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劉賀“乘七乘傳詣長安邸”考議

      2019-03-21 08:13:58
      石家莊學(xué)院學(xué)報 2019年2期
      關(guān)鍵詞:昌邑劉賀文帝

      曾 磊

      (1.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 歷史研究所,北京 100732;2.出土文獻(xiàn)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北京 100732)

      《漢書·武五子傳》載,昭帝崩后,大將軍霍光以太后名義征昌邑王劉賀赴長安典喪:

      璽書曰:“制詔昌邑王:使行大鴻臚事少府樂成、宗正德、光祿大夫吉、中郎將利漢征王,乘七乘傳詣長安邸。”夜漏未盡一刻,以火發(fā)書①“夜漏未盡一刻,以火發(fā)書”,《資治通鑒》卷二四“漢昭帝元平元年”作:“及征書至,夜漏未盡一刻,以火發(fā)書?!保ㄖ腥A書局1956年版,第779頁。)王子今指出,這可以看出“璽書”傳達(dá)到昌邑后劉賀反應(yīng)的緊迫。參見王子今《劉賀昌邑—長安行程考》,載《南都學(xué)壇》2018年第1期。。其日中,賀發(fā),晡時至定陶,行百三十五里,侍從者馬死相望于道。郎中令龔遂諫王,令還郎謁者五十余人。[1]卷六三

      《漢舊儀》卷上:“奉璽書使者乘馳傳。其驛騎也,三騎行,晝夜行千里為程?!盵2]63太后璽書若是以“驛騎”的方式傳送至昌邑國,其速度可以達(dá)到驚人的一晝夜一千漢里。不過,負(fù)責(zé)迎立劉賀的“行大鴻臚事少府樂成、宗正德、光祿大夫吉、中郎將利漢”乘“馳傳”趕赴昌邑國的可能更大。劉賀車駕自日中至晡時行“百三十五里”,以當(dāng)時條件來看已屬高速②關(guān)于劉賀車駕速度的推算,參見王子今《劉賀昌邑——長安行程考》,載《南都學(xué)壇》2018年1期。。而侍從者的馬匹腳力不足,不能跟上劉賀車駕的速度,以致出現(xiàn)“馬死相望于道”的情形。劉賀所乘之“七乘傳”究竟是七匹馬拉之傳車,還是七輛傳車呢?

      從馬車的駕駛技術(shù)來看,馬匹越多,對馬匹的配合程度和馭者的技術(shù)要求就越高。如果馬匹和馭者未經(jīng)良好訓(xùn)練和磨合,馬多反而可能更難以駕馭,車速亦未必最快。以當(dāng)時的馬匹系駕技術(shù)來看,無論是單轅車還是雙轅車,七馬駕車均難以想象。表示駕車之馬的古文字中,“驂”“駟”“馬六”可分別表示三馬駕車、四馬駕車和六馬駕車,未見有“馬+七”的組合。根據(jù)學(xué)者研究,車馬配駕有一馬、二馬、四馬、六馬、八馬之?dāng)?shù),三馬、五馬駕車雖然少見,但仍有文獻(xiàn)學(xué)和圖像學(xué)證據(jù),唯七馬駕車沒有相關(guān)資料支持。③參見王振鐸遺著,李強(qiáng)整理、補(bǔ)著《東漢車制復(fù)原研究》,科學(xué)出版社1997年版,第86-88頁;郭寶鈞《殷周車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第68頁;蕭圣中《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補(bǔ)正暨車馬制度研究》,科學(xué)出版社2011年版,第225-230頁;羅小華《戰(zhàn)國簡冊所見車馬及其相關(guān)問題研究》,武漢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1年,第225-245頁;練春?!稘h代車馬形像研究——以御禮為中心》,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版,第248-255頁。

      自昭帝崩至昌邑王賀即位,一說為43日,一說為37日。④參見廖伯源《制度與政治——政治制度與西漢后期之政局變化》,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66頁;王子今《劉賀昌邑——長安行程考》,載《南都學(xué)壇》2018年1期。因霍光與群臣意見不合,確立王朝繼承人的問題,已拖延月余。雖然劉賀接到消息后即刻啟程,但霍光等迎立劉賀,首先要保障的是未來天子的人身安全,在此基礎(chǔ)上再兼顧行車速度。即使當(dāng)時存在七馬駕車的技術(shù),其危險系數(shù)也要比四馬駕車高得多。從路上劉賀還有時間“求長鳴雞,道買積竹杖”[1]卷六三的行為來看,趕赴長安的日程似乎并不十分緊迫??赡茉凇褒徦熘G王”后,劉賀車駕降低了速度。況且,對劉賀來說,當(dāng)時朝廷的情況并不明晰,貿(mào)然趕赴長安其實(shí)也是一種冒險。而按轡徐行,亦可給人以穩(wěn)重低調(diào)的印象。

