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們的很多語文課堂,一會兒是多媒體展示,一會兒是小組探究討論,一會兒是小組表演辯論,一會兒又是歌聲響起……真可謂這邊歌舞退場那邊小組登場,看似包羅萬象,十分唯美,似乎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課程標準要求下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是動態(tài)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這樣的課堂才能催發(fā)“生成”,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捫心自問,實際上這樣的課堂能讓我們的學生收獲多少知識?提高多少能力呢?他們的語感得到培養(yǎng)了嗎?他們的思維得到發(fā)展了嗎?他們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了嗎?在提倡教學要回歸本真的今天,簡約的課堂應該是簡單而不失精彩,簡化而不失實在,簡便而不失高效。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預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誦讀課文、品味課文、思考問題、動筆書寫,從而達到省時高效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目標敢取舍,追求缺憾美
有人這樣描述語文教學:“語文課堂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但是最后的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于是就又有人提出要給語文教學“瘦身”等。諸如這樣的教學觀點在新課改的今天可謂層出不窮。那么怎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功能呢?怎樣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呢?這就需要我們有的放矢地設定簡明的教學目標。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整節(jié)課的靈魂和核心,統(tǒng)領著教學的全過程。但是在實際的備課過程中,很多語文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總覺得這個很重要,那個也很重要,一個都舍不得丟掉,結果一節(jié)課下來哪個教學目標也沒得到落實,其實在教學過程中徹底解決一兩個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遠遠比面面俱到蜻蜓點水式的教學要有效的多。課堂教學要抓住重點,精心備好學情,確定教學目標,適當?shù)亟o課堂減負,才能回歸語文教學的本真。
例如,在《給予樹》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位八歲的小女孩金吉婭在跟著家人購買圣誕禮物時,用自己本來給家人購買禮物的二十美元,為一位陌生的希望得到救助的小姑娘實現(xiàn)圣誕愿望的故事。整個故事情節(jié)簡單,但是情感真摯,人物形象刻畫的十分豐滿。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三年級的學生應“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學會默讀”“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積累課文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在認真研讀課文以后,我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能夠流利、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學會通過上下文的聯(lián)系透過詞句體會人物內心的方法,理解課文中重點的詞語,理解文本內容。
(3)感受金吉婭美好的品質,學會在情感的感染下提升自身的品德素養(yǎng)。
這三個教學目標緊扣文本,簡約而又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符合學生的學情,能促使每位學生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都學有所獲,從而有效落實好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二、教學內容要明確,追求本色美
有詩云“繁華落盡見真淳,鉛華洗卻見本真。”語文教學的本真是什么?我們的語文課堂到底該教些什么?成了現(xiàn)代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因為,新課改以來,賦予我們的語文教學太多的使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還承載著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任務等等,現(xiàn)在的教學內容涉及到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可供學生學習的內容很多:從學習字、詞、句、篇的練習到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從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到指導學生如何習作;從語言文字的分析到文本情感的熏陶等等,如此繁雜的教學內容,讓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無從下手,不知所措。崔巒老師曾經(jīng)說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面對紛繁復雜的內容,我們必須‘咬定語文的‘本真不放松,要克服當前語文課堂上大量非語文的教學手段,還語文教學的真面目,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我們一節(jié)課的時間只有40分鐘,如果做到面面俱到,只能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學生也會茫然,學不到任何東西。故此,我們需要根據(jù)學習目標和學生的學情,學會取舍,簡化教學內容。就語文教學而言,“教什么”遠遠比“怎么教”更重要。我們的語文教學不是“教課文”而是“教語文”。在很多時候,需要教師首先深入文本,然后再跳出文本,對文本進行二次開發(fā)。受教學時間的限制,我們每節(jié)課要選擇最有價值的內容展開教學,合理的剪裁。根據(jù)教材的體裁、語言的特點和表達方式等,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認識。
例如在學習《珍珠鳥》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根據(jù)這篇課文的要求和特點,把教學重點放在了第3—7自然段上。首先是著眼課程標準,課程標準要求中年級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初步把握文章的主題內容,學會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在閱讀中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和精彩的段落。課文的第3—7自然段,正是作者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把珍珠鳥的可愛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也把作者對珍珠鳥的“愛”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激發(fā)了學生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構筑起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橋梁。選擇這部分內容展開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想象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其次,能夠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教學這篇文章的難點是理解“信賴,不就是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嗎”這句話的含義,領會“愛”是連接動物和人類的基礎,要突破此處教學難點,就需要選準“點”,借此引導學生品味作者對珍珠鳥的人性化的描寫。課文第4自然段的內容不僅讓學生體會了珍珠鳥依賴“我”原因,還針對性地鍛煉了學生言語表達能力。再次,立足了學生的實際。整篇課文的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但是珍珠鳥為什么這么依賴作者,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沒有去猜測珍珠鳥的內心世界,但是卻把作者和珍珠鳥之間感情的升華過程寫得很清楚:“膽小——試探——依賴”,可謂層層遞進,這時珍珠鳥的內心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們很想知道,我們在這個時候可以依托文本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引領學生一步步走進珍珠鳥的內心世界,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就在此時激發(fā)了出來。由此可見,只有學會選擇的放棄,才能追求到簡單的深刻。
三、教學過程求簡化,追求扎實美
崔巒老師說過: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語文課堂開始變得追求精致,追求完美,在課堂上教師的提問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學生的回答聲應接不暇。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多彩紛呈,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忙的滿頭大汗,學生累的口感舌燥。但是在課后問問學生收獲了什么,從學生臉上的茫然可知一二。其實,真正的好課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往往就是幾步,重點是引導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該做到簡約,該簡化的簡化。簡約的最高境界不是簡單,而是一種大氣、智慧。語文教學應該呈現(xiàn)給學生一個思路明細、重點突出、環(huán)節(jié)簡單的讀書思考的過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觸摸言語的精美、探究文本的深奧而架橋鋪路,為學生學習指明方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步走進思考、探究的狀態(tài)之中。這樣,學生才有自主學習、自我反思的空間,這樣的教學才是扎實有效的。
例如在教學《窮人》這一課的時候,我重點凸顯了以下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是教給學生認讀生詞。(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落實了部分的認知目標,掃清了學生在以后環(huán)節(jié)閱讀的障礙。)其次是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意在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再次是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學習文本的表達方式。(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重點,既是理解人物品質的關鍵點,也是引導學生理解心理描寫的平臺。通過品析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等描寫,感悟文章的表達方式,為第四步學生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打下基礎。)最后是“心理描寫”小練筆。(本環(huán)節(jié)是依據(jù)課文的情景而設計的,不但能引導學生理解漁夫的善良,還能通過動手實踐體會心理描寫的方法,做到表達和理解的有機結合,起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
這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簡潔清晰,不但突出了教學重點,還實現(xiàn)了三維目標的整體推進。由這個案例可以看出,簡化的語文教學要有足夠底氣的語文素養(yǎng),絕不是看似簡單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隨意而為的。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們要注重字詞的教學指導,強化學生基本能力的訓練,重視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概括能力的訓練和指導,做到及時補白,鏈接課程資源,實現(xiàn)學生的讀寫結合,讓語文教學扎實有效。
本真的語文課堂,應該是簡明而不失品味,簡約而不失精彩,簡化而不失實在。語文教學要追尋的是更高層次返璞歸真,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簡約,簡約是一種教學智慧,我們應該讓簡約、有效成為我們小學語文課堂的底色。
王春玲,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稷下街道中心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