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奕淙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shù)》一書中說:“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很快樂。當(dāng)一個人悠閑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么輕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讀到這些文字時,不覺抬起已疲憊的雙眼,望向窗外,不禁默道,只有懂得讓心靈感受土地的松軟的人,才是真正知道生活的人。此時,天地正雪。
簌簌的雪霰,混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間。也許,明日,雪花鋪滿大地,白首青山,那時剛好與你在雪路之上,堆一個雪人,左手是你,右手是我,雙手緊握,彼此不言。
風(fēng)吹過經(jīng)年,不管云卷還是云舒,也不管歲月荏苒幾度,都會慢慢長成流年里深深淺淺的生命痕跡。生活其實很簡單,幸福其實并不遠(yuǎn),只要你能感受到細(xì)微的改變。那些往日的憂愁和悲傷,在似水流年的蕩滌下隨波輕輕地逝去,而留下的歡樂和笑靨在記憶深處歷久彌新,慢慢地潮濕我們的回憶。
行走在流年的路上,不妨看看身邊,有些美麗,其實很普通,重復(fù)了千年萬年。
也許在你尋找燦爛的時候,一朵不勝嬌羞的蓮正開在水中,潔素,裊娜,亭亭,在水中央,被碧水親吻,為荷葉簇?fù)怼?/p>
漫步在人生路上,不要太匆忙,留心世情世語,即使重復(fù)也有千言萬言。
待春的風(fēng)輕薄了田野,惹綠了阡陌,吻潤了河流,與家人牽手漫步在桃李將開的花苑,一朵花看著我慢慢地綻放,璀璨了年華,也盎然了歲月。
等夏的陽捂暖了梧桐,逼青了柏松,掃綠了草原,與三五好友漫游山野四邊,看那片紅的芭蕉,綠的櫻桃,熏黛的時光,不負(fù)我雍雅的成長。
值秋顏金黃了銀杏,染紅了楓林,拂落了秋葉,在青石的路上,與家人牽手湖畔,你淡然,我亦欣然,讓這影像埋在光陰深處,默許來年花開的諾言。
四季輪回,往而復(fù)始,草枯花落,必有草綠花開,可經(jīng)一季的蘊(yùn)蓄,早已從容平淡,在生命的端口,將美麗,傾情執(zhí)著地綻放。即便歲月花了妝容,殘了容顏,日子悄然滑落,指尖流沙。
走在流年的路上,雖重復(fù),卻也耀眼。我們的眼光慢慢地放遠(yuǎn),心態(tài)緩緩地平和,心境也漸漸地升高。其實不管是晴天的安暖,還是雨天的詩意,或是向晚的閑適,還是花開的剎那,只要懂得珍惜,懂得把握,所有的一切生動而有趣,都是最美的樣子。
在平淡的流年里,溫一壺茶,品萬物榮枯,暖人生起落,以淡然的心態(tài)處之,笑之。
足矣!
(指導(dǎo)教師:孫慶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