      與此類似的還有代王劉恒自代國“乘六乘傳”赴長安即位的故事?!妒酚洝翁蟊炯o(jì)》說:

      (諸大臣)乃相與共陰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辭謝。再反,然后乘六乘傳。裴骃《集解》引張晏曰:

      備漢朝有變,欲馳還也?;蛟粋鬈嚵恕"佟妒酚洝肪砭拧秴翁蟊炯o(jì)》,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411頁;又見2014年修訂本,第520頁。張晏提出了兩種說法,“備漢朝有變,欲馳還也”,顯然是認(rèn)為六馬駕車車速更快。“傳車六乘”,則認(rèn)為是六輛馬車。裴骃《集解》對兩種觀點(diǎn)并未輕易否定,而是兩存之?!妒酚洝ぴ魂隋e列傳》所載袁盎之語說:

      夫諸呂用事,大臣專制,然陛下從代乘六乘傳馳不測之淵,雖賁育之勇不及陛下。②《史記》卷一〇一《袁盎晁錯列傳》,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2 739頁;又見2014年修訂本,第3 317頁。

      “乘六乘傳馳不測之淵”前的主語為“陛下”,“再反,然后乘六乘傳”的主語承前省略,當(dāng)為“代王”,與“陛下”所指一致,皆為劉恒。但如果代王劉恒一人乘“傳車六乘”,未免浪費(fèi)。袁盎此語似乎也支持“六乘傳”為六馬駕車的觀點(diǎn)。

      《史記·孝文本紀(jì)》的記載則與《呂太后本紀(jì)》和《袁盎晁錯列傳》有所不同:

      (代王)乃命宋昌參乘,張武等六人乘六乘傳詣長安。至高陵休止,而使宋昌先馳之長安觀變。③《史記》卷一〇《孝文本紀(jì)》,2014年修訂本,第526頁?!俺肆藗髟勯L安”,中華書局1959年點(diǎn)校本作“乘傳詣長安”(第414頁)。2014年修訂本??庇浾f:“‘六乘’二字原無,據(jù)東北本補(bǔ)。按:本書卷九《呂太后本紀(jì)》、卷一〇一《袁盎晁錯列傳》,《漢書》卷四《文帝紀(jì)》、卷四九《爰盎傳》皆云代王‘乘六乘傳’?!蓖跏遽骸妒酚洈易C》卷一〇:“案古鈔本乘上有‘乘六’二字,《漢書》同?!保ㄖ腥A書局2007年版,第381頁。)

      《漢書·文帝紀(jì)》的文字與此相同。從漢代傳車規(guī)格來看,“六人乘六乘傳”不太可能為六人乘坐一輛傳車(詳下文),暗示此“六乘傳”非六匹馬拉之車,當(dāng)是“六人分乘六輛傳車”之意,所以顏師古所引張晏的觀點(diǎn)只取“傳車六乘”一種,隱去了“備漢朝有變,欲馳還”之說。由此看來,《呂太后本紀(jì)》和《袁盎晁錯列傳》中的“代王”與“陛下”所指,不僅包括劉恒,還應(yīng)包括與其一同奔赴長安的宋昌、張武等人。

      吳楚七國之亂時周亞夫亦曾“乘六乘傳”。《史記·吳王濞列傳》載:

      條侯將乘六乘傳,會兵滎陽。④《史記》卷一〇六《吳王濞列傳》,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2 831頁;又見2014年修訂本,第3 426頁。

      《漢書·吳王劉濞傳》的文字與此相同。此事發(fā)生的背景,是景帝遣周亞夫“將三十六將軍,往擊吳楚”⑤《史記》卷一〇六《吳王濞列傳》,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2 830頁;又見2014年修訂本,第3 425頁。。不過,“條侯將乘六乘傳”之“將”,是“將要”之意,不能理解為“將領(lǐng)”。此事《史記·游俠列傳》就作:“吳楚反時,條侯為太尉,乘傳車將至河南?!雹蕖妒酚洝肪硪欢摹队蝹b列傳》,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3 184頁;又見2014年修訂本,第3 869頁?!稘h書·游俠傳》作:“吳楚反時,條侯為太尉,乘傳東,將至河南?!盵1]卷九一《資治通鑒》的記載為:

