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

      2019-03-23 06:13何清英
      中學生物學 2019年10期
      關鍵詞:科學思維社會責任教學設計

      何清英

      摘要以“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第1課時為例,通過問題串,自制教具和一系列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尿的形成,同時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滲透批判性和逆向等科學思維,關注熱點問題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尿的形成 教學設計 科學思維 社會責任 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B

      新課標提出在生物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包括幫助學生樹立生命觀,培養(yǎng)學生采用科學思維思考問題和關注社會熱點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等,為適應社會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目前落實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高中課堂中,如何在初中課堂上落實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研究得較少,這是為高中打好基礎的好時機,因此這是值得教師探討的問題。生物課程是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很好的載體,教師要在傳輸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本節(jié)課以“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第1課時為例探討如何在初中課堂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1 教學分析

      1.1 教材分析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選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下冊,本節(jié)主要介紹泌尿系統(tǒng)、尿的形成過程以及排出,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著前面所學的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和物質運輸,為后面學習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打下基礎。本節(jié)內容分為兩個課時,第1課時學習腎臟的結構和尿的形成過程,第2課時學習尿的排出過程與意義,構建泌尿系統(tǒng)和認識排泄的各種途徑。下面介紹第1課時。

      1.2 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通過前四章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對身體結構有初步的了解,又對腎的功能和尿的形成充滿興趣。但是,他們抽象思維不足,核心素養(yǎng)不高,影響了對尿形成過程的理解,對熱點問題感興趣又不了解。

      2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腎單位的結構及其功能;尿液的形成過程。

      3 教學目標

      描述腎單位的結構和功能,樹立結構與功能適應的生命觀;

      分析血液、原尿和尿液的組成,運用科學思維推理歸納尿的形成;

      運用尿的形成裝置模擬尿的形成,認同腎臟的結構與它承擔的功能相適應;

      了解腎衰竭和器官移植相關熱點,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

      4 教學過程

      4.1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豬腎2個,菜豆1包,自制尿液形成裝置(透明水管模擬血管和腎小管,環(huán)繞之后模擬腎小球;漏斗1模擬腎小囊,漏斗2模擬腎小管的重吸收,水模擬血液、尿液,小米模擬大分子蛋白質)。

      4.2 視頻導入,激發(fā)興趣

      教師播放一段介紹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事跡的視頻,視頻中田世國母親腎衰竭后不能正常喝水,每周需進行腎透析最后兒子捐腎的故事。這個視頻給學生帶來感動的同時,引起他們濃厚的興趣。教師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腎與喝水排尿的關系是什么?尿是如何形成的?通過視頻結合問題,培養(yǎng)學生透過問題探究本質的習慣,引起學生對腎移植和器官捐獻的關注,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4.3 腎的基本結構

      (1)實物引導,問題驅動。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教科書圖4-43,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合教師提供的實物豬腎以及課前發(fā)放的菜豆,思考系列問題:腎的位置在哪里?腎的形態(tài)結構是什么?根據豬腎的顏色推測腎里面有什么結構?由于腎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腎中如果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那與尿的形成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豬腎、菜豆實物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引起學生關注,通過問題串讓學生對腎的結構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引導學生回顧舊知,將腎與前面所學的血液循環(huán)聯(lián)系起來,從宏觀上分析腎在血液循環(huán)圖中所處位置,過渡到腎的微觀結構腎單位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觀,引導學生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念。

      (2)自主學習,動手輸出。

      教師提出問題:腎單位由幾部分組成,各有什么特點?腎單位有幾處毛細血管?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科書73頁并搶答。其中,腎單位處有幾處毛細血管這個問題較難,學生難以回答。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提示思考腎小球的本質后,學生最終能找出遺漏的腎小球這一處,思維得到一定的訓練。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腎小球作為毛細血管球兩邊所連的血管是什么?學生容易回想起前面所學的毛細血管具有一端連靜脈一端連動脈的特點,由于直接遷移而回答錯誤。這時,教師要強調腎小球是個特殊的毛細血管球兩端連得都是動脈,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腎小球,滲透批判性思維。學習腎單位后,教師對學生提出了進一步要求,讓學生自己動手畫腎單位結構圖。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通過自學書本回答一系列問題,鍛煉了自學能力,搶答的形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結合前面所學毛細血管的特點,到腎小球作為特殊的毛細血管球兩邊所連都是動脈,在回顧舊知的同時向學生滲透批判性思維。安排學生畫腎單位結構圖,這樣的輸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腎單位,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提高課堂參與度。

      4.4 尿的形成過程

      (1)小組討論,思維訓練。

      教師提出核心問題:尿是如何形成的?接著,教師提供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對比健康人血漿、腎小囊中液體和尿液中成分含量情況(表1),可知三者的成分相似。

      教師追問:血漿是如何變成尿液的呢?學生小組討論思考:

      ①尿液和血漿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認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質?

      ②對比血漿和腎小囊中液體成分,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點?

