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的改革給物理教學提出了一個基本理念,既“教學要回歸生活,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尤其是對初中物理教學來說,物理教學生活化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和必然趨勢。本文主要結合具體的物理教學改革和教學實踐,并從實施生活化的教學進行具體討論。
【關鍵詞】生活化 物理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177-01
引言
教育的中心就是生活,在教學中融入生活能呈現(xiàn)最好的課堂。但如今很多學校和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導致教學課堂脫離實際生活。這種觀念下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難以體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價值。初中物理不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因此,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必須把教學內容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將物理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中。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融入初中物理教學中,并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初中物理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初中物理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新課程的改革提出了教育教學必須“以生為本”,生活化的教學正好彰顯其理念。教師在物理課堂上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習慣和自身特點,將生活化搬到教學活動中,吸引學生主動進行學習,這就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生活化的物理教學模式能培養(yǎng)學生將理論知識真正應用到實踐中,并將物理知識與生活進行聯(lián)想,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此外,生活化的物理教學模式也能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的興趣,使他們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領悟到物理知識的實際作用和樂趣,最終提高自身的素質。
二、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操作實踐
(一)教學課堂生活化
改革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實現(xiàn)生活化的物理教學,就必須要求物理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課堂導入工作。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把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與物理知識相結合,使物理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物理設定。因物理學科本身的嚴謹和周密性就決定了物理知識的枯燥,所以物理教師更應把這些復雜難懂的知識點變成簡單易懂的生活常識,以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和物理教學的順利開展。例如,在進行初中物理知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可以通過聯(lián)系生活將具體內涵解釋給學生聽:“當我們用手去碰撞另一個人時,不僅另一個人會感到疼痛,自己的手也會感到疼痛,這就是力的相互作用”。物理教師這樣解釋可以讓學生快速的理解物理知識的具體含義,也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快速轉到物理課堂中。
融入生活化的物理教學模式對學生充分掌握物理知識非常重要。物理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jīng)驗進行物理知識學習。例如,初中物理知識“慣性”這一節(jié)內容,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將物理知識融會貫通:“我們在坐公交車時,司機轉彎或者緊急剎車時,我們的身體也會隨著前傾,這就是慣性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在上下課過程中親身體驗坐公交車的感受,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慣性”的作用,從而提高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物理作業(yè)生活化
教師課堂課下給學生設置習題作業(yè),可以有效鞏固學生的知識,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因此,物理教師通過采取物理作業(yè)生活化的方法,給學生布置需要課下完成的物理作業(yè),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物理知識,深化他們的理解。例如,物理教師在完成初中物理知識“密度”后,可以給學生設置以下生活化習題:小紅的姐姐在首飾店買了一個金戒指,那么小紅能否利用密度知識測出金戒指的含金量呢?通過具體測量發(fā)現(xiàn),小紅姐姐的戒指質量為9.1g,小紅可以將金戒指放到量筒中,利用排水的體積為10毫升測出此戒指并不是純金的結果。這種生活化的物理作業(yè)能讓學生根據(jù)物理理論公式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物理知識應用能力,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此外,教師也要激勵學生根據(jù)所學其他的物理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例如,根據(jù)物理電學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電路故障時,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解決生活問題。同學們通過平時的知識運用,記錄下來并在課堂進行分享,從而加深對物理知識深層次的理解。
(三)物理實驗的生活化
初中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教學的模式,物理實驗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是理解物理內涵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也要實現(xiàn)物理實驗的生活化,并在日常的實踐活動中加入與生活相關的物理實驗。例如,在進行初中物理知識“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操場跑步實踐教學。具體把學生分為跑步小組和記錄小組,在增加了教學趣味的同時,也有效提高了實驗效率。又例如,教師在設計“重力加速度”這一物理實驗時,可以讓兩個學生同時從高空拋下兩個體積一樣但重量不同的物體,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不同重量物體下落的速度以及落地時間,然后深入了解重力和速度之間的關系。教師通過這種生活化的實驗教學,不僅讓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也可以讓學生把物理知識在生活化的實驗中得到升華。
總結
總之,物理教學的生活化不僅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也符合初中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新課改的教學形式下,初中物理教師必須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才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條件。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初中生的教育問題,將新形勢下的教育理念作為指導思想,認清生活化教學的優(yōu)勢,并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生活化的物理教學模式更加高效、更具有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馬紫春.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7(29):52-53.
[2]田軍.關于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研究[J].學周刊,2015(03):134.
作者簡介:
殷曉麗(1978.1.24-),女,漢族,寧夏靈武人,畢業(yè)于寧夏大學,本科學歷,中教一級,研究方向:中學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