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冬生
(1.海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海南 ???71158;2.重慶師范大學 文學院,重慶 沙坪壩401331)
新世紀以來,在中國兒童詩歌的版圖上北京、上海和重慶呈現(xiàn)三足鼎立之勢。而重慶市巴南區(qū)、永川區(qū)又成為西南直轄市重慶兒童詩歌的重鎮(zhèn)。戚萬凱為巴南區(qū)兒童詩壇的領(lǐng)袖,永川區(qū)的領(lǐng)軍人物則為鐘代華。1993年,鐘代華推出第一本詩集《微笑》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先后出版抒情詩集《穿過那段雨聲》和五部兒童詩集《紙船》《讓我們遠行》《迎面而來》《畫山的孩子》《葉片上的童話》。鐘代華選擇兒童詩這條創(chuàng)作艱險之路默默耕耘,努力前行,他也是重慶當前堅持從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持續(xù)發(fā)力、非常有實力和影響的一位作家。鐘代華用詩人的情感“寫出少年的靈與肉、歌與笑、情與淚,寫出他們對大千世界的思考、渴望與探求”[1]5-6,揭示他們內(nèi)心微妙幽深而多彩的情愫。老一輩詩人石天河肯定鐘代華的兒童詩:“有一種青春氣息,有一種帶著微笑帶著歌唱走向春天走向陽光的力量?!保?]鐘代華曾先后獲得“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建國40周年重慶文學獎”“臺灣薛林懷鄉(xiāng)青年詩獎”“首屆重慶兒童文學獎”和“小天使銅像獎”等多項文學大獎。他還奪得1995—1997年、1999年及2003年度全國讀者投票評選的上?!渡倌晡乃嚒冯s志“好作品獎”。他的作品被收入《兒童文學選刊》《中國兒童文學》《中國兒童文學60年典藏·詩歌卷》等多種選刊、選集和教材讀本。
在中國知網(wǎng)(CNKI)檢索,1991年以來有關(guān)鐘代華詩歌研究的學術(shù)論文有十余篇。其中,1995年4月《當代文壇》刊登的彭斯遠教授的《全方位地表現(xiàn)孩提——讀鐘代華〈紙船〉有感》是最早研究鐘代華兒童詩的論文,此文拉開了學術(shù)界關(guān)注鐘代華兒童詩的大幕。巧合的是,當年鐘代華兒童詩研討會也圓滿召開。同年8月,西南大學蔣登科教授撰寫的《兒童視角下的詩歌探索——鐘代華兒童詩研討會》發(fā)表于《當代文壇》,進一步助推鐘代華兒童詩研究的熱潮。據(jù)統(tǒng)計,1995—2008年間,彭斯遠、王泉根、譚旭東、李利芳、陳廣根、謝麗和馮俊鋒等兒童文學教授、博士、學者及作家等分別從鐘代華兒童詩研討會、兒童詩集《迎面而來》《紙船》的文本解讀、鐘代華兒童詩的語言特色、鐘代華兒童詩的創(chuàng)作論等多個角度展開研究,也給重慶兒童文學界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觸。此外,2010年重慶師范大學西部兒童文學研究所編輯出版《走近鐘代華——鐘代華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一書,成為研究鐘代華兒童詩的專著。該書對鐘代華的兒童詩進行了全方位解讀,在兒童文學界及廣大少年兒童中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2017年,重慶出版社出版鐘代華兒童詩集《畫山的孩子》《葉片上的童話》,遺憾的是暫未有學者對此進行研究和評價。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最近八年間國內(nèi)還未發(fā)現(xiàn)新的研究鐘代華兒童詩的學術(shù)論文和專著。當前,學界暫無研究鐘代華兒童詩獨特內(nèi)心情感世界的學術(shù)論文,也是一大缺憾。故本文擬從兒童視角出發(fā),全方位、多視角去透視鐘代華兒童詩的情感世界和語言風格,因而具有特殊的意義。
