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杜純子
父母親越來越蒼老之后,王薇薇時常牽掛遠在老家的他們;做了母親之后,她牽掛最多的就是孩子。不知從何時起,她又開始牽掛她工作了十幾年的通信機房,只要是離開一段時間,她的心就感到不踏實,老是擔心有什么問題。這不,2017年10月下旬,她到基地參加先進事跡報告會,然后又匆匆趕回成都,照顧視網膜脫落住院做手術的父親,沒等父親病好出院,她就慌里慌張趕回南京上班。
小小的機房,“三尺機臺”,像有一根紅線,時時牽動著她的心魂。
比男同志還能拼
有位戰(zhàn)友給王薇薇畫了一張奇怪的素描——上面的她,跪著。對面還有兩個戰(zhàn)士,也是跪著的。
為啥跪著?那是2017年4月份的事情,她懷二胎8個多月了,站里安排她給兄弟單位換崗過來的兩個士官講課,需要盡快讓他們熟悉工作。講到華為的一套設備時,兩個機柜之間空間比較狹小,她的身體又太臃腫,彎不下身子,柜子下面的參數(shù)看不到,而她又蹲不下去,她不想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無奈之下,只好緩緩地跪下來,給他們講解。那兩個戰(zhàn)士不好意思了,干脆也跪下來聽講。
這一幕恰巧被戰(zhàn)友們看到,有人靈機一動,趁他們不注意,給她畫了這樣一張素描。
還有比這個更“離譜”的場面呢——一張照片里,她竟然撅著大肚子躺在機房里的地板上。
不了解情況的人,或許會感覺她派頭夠大——怎么能夠躺在機房里?太能擺譜了!其實也是那段時間,離預產期已不遠,常州站一個機房搬遷,領導考慮到她對那邊的網系比較熟悉,問她能否“親自”跑一趟,現(xiàn)場指導一下。負責照顧她的婆婆不同意,說你這個樣子,跑那么遠,出個事咋辦?想了想,她說,領導既然張口了,那就是信任我,但凡有別的辦法,領導是不會搬動我的,再說我的身體我有數(shù),不會有事的。
她一咬牙趕過去了。戰(zhàn)士們看她挺著大肚子怪累的,找了把躺椅,讓她半躺半坐著指揮,從早晨8點堅持到凌晨5點多,后來實在抗不住,她干脆躺在機房地板上小瞇了一會。這一幕,沒想到給人“偷拍”了。
跪著講課,躺著指揮,這只是王薇薇工作中的兩個場景。要說起來,也不算啥,但正是這兩個細節(jié),彰顯了她的工作態(tài)度和敬業(yè)精神。她2005年從西安通信學院畢業(yè)后分配到位于南京的這個監(jiān)控站,一待就是十幾年。室內工作,風吹不著,日曬不著,雨淋不著,不了解情況的人,以為也不過就是看看機房,值值班,混混日子,能干出啥名堂?其實呢,外人不了解,機房站臺雖小,卻是軍事重地,關系到整個網系的通信暢通與安全,可以說是個“核心”部門,任何一個點出問題,都會引起連鎖反應;不管哪個波道出差錯,他們這里最先顯示發(fā)現(xiàn),就得馬上啟動搶修程序,一刻也耽誤不得。尤其軍改之后,她所在的這個站監(jiān)控范圍更大,面更寬,所以和先前相比,責任更大,任務更重,操心更多。
2017年11月份,東部戰(zhàn)區(qū)組織演習,一天早上8點多,這個臺站負責的一條波道突然中斷,導致某集團軍信道阻斷,因為這段線路跨越兩個戰(zhàn)區(qū),處理起來比較棘手,到了下午3點多,業(yè)務還沒恢復,值班員火急火燎地給正休產假的王薇薇打電話,請她過來看看。她一聽就急了,丟下孩子,裹上大衣就往機房跑,忙活了兩個多小時,終于恢復了通信。
作為站里技術過硬的工程師,這種救急的事兒,不能沒有她。不管是風里雨里,白天黑夜,也不管是周末節(jié)假日,只要站里有事,值班員習慣喊她上,因此她得老是跑機房。至于深更半夜跑機房,那也就不足為奇了。
熟悉她的人說她:“你真是比男同志還能拼?!?/p>
剛結婚頭兩年,她和公婆一塊住,離單位比較遠,有天夜里1點多鐘,熟睡中的她接到值班員電話,說有個設備壞了,業(yè)務已經啟動自我保護了,不是很急。但是她一聽就再也睡不著,穿上衣服騎自行車趕了過去,處理完故障,已是凌晨四點多,她再騎自行車回家補覺。
后來,公公婆婆看到只要一來電話,不論啥情況,不管啥時辰,她二話不說抬腿就走,尤其深更半夜的,一個女孩子,走那么遠的路,又沒人陪著,怪危險的,想想都后怕,弄得一家人很不放心。于是,兩位老人一商量,干脆在離連隊幾百米遠的居民小區(qū),給小兩口租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這樣她再去單位救急,抬腿就到,方便多了。公公曾經是一名軍人,為軍隊奉獻了一輩子,對部隊有感情,他和婆婆對王薇薇的理解和支持,常常讓她倍感溫暖。因為有家人的支持,她工作起來從來不覺得有人拖后腿,從來都是能甩開手腳的,這也是她不斷前行的動力之一。
