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偉
1 品種選擇及幼苗培育
尖椒種植過程中,第一步要做好品種選擇。應以市場為基礎,選擇品種優(yōu)良、具有良好抗藥性以及高產量的品種。栽培方式可采用育苗移栽。不僅可讓尖椒的生育期得到延長,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尖椒產量。一般情況下,尖椒的育苗時間為4月左右,塑料大棚是主要的育苗基地。為盡可能減少幼苗在移栽過程中的損耗與傷害,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苗床最好選擇在距離移栽區(qū)較近的地方。種子播種前,為避免蟲害,需進行催芽和消毒,然后進行曬種,種子需要用50℃左右的溫水進行浸泡,浸泡時間l5分鐘左右,在浸泡的最后5分鐘,加入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泡,需要注意的是,高錳酸鉀溶液濃度應在0.5%左右為宜。完成以上工序之后,將種子取出用清水沖洗,并將其置于300C左右的地方進行催芽,期間需要用溫水對種子進行淋洗,待到胚根露出后播種。
2 苗床處理及營養(yǎng)土配制
營養(yǎng)土的配制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首先在對土進行選擇時,應盡可能避開之前使用過的土,或種植過茄科作物的土,最好選用疏松肥沃的田土或經過充分腐熟的園土,并將其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旌媳壤枰鶕?jù)實際情況進行決定,一般情況下為田土和腐熟土的混合比例為7:3或者6:4。將二者進行充分的攪拌,使其均勻。之后再在其中添加三元復合肥,用量為每立方米l.5公斤,以及0.5公斤的多菌靈。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在其中添加草木灰。營養(yǎng)土配置完成后,將其于苗床上鋪均勻,并用水澆透,滲透工作完成,再將其上方用細土進行覆蓋找平。最后一道工序是將地膜覆在上方,閉棚升溫,中途不可掀開地膜,待播種時才能將地膜撤去。
3 播種及尖椒苗期管理
種子待到催芽標準,就可將達標的種子在灑在育苗床上,為了確保出苗均勻以及苗期良好的生長狀態(tài),撒種子時,需注意均勻程度。完成后在苗床上覆蓋細土,細土需提前經過多菌靈處理,細土覆蓋的厚度一般情況下應控制在0.7~l厘米。細土覆蓋后,還需要進行地膜覆蓋,地膜選擇注意不能使用含氯的地膜。整個播種育苗期間,需要保持較高的濕度,與此同時,溫度也應進行合理的控制,保持較高溫度,避免因為受寒而影響出苗情況。幼苗在生長過程中,若是在播種環(huán)節(jié)已為其補充足夠的水分,那么在移栽之前則不宜進行澆水。若是幼苗缺水需要對水分進行補充,那么選擇晴朗天氣澆水,且澆水的量不宜過多。
4 移植及定植
為了減少尖椒幼苗在移植的過程中受到損壞,可以在移植的前一天澆少量的水,此舉有利于起苗。定植一般情況下應選在下午時段,定植前需將移栽區(qū)進行整理,添加有機肥、磷肥以及餅肥、鉀肥等,并將移栽區(qū)的土壤進行深耕,完成后齊畦。畦上定植應留有足夠的距離,株距一般為25厘米左右,所選擇的幼苗需要確保健壯、品相良好,盡可能減少因為幼苗贏弱死去后期補穴的情況出現(xiàn)。另外定植的過程中,應當遵循一穴一株的科學種植方式。定植完成之后需補充充足水分,補充水分的時間最好選擇晴天。當尖椒坐住后,補充水分應注意少量多次,滿足尖椒的正常生長需水量即可。待尖椒結果期,應提升澆水量,河南地區(qū)雨熱同期,為了避免因降水量增加而造成漫灌,應提前做好排水措施。在結果期,除澆水之外,還需要對生長必備的營養(yǎng)元素進行補充,追加肥料,頻率為15~20天追加一次。
病蟲害的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能有效防止幼苗徒長,還能夠防治猝倒病。蚜蟲是尖椒幼苗生長期間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若是發(fā)現(xiàn)蚜蟲病,可以采取噴辣椒水或肥皂水進行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