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利
毛澤東的讀書習(xí)慣在青少年時期開始養(yǎng)成,他一生與書,與圖書館結(jié)下不解之緣;同時,在毛澤東身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總是緊緊結(jié)合在一起,這成為毛澤東一步步成長,直到成為偉人必不可少的條件??梢哉f,是讀書和實踐哺育了毛澤東的成長,同時養(yǎng)育了他的豪氣。
唐家坨藏書的蓄積
毛澤東出生在韶山?jīng)_一個農(nóng)民的家庭,這里交通不便、風(fēng)氣閉塞,他兩歲至八歲在外婆家唐家坨度過,且在整個少年時代,他經(jīng)常去外婆家,尤其是1906年到1909年間那一段輟學(xué)的時間,外婆家的藏書和表兄文運昌從新式學(xué)堂帶回來的新書,極大地慰藉和豐富了毛澤東的少年生活,更重要的是引領(lǐng)了他未來的方向。
湘鄉(xiāng)在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將全縣劃成12個鄉(xiāng),鄉(xiāng)以下劃分為44個都和3個坊,都以下分區(qū),區(qū)以下分牌;分別由都總、區(qū)總、牌頭行使管理職權(quán)。唐家坨屬于湘鄉(xiāng)縣鳳音鄉(xiāng)第四都,毛澤東的七舅文正興(字玉瑞)當(dāng)著都總。毛澤東來到這里時,外婆家已是一個大屋場,擁有房屋90多間,田地140畝;里外住著許多文姓人家。房屋的東頭即是外祖父文芝儀家,西頭則住著叔外祖父文芝祥一家。整個一幢屋,取名“三芝堂”,表示三兄弟——芝蘭、芝儀、芝祥共有,正堂屋大門貼著一個大大的“?!弊?,兩旁寫著對聯(lián):潼川世業(yè),潞澤家聲;橫批:介景綏多。
對聯(lián)昭示著文家的來歷、郡望和家風(fēng)。堂屋里滿室書香,正中有神龕和一塊“天地君親師”的牌匾。神龕兩旁掛著一副對聯(lián):洛社英鳳昌百代;文山浩氣壯千秋。這是毛澤東的八舅文正瑩(即文玉欽)所寫。聯(lián)中的“洛社”“文山”分別指三國時期魏國的大將文聘和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均系文氏祖先里赫赫有名的杰出人物。
堂屋兩邊還掛著3塊橫匾,一塊是親友送給毛澤東的外曾祖母賀氏的“貞松長茂”;一塊是送給毛澤東的外婆賀氏的“厚德延年”,還有一塊是送給毛澤東的八舅文玉欽的“積厚流光”。
毛澤東大約在1896年春來到唐家坨,也就是他的弟弟澤民將要出生的時候。毛澤東的八舅文玉欽為人正直,注重節(jié)操,又是讀書人,他在家開設(shè)蒙館,毛澤東向八舅要求讀書,八舅認為外甥還不到開蒙的年紀,只讓他旁聽。
外祖家風(fēng)對早年毛澤東曾發(fā)生極為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成才、讀書方面發(fā)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從讀書方面來說,直接影響毛澤東的是八舅文正瑩。
文正瑩(1859—1929),字玉聯(lián),號玉欽。他是毛澤東母親文七妹的二哥、毛澤東的二舅父,因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毛澤東稱他為八舅。文正瑩是一位正直而溫和的鄉(xiāng)中儒士,在家中開了個小私塾,教族中子弟讀書識字。
難能可貴的是,毛澤東外婆家有一間藏書室,藏書包括四書、五經(jīng)、唐詩宋詞、百家經(jīng)典及明清小說等,八舅是毛澤東幼兒時的啟蒙老師,八舅的書齋就是毛澤東人生的第一座圖書館。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外婆家唐家坨移交給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一批珍貴的古籍,這些書相當(dāng)一部分是毛澤東少年時代讀過的,計有:乾隆丁亥(1767年)刊印的《御批通鑒輯覽》58冊;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刊印的《禮記精義》1冊、《周易精義》1冊;同治三年(1864年)刊印的《尚書》4冊、《禮記》10冊、《詩經(jīng)》4冊;同治八年(1869年)刊印的《續(xù)資治通鑒》60冊;光緒元年(1875年)夏刊印的《資治通鑒》104冊;1926年刊印的《飲冰室文集》41冊;另有《十三經(jīng)注疏》3冊、《論語》2冊。