就你事兒多
2018年1月份,王薇薇休完產假回到站里,發(fā)現(xiàn)有些波道不通了,原因在于某些設備嚴重老化,一些板子壞了,而且型號太老,備品備件的生產廠家都停產了,沒法修。她一看,這哪行呀!當即就從周邊的南通、余杭等臺站調通了幾條備用信道,有備無患嘛。而恰恰就在當晚,從南京到天馬的一條信道突然阻斷,但因為白天她調通了南京經儀征、南通到天馬的信道,業(yè)務被迅速代通,沒有耽誤事兒。
2018年6月20日,“東部行動”演習開始,上級通知她所在的站對用戶進行銀級智能化保護。面對一線需求,她感覺這樣做還不夠,還可以加加碼,于是她和大家伙一起充分利用手里的資源,對這些信道一加一備份,形成了鉆石級的保護?,F(xiàn)在,任何一個信道阻斷,50毫秒就能切換到備用路由上,絕對地放心。截至現(xiàn)在,這個方向沒出任何事兒。
作為通信兵,通是硬道理,不通零容忍。王薇薇體會到,要想保證線路時刻暢通,你就得保持時刻在線,隨叫隨到,所以她逐漸養(yǎng)成了24小時開手機的習慣。有人說她,你又不是領導干部,就是一個普通的技術人員,上班八小時,下班回家過日子,用得著24小時開機嗎?操那么多心干啥呢?尤其是夜里,你開著機,睡覺都不踏實?。“胍雇蝗粊韨€電話,全家人都跟著受驚擾。
她說,習慣是慢慢養(yǎng)成的,一開始,她也不是24小時開機,后來發(fā)現(xiàn),單位突然有事,找不到人,值班的同志那個急呀!隨著她的兵齡越來越長,業(yè)務能力越來越強,經驗越來越豐富,機房突然來個事兒,值班員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她,而如果她不在線,找不到她,人們能不急嗎?就這么著,得有五六年了,從年頭到年尾,她的手機一直是24小時開機,確保任何時候打電話,她都能接到。
更何況,她所在的旅是軍改后新成立的,一年多來,網系不斷擴容,她的朋友圈兒也在不斷擴大,來自軍兵種友鄰臺站的業(yè)務骨干上百,一有什么急事難事,他們就喜歡給她打電話。有人開玩笑說,她的手機快變成10086客服電話了。還有戰(zhàn)士半開玩笑跟她說:“就你事兒多?!?/p>
說實在的,做了那么多,客戶并不一定知道她和戰(zhàn)友們背后的付出,但她就信奉一條:我們通信兵搞保障,要的不就是用戶無感知嗎?
當然也不乏幸福的時刻——2018年除夕夜,王薇薇值夜班,下面一個臺站的一名女戰(zhàn)士打來電話,一上來就給她拜年。她感到吃驚——你咋知道今夜我值班?小戰(zhàn)士說,從值班表上看到王技師除夕值班,就找領導專門把班調到同她一個班次,就是想借機跟她說一聲謝謝,感謝她一年來對自己的指導幫帶。而她并不熟悉這個女戰(zhàn)士呀,無非是平時幫對方處理過幾次業(yè)務,沒想到,小戰(zhàn)士挺有心。這個拜年電話頓時讓她感到心里暖融融的。
她的心真大
一天晚上十點多,王薇薇正給孩子洗澡,機房打來電話,說有急事,讓她趕緊過去一趟。丈夫不在家,她急忙給婆婆打電話,請老人過來幫助照看一下孩子。這邊婆婆剛進門,鞋還沒換,她丟下一句“孩子在澡盆里”,就一陣風似的出了門。第二天,婆婆半是責怪半是埋怨道:“你的心真大?!?/p>
可不,把8個月的小孩子丟在澡盆里,也不怕孩子出個啥事兒。
王薇薇心里說,不是我心大,是機房的事兒不等人啊。
她的丈夫也是位軍人,在基層工作,周一到周五回不了家,自從有了女兒立瑩之后,她不忍心把孩子全丟給身體狀況不太好的公公婆婆照看,晚上盡量自己帶。夜里單位一旦有事,孩子沒睡的話,就把她捎過去,她去機房干活,讓別的女干部帶女兒睡。有時一忙起來,找戰(zhàn)友、找鄰居幫忙照顧更是家常便飯。
有天晚上,十點多了,機房有事找她,她看到女兒睡得正香,一咬牙把孩子反鎖在屋里,又擔心孩子從床上掉下來,便用背包繩捆住她?;貋砗筻従痈嬖V說,立瑩哭了一個多小時,嗓子都哭啞了。思前想后,她有些后怕,于是就在家里裝了一個360度的攝像頭,不得已把女兒一個人扔家里的時候,就用手機進行監(jiān)控。細說起來,孩子跟著她這個忙三忙四的媽媽,也挺不容易的。
2017年6月份,兒子出生,一下子照顧兩個孩子,實在忙不過來。偏偏這時候丈夫工作中不慎摔傷左胳膊,落下殘疾,家務活更是指望不上,本來丈夫在基層工作,家里根本照顧不上,他這一受傷,她還得分心照顧他。想想吧,兩個孩子,一個受傷的丈夫,沒完沒了的工作,讓她怎么辦?