      亞夫乘六乘傳,將會兵滎陽。

      “條侯將乘六乘傳”與“陛下從代乘六乘傳”文意類似,并非指周亞夫/劉恒一人乘六輛傳車,而當(dāng)指周亞夫/劉恒及其部屬分乘六輛傳車之意。胡三省注:“張晏曰:傳車六乘也?!敝苯訉堦虒Υ醭肆藗鞯慕忉屢浦灿诖耍磥硪舱J(rèn)為二者語義一致。胡三省又說:“余據(jù)漢有乘傳、馳傳;文帝之自代入立也,張武等乘六乘傳,今亞夫乘六乘傳,六乘傳之見于史者二,蓋又與乘傳不同也?!盵3]卷一六認(rèn)為“乘傳”與“六乘傳”有所不同。這一理解有誤,“六乘傳”應(yīng)是六輛“乘傳”之意,二者并無根本不同。

      乘傳是傳車的一種規(guī)格?!稘h書·高帝紀(jì)下》:“橫懼,乘傳詣洛陽?!鳖亷煿抛⒁绱驹唬?/p>

      律,四馬高足為置傳,四馬中足為馳傳,四馬下足為乘傳,一馬二馬為軺傳。急者乘一乘傳。[1]卷一下

      類似記載又見《史記·孝文本紀(jì)》:“太仆見馬遺財足,余皆以給傳置?!薄端麟[》引如淳云:

      律,四馬高足為傳置,四馬中足為馳置,下足為乘置,一馬二馬為軺置,如置急者乘一馬曰乘也。⑦《史記》卷一〇《孝文本紀(jì)》,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422-423頁;又見2014年修訂本,第535-536頁。

      兩條引文有所不同,“置傳”“馳傳”“乘傳”“軺傳”,司馬貞《索隱》引如淳注寫作“傳置”“馳置”“乘置”“軺置”。對此,富谷至已有詳細(xì)辨析,認(rèn)為律文當(dāng)以《漢書·高帝紀(jì)下》如淳注為準(zhǔn),其論可從。[4]225-229此條律文規(guī)定了漢代傳車的規(guī)格,可能屬漢代的《廄律》?!稘h書·平帝紀(jì)》如淳注和肩水金關(guān)漢簡73EJT23:623還記錄了與此相關(guān)的另一條《廄律》:

      諸當(dāng)乘傳及發(fā)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乘傳參封之。有期會累封兩端,端各兩封。乘置、馳傳五封之。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諸乘軺傳者,乘一封,及以律令乘傳起□……①《漢書》卷一二《平帝紀(jì)》,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59-360頁;甘肅簡牘保護(hù)研究中心、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古文獻(xiàn)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簡帛研究中心編《肩水金關(guān)漢簡(貳)》,中西書局2012年版,彩色圖版見上冊第191頁,紅外線圖版見中冊第191頁,釋文見下冊第100頁。此條律文的復(fù)原參見曾磊《肩水金關(guān)漢簡中的〈廄律〉遺文》,待刊。

      此條《廄律》是對使用傳車的憑證——傳信進(jìn)行封印的具體規(guī)定。根據(jù)兩條律文可列表如下:

      表1 漢代傳車及傳信規(guī)格

      “乘傳”即“四馬下足”規(guī)格的傳車,需加蓋三封或四封印章。敦煌懸泉漢簡中有一類“傳信”簡,其中亦涉及傳車規(guī)格,可與以上兩條律文對讀。如:

      元康元年十月乙巳前將軍臣增大仆臣延年承

      所長嚇了一跳。這時才聞到了牛爹身上的汽油味。嘿嘿嘿牛爹,至于嗎至于嗎?!至于自焚嘛。有事好商量。什么事都好商量。

      制 詔侍御史曰將田車師軍候強(qiáng)將士詣田所

      為駕二封軺傳載從者一人 傳第二百卅

      御史大夫吉下扶風(fēng)廄承

      書以次為駕當(dāng)舍傳舍如律

      令I(lǐng)IT0214③:45②張俊民《敦煌懸泉置出土文書研究》,甘肅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446頁?!爱?dāng)舍傳舍”,張俊民釋文作“當(dāng)居傳舍”,疑誤。又如:

