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萌
【摘 要】《愛》是張愛玲的一篇散文,和張愛玲所創(chuàng)作的小說相比,這篇散文直接了當又含蓄的表達了女子的內心獨白,充滿浪漫和詩意,道出了愛情的真諦和本質,發(fā)人深思。為此,文章結合這篇散文的創(chuàng)作內容就散文中所表現(xiàn)的情感世界進行解讀。
【關鍵詞】散文;張愛玲;《愛》;情感世界
中圖分類號:I26?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4-0230-02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這句話出自張愛玲散文《愛》,整篇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修飾,也沒有曲折的情節(jié),但是那輕輕的一句“噢,你也在這里?”卻又代表了所有——所有的開始,所有的結局,所有的人生……愛情的美好在于短暫的發(fā)生,在這篇散文中愛短暫的發(fā)生經過遐想和回憶成為心理上的一種愛的延續(xù)和永恒。在這篇散文中充分透露了張愛玲對純愛的一種美好追求。
一、《愛》的基本內容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地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她沒有說什么,他也沒有再說什么,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后來這女人被親眷拐了,賣到他鄉(xiāng)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shù)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門口的桃樹下,那年青人。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二、《愛》的內容基本情感解讀
《愛》描寫了一個很美的故事:春天里一個月色朦朧的晚上,她邂逅了他。輕輕地,他問了一聲:“噢,你也在這里么?”就這一句問候,卻勝似無盡的話語,深深觸動了她的心。世事的變化無法預料,女孩的命運十分坎坷,他們沒能再相見。老了的時候,她依然懷念那相見短暫卻是她一生中最絢麗的瞬間,依然記得那句“噢,你也在這里么?”從上文的基本敘述發(fā)現(xiàn),這篇散文內容精簡,類似白描的手法,通過淡淡的幾筆勾勒向人們演繹和展示了一次生命的旅途。在這個人的人生舞臺上沒有生與死、沒有情與恨,之后清醒而又冷靜的解說。
“這是真的”簡單的幾個字獨立成段,首先呈現(xiàn)給讀者引起了讀者的關注。這幾個字簡單卻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讓人只能相信。在他們分別時也只用了一句:“就這樣就完了?!睙o聲的美讓人感到一種缺憾,這種美變成生命唯以回味的愛戀,現(xiàn)實的無奈同時讓這份愛戀倍受時間無情的煎熬。
另外,在文章的結尾“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人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剛巧趕上了?!边@句話給散文仿佛畫上了一個休止符,構成一段美麗但是沒有結果的緣,世間的緣分本來就是如此簡單。張愛玲在創(chuàng)作這篇散文的時候借助自己高度敏銳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細膩地捕捉到情感的觸動和兩極感受的隱性描寫,在現(xiàn)實和理想的碰撞下更能夠讓人們感受到愛情美的無奈,故事在高潮句中結束,純凈中所蘊含的殘缺美拓展了讀者對愛情的解讀。
三、《愛》情感的深層解讀
(一)“錯過”的愛情?!稅邸飞⑽闹械哪莻€小康之家的女孩子,十五六歲那年,與對門的年輕人見過面,僅僅只是見過面而已,有一聲簡單的問候:“噢,你也在這里嗎?”在之后這名女子被多次拐賣,多次成為別人的妾室,但是到老了仍然記得那次愛情邂逅,仿佛一生的愛情在這一句問候中就結束了。結合這篇散文的故事安排不禁讓人想起張愛玲在《十八春》中描繪的場景:“顧曼楨和許世鈞原本是情投意合的戀人,但是由于命運錯誤的安排,兩個人最終擦肩而過,錯過彼此。最后,曼珍在給世鈞的信中寫道:‘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這和《愛》中最后一句所表達的是一致的,真正的愛永遠是埋藏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
