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南越王墓出土金銀器工藝初探

      2019-04-02 11:59葉丹洋
      文物天地 2019年1期
      關鍵詞:金片南越王金銀器

      葉丹洋

      金銀器,是指以黃金和白銀為原材料加工制作而成的器物的總稱[1]。中國古籍中的“金”字,原始意義大多是指銅,大約東周以后的古文獻中“金”字才多指今天所說的黃金?!稇?zhàn)國策》《山海經》《禹貢》記載有產金的地點和采金的方法[2]。從考古的材料來看,古人在夏商時期已經開始了對黃金的利用。

      珍貴稀有、色澤亮麗的金銀器吸引了大批學者對其進行鑒賞、文化內涵等方面的研究,其中齊東方先生最早對中國秦漢以前的金銀器工藝進行研究,引起了不少學者對中國古代金銀器工藝的關注,近年來江楠[3]、李宇[4]等在前人的基礎上對秦漢時期金銀器工藝進行了歸納,把金銀器的制作工藝劃分為成形工藝和裝飾工藝兩大類,其中又把金銀器的裝飾工藝分為裝飾金銀器物本身的工藝和以金銀為原材料附著于其他器物上裝飾的工藝。最近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周大福大師工作室、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以及香港康文署文物修復辦事處的專家學者們聯合出版的《中國古代黃金工藝》[5]一書中,從歷史文獻、科學分析、模擬試驗的角度研究了錘鰈、鏨刻、鑄造、珠化、錯金、鎏金、金絲、點翠等古代黃金工藝及其發(fā)展脈絡,特別是從細節(jié)處著手去發(fā)掘和揭示了黃金傳統工藝和內涵。

      1983年在廣州發(fā)現的南越王趙昧墓出土了1000多件(套)精美文物,其中金銀器約有290件,包括:印章、飾物、容器等。這些金銀器制作精美,反映了南越國時期嶺南金銀器工藝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這里從成形工藝和裝飾工藝兩方面人手,對南越王墓出土的金銀器工藝進行探析。

      一、成形工藝

      (一)鑄刻

      鑄刻包含了鑄造和鏨刻的工藝。鑄造是指將液態(tài)狀的金屬倒入預先制作好的空腔范具內,待其冷卻凝固成器。在細節(jié)處由于液態(tài)黃金凝固后因收縮產生一些不規(guī)則的凹坑從而留下可供觀察的痕跡。鏨刻是指黃金成形后雕刻紋飾。南越王墓出土的金銀器中,鑄刻工藝的代表器物有“文帝行璽”金?。▓D一)、“泰子”金?。▓D二)、“右夫人璽”金印。這三枚金印均為純金鑄造,印面均陰刻篆文。

      其中“文帝行璽”四字劃的文道很深,溝壁垂直光滑,表明印文是鑄后加工刻鑿的,溝底鱗片狀,滿布一條條等距的利鑿刻鑿過的痕跡[6](圖三)。印鈕為一條游龍,龍鱗和爪是鑄后鑿刻的。“泰子”金印的鑄造工藝比“文帝行璽”金印還要精細,文道較深,溝道兩壁光平且直,溝槽底的刻鑿痕呈波浪形起伏[7](圖四)。印鈕龜背點線組成的鱗狀紋也是鑄后刻出的?!坝曳蛉谁t”金印文道略有深淺,刻鑿痕明顯(圖五)。

      (二)錘鍱

      錘鍱,是歷史最為悠久的金屬加工工藝之一。錘,即是錘打、鍛打;鍱,是將金屬錘打成薄片。這是充分利用了金屬的延展性的工藝。錘鍱成形的金片,可以使用“沖模法”[8]進行加工。這一方法可能起源于西方,制作出來的金飾片體形、紋飾一致。