詩人邱易東曾在詩集《中國的少男少女》中談道:“少年和童年是什么?不僅僅是單純的露珠輕盈的舞姿,不僅僅是微風吹過的小草嫩綠的致意。少年的心是大海是宇宙,充滿向往、憧憬,渴望知識、力量,希冀走向豐富、深刻、成熟。”[3]少年時代是人生中的特定時期,是人由天真爛漫走向成熟穩(wěn)健的過渡與轉(zhuǎn)折;是人由依賴開始奔向獨立人格的開始。處在青春期的少年迫切希望快快成長;渴望互相交流;更渴望人世間純真質(zhì)樸的友誼。他們對所處的世界充滿著幻想,對未曾到來的未來充滿著憧憬和希望。少年的心中充滿了“長大”的渴望,他們總是希望自己早些進入社會去用自己的雙手打造一片天空。少男少女的情感世界是人生寶庫中最美妙的一章;少男少女的情感世界是人生樂曲中跳動最強烈的一個音符。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之間朦朦朧朧的情感是一杯不曾兌水的醇酒;是一枝楚楚綻放的玫瑰;是他們成長后心口上一顆不可磨滅的朱砂痣,將永久地在他們心靈最深處珍藏,這種最純潔、最真摯的情感總令成人留戀不已,歷經(jīng)滄桑的成人們則會更加懷念年少時無憂無慮的情感。少男少女之間朦朦朧朧的情感在許多兒童文學作品中都有濃墨重彩的表現(xiàn)。如在秦文君《十六歲少女》中,十六歲的“我”對鄭闖純真無瑕的眷戀之情,作者以她女性真實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打動了許許多多成長中的少年。還有女作家韋伶的《出門》描寫一位十五歲的少女在外旅游時與一名男生相遇,短暫的邂逅不僅讓她增長了見識且萌生好感。作者把少女內(nèi)心的沖動以及對異性產(chǎn)生交往的渴望描摹得入木三分。少年的情感世界敏感中又有些嬗變,脆弱中又有些堅強,單純中又有些成熟,真誠中又有些開朗,這也是青春期少男少女情感世界的真實體現(xiàn)。
研究者在全方位、多角度梳理鐘代華創(chuàng)作的兒童詩后發(fā)現(xiàn)一個共性特征:“以詩去發(fā)現(xiàn)與歌吟童年是鐘代華創(chuàng)作的精神基座?!保?]鐘代華用光亮的童心去融化外部世界,用光亮的童心去建筑語言方式,形象地展現(xiàn)了純凈、光亮的童心世界,他“留心當代少年兒童成長中那些不經(jīng)意的但卻很詩意的微妙瞬間”[5]。善于“用明快曉暢的詩句表達了處于青春期的朦朧幽思中的少男少女微妙難測的心思……”[6]他的兒童詩除了捕捉童心童趣與孩提生活之外,還善于透過兒童的視角去透視校園、社會及家庭間不同的人情世故,去觸動少年男女敏感的神經(jīng)元;去探究青春期少年男女的生理心理特征;去表現(xiàn)青春期少年男女內(nèi)心復(fù)雜情感,力圖全方位展現(xiàn)少年男女現(xiàn)實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的碰撞,呈現(xiàn)出另一條與眾不同的詩歌路徑,也體現(xiàn)了新一代兒童詩人孜孜不倦的追求。鐘代華的兒童詩為讀者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少年內(nèi)心情感世界,其詩集《讓我們遠行》在這方面表現(xiàn)尤為明顯,故榮獲文化部、教育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中國作家協(xié)會、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宋慶齡基金會等共同主辦的第六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
趁著老師轉(zhuǎn)身的間隙/趁著其他同學/還沒在意的時刻/課堂上/我回頭望了你一眼/望了一眼/平常早就在我心底/已有點深刻的你/也許這是一種特別的注視/難道就這樣/我們開始走進了/一個陌生而新鮮的花季/如果這一瞬/能有你會心的一笑/你就是我身后的太陽/我就有了陽光的激勵/從此總有一塊磁石/在很多的時候/吸住已經(jīng)分散的注意力/但愿課堂之外/我們都會閱讀到一種/別人難以知曉的微甜/并品味那剛剛青春的情緒
