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 《王的盛宴》展中的青銅樂器

      2019-03-25 02:43:42黃礫葦
      藏天下 2019年3期
      關鍵詞:銅鈴銅鼓樂器

      文/黃礫葦 袁 煒

      ◎圖1 水陸攻戰(zhàn)宴樂紋銅壺

      ◎圖2 水陸攻戰(zhàn)宴樂紋銅壺紋飾

      2019年1月23日,《王的盛宴——見證〈史記〉中的大西南》展在貴州省博物館開幕,本展覽由貴州省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等西南十四家文博機構共同舉辦,展出商周秦漢時期西南地區(qū)蜀、巴、夜郎、滇、百越各文化青銅器217件/套,其中一級文物就達81件/套,展期持續(xù)至2019年5月3日。

      在上古時期的中國,樂是貴族在舉辦盛大宴席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可見樂在當時中國社會的重要性。只可惜自漢代以來,《樂經》失傳。有賴于宋代以降,金石學、考古學逐漸發(fā)展,各地出土了不少上古時期青銅樂器,讓我們可以近距離了解上古音樂。

      作為西南地區(qū)青銅飲食禮樂器的文化大展,青銅樂器是其中的重要成分,本展覽構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取材于蜀文化器物——水陸攻戰(zhàn)宴樂紋銅壺(圖1、圖2)。此銅壺紋飾分為三層,其中第二層表現了盛大的宴席場景,場景以樓闕分為兩層,上層是宴會,而下層則有樂人敲編鐘、敲編磬、吹笙,個個體態(tài)輕盈婉約,好像在一邊敲擊一邊起舞,可見當時鐘鳴鼎食之景。以下,就讓我們根據本展覽展示的青銅樂器,一同了解商周秦漢時期西南地區(qū)王的盛宴中的樂章。

      銅鼓

      鼓是一種擊奏膜鳴樂器。關于它的出現有種種傳說,如《世本·作篇》黃帝子“夷作鼓”和《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篇》帝嚳臣“倕作為整鼓”,即其中的兩例。在西南地區(qū),自春秋時期以來就已出現銅鼓。西漢時期流行石寨山型銅鼓,本展覽即展示有多面石寨山型銅鼓。

      其中百越文化單元展示的翔鷺紋銅鼓屬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圖3),出土于廣西西林縣。西漢初期此地屬于句町,漢武帝時設句町縣,此墓葬及隨葬品可能與句町有關。此銅鼓鼓面直徑78厘米、通高51厘米, 鼓面中心十六芒, 芒間飾斜線三角紋,六暈,主暈為翔鷺二十只,胸部飾羽人劃船紋六組,船形兩頭高翹,每船各有羽人九個或十一個,多戴長羽冠,其中一人跨坐船頭,一人在船尾掌舵,一人高坐于靠背臺上,二人執(zhí)“羽儀”舞于臺前。其中翔鷺紋,或與求雨祭祀、圖騰崇拜等有關。

      在代表貴州的夜郎文化單元,也展現有兩面石寨山型銅鼓,其中一面于1958年在赫章縣輔處出土(圖4),鼓面正中為太陽光芒紋飾,外為層層暈圈,暈圈內裝飾六只飛舞的翔鷺;銅鼓胴主體裝飾四組競渡船紋,每組船上站立一至四名競渡羽人;鼓腰被等距離分為四格,每格內飾一頭公牛,鼓足略外侈,面上裝飾有三角形、圓圈紋等;另一面于1978年在赫章縣可樂祖家老包153號墓出土(圖5),造型、紋飾等與上一面銅鼓相似,但出土時套于墓主頭部,作為赫章可樂套頭葬的葬具使用。

      而在滇文化單元,則展現了用銅鼓改制的貯貝器、持傘男俑,其中的持傘男俑,銅俑跪坐于銅鼓之上,雙手合抱于胸前作持傘狀。頭梳椎髻,耳佩耳玦,頸戴三道珠鏈,內著左衽圓領衣,袖長及肘,肩披蛇紋披風,外束腰帶,腹心佩圓形扣飾,右肩斜挎劍于腰左側,前臂佩臂甲,跣足,清晰地再現了西漢時期西南夷人物著裝與發(fā)型發(fā)飾(圖6)。

      ◎圖3 翔鷺紋銅鼓

      ◎圖4 赫章輔處征集石寨山型銅鼓

      ◎圖5 赫章可樂出土石寨山型銅鼓

      銅鈴

      鈴是一種搖奏體鳴樂器。許慎《說文解字》言:“鈴,令丁也。”王念孫《廣雅疏證》言:“謂其聲令丁然也。”所言甚是。不管是鈴還是令丁,都是因其聲而命名的。自商周時期的三星堆文化以來,西南地區(qū)就出流行銅鈴,但這些銅鈴的是用作樂器,還是作為車馬裝飾器,現今已很難進行區(qū)分。

