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 言
1
“女大學生網(wǎng)貸500元還28萬元仍被催債?!?/p>
“21歲女孩欠網(wǎng)貸跳樓?!?/p>
“甘肅女孩貸3000元一年后漲到69萬元,家里湊58萬元再也還不起。”
“18歲高中生網(wǎng)貸祛痘,卻無力償還?!?/p>
…………
如果你注意觀察最近的新聞會發(fā)現(xiàn),這兩年,因為消費貸款而造成的悲劇似乎特別多。
所謂校園貸,說的是那些面向校園學生的非法貸款,這種網(wǎng)絡貸款方式,看起來“要求低,來錢快”,實際上卻暗藏陷阱。
記得央視曾報道過一起校園貸騙局的新聞,當時小陳借了幾千塊錢,可是等到簽完合同時才發(fā)現(xiàn),利息和違約金都是天價。
貸款方以5天為一個計費周期,收取30%的利息,如果出現(xiàn)不能按時還錢的情況,會要求高額的逾期費。
你沒有能力償還,他們就會電話轟炸你的家人、同學和朋友,甚至恐嚇威脅。要么就慫恿你繼續(xù)向其他地方貸款,無可奈何之下你只能拆東墻補西墻。
最后,你欠下的債就像滾雪球一樣增加,從幾千元到幾萬元,甚至上百萬元都并不稀罕。
多少年輕人因此被逼上絕路,多少家人因此承受一生的痛苦。20歲,背負百萬元貸款,最終承受不了壓力自殺的少男少女比比皆是。
很多同學看到這樣的新聞常常不以為意:
“我不至于,頂多管朋友借一點兒錢很快就還上?!?/p>
“我也沒有那么貴重的東西要買,沒事兒的”。
“就買一次,也沒那么嚴重吧。”
然而他們也許不知道,小陳同學陷入騙局的原因,一開始,不過是想要買一個新手機而已。
促使我們去借錢消費的,并不是某一次的購物沖動,而是深藏于內心的欲望。
2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時代賦予我們越來越多的選擇權,但同時也就賦予了我們越來越多消費的機會。
我們每天都在接收最新的時尚資訊,在朋友圈里,在微博里,在各種線上線下的聚會中,彼此參照比較,欲望也跟著不斷攀升。
玩游戲充值要花錢,給男女朋友買禮物也要花錢,跟朋友聚會社交要花錢,看直播打賞也得花錢。
男孩子總有心儀的球鞋、喜歡的電子產(chǎn)品,還有放不下的潮男情結。
女孩子為價格不菲的化妝品折腰,心甘情愿為漂亮衣服買單,還得為自己心心念念的偶像愛豆助陣打call。
而這些,哪一樣都價格不菲。
前段時間看新聞,某男團選秀進行得如火如荼,但粉絲卻因為借錢追星而上了熱搜。
很多粉絲,自己只是個學生,沒有任何收入,卻因為“心疼”偶像,為了送偶像出道而榨干自己。
“銀行可以等你慢慢還錢,但哥哥的前途一點都等不了?!边@種粉絲洗腦式的教唆,讓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淪陷。
于是,多少女孩兒一遍一遍喊著自己真的沒錢了,又一遍一遍榨干自己甚至家人,有的找借口從父母那里多要一點錢。
有的把自己的生活費全都花光,只能偷偷吃泡面,還有的直接跟“借唄”借款,負債累累。
她們說:“追星不花錢,你好意思嗎!”
是的,追星無罪,花錢亦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但在自己能力不濟的情況下,花著父母的錢貸款追星,真的值嗎?
那些因為一時沖動而欠下的債,真的那么容易還清嗎?
3
我們生活在一個消費主義的時代,許多“90后”“00后”負債率居高不下。
每天充斥在我們周圍的,是各種洗腦式營銷,聽起來一個比一個有道理:
“年輕就花唄!不能虧待自己?!?/p>
“好的東西除了貴沒有別的缺點,現(xiàn)在不買,難道等到老了才買?”
“現(xiàn)在喜歡的東西就應該立刻買,否則以后哪怕有錢了,再擁有也失去了當時的感覺?!?/p>
最后每個人都可以順理成章得出結論:買!買!買!
很多人說,以前的年輕人,兜里揣著錢不敢花,不知道怎么花;現(xiàn)在的年輕人,兜里沒錢,哪怕借錢也要花。
然而,花錢的時候也許很舒坦,但很多人卻沒有意識到,貸款這種東西有時候和毒品一樣,一旦沾染,想要戒掉,卻變得異常艱難。
有很多同學說:“我就是應個急,就這一次!”
可是,哪有那么多燃眉之急,有的不過是一次比一次深的欲望而已。
就像“知乎”用戶一根棍子說的:
“你跟我說,現(xiàn)在是火燒眉毛了,你必須要一個新手機。
“那我告訴你,很快,你會想要一個新電腦,然后是一個新鼠標、新耳機。
“總之,你還會有下一個火燒眉毛的時候,這一次你用了校園貸,滿足了欲望和虛榮心,下一次你還會不由自主地向校園貸伸手,直到天塌下來的那一刻。
“更可怕的是,錢這個東西,借得越多越麻木,一開始七八千元還手抖,到后來十萬元都不會眨一下眼了。
“也就是說,可能天早就塌了,而你還不知道。”
是的,一開始你也許不以為意,但當你一旦對金錢沒了概念,借貸的消費習慣一旦養(yǎng)成,天真的塌下來的時候,也許一切都晚了。
4
我曾聽年輕人說過一句很可怕的話:“萬一我明天死了,起碼我保證了今天的生活品質。”似乎一句“活在當下”,就可以為透支消費找到理所當然的借口。
是的,年輕人享受生活并沒有錯,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適度適當?shù)幕A上,更要建立在自己有能力承受的基礎上。
多少年輕人,自己沒有掙錢的能力,花錢的能力卻是第一流。多少人嘴上瀟灑,表面風光,背地里卻要讓父母為自己還賬。
每天向往著走就走的旅行,期待買買買的“酸爽”,卻忘記這一切的背后是父母在為自己買單。
當你花錢如流水,炫耀詩和遠方的時候,記得回頭看看父母辛苦賺錢的模樣。
你要明白,通過花唄買來的新手機并不值得你炫耀,榨干父母辛苦的工資換來的虛榮,并不值得那么開心。
真正美好的生活是自己賺出來的,而不是透支人生營造出來的假象。
我始終覺得,一個理智的年輕人,應該擁有科學的消費觀,不盲從,不跟風,不攀比,在該學習的年齡努力學習,面臨誘惑時,把握住自己,把欲望變成動力,然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享受生活。
永遠記得,不要讓你的消費欲超過你的努力,不要為了一時的快樂毀掉未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