——《課堂上我回頭望了你一眼》[7]
青春的萌動和渴望是每個少年必經(jīng)的心理歷程。在《課堂上我回頭望了你一眼》中,羞澀的少男少女渴望與自己喜歡的異性交往,但又不敢公開,只能在課堂上偷偷觀望,在課下悄悄交往。作者把他們對異性交往的渴望,但又怕被老師和同學發(fā)現(xiàn)的晦澀朦朧之情真摯傳神地表達出來。作者把處在青春萌動期少男少女之間的那種朦朧的情感刻畫得逼真又貼切,形象又生動。詩人用孩子的眼光來觀察生活,描摹他們獨特的內(nèi)心世界,真切地傳達出友誼的純真,對未來的幻想,與少男少女達成心靈的共鳴。有學者指出,近十多年來世界各國兒童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兒童由于生理的普遍早熟,帶給他們心理的“成人化”傾向。據(jù)此我國不少兒童文學家也提出和證實生活中存在的一個新的反?,F(xiàn)象,就是一些孩子對兒童文學竭力表現(xiàn)的天真爛漫和稚氣非常反感[8]。而重慶詩人鐘代華卻用孩子的視角和純真的童心去感受捕捉,用飽含濃墨的筆去描摹成長期少男少女心靈微妙的變化,淋漓盡致地解讀了情竇初開的少年們的內(nèi)心世界,叩開他們的情感之門,穿梭于少男少女的情感世界之中,從而創(chuàng)作了一部少年內(nèi)心世界的情感成長史。
鐘代華當過鄉(xiāng)村教師,對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非常了解。分析發(fā)現(xiàn),兒童視角是鐘代華兒童詩的一個重要藝術(shù)特點,他善于從兒童的視角去展開自己的作品。他的兒童詩在面對生活時,能以孩提的心靈和語言去感受生活和表現(xiàn)生活,從而構(gòu)成一個充滿童心與真誠的藝術(shù)世界。鐘代華說:“真誠地做孩子們的朋友,走進并深入他們……我的兒童詩力求挖掘兒童的本真,力展原生態(tài)的蓬勃、鮮活、苦惱 、憂傷?!保?]5我們還發(fā)現(xiàn)鐘代華尤其關(guān)注與同情當代少年兒童的生存現(xiàn)狀和精神壓力。他嘗試著以一個心理醫(yī)生、朋友和代言人的身份在孩子內(nèi)心世界游走,用優(yōu)美的語言傾訴著孩子們內(nèi)心的煩惱、憂傷與渴望,游刃有余。類似主題在《小小精品屋》中體現(xiàn)得更加強烈。
……本來我們相隔并不遙遠/也許心靈的道路隔水隔山/所以我才悄悄地向你放飛/但愿穿過霧朦朧雨朦朧/飛向誰也不知曉的岸邊……也許很久很久以后/當婚禮進行曲為你奏響時/你可還記得/我那風鈴曾經(jīng)的旋律與悠然
——《小小精品屋》[9]
在詩歌中作者描寫了少年男女羞澀朦朧的初戀情懷,透露出愛的信息,鐘代華把這種情感描摹得真實、細膩、恰到而又有分寸,既珍視那深藏于心的美好情愫,又未讓其蔓延擴展。詩歌真摯如實地表現(xiàn)了青春期的少年們微妙而又隱秘的內(nèi)心情感世界。這種情感也是少年心中自我意識開始萌動的外在表現(xiàn)。尤其是詩的后兩句,使得整首詩歌在瞬間閃出璀璨奪目的火花,產(chǎn)生無盡的詩意,如一盞明燈點亮少年的心房。鐘代華尊重少年獨立人格和精神世界,用他敏感的筆觸捕捉到少年內(nèi)心微妙的變化,細致入微地描寫了少男少女的心理機制,也為讀者解讀少年內(nèi)心真實的情感世界展現(xiàn)了一幅真實的畫卷。
著名兒童文學研究家王泉根曾指出,兒童詩的兩個尺度為“詩的尺度”與“兒童的尺度”。詩的尺度是兒童詩美學要求,兒童的尺度則是接受對象的要求。我們知道,兒童詩的讀者主要是少年兒童,要求兒童詩作家必須非常熟悉、理解與把握兒童的心靈世界。作家在創(chuàng)作兒童詩時要著力表現(xiàn)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與心靈世界,努力實現(xiàn)詩人與兒童兩種審美意識的互滲互融,創(chuàng)作出更多受到兒童喜歡的作品。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鐘代華也極力印證這一理論。他的詩歌盡情地抒寫透明的少年情愫與精神吸引,對少年男女情感世界的探索也成為其詩歌中最受少年讀者歡迎的部分。