      在本展覽的古蜀文化單元,就展示有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出土的銅鈴。三星堆遺址出土銅鈴來自三星堆二號祭祀坑,共出土43件,均有鈴舌。本次展覽展示了其中兩件(圖7),按出土位置可將銅鈴分為兩組。其聲樂測量數據和形制數據可有序排列,由此說明了其可能是兩組不同時間鑄造或使用的銅鈴。而金沙遺址則出土有12件銅鈴,本次展覽展示了其中的三件(圖8),無鈴舌。相較于三星堆遺址出土銅鈴有鈴舌,在敲擊時無法控制鈴舌擺動的被動發(fā)音,金沙遺址出土的無鈴舌銅鈴發(fā)音節(jié)奏和強度更容易控制。展現了商周時期,成都平原音樂科技水平的進步。

      ◎圖6 執(zhí)傘男俑

      ◎圖7 三星堆遺址出土銅鈴

      ◎圖8 金沙遺址出土銅鈴

      銅鐘

      鐘是一種銅制罐體擊奏體鳴樂器。在我國傳統(tǒng)的鐘類樂器中,要屬它的流行年代最久,流行地域也最廣??v觀周漢時期的西南,銅鐘可分為甬鐘、鈕鐘和羊角鈕鐘三大類型,且在本展覽中,三大類型銅鐘均有展示。

      在夜郎文化單元,展示有本展覽中最大的一件甬鐘(圖9),此甬鐘通高70厘米,呈合瓦狀,圓柱形甬下部略粗,甬下部有旋和干;鐘體兩面各有18個釘形枚,枚較長,每面的枚分為兩區(qū),每區(qū)有三組,3枚為一組;鐘身三分之二處有圓箍一道,上寬下窄,篆間及旋飾羽狀紋,鼓部飾螭紋,干部飾獸頭紋,鼓部約占鐘體的三分之一,銑斜直,作月牙形。

      在巴文化單元,展示有涪陵小田溪墓地出土錯金編鐘一組十四件的復制品(圖10),此套編鐘屬于戰(zhàn)國時期的鈕鐘。長方形鼻紐,兩銑下垂,口不齊平,尺寸遞減。各鐘的舞、鼓、篆等部分都有精美的花紋?;y突起的地方,似由蟠虺(huǐ )紋變化出來的。編鐘的舞部為云、雷紋,篆帶有渦紋。篆帶上下及兩篆間各有渦紋鐘乳突出,每區(qū)三層九枚,正背四區(qū)共36枚,兩鼓面做蟠虺紋。舞部及枚間有剔鑿的槽,或透空或不透空,有人將其稱為“燧”,是用來校正音高的,與音律有關。鐘鈕與鐘體一次渾鑄而成。

      除巴文化所展現的中原類型的鈕鐘外,在滇文化單元和百越文化單元,則展現有西南文化所獨有的鈕鐘。與中原風格迥異,特別在百越文化單元的鈕鐘上,有代表布山縣的“布”字銘文(圖11)。布山縣為漢代郁林郡郡治所在,其地域在今廣西貴港?!稘h書·地理志》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將秦桂林郡改置為郁林郡,布山縣為郁林郡首縣。貴港羅泊灣漢墓出土的一批帶有“布”、“布山”銘文的漆器和銅器,證明布山置縣要早于漢武帝時期,且南越國內的建制沿襲秦代,因此,漢初的布山縣實為因承秦置??梢姶蒜o鐘銘文以物證史。

      在夜郎文化單元、滇文化單元和百越文化單元中,展現有一種很有地方特色的鐘——羊角鈕鐘(圖12)。其使用年代主要在戰(zhàn)國秦漢時期,是南方民族具有地方特色的樂器,廣西花山巖畫中有在鼓架上使用羊角鈕鐘的圖案,但貴州安龍的考古發(fā)現說明其也伴隨漢式樂器共同使用。

      ◎圖9 貴州正安出土甬鐘

      ◎圖10 重慶小田溪出土錯金編鐘(復制品)

