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宇同
印度人喜愛模仿秀,他們裝扮的不是動漫或游戲中的形象,而是名人或神靈。如果脫離動漫的背景,單從角色扮演這個角度論的話,印度模仿秀的歷史以及印度人對模仿秀的熱愛程度恐怕要遠(yuǎn)超美國和日本。
大胡子模仿秀掀熱潮
近日,印巴沖突中被俘的印度飛行員阿比納丹回國后被奉為“國民英雄”,而且他那格外醒目的大號八字胡在印度引領(lǐng)了一場模仿秀熱潮。阿比納丹的八字胡很有特點,從上唇向兩邊延伸順法令紋垂直而下,到了下巴又沿著下顎向兩側(cè)順臉頰上翹,最后留出尖角,好像一個大大的歐姆符號。如今這個“符號”在印度可不得了,它成了愛國主義的象征,也變成時下最前衛(wèi)的造型。許多男性特意跑到理發(fā)店去把自己的胡須修成阿比納丹的“歐姆”形,然后把照片曬到網(wǎng)上。一些理發(fā)店也紛紛蹭熱度打出廣告,聲稱到店修飛行員同款胡須的顧客可以享受特別優(yōu)惠價。
其實,在此前八字胡在寶萊塢電影中常常是作為反派角色的象征出現(xiàn)的,比如惡棍、專橫的軍官和壞警察,甚至臭名昭著的走私犯等等都愛留八字胡。就因為阿比納丹,八字胡得以咸魚翻身,成為人人追捧的模仿秀對象。有胡子的可以玩這個模仿秀,那沒胡子的可咋辦呢?這也難不倒酷愛模仿秀且想象力豐富的印度人。印度最大奶業(yè)集團(tuán)阿穆爾公司的廣告創(chuàng)意團(tuán)隊以阿比納丹的八字胡為靈感拍攝了一則廣告:一個小女孩喝完阿穆爾牛奶后嘴唇上留下一層厚厚的奶沫,恰像八字胡的樣子,字幕打出“阿穆爾向阿比納丹致敬!”此廣告一出好評如潮。有網(wǎng)友說,“我沒那么濃密的胡須,就也來杯阿穆爾牛奶做個白胡子秀一下吧”。但巴基斯坦網(wǎng)友對這種由被俘人員激發(fā)的全民愛國熱情以及“胡須崇拜”表示“完全無法理解”。
甘地模仿秀有傳統(tǒng)
印度的模仿秀早有傳統(tǒng),這里最常被模仿的對象是圣雄甘地。甘地被印度人民奉為國父,其地位之尊崇無人可比。印度的國慶日有3個:一個是1月26日的共和日,這是紀(jì)念1950年1月26日印度憲法生效的日子,一年一度的國慶閱兵就在這天;一個是獨立日,用來慶祝1947年8月15日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tǒng)治獲得獨立;還有一個就是每年10月2日舉國歡慶甘地的生日,緬懷圣雄為印度人民做出的卓越貢獻(xiàn)。甘地誕辰這天,印度各地都有人模仿成甘地的典型形象,他們赤裸上身,只穿著白色的土布兜提和披肩,拄著杖、架一副碩大的圓框眼鏡,粘上白胡子,一邊行走一邊大聲朗誦甘地的名言。
加爾各答曾經(jīng)有485名兒童模仿甘地集會游行,獲得吉尼斯世界紀(jì)錄的認(rèn)證;不過這個紀(jì)錄隨后就被艾哈邁達(dá)巴德以上千人同時模仿甘地而打破了。
印度每年還會有一場全國范圍的大 型模仿表演,這就是一年一度的國慶閱兵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各個邦以及各部委的花車巡游表演。巡游中,每個邦都會挖空心思把自己的花車裝扮成最具地域特色的模仿秀載體,比如有的邦把花車裝飾成神廟的樣子,巡游演員們載歌載舞模仿祭祀的場景……各個部委也會把花車做成具有行業(yè)特色的模仿秀展示平臺,比如科技部門把花車做成一個大實驗室的樣子,巡游人員穿上白大褂模仿科研人員做實驗的場景;工業(yè)部門則干脆把塔塔汽車搬上巡游的花車,技術(shù)人員現(xiàn)場模仿造汽車;而教育部門就在自家的花車搭一間大教室,教師和學(xué)生們模仿上課的場景……
模仿秀的文化根基
印度的模仿秀自有其文化根基,也許跟宗教信仰息息相關(guān)。印度教是多神崇拜宗教,許多主神都有眾多化身,而神的化身也具有神的超凡能力。所以印度人或許據(jù)此相信模仿成誰的樣子就會具有或者傳承誰的一部分精神和力量吧。
所以神靈也是印度人經(jīng)常模仿的對象。印度電影《我的個神啊》中,阿米爾·汗飾演的外星人用一塊石頭抹上紅顏色模仿象頭神,擺在路旁就有人頂禮膜拜。另一部電影《從月光集市到中國》里,一顆形狀奇特的土豆也被模仿成象頭神而且香火還很旺盛。在印度的宗教節(jié)日里,常有人模仿成一些大神的形象,比如拿著三叉戟的濕婆神,或者廣受歡迎的猴神和象頭神等。印度古典舞蹈中,舞者也會模仿成各路大神……
不僅人會裝扮成神,印度的神也有裝扮成普通人的時候。在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克里希納神就扮成一個車夫幫助阿周那贏取戰(zhàn)爭勝利。另一部史詩《羅摩衍那》中,猴神哈奴曼的面容和身軀也可以隨意變化,模仿成各種形象。據(jù)說哈奴曼是孫悟空的原型,或許我們的美猴王的72般變化就是從印度人格外鐘愛且古已有之的印式模仿秀演化而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