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萍
(福州市第六醫(yī)院,福建福州350004)
心肌梗死是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對患者的危害較大,目前臨床上對于心肌梗死的治療主要以抗凝、抗血小板為主,以上治療措施對于改善患者的療效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大量應(yīng)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增加了其出血的風險[1]。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消化道出血,而對于心肌梗死患者來說一旦合并發(fā)生消化道出血,無疑會加重患者的病情,給臨床護理帶來較大難度。因此,如何選擇一種科學合理的護理方式對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護理干預(yù),以此來促使患者獲得良好的止血效果,是非常重要的[2]。筆者將個體化護理應(yīng)用到了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護理中,獲得了良好成效。
共入選2017年1-12月時間段來我院的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以國際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劃分成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40)。觀察組40例患者,包括男22例,女18例;其年齡為41-77歲,平均年齡(56.8±5.9)歲。對照組40例患者,包括男20例,女20例;其年齡為42-78歲,平均年齡(57.5±6.4)歲。兩組研究對象各項資料的統(tǒng)計學比較,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在立項前上報并經(jīng)過了倫理委員會的同意和批準。
1.1.1 納入標準 ①經(jīng)臨床診斷確診為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②在入組前均詳細閱讀并理解研究實施內(nèi)容的患者,并且同意參與到研究中的患者。
1.1.2 排除標準 ①存在凝血異常的患者;②同時有存在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③受到病理因素或者是精神心理因素,或其他因素影響而無法進行正常語言溝通的患者;④對研究開展實施依從性較差的患者。
對照組配合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配合個體化護理干預(yù)。個體化護理實施如下:
(1)建立個體化護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為組長,由臨床醫(yī)師1名、主管護師2名及一線護士2名共同構(gòu)成個體化護理小組。由個體化護理小組對每一位患者的具體病情情況、心理狀態(tài)、治療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并根據(jù)其具體情況為每一位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并進行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及時的調(diào)整和修正,不斷完善患者的個體化護理方案。
(2)護理實施①心理護理:對于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來說,由于兩病齊發(fā),加之上消化道出血起病較急,病情較重,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較大的影響,造成患者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增大,從而表現(xiàn)出焦慮、抑郁、恐懼、緊張、擔憂等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首先向患者解釋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發(fā)病原因,并給予一些疾病知識的講解,使患者能夠正確認知疾?。黄浯巫o理人員要給予患者一定的言語安慰和鼓勵,疏導(dǎo)其不良情緒;最后護理人員在實施臨床護理操作的過程中,要嫻熟敏捷、科學專業(yè),獲得患者的信任,讓患者放心。②加強病情觀察:當心肌梗死和上消化道出血兩種疾病伴隨發(fā)生時,其臨床癥狀與以上兩種疾病單獨發(fā)生時有明顯差異。鑒于此,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進行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是否出現(xiàn)異常;同時隨時掌握患者的疼痛性質(zhì)、疼痛部位、持續(xù)時間、疼痛程度等;觀察患者的嘔血性質(zhì)、嘔血量以及黑便等情況是否有所改善;記錄患者24h的出入量。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護理人員要及時報告主治醫(yī)師。③出血期護理:指導(dǎo)患者使用生理鹽水或含漱液進行漱口,每日漱口2次。每次嘔吐之后,要給予患者溫開水漱口,以此來保持患者口腔清潔,減少口腔內(nèi)的血腥味,積極預(yù)防感染的發(fā)生。在患者出血期要禁食禁飲,并給予持續(xù)的胃腸減壓干預(yù)。時刻關(guān)注患者的血壓變化和凝血功能情況,一旦出現(xiàn)急性大出血,要立即補充血容量。
使用SPSS17.0軟件實施統(tǒng)計學分析,將其中的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錄入,比較則采用t檢驗,而計數(shù)資料用(%)錄入,比較則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 α=P<0.05。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以上不良情緒評分,都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情緒狀態(tài)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情緒狀態(tài)比較(±s)
分組 例數(shù)(n)HAMA HAMD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40 40護理前56.16±7.35 56.08±7.47 1.652>0.05護理后43.36±6.27 51.48±7.05 16.562<0.05護理前46.18±6.35 47.09±6.13 1.593>0.05護理后40.08±5.01 46.39±6.37 14.672<0.05
觀察組患者的24h內(nèi)止血成功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其平均止血時間,要明顯短于對照組;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止血效果比較[n(%)]
對于心肌梗死患者來說,消化道出血的發(fā)生會導(dǎo)致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進一步加重,同時由于出現(xiàn)出血癥狀,導(dǎo)致患者出現(xiàn)心理恐慌,進而引發(fā)焦慮、抑郁、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3]。因此,對于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來說,其身心均會受到重創(chuàng)[4]。因此,加強對這類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yù)刻不容緩。
個體化護理能夠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yù),加強對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同時強化患者的健康知識薄弱環(huán)節(jié),注重細節(jié)護理,在護理實施過程中不僅關(guān)注患者的生理狀態(tài),同時兼顧了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全面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5]。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到,通過對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yù),能夠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普遍認可,顯著的提高了臨床護理質(zhì)量。
從本次研究結(jié)果可以看到,觀察組患者不論是在不良心理情緒改善方面,還是在止血效果方面,均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這一結(jié)果表明,個體化護理在緩解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止血效果,均具有顯著作用。
綜上所述,個體化護理干預(yù)的實施能夠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可顯著提高止血成功率,并縮短止血時間,具有較高的臨床實踐應(yīng)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