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蓮
老媽挑錯成癖,
害我退縮不前
我叫小珍珠,是獨生女,被爸媽視為掌上明珠。爸媽給我提供了非常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我一點也不快樂。
我今年上初二,成績很不理想,感覺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其實,我學習一直很努力,憑實力考上了市里的重點中學。沒想到,到了初中我的成績每況愈下,真應了老師的話:“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边@不,這次月考,我的總成績從班級的第9名下降到了第17名,尤其是數學才考了68分。我不敢想象,照這樣下去,到高三我是不是真的會從優(yōu)秀生變成渣子生,更不敢想象媽媽看到我這樣的分數會是什么反應。
我是被媽媽一手帶大的,從小到大,我都在媽媽的嚴格要求下學習和生活。從小學識字,媽媽嚴格糾正我的每個發(fā)音、每個筆畫。記得小學二年級時,我寫錯一個字,用橡皮把紙擦破了,媽媽就讓我把整張紙撕掉重寫。我不聽話,媽媽就訓斥我,并且把那張寫滿字的紙撕了。我哭了起來,把文具盒扔在地上。媽媽氣得把我關進衛(wèi)生間里反省,還讓我連夜把寫錯的字重寫一百遍。那時,小小的我沒有能力反抗,內心充滿委屈和恐懼,怕惹媽媽不高興,更怕被媽媽懲罰。
媽媽是個非?!熬礃I(yè)”的陪讀者,每天雷打不動地陪伴我寫作業(yè)。我每次完成作業(yè)之后,媽媽都會一絲不茍地檢查,如果發(fā)現有錯誤,她會讓我立馬改正,哪怕我困得哈欠連天,她也視而不見。
有一次,我把英語單詞family中的字母寫錯了位置,寫成了famliy,我想著媽媽不會英語,應該看不出錯誤,誰知她竟然一眼就發(fā)現了,讓我把這個單詞默寫一百遍,還振振有詞地說,寫一百遍就內化到潛意識里了,我以后想忘也忘不了。當時,我困得只想倒頭大睡,可還是在媽媽的軟硬兼施下寫了一百遍family,以至于我現在看到這個單詞,就會產生無可名狀的疲憊感。
不過,我也服了老媽,她每次都能從我的作業(yè)里找出錯誤,甚至連標點符號用得不準確,她也會揪出來叨嘮一番。遇到這樣的“超人”媽媽,我真沒轍兒了,只好按她的要求來。現在,我啥都聽她的,幾點起床,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飯,報什么樣的學習班……都是媽媽說了算,我也懶得和她較勁了。因為每次較勁,我都被她強大的思想教育批得無言以對、體無完膚,因此只好暫時屈服,期待考上大學之后遠離她。
家長焦慮滿懷,
不能靜待花開
在我的記憶里,媽媽總是很焦慮,從來沒有從容淡定的時候。從早上起床,她就開始催促:“快點,快點,要遲到了!”好不容易盼到學校放假,我比平時上學還忙,因為她給我報了三個輔導班:英語、舞蹈和鋼琴。我不喜歡英語和鋼琴,很想去學古箏,但是媽媽說:“我同事的女兒小星英語口語好得不得了,表姐家的孩子鋼琴都過六級了。這些對考學都有用啊!”我真不明白,她為什么不能考慮一下我的感受?別人的孩子是否優(yōu)秀對她的影響怎么那么大?她為什么總是那么著急?
