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渝
金庸先生逝世之日,襄陽古城墻上一顆顆燭火他點亮。襄陽以一城燭光悼念這位平生未到襄陽,卻最愛用筆墨描寫襄陽的俠士文豪。襄陽之所以在金庸著作中著墨如此之重,與他筆下的一個江湖人物密不可分,他就是我們都熟知的靖哥哥——郭靖。靖哥哥與蓉兒的故事早已廣為人知,但郭大俠與襄陽的故事,讓人看到的則是另一面的郭靖。
《射雕英雄傳》開篇,郭靖是個出生伊始名字里就銘刻著國難,家庭又經(jīng)歷滅頂之災(zāi)的嬰孩。背負(fù)國仇家恨,生長于異土他鄉(xiāng)。最初的郭靖幾乎是一個普通人:單純善良、憨厚老實的傻小子,相比之下,郭靖的義弟楊康則風(fēng)度翩翩,高貴優(yōu)雅。楊康成長于金國,貴為小王爺,出場就很驚艷:容貌俊美,一身錦袍,服飾華貴,內(nèi)里穿著湖綠緞子的中衣,腰里束著一根蔥綠汗巾,更襯得臉如冠玉,唇若涂丹。最初江湖中人都認(rèn)為,無論天資、相貌、風(fēng)度,楊康皆在郭靖之上。《射雕英雄傳》中,金庸先生對楊康的變化花了很多筆墨,養(yǎng)尊處優(yōu)的金國小王爺?shù)降弥嫦嗪蟮耐纯鄴暝?,再到做回小王爺完顏康,這一蛻變過程亦摧毀了他的心性,最終走入歧途。
相對而言,郭靖的確比楊康幸運一些。《射雕》故事正處于成吉思汗崛起時期,蒙宋不存在敵對關(guān)系。而楊康所在的金國則不同,首先,靖康之變,金兵南下,北宋二帝被俘,對于偏安的南宋朝廷而言,金無疑是頭號死敵,而楊康名字里的“康”字也帶著宋金的國仇色彩。其二,金兵南下時燒殺搶掠,暴行累累,即使是普通漢人百姓同樣談金色變,同時對金人視若仇寇。這樣的抉擇,對于19歲的楊康而言無疑是困難的。我們再看郭靖,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在中原說出自己與蒙古大汗的關(guān)系,不會有人逼迫他做選擇題,況且那時無論是蒙古還是南宋,都有共同的敵人——金國。在較為寬松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郭靖,始終保留著一份單純,他有更多的時間和機(jī)會去守護(hù)和歷練那顆赤子之心。
若只看《射雕英雄傳》,郭靖大概也只會眾多正直的武俠主角之一;但到《神雕俠侶》的故事,為配角的郭靖卻再次升華?!渡竦駛b侶》中,郭靖是一個已為人夫、為人父的長者。歲月洗滌了他在《射雕》時那股稚嫩的傻氣,顯得比從前更加成熟穩(wěn)重,品行亦如以往的正直磊落。此時郭靖的身份也與當(dāng)初不同,江湖中,誰提到郭靖不尊稱一聲“郭大俠”?郭靖選擇是挺身而出,舉家遷居襄陽為國守土,一守便是幾十年。中年的郭靖已蛻變?yōu)橐簧碚龤狻⒘x薄云天的郭大俠,沒有改變的,是他《射雕》中的那顆赤子之心。
《神雕俠侶》中有一個橋段,郭靖與楊過一同來到蒙古軍營行刺忽必烈,雖然刺殺未能成功,卻與忽必烈有一番談話頗為精彩:
忽必烈見郭靖氣宇軒昂,不自禁的喜愛,心想若能將此人羅致麾下,勝於得了十座襄陽城,說道:“郭叔父,趙宋無道,君昏民困,奸佞當(dāng)朝,忠良含冤,我這話可不錯罷!”郭靖道:“不錯,理宗皇帝乃無道昏君,宰相賈似道是個大大的奸臣?!北娙擞侄家徽f料不到他竟會直言指斥宋朝君臣。忽必烈道:“是啊,郭叔父是當(dāng)世大大的英雄好漢,卻又何苦為昏君奸臣賣命?”