      金屬器的錘鍱模具有凸模和凹模兩種。使用凹模,如果敲擊得法,紋飾會十分清晰,不需要再在金片的正面進行鏨刻修整。凸模制作的金銀器最后脫模,金片表面會留有錘擊的痕跡。

      南越王墓出土的杏形金飾片(圖六)估計就是使用了凹模錘鍱的方法。因為這8塊金片的形狀和紋飾都一樣,主題圖案都是二尖角羊頭紋,兩相背向。金葉頂尖處有一個圖案化的羊頭,下部正中以穗狀紋作分隔,周邊鏨出連續(xù)點線紋[9]。出土于墓主人棺槨“足箱”中具有典型波斯風格的銀盒(圖七)[10],蓋身部分對向交錯的蒜頭形凸紋應該也是用這種凹模錘鍱的方法制作而成。銀盒蓋與身相合處上下邊緣各飾一匝鎏金穗狀紋帶,谷粒樣凸起,應為鏨刻,因內壁相對部位光平。銀盒蓋頂部寬帶紋外側焊接3個銀錠形的凸榫,凸榫上分別刻有“Ⅰ”“Ⅱ”“Ⅲ”的記號。

      二、裝飾工藝

      (一)鏨刻鏤空

      鏨刻是指使用各種大小不同的鏨具,用小錘進行敲打,使其沿著預先設計的紋路行走。不同的鏨頭,不同的角度,令鏨痕成為各種不同的花紋輪廓。鏨刻時使用如錐子狀的工具,則呈現出針刻的效果,如泰子金印上烏龜印鈕的龜背,鳳紋牌形飾上“H”形的小金攀(圖八)[11]。鏤空則是用鋒利的刻刀按照設計的圖案花紋進行鐫刻,使之透空。南越王墓出土的博局金飾片(圖九)等應該是用這種方法進行制作。

      (二)焊珠

      焊珠工藝是金銀器珠化工藝的一種,將金屬制成細珠然后焊接在器物上用作裝飾。這種工藝可能發(fā)源于約公元前26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約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開始向西傳播至小亞細亞、敘利亞和埃及等地,公元前1000年前后在亞平寧半島的伊特拉斯坎文明中達到頂峰,然后隨著歐亞草原游牧民族向東傳播,到達中國的西北邊境,中國在戰(zhàn)國晚期的墓葬中發(fā)現焊珠工藝的飾品[12]。南越王墓出土的金花泡(圖十)一共32枚,泡體為半圓球形,底口處為平折沿,泡壁很薄,直徑1.1、高0.5厘米。泡里在底口稍下處焊接一根橫梁,以供連綴。其中2枚泡體上金絲和小金珠組成的9組焊花圖紋繁縟,余下30枚相對簡單但也有8組。有9組焊花圖紋的組合為:頂部l組,面下8組。頂部的一組為內外兩圈的圓圈紋,內圈由扁金片繞成,環(huán)心內原來嵌有l(wèi)顆小綠松石,已缺失;外圈為絞索形紋,緊貼著內圈。下面8組圖案,堆珠紋和心形紋各半,以頂部為中心,在半球形弧面上呈對稱相間分布。這些金花泡的絞索形紋是用極窄小的薄金片作相對方向搓捻而成,小金球是用金絲剪成小段高溫吹熔凝聚而成。這些金花泡為南方地區(qū)首見,很可能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人。

      (三)錯金銀

      錯金銀裝飾工藝是將金銀絲或金銀片等鑲嵌入器物中形成各種紋飾圖案的工藝。這種工藝在先秦時期主要應用于青銅器和鐵器上。通常認為這一工藝的步驟是在鑲嵌前在器物表面鏨刻凹槽,或鑄造是先預留凹槽,然后用鏨刀修整,最后打磨。南越王墓出土的錯金鐵矛鞘筒上的錯金銀套疊式三角形圖案(圖十一)和銅鐓上的錯金銀流云紋(圖十二)、錯金銘文銅虎節(jié)(圖十三)上老虎的斑紋、傘柄箍(圖十四)、帶托銅鏡背面(圖十五)的錯金銀等都是這種工藝的完美體現。

