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情傳真】
面對課文如此豐盛的“精神大餐”,學生并不愿“埋單”。大都抱怨“不想讀”“沒得勁”“讀不進”“讀不懂”“太雜”“太亂”,很讓人意外。
【導學構(gòu)想】
“不想讀”“沒得勁”者,是因為篇幅長,內(nèi)容多;“讀不進”“讀不懂”者,是因為說理強,思想深;“太雜”“太亂”者,是因為讀不得法,“進”“出”無方。本文的優(yōu)點,居然成為學生的難點。此情此狀,倒逼教師精心設(shè)計導學方案。
【操作實踐】
一、攫其“神”——整體感知
1.本文把馬克思學說比喻成幽靈,作者筆下幽靈有什么特點?(探究第1段)
[示例] 幽遠神秘? 縹緲不定? 威力無窮
[評述] 學生只需粗淺閱讀,就能正確作答,似乎沒有思維含量,卻是全文之“神”,全課之“綱”,后邊文本內(nèi)容和導學活動都緊緊圍繞這句話進行,乃“牽一而動全身”的“牛鼻子”!
2.全文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馬克思學說這一特點的?(瀏覽全文)
[示例] 在歐洲的際遇、在中國的傳播、用偉人進行類比、作者直接評述……
[評述] 此問題似乎仍只需粗淺閱讀,旨在讓學生知內(nèi)容,明結(jié)構(gòu),獲取整體印象,但需要提取整合信息,思維因之有了深度廣度。
二、探其“形”——局部探究
1.馬克思學說在歐洲有怎樣奇妙的際遇?表現(xiàn)了馬克思學說什么特點?(探究第5自然段)
[示例] 際遇:“手忙腳亂”——“神圣圍剿”——“汲取養(yǎng)分”——鑄幣紀念——贊美有加
特點:威力無窮
[評述] 馬克思主義是資本主義“掘墓人”,對手“害怕”“圍剿”,不足為奇。奇妙的是,對手不再害怕,而是學習汲取,鑄幣紀念,贊美有加,拱手垂劍,平心靜氣,心悅而誠服!馬克思學說是多么的“威力無窮”!
2.馬克思學說在中國的傳播遭遇了怎樣的磨難?是什么原因?體現(xiàn)馬克思學說什么特點?(探究第6、7自然段)
[示例] 磨難:痛苦的爭論——王明的左傾——文革的劫難……
原因:馬克思主義太“博大高深”,我們太“天真”“心急”,知其“皮毛”,就“生吞活剝”。
特點:幽遠神秘 縹緲不定
[評述] 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中國找到了指路明燈。但由于中國習慣“崇神拜上”,不習慣“思考的痛苦”,簡單照抄照搬,結(jié)果導致革命道路坎坷不平。照抄照搬,看似非?!榜R克思主義”,卻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際上與馬克思主義背道而馳。幸好毛澤東、鄧小平等偉人,在關(guān)鍵時刻,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馬克思理論在中國歷經(jīng)波折坎坷而最終生根茁壯,更能證明其“幽遠神秘,縹緲不定”,也“威力無窮”!
3.文章寫愛因斯坦、開普勒兩個自然科學家的目的是什么?(探究第8自然段)
[示例] 寫兩位自然科學家是為了證明“先驅(qū)者的思想,總是要留給我們一段長時間的理解和等待”,從而進一步證明馬克思學說的特點:幽遠神秘,縹緲不定,威力無窮。
[評述]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作者是用一種偉大崇高襯托另一種偉大崇高,用一種深邃宏博類比另一種深邃宏博,從而突出馬克思學說的特點:幽遠神秘,縹緲不定,威力無窮!
4.作者在文中穿插許多精妙的評述,請找出來,并賞析其作用。(重覽全文,提取整合)
[示例]
(1)“世界仍在馬克思腦海運行。”——說明馬克思學說偉大的預見性、科學性,顯示其“幽遠神秘、威力無窮”的特點。
(2)“他們就像一位輸在對方劍下的武士,拱手垂劍,平心靜氣地討教技巧?!薄ㄟ^寫對手的心悅誠服,反襯馬克思學說這一幽靈的“威力無窮”。
(3)“常人之心,年月可觀;哲人之心,也紀方知?!薄髡哂迷娀恼Z言,富有哲理地突出馬克思學說“高深博大”,“幽遠神秘”的特點。
……
[評述] 此環(huán)節(jié)形式上仍屬“局部探究”,但實施路徑由專題探究(分段探究),轉(zhuǎn)向了對全文提煉、整合,學生思維活動,是螺旋上升的,并非單一的線性走向。
【設(shè)計反思】
主問題統(tǒng)帥,小角度切入,既可以實現(xiàn)長文短教(用時短但容量大),深文淺教(問題淺但思考深),還可以避開教學表淺化、碎片化之泥淖。讓課堂擁有靈魂,思維訓練深廣皆備。
散文的特點:形散神聚。學生可能是只見其“形”,未抓其“神”,只拾得零星的“珍珠”,未提起串起“珍珠”的“紅線”。至此,導學思路明晰:攫其神,探其形。
周啟,重慶開州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