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英 朱廣斌 楊亮 張自剛
【摘 要】目的:評價不同腹膜透析導管治療慢性腎衰竭患者的預后效果,為慢性腎衰竭患者臨床治療工作提供參考。方法:選擇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期間腹膜透析導管治療的90例慢性腎衰竭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1組(末端直管)、實驗2組(卷曲管)。對比2組維持性腹膜透析慢性腎衰患者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隨訪1、2年患者生存率情況。結果:組間術后導管移位、入液疼痛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其余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生存率情況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論:末端直管、卷曲管用于維持腹膜透析慢性腎衰患者各有優(yōu)勢,為了保證患者腹膜透析治療效果,需綜合患者個體情況合理選擇。
【關鍵詞】:腹膜透析導管慢性腎衰竭 維持性腹膜透析 并發(fā)癥 生存率
【中圖分類號】R6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02
腹膜透析是慢性腎衰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以達到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的目的,而如何提高長期治療成功率是腹膜透析工作的重點[1]。腹膜透析治療期間,選擇理想的腹膜透析導管是關鍵,要求腹膜透析導管需提供可靠、快速的透析液流率,且安全性高。Tenckhoff導管較為常用[2]。為了探討不同腹膜透析導管治療價值,本文就我院維持腹膜透析治療的慢性腎衰患者為例,進行末端直管、卷曲管植入預后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對象選自2014年6月-2016年12月,總計90例。納入標準:(1)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參與;(2)患者生存期>6個月。排除標準:(1)患者中途退出實驗;(2)患者進行腎移植治療。進行隨機分組,小組例數(shù)相同。實驗1組:男性21例,女性24例;患者年齡區(qū)間40-70歲之間,年齡均值(57.80±4.50)歲;原發(fā)性類型:高血壓腎病患者2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14例,慢性腎炎患者9例,其他患者2例;尿素氮水平(30.0±15.9)mmol/L、肌酐水平(766.0±355.5)umol/L、血紅蛋白水平(7.5±2.5)g/L。實驗2組:男性20例,女性25例;患者年齡區(qū)間42-68歲之間,年齡均值(58.60±4.80)歲;原發(fā)性類型:高血壓腎病患者21例,糖尿病腎病患者15例,慢性腎炎患者8例,其他患者1例;尿素氮水平(30.2±16.2)mmol/L、肌酐水平(763.5±353.5)umol/L、血紅蛋白水平(7.3±2.3)g/L。2個實驗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患者行外科手術置管,腹膜透析導管包括Tenckhoff雙cuff末端直管、卷曲管,術后行間歇性、常規(guī)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液選擇乳酸鹽透析液,葡萄糖濃度1.5、2.5、4.25%,患者均順利完成腹膜透析置管手術。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導管移位、滲漏、疝、腹壁水腫、血性透析液、隧道口感染、入液疼痛等術后導管及腹膜透析并發(fā)癥情況。另外,對2組患者進行1年、2年生存率情況隨訪調查,總結患者死亡原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經軟件SPSS19.0計算90例維持性腹膜透析慢性腎衰患者實驗觀察指標?;颊呦嚓P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隨訪生存率等計數(shù)指標占比率結果以%形式展開,X2檢驗;計量觀察指標結果以形式展開,t檢驗。統(tǒng)計學結果若為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相關計數(shù)指標對比
實驗1組、實驗2組慢性腎衰患者維持性腹膜透析術后導管及腹膜透析并發(fā)癥情況見表1。術后導管移位、入液疼痛單項指標占比率經統(tǒng)計學計算,P<0.05。
2.2 隨訪生存率對比
實驗1組、實驗2組慢性腎衰患者維持性腹膜透析術后1年、2年生存率占比情況見表2。經統(tǒng)計學計算,P>0.05。
2.3 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90例患者種隨訪2年后死亡者37例,其中死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27例、死于感染患者4例、死于腫瘤患者3例、死于胰腺炎以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患者各1例,占比率分別為73%、11%、8%、3%、3%、3%。
3 討論
當前,隨著腹膜透析置管裝置的改進,開始廣泛用于腎衰竭治療中,為了保證治療效果,需選擇合適的透析管,腹膜透析管在保證透析液無障礙雙向流動的基礎上,進而達到延長患者生存期的目的,但是導管并發(fā)癥情況也相對明顯[3]。Tenckhoff透析管包括直管、卷曲管等,均可保證透析效能,應用頻率較高,但是關于選擇直管、卷曲管有一定爭議性。另外,為了降低患者并發(fā)癥情況,需優(yōu)化處理圍手術期細節(jié),維持患者通暢排便,注重術中隧道以及出口,順應導管自然方向[4]。
本文結果顯示:2組患者在整體效果上無明顯差異,在導管移位、入液疼痛方面差異顯著,各有優(yōu)勢P<0.05。另外,從患者死亡情況方面分析,心血管疾病占患者死亡原因首位。
綜上所述,末端直管、卷曲管腹膜透析治療各有優(yōu)勢,患者并發(fā)癥、生存情況相當,需綜合患者個體情況選擇以促進治療預后效果。
參考文獻
茅春霞,黃抱娣,呂小林等.1例腹膜透析置管術后并發(fā)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48(34):4209-4211.
竇獻蕊,胡海棠,張煒等.微型腹腔鏡置管術在有腹部手術史慢性腎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及透析充分性研究[J].新醫(yī)學,2012,43(8):563-565.
龔妮容,胡麗萍,楊聰?shù)?可調節(jié)式透氣型腹帶在腹膜透析術后導管固定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2):120-121.
欒迅飛,熊焰.應用不同腹膜透析導管治療慢性腎衰竭患者的臨床觀察[J].國際泌尿系統(tǒng)雜志,2013,33(3):35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