      鴻嘉三年正月壬辰遣守屬田忠送

      自來鄯善王副使姑彘山王副使鳥不腞奉獻(xiàn)詣

      行在所為駕一乘傳

      敦煌長史充國行太守事丞晏謂敦煌

      為駕當(dāng)舍傳舍郡邸如律令

      六月辛酉西 II0214②:78③胡平生、張德芳《敦煌懸泉漢簡釋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8頁。此簡現(xiàn)藏甘肅省博物館。簡文格式據(jù)原簡照錄。懸泉漢簡中的傳車規(guī)格有“為駕一封軺傳”“為駕二封軺傳”“為駕一乘傳”“為駕二乘傳”“為駕四乘傳”“為駕一乘軺傳”等格式,以前兩種最多。其制度與上引《廄律》基本相合。因軺傳分一馬駕車和二馬駕車兩個規(guī)格,因此在傳信文書中要明確到底是“一封軺傳”還是“二封軺傳”。而乘傳的傳信雖然有三封和四封之別,但日常使用應(yīng)以三封傳信為主,且只有“四馬下足”一種規(guī)格,因此只需注明所用傳車的數(shù)量即可。如“為駕一乘傳”,“一”是數(shù)詞,“乘傳”是傳車規(guī)格。簡文中的“為駕二乘傳”“為駕四乘傳”亦可為證。④《漢書·武帝紀(jì)》:“初置刺史部十三州?!鳖亷煿抛ⅲ骸啊稘h舊儀》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綬,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為駕四封乘傳。到所部,郡國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條?!保ㄖ腥A書局1962年版,第197頁。)《漢舊儀》中出現(xiàn)了“為駕四封乘傳”的說法。從《廄律》原文看,乘傳應(yīng)當(dāng)“參封之”,只有有“期會”時才“累封兩端,端各兩封”,這本就屬于特例,說明乘傳還是應(yīng)以三封為常置。若用四封乘傳,當(dāng)會在傳信中另外注明使用傳車的數(shù)量。刺史以秋分行部用“四封乘傳”可能是武帝置十三州刺史后另設(shè)的新規(guī)定?!逗鬂h書·賈琮傳》說賈琮為冀州刺史,“舊典,傳車驂駕,垂赤帷裳,迎于州界?!保ㄖ腥A書局1965年版,第1 112頁。)類似記載又見《續(xù)漢書·輿服志上》“皁蓋車條”劉昭注補(bǔ):“舊典,傳車驂駕,乘赤帷裳”(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3 648頁);《三國志·蜀書·劉焉傳》說劉焉“領(lǐng)益州牧”,裴松之注引《續(xù)漢書》:“舊典:傳車參駕,施赤為帷裳?!保ㄖ腥A書局1959年版,第866頁。)說明刺史所乘傳車規(guī)格和等級可能有詳細(xì)規(guī)定,“傳車驂駕”的形式也與“四封乘傳”不同,可見其制度又有所變化。

      因此“乘六乘傳”“乘七乘傳”也當(dāng)是乘六/七輛乘傳規(guī)格的傳車之意?!稘h書·高帝紀(jì)下》如淳注所引《廄律》中的“急者乘一乘傳”,當(dāng)即緊急者乘一輛乘傳之意?!妒酚洝ば⑽谋炯o(jì)》如淳注的“如置急者乘一馬曰乘也”一句,語義不通,文字或有遺漏?!稘h書·郊祀志下》說:“及陳寶祠,自秦文公至今七百余歲矣,漢興世世常來,光色赤黃,長四五丈,直祠而息,音聲砰隱,野雞皆雊。每見,雍太祝祠以太牢,遣候者乘一乘傳馳詣行在所,以為福祥?!盵1]卷二五下“遣候者乘一乘傳馳詣行在所”的行為,當(dāng)即《廄律》所說的“急者乘一乘傳”的情況。