      (四)包金

      包金工藝,即將金箔包在需要裝飾的器物上。需要事先把黃金錘鍱成金箔,然后根據所要裝飾的器物或器物的某個部位進行剪裁,或壓印花紋,最后將剪裁好的金箔包貼于器物之上。包金工藝與貼金工藝最大的區(qū)別是不需要黏接劑。南越王墓出土的錯金嵌綠松石龍形銅帶鉤(圖十六),鉤體為銅胎,外表包金鑲嵌綠松石。鉤背自龍首以下的一段貼金箔片,刻有極細的線紋,龍頭是用金箔片錘鰈成形,眼珠、耳背原來都有鑲嵌物,已脫失,額頂正中處的l顆圓形綠松石小珠尚存。在弓形的鉤體正中以一個“T”形圖案為主體,用金絲編結成鱗狀網眼,每個網眼當中都嵌一顆綠松石作為地紋,在此基礎上兩側再輔以朱雀等圖形相襯,做工極其精細[13]。

      (五)鎏金

      鎏金是金汞劑加熱鎏金法的簡稱,這種方法又被稱為火鎏金法,將在室溫中呈半液態(tài)狀的金汞合劑涂在銅器上,再進行加熱使汞蒸發(fā),黃金就可以留在器物表面上。由于鎏金可以在器物的任意部位進行,汞的沸點又低,因此鎏金的技術具有廣泛的適應性,歷代都有。通常情況下鎏金的基底都是用銅,而在銀器的紋飾上鎏金則不好控制,故漢代發(fā)現銀鎏金的器物很少,但是鎏金的銅器非常多。南越王墓的銀器中也只有在銀盒接口處發(fā)現鎏金。

      金銀器的制作過程中,成形工藝和裝飾工藝并不能完全地割裂開來,往往會應用多種工藝技法,相互融合。同理,在金銀器的裝飾上也是一樣。期待未來可以通過儀器,以無損的方式對器物進行更細致的觀察,相信能得到更多的研究信息。

      [1]中國大百科全書:《礦冶》,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年,第296-298頁。

      [2]齊東方:《中國早期金銀工藝初論》,《文物季刊》1998年第2期。

      [3]江楠:《中國早期金銀器的考古學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5年6月。

      [4]李宇:《秦金銀器制作工藝探析》,《文物世界》2016年第5期。

      [5]許曉東、楊軍昌主編:《中國古代黃金工藝》,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17年。

      [6]廣州市文管會等:《西漢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204頁。

      [7]同[6],206頁。

      [8]同[5],第28頁。

      [9]同[6],第207頁。

      [10]同[6],第209頁。

      [11]同[6],第188頁。

      [12]同[5],第46頁。

      [13]同[6],第165頁。

      猜你喜歡
      金片南越王金銀器
      李民涌 幾代文博人,合力打造灣區(qū)IP頂流
      “南越王墓”主人的奢華生活
      吐蕃金銀器知見錄
      絲綢之路上的類錢幣式金片新考﹡
      「金」風吹開一池蓮 金銀器中的池塘小景
      南越王的廚房里有什么
      西夏金銀器研究
      心系南越王墓——親歷發(fā)掘、編寫報告和有關活動的記憶
      团风县| 石狮市| 健康| 云安县| 依安县| 齐河县| 醴陵市| 双峰县| 大竹县| 水城县| 长沙市| 婺源县| 山西省| 新和县| 郎溪县| 安仁县| 陇南市| 西平县| 台州市| 哈巴河县| 丰都县| 扎赉特旗| 拜城县| 沙田区| 德安县| 大港区| 济南市| 景宁| 腾冲县| 敦煌市| 泰兴市| 新丰县| 宽甸| 剑阁县| 日照市| 苏尼特左旗| 扎兰屯市| 普兰店市| 双柏县| 榆中县| 寻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