他的詩歌還力圖呈現(xiàn)揭示少年男女內(nèi)心微妙幽深而又豐富多彩的情愫,類似主題詩歌還有《劃船少年》《陽光女孩》《青春的偷襲》《翅膀》等。正如兒童文學評論家彭斯遠所說,鐘代華的兒童詩總是努力表現(xiàn)孩子的友誼交往和他們自強不息的男子漢精神,同時也努力表現(xiàn)正在年少一代心靈深處不斷得以升華的意識……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兒童詩自然大氣,敢于描寫少男少女在成長中遇見的陣痛以及與現(xiàn)實之間的困惑。鐘代華觀察敏銳、富于激情,著力表現(xiàn)一代少年對校園和社會碰撞的諸多探索與思考。
兒童文學理論家班馬曾提出“兒童反兒童話”理論,這“反映著兒童渴望和嘗試著追求的能力”。他認為“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簡直是一種寫成熟的文學”。而成熟是什么呢?“成熟——就是丟掉童年的一些東西,就是丟掉幼稚、軟弱無能,就是丟掉父母羽翼的保護,丟掉甜蜜蜜的境遇”。他借鑒社會學家費孝通關(guān)于兒童在15歲時必然經(jīng)歷“社會性斷乳”[10]474的理論觀念,以此論證少年存在從軟弱走向強大,從幼稚走向成熟的生理和心理變異過程。正是因為兒童心中的反叛和追求,他們心中的自我意識開始萌動,開始扮演他所向往的成人角色,他們渴望能像成人那樣與同齡異性交往。處在青春萌動期的少年對異性產(chǎn)生好感無可非議,這是一種純真浪漫的情愫,也是他們渴望走向成熟的一種表現(xiàn),更是他們嘗試追求的一種能力的體現(xiàn)。班馬還說:“正是在兒童與環(huán)境的種種沖突中,兒童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剛出現(xiàn)的這種自我意識,首先是寄寓在兒童想象之中的。在這種帶有夢幻性質(zhì)的想象中,他變成了無所不能的勇士,而暫時拋棄了軟弱的兒童形象。 ”[10]475
在當今,少年已不再是“縮小了的成人”。如果還將他們視為“縮小了的成人”,必然帶給他們更大的反叛。青春期的少年正處在心理和生理發(fā)育期,他們不希望永遠停留在“兒童狀態(tài)上”。他們有強烈的變成大人的“心理定勢”,而不是被看作小孩子。他們處處希望長大,擺脫童年,對異性有更多的了解,早些擁有自己的空間,掙脫父母、老師的束縛,努力走向成人世界,能像成人一樣正常地交往。兒童文學博士譚旭東曾說鐘代華的兒童詩創(chuàng)作真正的目標 “在于以美的詩行實現(xiàn)與少年的心靈交流對話從而達到慰藉少年心靈,引導(dǎo)他們自強自立、向善向美”[11]。詩人鐘代華正是用自己的成熟去重新體驗童心,去重新觀察世界,在與少年心理、生活同步的前提下去引導(dǎo)少年,去用詩歌解讀少年男女的情感世界;用詩歌去擦亮孩子的眼睛,引領(lǐng)他們前進。從這一角度上看,鐘代華自覺地熟悉理解與把握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全力實現(xiàn)詩人與兒童兩種審美意識的互換。
成長意味著一種生機美,成長也孕育著一種蓬勃的生命力,也意味著少年渴望獨立的意識。在鐘代華《星座》一詩中,少年不僅表達了對即將逝去的友誼的珍惜,而且還表達了對快快長大的渴望,“在快要失去少年感覺的間隙/輕輕地映亮心中的花朵”。這一主題在 《陌生的開始》中也有所表現(xiàn),“陌生的眼神里/誰在鮮紅/誰在翠綠/從陌生出發(fā)/我們一起走向不尋常的/那些陽光那些雨”。從重視少年的生命意識和人格意識來看,鐘代華顯然超越了前輩兒童詩人?!昂煤⒆印薄肮院⒆印焙汀靶√枴钡男蜗蟛辉俪霈F(xiàn)在鐘代華的詩中,兒童的個性特征與品格的真實性大大增強。在鐘代華的筆下孩子不再單純、可愛,他們已經(jīng)變得早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單純”的“成熟”,才更加激起他們對異性交往的渴望。鐘代華本人也說“沒有秘密的青春,如同沒有云彩的天空”[12]。詩人鐘代華也像導(dǎo)師一樣給青少年加以引導(dǎo),幫助其紓解心中的煩悶?!