由堅持下去,這一路遇見的人經(jīng)歷的事,父親常年不在身邊的藏族小孩,善良老道的藏族醫(yī)生,他在電話亭偶遇的母女,還有川哥,還有他的哥哥。這些更加激勵了他走下去。
在兩者的理由都無比充足的情況下,他選擇了后者。于是,這一路,他從一個剛剛走出臺灣的不諳世事的男孩,蛻變?yōu)橐粋€能堅持又有勇氣的男人。當他到達海拔最高處,一把把那些經(jīng)文撒下去,粉紅色的紙隨著高原的風開始飛揚,他的心愿也終于達成了。
這86分鐘的電影,看光陰,看人事,看生命。就像川哥說的: “醫(yī)生說我找死,可是就因為我想活,我要證明我活過,我才要再一次走上這條路。而有幸,我終于見到雪山的面目了?!?/p>
大概,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去拉薩朝圣的夢,他們想借著西藏神秘的光環(huán)和當?shù)厝蓑\的信仰來凈化自己;而這一路上的艱險卻又讓那么多的人望而卻步,真正走下去的人,站在群山之巔,望著自己一步一步騎來的路,那些缺氧,眩暈,險象環(huán)生,似乎都不值得一提了。都說追逐世間萬物的過程,不要在意結果,過程才是財富才是享受;可當真真正正地站在了最高處,回首的時候,瞥見灑滿自己血與淚的路,過程啊,或許真的沒有那么重要了。
最后,愿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生命的旅途中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逆境和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一抬頭,就看見給我們勇氣的雪山之巔。
什么是“轉山”?
轉山是一種盛行于西藏等地區(qū)的宗教活動。每年都會有很多虔誠的信徒來參加,特別是每到藏歷馬年的時候,轉山就是個盛會,參加的人數(shù)相當龐大。因為藏歷馬年轉山一圈,相當于其他年份的十三圈。所以—股信徒是不會錯過這個轉山機會。
轉山的習俗源自雍仲本教,我們現(xiàn)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留傳下來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yī)學文學、歌舞繪畫、則選吉日等等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著本教的傳統(tǒng)。藏族同胞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甚至使用轉經(jīng)筒等,這些都是本教的遺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