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娟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P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以教師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從問題入手,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學習知識,在問題解決、知識分析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激情與興趣,教學效果顯著。本文應用對比分析的方式對“PBL”教學模式在呼吸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隨機抽取2017年8月一2018年5月我科室40名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女性37名,男性3名,年齡在19歲-2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1.06±1.09)歲,其中有???1名,本科9名。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有實習生20名,在臨床基本資料方面兩組無巨大差異(P>0.05),組間有比較價值。
對照組接受傳統(tǒng)教學方法帶教,應用“一對一”的帶教方式,由帶教老師向學生講解典型疾病的病因、發(fā)病禁止、表現、護理診斷、護理方法與健康宣教內容。實驗組的實施“PBL”教學模式:問題準備,實習生進入科室的前2周,教師根據大綱要求選擇典型病例,例如: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支氣管擴張、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腔積液等進行臨床問題設計,做好帶教準備,問題啟發(fā)的切入點應包含常見癥狀與護理,特征性病史、護理評估典型表現、體征、癥狀及有關輔助檢查,護理診斷,健康宣教內容,護理措施以及常見護理實踐操作技巧與方法[1];自學階段,根據計劃的問題進行提煉、總結,讓學生進行獨立理論分析,引導實習生通過圖書館文獻、教材以及互聯網數據進行問題答案尋找,培訓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討論講授問題階段: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將討論中存在爭議的問題進行記錄,并進行發(fā)言,統(tǒng)一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解決。
實習最后一周進行綜合考核,包含實踐考核與理論考核,總分均為區(qū)分。詳細統(tǒng)計教學期間兩組實習生操作意外發(fā)生情況,并對比分析。
應用SPSS20.0軟件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核對, ±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較大,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實習生在實踐成績與理論成績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生考核成績對比
對照組中4名實習生發(fā)生操作意外,發(fā)生率為26.67%;實驗組中有1名實習生發(fā)生操作意外,發(fā)生率為6.67%。將該組數據納入統(tǒng)計軟件分析,實驗組操作意外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臨床實習是實習生從理論向實踐進行過度的關鍵時期,臨床帶教效果會直接決定實習生是否能勝任今后的工作崗位[2]。隨著醫(yī)療科技的發(fā)展與人們對護理要求的提高,護理臨床教學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一對一”的教學方法,教師根據自身經驗開展教學,教學缺乏完整性、針對性,教學效果不理想?!癙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能夠為實際情況提供指導方式與應對資源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解決問題,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不僅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認知度與掌握牢固度[3]。該教學模式教學中,每一位實習生均能親臨臨床,因此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效掌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顯著提升教學質量。總之,“PBL”教學模式設立問題能引發(fā)學生注意力,讓其掌握呼吸科護理特點,在鞏固??谱o理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技能操作能力[4]。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接受“PBL”教學模式的實驗組在考核成績與操作意外發(fā)生率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充分說明在呼吸科護理臨床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學生成績顯著、操作意外發(fā)生率低,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