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林
新中國一路披荊斬棘,走過七十年風雨歷程。檢察日報開辟專欄“追夢路上的檢察院”“檢察人的愛國情”,既是表達檢察人對祖國的抒懷和禮贊,也是讓記者通過蹲點式調研采訪接受鍛煉和洗禮。
按照報社要求,4月23日,我為采寫“追夢路上的檢察院”欄目稿件,赴河北省保定市采訪檢察機關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采訪第一站是阜平縣城南莊。這里曾是晉察冀軍區(qū)司令部所在地。1948年4月,毛主席率黨中央在這里工作過,后轉往西柏坡。在阜平城南莊,除參觀晉察冀軍區(qū)司令部舊址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外,還深入城南莊中學和小學,實地查看了“一號檢察建議”落實情況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在保定期間,先后采訪了保定市、阜平縣、唐縣三個檢察院,并到保定市保師附小、阜平縣城南莊中學和小學以及唐縣一中采訪老師與學生,同教育部門座談,冒雨專訪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副市長楊偉坤,采訪河北刑法學會會長、河北大學法學教授馮軍對保定未檢工作印象。此外,又采訪了保定市體育局長,聽他講述檢察機關對保定體校十幾名打架學生作出不起訴決定后這些孩子們?nèi)〉玫男鲁煽儯河械目既氪髮W,有的參軍入伍,有的在國家級比賽中獲得好名次。其間,還采訪了保定市政法委副書記對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評價等等。這次蹲點式調研采訪,我深入采訪20余人,轉換15個場地,每天都忙碌緊張,總感覺時間不夠用。
最令我難忘的一件事是陪同保定市檢察院未檢處長張蓓到某監(jiān)獄探望原唐縣一中學生,傾聽他殺人后在檢察官幫助下走出心理陰霾的故事。原本張蓓沒有介紹這件事,是我采訪“擠牙膏”一樣“擠”出來的故事。聽她說辦案結束后還一直關注這名學生,在這名學生第一次進入監(jiān)獄還看望過并帶給他書的時候,我就想,4月23日是讀書日,為什么不“策劃”一個新聞點?經(jīng)保定市檢察院刑事執(zhí)行部門與監(jiān)獄溝通協(xié)商,決定第二天,也就是4月24日去了監(jiān)獄。
4月24日,張蓓一早專程到書店買書,然后一起去監(jiān)獄見到了這名曾經(jīng)學習十分優(yōu)秀的學生。我當時沒有注意到書的扉頁寫了那句話“愿你出走半生,回來仍是少年”,是后來張蓓提供的文字材料里提到的,這讓我“如獲至寶”,感覺這句話非常深刻暖人。那個學生15年的刑期,出獄就30歲了,這“出走半生”的含義不言而喻。
七分采訪三分寫作。由于采訪扎實,寫作也就相對容易了。為了趕在“五一”前將稿件送審完畢,4月26日回到石家莊,我利用周六、周日晝夜趕寫出了《做大做強未成年人“保護圈”——河北保定:爭取支持調動全社會資源參與“護壘工程”》。
在此次采訪中,最大的感受是保定市檢察機關對業(yè)務工作高度重視,也對業(yè)務宣傳工作高度重視。保定市檢察院檢察長傅君佳親自謀劃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編寫傳唱于學校學生中間的未成年人保護“三字經(jīng)”。在此次宣傳報道中,傅檢熱情接受記者采訪,非常詳細地向記者介紹未成年人檢察工作開展情況,還親自聯(lián)系體育局長和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副市長等采訪工作。如果沒有傅君佳檢察長的親自協(xié)調聯(lián)系采訪人,就沒有如此成功的報道。遺憾的是,采訪了很多豐富的內(nèi)容,限于篇幅原因,有的沒有寫進去,有的寫進去了沒有刊發(fā)出來。比如采訪體育局長及體校學生案件,易縣檢察院“小平安”案件等。
5月15日,我再一次赴保定市進行蹲點式調研采訪,為“檢察人的愛國情”欄目寫稿,采訪對象是保定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彭少勇。
采訪當日,下火車后,我并沒有到保定市檢察院直接采訪彭少勇,而是驅車近兩個小時直接趕奔淶源縣采訪“淶源反殺案”的辦案人員,通過他們回憶案情辦理過程,了解彭少勇在該案中如何決策,發(fā)揮哪些作用。采訪結束已是傍晚,我回到賓館,一頭扎進自己的房間動手寫稿件。第二天,赴保定市檢察院采訪彭少勇本人。
在這次采訪中,我共接觸10余名彭少勇身邊的人,包括保定市院檢察專委田文利、保定市蓮池區(qū)檢察長戴軍峰等。還跟隨彭少勇到保定市中級法院培訓基地開庭現(xiàn)場,親身感受他在現(xiàn)場指揮調度當日的一個黑社會團伙犯罪開庭工作。彭少勇等人平日工作都很忙,更多的采訪是在車上進行的。這是我自1988年初做記者時就練成的一個“基本功”。記得在保定電臺工作時,每天有早晚兩檔新聞節(jié)目。怎么能把當日采訪的稿件寫出來?采訪結束回單位嗎?肯定不行,那就太晚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在采訪回來路上的車中撰寫稿件。那時候是用稿紙手寫,車上晃動厲害,需要盡量掌控筆力寫得工整一些。一路顛簸一路寫作,回到單位馬上交稿,稿件便在當日晚上或第二天早上七點播出,一點兒不耽誤事兒。
“在檢察官身上,正義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采訪彭少勇,讓我分外強烈地感受到了這句話的重量。在采訪還未結束時,我就想好了稿件的題目:《四十年,血脈里始終噴張著正義的力量》??l(fā)時,編輯把“噴張”改為“涌動”了。
常常有檢察系統(tǒng)的通訊員問我:如何讓新聞更厚重,檢察新聞的“硬核”在哪里?通過這兩次蹲點式調研采訪,我的體會是:采訪越深入,報道才越有厚度和硬度??傊?,人品老實,作風樸實,采訪扎實,內(nèi)容充實,語言樸實,觀點厚實,稿件堅實,報道務實,這是檢察新聞的“硬核”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