      銅鉦

      鉦是一種銅制鐘體擊奏體鳴樂器。巴文化單元的銅鉦出土自涪陵小田溪墓地(圖13)。柄為八棱形,衡部有圓渦紋圖案,鉦身扁圓形,兩銑下垂,口沿不齊平,鉦身內壁有四條對稱弦紋樣的細長音脊。一面飾巴蜀符號,其間并列二篆文“王”字,其上飾巴蜀符號?!巴酢弊帚懳恼蔑@了樂器主人的顯貴地位。這種鉦在古代巴人活動地區(qū)出土較多,且常與巴式甬鐘、虎鈕錞于等共同出土,可見其為巴文化典型樂器。

      ◎圖11 漢『布』銘環(huán)鈕銅鐘

      ◎圖12 貴州安龍出土羊角鈕鐘

      句鑃

      句鑃是一種銅制鐘體擊奏編植體鳴樂器。本展覽夜郎文化單元展示有兩件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出土的句鑃(圖14)。其形制帶柄合瓦形,兩側自上向下斜收,直柄扁圓形,中空,長5厘米,下設對穿長圓形二孔。句鑃身平底,縱剖面略呈梯形,上邊弧形內凹,橫斷面呈闊葉形,句鑃身下部近柄處有對稱長方形二穿孔,句鑃身兩面邊緣有帶狀線形紋飾。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雖說句鑃與鉦的體制近似,但柄制不同,使用時的放置方法也完全不同,故不能混淆。

      虎鈕錞于

      錞于是一種擊奏銅制鐘體體鳴樂器。其中作為巴文化標志性青銅器的虎鈕錞于,其盤上立虎和相關虎紋被認為是巴族群虎圖騰的標志。本展覽巴文化單元和蜀文化單元均展示有虎鈕錞于,特別是巴文化單元,展示了迄今為止出土體型最大的一件虎鈕錞于(圖15、圖16)。此虎鈕錞于出土于重慶市萬州區(qū)甘寧鎮(zhèn),通高68厘米、盤徑36厘米、底徑28厘米,重達30公斤。上部虎形鈕,托盤內分布著五組符號:椎髻人面、羽人擊鼓與獨木舟、魚與勾連云紋、手心紋、麒麟與四蒂紋。它通體完整,音質優(yōu)良,造型敦厚,形體特大,有“錞于王”之譽。

      ◎圖14 句鑃

      ◎圖15 虎鈕錞于

      ◎圖17 立牛曲管銅葫蘆笙

      ◎圖16 虎鈕錞于(頂部紋飾)

      立牛曲管銅葫蘆笙

      笙是一種氣鳴自由簧編管樂器。在滇文化單元展示有一件云南江川李家山墓地出土的立牛曲管銅葫蘆笙(圖17),此笙僅殘存青銅笙斗。笙斗仿自天然曲柄葫蘆,曲柄中段背面設一孔作吹嘴,體上設兩橫排斗眼作笙斗。有斗眼五個(前二后三)。吹嘴土端焊一圓雕立牛為飾。竹制笙管己朽,但斗內積土猶存其痕跡?,F云南彝、佤、怒、拉祜、傣、納西、德昂等少數民族中仍使用葫蘆笙。

      《王的盛宴》展通過對商周秦漢時期西南地區(qū)流行的青銅樂器的展示,為我們再現了那時西南諸王禮儀宴樂的場景。正如《詩經·小雅·鹿鳴》里的生動描述: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猜你喜歡
      銅鈴銅鼓樂器
      學樂器
      樂器
      小太陽畫報(2019年5期)2019-06-25 10:56:04
      銅鈴山中
      邊疆文學(2018年4期)2018-11-12 20:20:52
      轉山轉水轉文成(組詩選一)
      詩歌月刊(2018年5期)2018-09-18 02:50:46
      一件被切割的漢代銅鼓是否應該焊接復原?
      大眾考古(2017年6期)2017-11-09 00:42:47
      快樂的小銅鼓
      黃河之聲(2016年15期)2016-12-17 14:59:54
      銅鼓漸成收藏潛力股
      藏天下(2016年6期)2016-08-10 09:52:52
      喇叭花兒搖銅鈴
      敲響中華文化寶庫中的銅鼓
      含笑花(2012年6期)2012-04-29 00:44:03
      玉树县| 馆陶县| 乌拉特中旗| 汪清县| 山东| 锡林郭勒盟| 兴义市| 巴彦县| 铅山县| 祥云县| 望奎县| 响水县| 台安县| 浦北县| 隆昌县| 广南县| 塔城市| 称多县| 五指山市| 渭南市| 青川县| 丹巴县| 兴仁县| 天气| 云梦县| 西峡县| 天长市| 磴口县| 房产| 界首市| 东丰县| 红河县| 浦城县| 合川市| 宕昌县| 江西省| 临潭县| 新河县| 杭州市| 铜陵市| 邵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