皼]有邀約/我們在各自的陽臺上/偶然相望一動不動目光直率得有些不可名狀”“該上學了/還沒有出發(fā)/就設(shè)想著找個理由/與你同行”(《陽臺少年》)?!芭⒌某霈F(xiàn)男孩總會不自覺地/看上幾眼/只有青春/才讀得出的那種芬芳/如果男孩與女孩同行/男孩就會多一分陽光”(《陽光女孩》)。類似青春的主題在《第一次等女孩上學》《為女孩撐了一次傘》都完美地得以體現(xiàn)。鐘代華兒童詩中的少男少女敏感、多疑;聰明、進??;單純、開朗;歡樂、悲傷;成熟、膽大。作者把處在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內(nèi)心情感世界解讀得清楚、明白。這也正如彭斯遠教授說:“鐘代華詩作之所以在兒童詩苑占據(jù)著自己的獨特位置,主要在于他能順應(yīng)小讀者的生理心理特征,順應(yīng)其不同智力發(fā)展與閱讀欣賞興趣進行寫作?!保?]1
著名詩評家、西南大學新詩研究所呂進教授評論鐘代華的詩:“他的詩,用光亮的童心去融化外部世界,用光亮的童心去建筑語言方式,形象地展現(xiàn)了純凈、光亮的童心世界,聯(lián)想豐富,技法多樣,節(jié)奏明快,為我國兒童詩的拓展積累了有益的藝術(shù)經(jīng)驗?!辩姶A的兒童詩也開始從以往單一的淺顯易懂、歡樂明快的風格,走向包括朦朧含混、憂郁沉重在內(nèi)的多種語言風格。彭斯遠指出:“語法(造句)要單純而又不呆板,語匯要豐富多彩而又不堆砌,句調(diào)要鏗鏘悅耳而又不故意追求節(jié)奏。少年兒童文學作品要盡可能少用抽象的詞句,盡可能多用形象化的語句?!保?3]鐘代華的兒童詩整齊與錯綜、簡潔與繁復(fù)交融錯落,對語法規(guī)范的突破等等都表現(xiàn)了他具有較高的文體自覺性,他始終在兒童詩的文體可能之中進行著各種嘗試與探索。在詩中,尤其對少年心態(tài)的表達上,鐘代華并沒有運用一些淺顯直白、通俗易懂的詞語。他努力追求色彩的濃烈與凝重,這使他的詩因為色彩而亮了起來,活了起來。在《潔白是雪的青春》一詩中,作者把“潔白”“綠”“暗”“純凈”“透明”等大量顏色詞匯運用得得心應(yīng)手。在修辭方式的使用上,鐘代華的詩歌除了經(jīng)常用擬人、比喻和排比等手法外,還頻繁地使用象征派詩歌中的通感手法。如《小小精品屋》中,“心一會就彩色了/那些感覺被染的青嫩新鮮”。“彩色”“青嫩新鮮”本來是形容詞,用來形容客觀存在物體的外觀色澤,可是在這里卻用“彩色”形容“心”的感覺,用“彩色”形容少年在精品屋愉快喜悅的心情,用“青嫩新鮮”表達少年在精品屋歡快雀躍的感覺。如《迎面而來》中,“男孩女孩的夢幻/是七色斑斕的翅膀/天南地北時時刻刻/鮮艷的歌聲都在開放”。這是花季少男少女最真實的寫照,在詩中詩人巧妙地運用通感手法,將少年男女青春陽光的形象與嘹亮昂揚的歌聲融為一體,用聽覺來比擬視覺形象,可謂恰到好處地展現(xiàn)出少年男女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同時作者還違反語法現(xiàn)象,突破常規(guī)句子搭配,敢于大膽擰斷語法的“脖子”。如《陌生的開始》中,“陌生的眼神里/誰在鮮紅/誰在翠綠”。“鮮紅”“翠綠”本是形容詞,可是在這里卻作動詞使用,這樣就使整個句子活了起來,整首詩歌顯得生機盎然,使“陌生的眼神里”充滿“色澤”,同時也把少年內(nèi)心世界渴望與陌生同學交往的情感解剖出來。鐘代華時常通過語法規(guī)范的突破,大膽活用漢語的動詞、名詞、形容詞等,將漢語語法結(jié)構(gòu)中的常用搭配習慣創(chuàng)新,在凸現(xiàn)詩歌散文化和韻律化結(jié)合的同時,從而產(chǎn)生不一樣的語言效果。在組詩《陽臺少年》中,“我的心情都玫瑰色了”,心是玫瑰色,看似搭配錯愕,但細細讀來卻賦予了詩歌語言新的詩味。鐘代華《路中》寫道:“夢幻的枝丫上/掛滿了童話串串?!边@些語言看似不合邏輯,但細細讀來卻別有一番情趣。
上述的這些特征也正是鐘代華詩歌不斷創(chuàng)新的亮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