      ③腎小囊中有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沒有,說明腎小管有什么作用?

      通過討論題①可知排尿排出了無機鹽、尿素和多余的水分。尿液與血漿相比成分不同,血漿中多了蛋白質和葡萄糖。那么,蛋白質和葡萄糖是在哪里消失呢,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逆向思維,分析血漿與腎小囊中液體成分情況。通過討論題②的分析,學生會得出: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具有過濾作用,大分子蛋白質無法過濾下來留在了腎小球中,葡萄糖、水、無機鹽和尿素過濾到腎小囊中。再結合討論題③,對比腎小囊中液體和尿液,可知腎小管將葡萄糖重吸收起了。

      設計意圖:通過數(shù)據對比,小組討論追蹤葡萄糖和蛋白質的去路,培養(yǎng)了歸納數(shù)據的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鍛煉了逆向思維,增加了思考量,對尿的形成過程有初步的了解。

      (2)自制教具,突破難點。

      學生對尿的形成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師通過自制教具演示尿的形成過程。教師介紹教具各部分模擬對象,演示一遍實驗過程后,再邀請學生上來演示,調動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幫助學生掌握得更好。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尿的形成過程,最后在此基礎上梳理并演示尿的形成過程動畫。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小組討論后,從理論上分析尿的形成。這個演示實驗可以直觀地顯示出尿的形成過程,將抽象過程直觀化,符合初一學生的認知,很好地解決了初一學生抽象思維有限,難以理解的這一難題。該環(huán)節(jié)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引導他們通過這個簡易裝置類比尿液的形成過程,從而樹立結構功能觀。另外,由于自制教具效果有限,教師結合動畫再次強化。

      (3)組織活動,檢測成果。

      教師引導學生在之前畫的腎單位中標注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中物質組成情況(紅細胞、蛋白質、葡萄糖、尿素、水和無機鹽)。

      學生開展一個“我來當小醫(yī)生做診斷”的活動,根據所給數(shù)據表診斷出病人、出現(xiàn)病變的地方,并說明判斷依據。

      設計意圖:畫一畫的活動以檢測學生對腎單位的掌握情況,也是對內容的一個小結,爭當醫(yī)生的活動進一步檢測了學生對尿的形成過程的理解,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

      4.5 課外拓展——腎移植

      教師從小醫(yī)生活動拓展到腎衰竭情況,引導學生討論應對辦法時,回到了課堂開篇視頻中提到的腎移植,再到向學生介紹器官捐獻相關知識,呼吁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這樣既與導入視頻相呼應,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借助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4.6 歸納結課,構建知識網絡

      教師請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根據關鍵詞引導學生繪制知識網絡圖,并整理展示。通過概念圖的形式幫助學生建立整體的認知,將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幫助學生掌握得更牢固。

      5 教學反思

      教學不僅僅是指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挖掘背后蘊含的方法論、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指引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本節(jié)課從發(fā)生在身邊的尿毒癥捐腎熱點出發(fā),通過實物豬腎菜豆的類比后對腎有了整體的了解,從宏觀的血液循環(huán)再到微觀腎的基本結構,從結構出發(fā)到探討功能,幫助學生建立從宏觀到微觀、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學生分析腎小球作為特殊毛細血管球與普通毛細血管的不同,旨在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小組論逆向分析血漿中存在蛋白質和葡萄糖而尿液不存在的原因,在思維的碰撞中建構知識,很好地鍛煉了學生合作能力以及促進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自制尿的形成模擬儀器,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了生命的復雜和有趣。最后,教師呼應前文拓展了腎移植等器官捐獻的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希望學生可以了解器官捐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激發(fā)學生形成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

      整節(jié)課的設計從問題串,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組織活動再到構建知識網絡,都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主建構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課堂中,教師不僅要傳輸科學的知識和思想,更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高中打下良好基礎,培養(yǎng)適應未來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2]汪花菊,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J]中學生物學,2018, 34(8):70-71.

      [3]王榮海.尿的形成過程演示教具的制作[J].生物學通報,1992, (1):41-41.

      [4]余文森,論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機制[J].課程·教材·教法,2018, 38(1):4-11.

      猜你喜歡
      科學思維社會責任教學設計
      用面向科學思維的教學方法改進計算機圖形學課程教學
      高中數(shù)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定安县| 金溪县| 永嘉县| 朝阳县| 双城市| 绩溪县| 会东县| 潢川县| 武穴市| 马关县| 丹凤县| 湟中县| 息烽县| 宣威市| 龙川县| 沂南县| 阿拉善盟| 图木舒克市| 岢岚县| 宜黄县| 巫山县| 遂昌县| 泰州市| 沾益县| 瑞昌市| 和平区| 山阳县| 商洛市| 榆中县| 乐至县| 从化市| 乌拉特中旗| 昌都县| 买车| 海林市| 石门县| 德令哈市| 裕民县| 鄄城县| 新邵县|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