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志國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田徑運動具有極高的競技價值,還具有很高的健身價值。在高校體育專業(yè)教學中,田徑運動是主干課程[1]。當下高校體育專業(yè)田徑教學課程并沒有發(fā)揮其重要作用,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分析了師范類高校田徑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師范類高校體育專業(yè)設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素質體育教學人才。體育教師的天職是為我國培養(yǎng)身強體健的接班人。田徑課程作為師范類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的主干課之一,是一切運動的基礎課程。但是近年來,田徑教學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1 教學目標不明確
師范類高校體育專業(yè)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合格且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使其具有較好的教學能力和水平。高校田徑課程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競技還是重能力,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當下很多高校在田徑課程上重競技而輕能力,這偏離了專業(yè)教學目標[2]。師范類高校體育專業(yè)培養(yǎng)的是合格的教學人才,而不是運動員。教師要教給學生的是如何能夠上好一堂田徑課程,在上課時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如何能夠讓學生領會動作要領,最終讓學生愛上運動,形成終身體育的價值觀念。
1.1.2 教學內容局限
教學內容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傳遞的主要信息,包括教材、標準等諸多方面。田徑教學源于競技,但是在體系上存在差別。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有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共鳴,提高教學質量。現階段的田徑教學內容仍然以競技性內容為主線,新增內容較少,忽視了田徑教學的健身價值和趣味性,導致學生無法完全勝任未來的體育教學崗位[3]。
1.1.3 教學手段單一
教學實踐中存在一個經常探討的問題,就是應該以教師為主體還是以學生為主體。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情況。在田徑教學中,大多還在沿用以教師作為主導進行組織、授課、點評等。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課程猶如強塞硬灌,枯燥且乏味。當代社會對體育教師的要求是除去書本知識外,還要能夠有效拓展,并存在一定個性。但一貫如此的教學手段恰恰制約了對學生這些方面的培養(yǎng),限制了學生在未來從事體育教學工作時的創(chuàng)新精神。
1.1.4 課程評價體系不健全
多數高校對田徑課程的評價體系不健全,考核內容以競技項目測試為主。評價體系并不單純是篩選優(yōu)與劣這么簡單,而是通過合理、全面、綜合的評價體系,讓學生了解到自己還存在哪些不足,并讓其樹立自我改進與競爭意識。同時,這種評價體系為任課教師提供信息反饋,使其可以發(fā)覺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進和創(chuàng)新。
1.2.1 外界環(huán)境影響
在競技快速發(fā)展的推動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提升,生活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多數人對體力勞動避而遠之。缺乏一定程度的體力勞動,從其他方面入手才能夠使身體保持健康水平。因此,體育運動越來越受到推崇。但是作為一切體育運動基礎的田徑運動,仍然沒有受到青睞。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師范類高校畢業(yè)生也會認為田徑運動并非十分重要,并且又苦又累。較之田徑項目,他們更愿意選擇相對輕松一些的運動項目,因此忽視田徑課程,甚至對其產生抵觸和畏懼情緒,使田徑教學陷入困境[4]。
1.2.2 觀念的轉變
我國很多高校推行“專項教學”的體育教學方式[5]。這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體現在針對性較強、時效性高。但是結合目前我國師范類高校田徑課程教學來看,其存在一定程度的負面作用。這主要體現在,這種“專項教學”使田徑教學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視,間接讓學生認為田徑教學沒那么重要。當下,田徑課程仍然是師范類高校體育專業(yè)的普修課。未來如果將選課權利完全下放,轉為選修課,可能會存在無人選課,繼而被取消的局面。
1.2.3 就業(yè)壓力
師范類高校的培養(yǎng)目標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的高素質教學人才。但是從就近年來的就業(yè)形勢看,教師隊伍已經逐漸趨近飽和。每年都有很的高校畢業(yè)生進入社會,教師職業(yè)也沒有要求必須是師范類學校畢業(yè)的學生才能勝任,因此競爭壓力很大。體育專業(yè)的學生理想就業(yè)方向大多為教師崗位,但是迫于現實,只能轉變思想投身到體育周邊領域甚至背離體育領域。對于他們來說,田徑課程的重要性更被輕視。
通過對田徑課程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如下解決對策。
師范類高校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技能,更要讓學生學會創(chuàng)新[6]。高校體育專業(yè)田徑教學要改變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把單純的理論傳授向綜合素質傳授和創(chuàng)新能力傳授轉變,讓學生真正愛上這門課程。
要結合課程改革的要求,針對中小學田徑教學的實際情況,從具體情況出發(fā),在重視競技能力的基礎上,重視健身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團結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時,適當添加一些生存能力訓練,使田徑教學與健康、物理、地理等學科產生聯系。教師要從多方面激發(fā)學生對田徑課程的興趣,使田徑運動也能玩出新花樣。
要充分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每一名學生的潛力和優(yōu)勢,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授課能力??蛇m度將互聯網、多媒體或現階段較為流行的人工智能等先進方式融入田徑教學中,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要適當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展現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在評價內容上,要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綜合性評價,多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進步與能力培養(yǎng)??梢詫⒃u價內容一分為二,一部分為理論層面,一部分為實踐層面。結合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能力等多種素質,形成一個較為全面的綜合性的評價體系。在評價方式上,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
師范類高校田徑教師要教給學生技能,還要引領他們的思想,對他們的價值觀進行引導。田徑教學現階段面臨的困境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惰性心理有關系。學生總認為田徑課程非常辛苦且必要性不強,但事實上,田徑運動并非枯燥乏味。要讓學生意識到田徑不但能夠促進他們能力的提高,還能夠鍛煉他們的堅強意志。教師要幫助學生扭轉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師范類高校作為培養(yǎng)中小學教師的重要人才基地,要承擔起培養(yǎng)人才這一重任。高校要培養(yǎng)出更適合時代變化的全方位高素質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