      據(jù)《漢書·王吉傳》記載,劉賀“好游獵,驅(qū)馳國中,動作亡節(jié)”,曾經(jīng)在巡幸方與縣時“不半日而馳二百里”,其速度可能還高于日中至晡時“行百三十五里”的紀(jì)錄。昌邑中尉王吉曾對此進(jìn)行勸誡,無奈劉賀不聽,“其后復(fù)放從自若”[1]卷七二。漢文帝也曾“從霸陵上,欲西馳下峻阪”。袁盎諫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騁六騑,馳下峻山,如有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奈高廟、太后何?”文帝于是放棄了冒險。①《史記》卷一〇一《袁盎晁錯列傳》,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2 740頁;又見2014年修訂本,第3 317-3 318頁。。可見嗣繼大統(tǒng)者應(yīng)當(dāng)沉著穩(wěn)重、舉動有節(jié),以社稷為重。與文帝接到欲立其為天子消息時的沉穩(wěn)謹(jǐn)慎相比,劉賀得知消息后即刻出發(fā)的行為就顯得十分冒失。②相關(guān)記載詳見《史記·孝文本紀(jì)》《漢書·文帝紀(jì)》。又參見王子今《劉賀昌邑—長安行程考》,載《南都學(xué)壇》2018年1期;劉新然《漢文帝登基與朝廷政局變動——圍繞二代危機(jī)展開的思考》,華中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2年。因此,班固記錄劉賀馳行“百三十五里”的行為,似暗含貶意。③張敞在向宣帝報告廢帝劉賀的精神狀態(tài)時,稱他“清狂不惠”。顏師古注引蘇林曰:“凡狂者,陰陽脈盡濁。今此人不狂似狂者,故言清狂也。或曰,色理清徐而心不慧曰清狂。清狂,如今白癡也。”(《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 769頁。)直言劉賀不通人事。張敞還曾提到這樣一個細(xì)節(jié):“臣敞欲動觀其意,即以惡鳥感之,曰:‘昌邑多梟?!释鯌?yīng)曰:‘然。前賀西至長安,殊無梟。復(fù)來,東至濟(jì)陽,乃復(fù)聞梟聲?!保ā稘h書》卷六三《武五子傳》,第2 767-2 768頁。)梟是不祥的惡鳥,梟鳥聚集之地,常有災(zāi)禍發(fā)生。(參見曾磊《賈誼居舍的貓頭鷹——關(guān)于“野鳥入處”的文化解讀》,待刊。)張敞言“昌邑多梟”的目的,其實(shí)是以惡鳥警示劉賀,促其反省。然而劉賀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diǎn),只是順著張敞之語談起自己關(guān)于梟鳥的見聞。班固記錄此事應(yīng)該也是對劉賀“清狂不惠”的認(rèn)同。

      《漢書·文帝紀(jì)》“乃令宋昌驂乘”,顏師古注曰:“乘車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有一人處車之右,以備傾側(cè)。是以戎事則稱車右,其余則曰驂乘。驂者,三也,蓋取三人為名義耳?!盵1]卷四以為一車承載三人。其實(shí)顏師古所說為按禮法駕車的情形。漢代的傳車以輕便的軺車為主,從大量漢畫像所見漢代官吏乘車出行的畫像來看,以二人共乘一車的畫面最多(一為馭者,一為乘者)。肩水金關(guān)漢簡:

      使者一人 假司馬一人 騎士廿九人 ·凡卌四

      人 傳車二乘 軺車五乘

      吏八人廄御一人 民四人 官馬卌五匹 馬

      七匹 候臨

      元康二年七月辛未嗇夫成佐通內(nèi)73EJT3:98④甘肅簡牘保護(hù)研究中心、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古文獻(xiàn)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簡帛研究中心編《肩水金關(guān)漢簡(壹)》,中西書局2011年版,彩色圖版見上冊第74頁,紅外線圖版見中冊第74頁,釋文見下冊第35頁。

      此簡當(dāng)為一隊車駕經(jīng)過肩水金關(guān)時的記錄。“傳車二乘”當(dāng)是使者、假司馬各乘一輛?!皫蝗恕碑?dāng)來自廄置,駕一輛傳車。另一位駕傳車者或為“吏八人”“民四人”中的一人。其余乘車者共11人,乘剩余5輛軺車,平均每車2.2人,即1車載3人,其余4車每車載2人。

