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
在情感關系中,我們能否對人性的弱點有所理解和包容,是成熟與否的表現(xiàn)——
兒子五六歲的時候,我們?nèi)胰ヒ獯罄眯?,羅馬的著名景點“真言之口”自然是不能錯過的。據(jù)說,這個教堂門廊墻面上張開大嘴的浮雕,能夠識別謊言,并咬住說謊者的手。游客到此都爭相把手伸進去拍照留念,情侶們更是在此許下相愛的諾言。電影《羅馬假日》里也有這樣的情節(jié)!
排隊的時候,我就跟兒子繪聲繪色地描繪了“真言之口”的威力。天氣很熱,隊伍很長,兒子拉拉我的手說:“媽媽,太熱啦,咱們?nèi)e的地方玩玩?”看我不同意,他遲疑了一會兒,小聲對我說:“媽媽,我能告訴你一個秘密嗎?有一次你給我和妹妹一人一顆糖,我把她的那顆也吃了。”哦,開始懺悔了!“沒關系,你能告訴媽媽,這就很好?!笨墒撬坪踹€是心事重重,眼看就快排到我們了,他又可憐巴巴地拉了拉我的手:“媽媽,還有一件事,那次家里的碗打碎了,不是阿姨的錯,可我沒敢跟你承認是我打碎的。”“哦,那只碗的事啊,媽媽早就知道了,一直等你能主動承認?!眱鹤用黠@松了一口氣,坦然多了??杉词惯@樣,等他勇敢地把手伸進“真言之口”,我剛拍了一張照,他就飛快地把手抽了出來,無論如何也不肯再伸進去了。
我沒有再追問下去,心想,成年人有關“真言之口”的傳說本身,不也是一個“謊言”嗎?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不僅人人都會說謊,而且謊言,特別是善意的謊言,是人類生存和社交的必需。我們哄孩子說“藥不苦”,看望病重的老人說“很快就會好起來的”,為了不去參加某些活動謊稱“已經(jīng)有安排了”,失戀時還騙自己說“他一定會回心轉意”,不一而足。為什么呢?為了不傷害別人,也為了保護自己。孩子不明白這么復雜的情感,小小的人要經(jīng)歷這么一番考驗,難免忐忑不安,焦灼惶恐,這何嘗不是成年人的殘忍?
在情感關系中,我們能否對人性的弱點有所理解和包容,是成熟與否的表現(xiàn)。我們必須接受人性的弱點,比如我們常常感情用事、好逸惡勞、喜新厭舊、患得患失、貪心不足……
前不久聽說有個女孩為了驗證男友是否忠心,就慫恿閨密前去誘惑,不料弄巧成拙,人家兩人成了一對,自己反而被踢出局。這讓我不禁大呼:傻孩子,這就是所謂“不要考驗人性的弱點”。比這更加要命的是我們挑戰(zhàn)人性的弱點而不自知,比如:向同事炫耀自己跟領導關系好,還想不招人嫉妒;舉止傲慢,還期待別人幫忙。
我們必須承認,人是容易自以為是的。我們自覺不自覺地評判別人,全然不知自己也在別人不斷的評判中。在千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我們被生存的需求逼迫,要在最短時間內(nèi)對遭遇作出判斷。如果前面臥著一頭獅子,我們的祖先必須在瞬息間馬上決定搏斗還是逃跑,不然就難以活命;如果前方出現(xiàn)一個陌生人,我們的祖先也必須盡快判斷:是敵是友?為了幫助對方理解自己的本意,不致誤判,才有了諸如握手、擁抱、蹭鼻子等禮儀,以示善意。到了現(xiàn)代社會,我們?nèi)匀恍枰诙虝r間內(nèi)判斷所處環(huán)境,決定對方是否可以做朋友、談生意,抑或是應該敬而遠之……常常顧及不到對方的感受或對別人是否公平。
我們常?;诜浅F娴男畔ⅲ蛘咦晕医?jīng)歷的聯(lián)想,就在心里給別人貼上標簽,下了結論,從而獲得某種道德優(yōu)越感。不幸的是,很多時候,人們是先形成固有印象,然后不斷尋找證據(jù)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我曾經(jīng)有一次收到我的英國朋友蘇珊的電郵說,相愛了多年的男友格雷格最近另有新歡,而且就要舉行婚禮了!我又惋惜又氣憤!惋惜的是認識他們很多年了,他們兩人在一起時是多么相親相愛,這下子蘇珊怎么接受得了?氣憤的是,傳媒界這些大佬,自以為有了些身家,就薄情寡義喜新厭舊,置多年感情于不顧。我馬上寫了一封回信,對蘇珊百般安慰,還寫了些諸如“格雷格有眼無珠,日后一定后悔”“天涯何處無芳草,你一定能找到更好的”之類的話?;仡^我還告訴吳征說:“這個格雷格真可惡,以后再也不想理他了!”結果第二天,我又接到蘇珊的電郵,告訴我,昨天的信其實是她和格雷格跟朋友們開的玩笑!他們兩個決定結束愛情長跑,“拉埋天窗”舉行婚禮了,希望愛情日日常新,永遠像對待新情人一樣對待彼此!她說看到我的回信,非常感動,一定要為驚嚇到我們致歉。讀到這里,我真是既開心又無語,這對活寶!看來并不是所有傳媒界大佬都花心哦!
社會層面的刻板印象,常常被媒體和廣告利用,因為重復和加強人們的偏見,會帶來更高的收視率!可事實上,法國人就成天談戀愛?黑人就一定擅長籃球和街舞?喜劇演員就成天講笑話?富二代就張狂?鳳凰男就吝嗇?刻板印象不在于有過某些“印象”,而在于我們把這樣基于少數(shù)案例的“印象”刻板化,以為它適用于一大群人。
《傲慢與偏見》里伊麗莎白對可憐的達西先生就極盡刻薄挖苦之能事,最終發(fā)現(xiàn)事實與她的預想正好相反!盡管在書中她的愛情最終修得正果,可現(xiàn)實中這樣做卻可能讓本來有可能在一起的人失之交臂。我就發(fā)現(xiàn)不少非常優(yōu)秀的女性,往往只憑男性的一些小小的舉止細節(jié),比如發(fā)型不時尚,或者沒剪手指甲,就對他產(chǎn)生反感,把潛在的交往對象淘汰了?;蛟S她覺得這是自己自主選擇的結果,但是很有可能反而成了偏見的受害者。畢竟,有些人品和個性特質(zhì)要比發(fā)型和指甲重要得多。
而且,我們自己又何嘗不需要他人的諒解與寬容呢?
摘自《世界很大,幸好有你》(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汽車頂層上的乘客
文/陳文茜
下午三點左右,馬丁·路德·金上臺,含淚訴說黑人的痛楚,但他更提醒群眾,“絕不可利用仇恨滿足自由的解決之道”。接著金擱下原本預定的講稿,開啟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州的紅山頂上,本是黑奴的兒子與黑奴主人的兒子能像兄弟般毗鄰而坐;我有一個夢想,希望有朝一日,我的4個孩子能活在一個不以膚色而以品格評斷他們的國家……”
聆聽的群眾,25萬人,再也忍不住心頭的激動,放聲大哭。他們激情地參與運動,安靜和平地離開。沒有人占領白宮,也沒有人以“抵抗權”“公民不服從”之名占領“白種人”控制的國會?!都~約時報》第二天以頭版《20萬人和平華盛頓民權大游行》報道民權運動的重大勝利,肯尼迪立即宣示政府將通過《民權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