郭靖站起身來,朗聲道:“郭某縱然不肖,豈能為昏君奸臣所用?只是心憤蒙古殘暴,侵我疆土,殺我同胞,郭某滿腔熱血,是為我神州千萬老百姓而灑?!?/p>
忽必烈尖銳地指出了趙宋王朝的種種腐朽無能、無可救藥,并稱蒙古大軍揮師南下是在順應(yīng)天意,并稱與郭叔父是“英雄所見略同”,要敬郭靖酒。但郭靖卻拍案而起,大袖一揮將帳中眾人手中酒碗摔得粉碎,繼而怒斥:“住了!你蒙古兵侵宋以來,殘民之逞,白骨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性命送在你蒙古兵刀箭之下,說甚麼吊民伐罪,解民倒懸?”郭靖在離開前給忽必烈留下一段警告:“我南朝地廣人多,崇尚氣節(jié)??┲?,所在多有,自古以來,從不屈膝異族。蒙古縱然一時疆界逞快,日後定被逐回漠北,那時元氣大傷,悔之無及,愿王爺三思?!边@段話承認(rèn)了南宋最終可能被滅的事實,卻也預(yù)言了蒙元王朝的短命,以郭靖的眼見,絕非糊涂愚忠之人。
有意思的是,郭靖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端问贰ぶ伊x傳四·郭靖》記載如下:
有郭靖者,高橋土豪巡檢也。吳曦叛,四州之民不愿臣金,棄田宅,推老稚,順嘉陵而下。過大安軍,楊震仲計口給粟,境內(nèi)無餒死者。曦盡驅(qū)驚移之民使還,皆不肯行。靖時亦在遣中,至白崖關(guān),告其弟端曰:“吾家世為王民,自金人犯邊,吾兄弟不能以死報國,避難入關(guān),今為曦所逐,吾不忍棄漢衣冠,愿死于此,為趙氏鬼?!彼旄敖?。
歷史上的郭靖自然沒有小說中那樣傳奇,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義民,因金兵南下實行剃發(fā)易服,“不忍棄漢衣冠”而投水殉國。金庸筆下的郭靖雖然有更豐富和傳奇的故事,但本質(zhì)上與歷史上的郭靖是一樣的:他們都是不屈于強(qiáng)暴的反抗者。到了《神雕俠侶》的故事中,郭靖已經(jīng)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抵抗者,抵抗暴政、抵抗侵略、抵抗對無辜百姓舉起屠刀的敵人。
縱觀歷史,如宋末之常州、明末之江陰、抗戰(zhàn)之衡陽……抵抗之激烈,傷亡之慘重,殉難將士又豈是在為一朝一家的王朝而戰(zhàn)?并非如此,在膻腥萬里,江山破碎之際,如果連這樣的抵抗者都沒有,這個民族一定不配得以延續(xù)。舍身取義方顯正氣浩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們當(dāng)之無愧!
回到金庸的江湖,《神雕俠侶》的最后一戰(zhàn),金庸先生將歷史上的釣魚城之戰(zhàn)移到了襄陽,楊過與郭靖聯(lián)手力抗蒙古大軍,一番激戰(zhàn)后,楊過以飛石擊斃敵酋蒙哥,蒙古軍因而退兵,襄陽轉(zhuǎn)危為安,楊過與小龍女有情人終成眷屬,歸隱終南。作為配角的郭靖,他今后的命運如何?會不會帶著家眷離開襄陽,從此隱居桃花島呢?
1273年,襄陽城將被蒙古軍攻陷,如果彼時郭靖留在襄陽城,以其性格定會選擇力戰(zhàn)到底?!渡竦駛b侶》完結(jié)之時,沒有對他們之后的命運做過多的交待,但相信對歷史敏銳的讀者心中都會隱隱種不祥的預(yù)感。
郭靖終究還是郭靖,他沒有選擇隱居,而是繼續(xù)留守襄陽城。終于,到《倚天屠龍記》中,通過百年后人們的口中得知他最后的命運:蒙古鐵蹄南下,襄陽城破,郭靖帶領(lǐng)一家老小拼死抵抗,奮戰(zhàn)到最后一顆,除了小女兒郭襄幸存,郭家全員殉國。盡管讀者沒有看到血色的殘陽下,烽火漫天的襄陽城中,年過六旬的老郭靖是怎樣譜寫他人生中最壯烈的一幕,但這樣的結(jié)局不會讓人感到太意外。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在那樣一個山河破碎的時代,為國為民流盡最后一滴血,也注定是郭大俠最終的宿命吧。
《射雕英雄傳》末尾,郭靖與黃蓉泛舟太湖之上,那時還正值青春的他們談起了春秋時期的范蠡、伍子胥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引出一段經(jīng)典對白:
郭靖聽得發(fā)了呆,出了一會神,說道:“范蠡當(dāng)然聰明,但像伍子胥與文種那樣,到死還是為國盡忠,那是更加不易了?!秉S蓉微笑:“不錯,這叫做‘國有道,不變?nèi)?,?qiáng)者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qiáng)者矯?!惫竼柕溃骸斑@兩句話是甚么意思?”黃蓉道:“國家政局清明,你做了大官,但不變從前的操守;國家朝政腐敗,你寧可殺身成仁,也不肯虧了氣節(jié),這才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暮媚袃捍笳煞??!?/p>
出自這句《中庸》的“國有道,不變?nèi)?,?qiáng)者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qiáng)者矯”構(gòu)成郭靖這個人物的底色。英雄暮年時的那場驚天泣鬼的襄陽保衛(wèi)戰(zhàn),盡管書中未曾直接著墨,卻足以令人浩嘆神傷。
編輯/徐 ?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