有一次我偶然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心理學講座,終于明白媽媽為什么焦慮滿懷了。因為她和當今的許多家長一樣,是礙于自己的面子,把孩子當成了自己追求虛榮的一種工具,產生了自己難以覺察的錯誤心態(tài)。
講座上,老師講了完美主義家長在親子關系中的典型表現,我覺得媽媽很符合:一是對我行為上有高標準和高期待。從我開始上學起,她就從不考慮我的實際水平和能力,一味地要求我考出好成績,不允許我出差錯,整天讓我生活在沉重的心理壓力之下。二是嚴厲的批評與懲罰。媽媽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對我要求也嚴格,甚至有些吹毛求疵,一旦我犯錯觸怒了她,便會受到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懲罰。三是她只看考試結果,不看我的努力過程。若是我成績優(yōu)異,她便心花怒放,對我寵愛有加;若是我成績下滑,她就會貶低我,把我說得一無是處。四是抱著完美心態(tài)。媽媽很少表揚我,永遠要求我做好、做得更好、做到最好,持續(xù)不斷地給我施加壓力,讓我生活得又苦又累。
說實在的,我真的太累了,感覺自己心理都出問題了。比如有時我會覺得生無可戀,干什么都沒意思;有時候我很想離家出走,逃到一個媽媽永遠找不到我的地方;有時候我幻想著沉睡過去,永遠不要醒來;有時候,我甚至希望自己得一種絕癥,再也不用學習了。
我的這種心理是不是挺變態(tài)的?但是我覺得媽媽比我更變態(tài),她永遠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我媽望女成鳳,希望我能夠在競爭中始終處于領先地位,其實這不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已。因為鶴立雞群者是極少數,大多數孩子都平平常常。我只想做一個平凡的人,享受平常孩子的快樂。但是,這會讓媽媽大為光火,她認為我沒盡力、不爭氣,每天對我數落和督促,把她的焦慮和恐懼一股腦都扔給我。
老師說,這是因為家長自己也做不到在競爭中領先,于是將自己受挫后的焦慮情緒投射給孩子,讓孩子替他們承擔后果。家長總想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其實是家長急功近利的表現。我覺得必須要讓媽媽認識到她自身的問題,我才能跳出苦海,得到解脫。于是,我勸說媽媽和我一起去找心理咨詢師。
原諒媽媽不易,
努力成為自己
心理咨詢師耐心傾聽、了解媽媽和我的成長經歷,以及媽媽對待我的方式方法,并通過啟發(fā)式交談,讓媽媽領悟自身存在的問題。
咨詢師先讓媽媽領悟了完美主義的表現及危害。咨詢師說,家長要求自己和孩子做事精益求精沒有錯,但是處處追求完美,時時苛求完美就是一種不正常的心態(tài)了。完美主義是強迫性人格障礙的一種典型表現,是一種負面的心理現象,不僅會扼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積極思維能力,還容易影響孩子的心智和情緒,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咨詢師讓媽媽明白,她對我過分挑剔、嚴格要求,其實是在彌補她自己未了的心愿。媽媽小時候受條件限制沒有能夠上大學,便把考重點大學的期望放在我身上;她小時候喜歡鋼琴卻未能如愿,就不管我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和興趣,非要我學鋼琴不可。我如果滿足了媽媽的愿望,她就感覺自己的決定正確,也就滿足了她“自戀”的心理需求;我如果不聽話,她就會對我發(fā)泄不滿。
咨詢師說,我在這種壓力下,過早地失去了應有的快樂,表現得懼怕失敗,常常把自己的真正需要和期望放在一邊,追求媽媽為我設定的目標,忽視自己的人際交往,很少建立友誼;忽視自己的人生與快樂,成為一個沒有自我、沒有信心、充滿恐懼的人,很容易發(fā)展為“討好型”人格。
咨詢師還分析了媽媽存在的盲目競爭心理。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很多家長過分向孩子渲染競爭理念。因此,從上學開始,媽媽就教育我在學習和日常表現上處處超過別人。這造成了我和同學之間的關系疏遠,幾乎沒有可以交心的朋友。因為一味競爭,而不會合作,我永遠都只能孤獨地小步前進。咨詢師提醒說:“真正的提升需要合作。合作意識匱乏和合作精神不足,會使孩子在進入高校及社會之后吃盡苦頭。”
媽媽對心理咨詢師的分析和提醒感到震驚。她向咨詢師坦言,她曾經有一段失意的人生經歷,于是便把期望完全寄托在我身上,對我過于專制,難以理解我的真正需求,也沒有在乎我是否快樂,沒想到后果這樣嚴重。
咨詢師讓我和媽媽進行“會心”(一種心理咨詢技術)。我們對面而立,我已經快和媽媽一樣高了,我可以平視媽媽的眼睛,我感覺內心有能量和媽媽平等對話。媽媽看我的眼神有些躲閃。我上去拉起媽媽的手,告訴她:“媽媽,我原諒你對我的嚴厲,那不是你的錯。我理解你是為我好。今后,希望你允許我做自己,因為我已經長大了?!眿寢尞敿礈I流不止,哽咽著說:“孩子,媽媽真的不知道讓你承受了那么大的壓力和委屈,媽媽以后再也不會那樣對待你了,你原諒媽媽好嗎?”我使勁點點頭。媽媽把我抱在懷里,咨詢師調暗燈光,播放搖籃曲,我嬰兒般依偎在媽媽的懷里,向媽媽傾訴了所有的委屈,也說出了對媽媽的期待。我們從來沒有這樣敞開心扉地交流過,會心之后,我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
從此,我和媽媽開啟了親子溝通的新模式,媽媽學會放手,給我成長的自由空間。我克服以前的心理障礙,努力成為自己。
上周末,我姑姑與表姐產生沖突,我看到媽媽給姑姑微信里發(fā)了這樣一段話:真正的教育是一種喚醒,是心靈的溝通與思想的碰撞,是一個生命陪伴另一個生命。只有當家長放下功利心、比較心和競爭心時,才能真正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才能對孩子抱以平常心和寬容心,以一種靜待花開的心態(tài),陪伴孩子慢慢成長。我相信,在陪伴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能得到人生境界的提升,因為我們從來都不是誰的私有物品,而是一個個獨立的靈魂。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