(二)愛情的荒涼感。 這篇散文創(chuàng)作于1944年4月,在這個時期張愛玲和胡蘭成處于熱戀階段,在《愛》的創(chuàng)作中反映了張愛玲對愛情的一種理解。在張愛玲和胡蘭成熱戀階段,張愛玲已經深刻認識到胡蘭成的漢奸身份,在愛情來臨的時候,她感受到愛情的強大力量,但是迫于現(xiàn)實又深深的感受到一種無奈。張愛玲對愛情飛蛾撲火,在無奈中執(zhí)著追尋自己的愛戀,但是可惜張愛玲選錯了時機,錯付了對象,在千萬人之中遇到了一個不該遇到的人,在千萬年中遇到了自己不該遇見的人。
在《愛》的創(chuàng)作中張愛玲僅以三百四十余字的袖珍篇幅,看似輕松地淡淡道來,全程沒有華麗的語言,但是在這種不動聲色的描寫中充分表達了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無奈,一種現(xiàn)實生活的荒涼,讓人想想就忍不住要心酸落淚。
張愛玲荒涼感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張愛玲童年及其少年時期個人情感經歷形成的一種情結;第二種是在特定背景下,即亂世背景下個體生命的一種透射;第三種是受這兩種情況影響在張愛玲內心深處潛意識中所體現(xiàn)的文人特有的一種孤獨感和荒涼感。
張愛玲的人生成長始終籠罩著一層陰影,家對于張愛玲來講是一種飄忽不定的存在。在對家庭的不確定中,張愛玲的感性經驗變得更加復雜,由此產生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思維和審美傾向和一般的作家也不相同。在《愛》中,一個“生得美”的女子,有很多人為其做媒,但是沒有成功。在茫茫人海中知音難覓的荒涼感打動了人們,后來這個女子卻被親眷拐賣了,通過女子的這種人生際遇可以看見人和人之間無處尋覓的親情的消失,一種無家可歸的荒涼感油然而生。受個人處境影響下創(chuàng)作的作品滲透出平凡人生不徹底的悲劇和沒有絕期的荒涼?;臎?,在張愛玲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成為一個背景。在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所有女性形象都和《愛》這個“生得美”的女子存在相似性和關聯(lián)性,《愛》中的主人公是張愛玲所有作品中多個女性形象的一個重要代表,都是在亂世背景下的悲劇女性形象。
(三)短暫即永恒的愛情。人生中會遇到很多事情,但是這些事情能夠被永遠記得的很少,那么多人、那么多事在經過那么多年之后仍然能夠被記得,可見,這個人、這件事是多么重要。在春天的晚上,桃樹下的邂逅之后,因為一句“哦,原來你也在這里”萌生出動人的情愫,無聲勝有聲。簡單的對白給人留下了如詩般空白的美好。
張愛玲深切的感情以簡短的文字表達出來,給人以無盡的想象。結合《愛》的內容發(fā)現(xiàn)世間的愛不僅僅是相守,也不是簡單的表白,而是兩個人心心相通的一種美妙。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是不幸的,但是她又是幸福的,始終堅定自己理想的愛情。這種愛雖然不是完美的,然而無聲的缺憾也是一種美的演繹。這種愛具有無法超越的美,這種美超越了時間,超越了俗世中的許許多多,更成為一種永恒。
四、結語
綜上所述,《愛》這篇散文截取了夢幻時期的那個瞬間,瞬間即永恒,通過簡練、直接的描述給人展現(xiàn)了一種短暫、定格的愛情狀態(tài)。通過對《愛》的解讀能夠更好的理解張愛玲對待愛情的本質態(tài)度,讓人深刻的感受愛的美好。
參考文獻:
[1]張曉琴.荒涼意境中的追尋者--由散文《愛》透視張愛玲創(chuàng)作的情感世界[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8(1):103-107.
[2]姜業(yè)雨.愛凝結成的藝術——論張曉風散文中的情感世界[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31(4):73-77.
[3]李曉紅.從女性散文看新時期女性的情感世界[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1,13(6):42-44.
[4]楊學民.以“愛”悟“空”——張愛玲散文《愛》解讀[J].名作欣賞,2009,(5):86-89.
[5]劉莉.一個豐富的精神分析文本——張愛玲散文《愛》的寓意解說[J].名作欣賞,2008,(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