      元方回續(xù)《續(xù)古今考》卷二三“附論驂乘”條說:“文帝之詣長安,以宋昌驂乘,則文帝一車有三人,又張武等六人乘傳車六乘,共為車七乘,一行二十一人、二十八馬也?!盵5]卷二三方回誤將文帝一車重復(fù)計算,其實(shí)《史記》《漢書》皆明文說文帝等人“乘六乘傳”⑤韓兆琦《史記箋證》:“宋昌之與張武等所不同的,僅在于他是和文帝同乘一輛,為文帝‘參乘’而已。此處似應(yīng)作‘宋昌參乘,與張武等乘六乘傳詣長安’?!保n兆琦《史記箋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10頁。)當(dāng)是。。即使以每車3人計,包括馭者在內(nèi),文帝一行也僅有18人。從這個角度考慮,袁盎說代王劉恒“乘六乘傳馳不測之淵,雖賁育之勇不及陛下”,不僅僅是強(qiáng)調(diào)其速度,更多的是贊頌他以單薄勢力趕赴“不測之淵”的勇氣⑥該句裴骃《集解》引臣瓚曰:“大臣共誅諸呂,禍福尚未可知,故曰不測也?!保ā妒酚洝肪硪哗栆弧对魂隋e列傳》,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2 739頁;又見2014年修訂本,第3 317頁。)同句《漢書》顏師古注引鄭氏曰:“大臣亂,乘傳而赴之,故曰不測淵。”(《漢書》卷四九《爰盎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 270頁。)《史記會注考證》卷九《呂太后本紀(jì)》引董份曰:“袁盎言帝乘六乘傳,馳不測之淵,所云‘六乘’者,蓋文帝料漢事已定,止用六乘急赴,不多備耳。”([漢]司馬遷撰,(日)瀧川資言考證,楊海崢整理《史記會注考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581頁。)按,從《史記·孝文本紀(jì)》《漢書·文帝紀(jì)》的記載來看,文帝赴長安時的舉動十分謹(jǐn)慎,對朝廷戒心很重。他即位后與功臣集團(tuán)也進(jìn)行了持久的權(quán)力爭奪。“文帝料漢事已定”之說恐不確。。璽書要求劉賀“乘七乘傳”赴長安,實(shí)際上限定了侍從者的數(shù)量(包括馭者在內(nèi),最多也僅有21人),其實(shí)也是對劉賀勢力的限制⑦《漢書》卷六八《霍光傳》載,劉賀即位后,令“從官更持節(jié),引內(nèi)昌邑從官騶宰官奴二百余人,常與居禁闥內(nèi)敖戲”。(《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2 940頁。)可見大多數(shù)昌邑國侍從是劉賀即位后方才召至長安的。此亦可旁證劉賀至長安時,隨行人員確實(shí)不多。。但從“令還郎謁者五十余人”的記載來看,從昌邑出發(fā)的劉賀車隊至少有50多人,可見劉賀一開始沒有聽從太后璽書的命令,而郎中令龔遂之所以“諫王”,也許并非僅因為“侍從者馬死相望于道”,可能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

      我們看到,《漢書》后文說劉賀到達(dá)霸上,“大鴻臚郊迎,騶奉乘輿車。王使仆壽成御,郎中令遂參乘”[1]卷六三,劉賀這才坐上“乘輿車”,依禮前行。

      (責(zé)任編輯 程鐵標(biāo))

      猜你喜歡
      昌邑劉賀文帝
      繩之以法
      怎能說沒人知道呢
      快樂語文(2019年8期)2019-11-28 01:35:05
      A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O. Henry’s Novel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誰是對你有情的人
      試論?;韬顒①R墓編鈕鐘的編列
      音樂研究(2018年5期)2018-11-22 06:43:48
      劉賀
      ——?;韬畹摹癟wo Faces”(上)
      羅文帝剪紙作品
      昌邑市不動產(chǎn)登記實(shí)現(xiàn)“一窗受理、20分鐘辦結(jié)”
      止謗妙招
      昌邑大姜
      永新县| 页游| 新和县| 永寿县| 阆中市| 嘉峪关市| 松桃| 乌鲁木齐市| 桐城市| 宁南县| 靖州| 民勤县| 衡水市| 鹤岗市| 曲阜市| 怀柔区| 综艺| 日喀则市| 清水县| 武夷山市| 乐清市| 嘉禾县| 张家界市| 罗山县| 武宁县| 通州市| 浮山县| 静宁县| 娄底市| 海盐县| 哈尔滨市| 天气| 大宁县| 龙海市| 柏乡县| 河南省| 伊通| 长岛县| 石泉县| 通州市|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