當(dāng)然,唐家坨的藏書數(shù)量遠遠不只上述這些,僅從歷經(jīng)數(shù)十年殘留和移交的這些書中,可見文家讀書氛圍之濃厚,對毛澤東影響之深遠,特別是《資治通鑒》《續(xù)資治通鑒》《御批歷代通鑒輯覽》,更是毛澤東一生中讀得最多,受影響最大的書籍,其初讀極有可能就是從他舅舅的藏書室開始的。至于《詩經(jīng)》《尚書》《周易》《禮記》《十三經(jīng)》這些國學(xué)經(jīng)典也頗早進入到毛澤東的閱讀視野,即使幼年時期還不可能有能力閱讀,但在毛澤東的少年時代,在他不斷地往返于舅舅家唐家坨與自己家韶山?jīng)_期間,他是閱讀甚至深讀過的。
毛澤東在舅舅家讀過的書除了國學(xué)經(jīng)典和各種古籍,還有時論新書。
詠昌先生,書十一本,內(nèi)《盛世危言》失布匣,《新民叢報》損去首葉,抱歉之至,尚希原諒。
? ? ? ?澤東敬白
? ? ? ?正月十一日
又國文教科書二本,信一封。
文運昌是毛澤東舅舅的兒子,即毛澤東的表兄,也是毛澤東早年讀書的引路人之一。這個還書便條是有關(guān)毛澤東借書的最早的實證。
東茅塘藏書的熏陶
1909年,毛澤東輟學(xué)3年后,得到重新入學(xué)的機會:父親輸了一場官司,山林被霸占,毛澤東趁機向父親提出重新讀書的要求。父親想:兒子要能學(xué)會打官司,也可為自己爭一口氣!韶山?jīng)_東茅塘附近的烏龜頸,有一位懂得官場世故的老先生在家授徒?!拔业揭粋€失業(yè)的法科學(xué)生家里,在那里讀了半年書?!泵珴蓶|回憶的“失業(yè)的法科學(xué)生”是指毛岱鐘,毛岱鐘的父親就是毛澤東的老師毛簡臣。
毛簡臣,又名恩镕,字羽儀,是毛澤東的本族叔祖父,其父毛相才(派名祖南)與毛澤東曾祖父毛祖人為堂兄弟。他是1881年二修《韶山毛氏族譜》的繕寫和校閱以及1911年三修族譜的編修。
毛簡臣青年時代投湘軍,隨左宗棠部遠征新疆,充當(dāng)錢糧師爺;他善于記賬,能雙手打算盤。1900年,也就是毛澤東7歲時才回到韶山,種田兼教書。
1909年前后的毛澤東,求知欲望頗強,他不喜歡學(xué)打官司,因此在毛簡臣門下只讀半年,就轉(zhuǎn)到他非常敬佩的毛麓鐘先生那里去了。
毛麓鐘譜名毛貽訓(xùn),學(xué)名紹芳,字麓鐘,號云閣,生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農(nóng)歷十月二十四日。祖父毛蘭芳與毛澤東的曾祖父毛祖人系堂兄弟,既有文才,又善辭令,其父毛鼎臣有5個兒子,毛福生居長,毛麓鐘排行老二,還有壽生、喜生、全生。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毛麓鐘中了長沙府學(xué)秀才。他青年時代投軍,甲午戰(zhàn)爭后,辭職回鄉(xiāng),以“韶山小隱人”自居。
毛麓鐘的家在東茅塘。這里也是毛澤東的祖居地,毛麓鐘與毛澤東的父親是共曾祖父的堂兄弟。早在毛麓鐘祖父毛蘭芳手里,就在這里創(chuàng)辦一所私塾,叫作面山樓,這是韶山?jīng)_最出名,育人成果最大的私塾。毛蘭芳給面山樓留下大量詩書及他自己的手稿(包括一套完整的《毛氏族譜》);毛蘭芳之后,毛福生、毛麓鐘又添置許多經(jīng)史子集,結(jié)果,這里成了一座小型圖書館,毛澤東大開眼界,遍覽群書,尤其還讀了一些帶有新潮意味的書籍——這是毛澤東少年時代在韶山接觸各種書刊最多的一次,由此生發(fā)了對中國歷史的濃厚興趣。
毛麓鐘的侄兒、毛澤東的堂兄毛宇居這樣記述這間藏書樓:
予與季叔輩尚在童年,只知嬉戲,叔父(指毛麓鐘)時嚴加課讀,常率讀書于住宅面山樓,每日課以經(jīng)文;迨予年稍長,常指歷藏之書籍告之曰:某篋為蘭芳公之手冊,某篋為汝亡父臣公(即毛恩甫)之遺稿,某篋為予手所購訂。均經(jīng)批點,無不一字一珠,宜珍惜之。
在毛蘭芳先生留下的面山樓,毛麓鐘慧眼識才,將毛澤東收為學(xué)生。于是,繼舅舅的“鄉(xiāng)村圖書館”之后,毛澤東又在他人生的第一階段極為難得地得到第二座“鄉(xiāng)村圖書館”。他在這里受到了毛麓鐘先生的精心培育,正是有了面山樓書籍的熏陶和毛麓鐘先生的指引,毛澤東有了對中國歷史的濃厚興趣和當(dāng)時中國前途命運的強烈關(guān)注,并下決心離開韶山,走向外面的世界。
少年毛澤東讀書的經(jīng)歷,讓人們清楚地了解到:書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韶山地方的非正規(guī)的“鄉(xiāng)村圖書館”到湖南省城的圖書館再到京城的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讀書養(yǎng)育了毛澤東的豪氣,讀書成為毛澤東人生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