辦法總比困難多,她打起了自己父母的主意——他們剛剛退休,身體還說得過去,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于是,她便跟丈夫商量,想把女兒立瑩送回四川簡陽父母那邊讀書。一聽這個,雙方老人都反對:“南京條件好,把孩子送回小縣城讀書,還不誤了孩子的前程!”聽了老人們的話,她心里特別難過,但她思前想后,堅持把女兒送走,她說:“要想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要做出榜樣,我想成為孩子的榜樣,一心一意做好本職工作,她長大了會理解媽媽的?!?/p>
她把女兒立瑩送回簡陽老家,陪女兒玩了幾天,離開時,她哄女兒,說很快就來接她回南京。坐上車,望著女兒小小的身影,她忍不住流下眼淚。送走女兒后,每天只要有時間,她都要跟女兒視頻一會兒。每逢放長假,就用民航公司的“空中小飛人”業(yè)務,把女兒從成都托運到南京。雖然女兒剛滿9歲,卻已經是一個人坐飛機的熟客了。每次到機場送別女兒,她都要克制住心中的酸楚,把美艷的笑容綻放給女兒,定格成一個幸福而溫潤的瞬間。
轉眼女兒已經在簡陽生活了一年多,漸漸習慣了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學習成績也還不錯。如今,王薇薇的兒子也一歲多了,因為工作原因,她經常跑機房,說走就走,照顧兒子頗感吃力。她不想再像當初對待女兒那樣,夜里動不動把兒子捆綁在床上,而且公公婆婆身體不好,她也不忍心拖累二老。三個月前,她心一橫,如法炮制,又把兒子送到簡陽父母那邊,讓姐弟倆作個伴,同時她也能騰出精力做好本職工作。
在別人眼里,還是那句話——她的心真大。
說她心大,毋寧說她心胸寬廣。她是個遇事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人,她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堅毅剛強,而又溫柔多情。對她了解越深,越是被她感動。
生活就是這樣,小小的機房“套”住了她,父母剛剛退休,原本打算時不時地外出旅游一下,國外國內走走轉轉,好好享受生活,卻一不小心,被她的兩個孩子結結實實給“套”住了。他們制訂的計劃,都打亂了。甚至連麻將也不能打了。
王薇薇一想起這事,就感覺虧欠父母太多。她唯有用更高的工作姿態(tài),回報父母的恩情。
王薇薇是個典型的川妹子,快人快言,風風火火,性情執(zhí)著,辦事干練,她認準了的事情,堅決不回頭。十幾年來,和她一同分到站里的軍校同學,不少已經向后轉,而她一直堅守在小小的機房,默默無聞地付出,從來沒想到索取什么。
說白了,這里只是一個維護崗位,相比于那些搞科研的人,不可能做出多大的成績,也不可能獲什么科技進步獎;相比軍營,社會上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有個早已經離開部隊的同學,滿世界到處轉,曾經對她戲言道:“世界那么大,與你沒關系。”
女兒立瑩有時電話里嚷嚷:“為什么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你們給我轉業(yè)回來!”小小年紀,就已經曉得“轉業(yè)”這個詞。說實在的,向后轉,王薇薇和丈夫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但是思前想后,她還是毅然決定:橫下一條心,在小小的機房繼續(xù)堅守下去,因為這里需要她。
是的,和平時期的軍人,沒有那么多的生生死死、轟轟烈烈,有的只是平凡中的堅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歲月的流逝中,體現(xiàn)自己的生命價值。王薇薇,便是一個默默的堅守者,在她眼中,這里一樣有五彩斑斕的世界。
王薇薇的世界,是她的崗位。三尺機臺,凝聚了她全部的追求和向往。工作著,是美麗的。她是一個美麗的軍中女性,無論外表還是內心,她都一樣的富有魅力,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