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略論南越王墓出土銅鏡

      2019-04-02 11:59李光輝
      文物天地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南越王龍紋銅鏡

      李光輝

      銅鏡是中國青銅器中自成體系、價值極高的工藝美術(shù)品,也是鑄造較早、延續(xù)時間較長的門類,涵蓋了人文國學與自然國學的諸多信息。在漢代墓葬中,銅鏡也是最常見的陪葬種類之一。1983年發(fā)現(xiàn)的廣州象崗西漢南越文王墓,是迄今為止嶺南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的一座古墓,被稱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五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墓中出土了1000余件(套)珍貴的隨葬品,主要是玉器和青銅器,其中有銅鏡39枚。

      南越王墓出土銅鏡種類之多、數(shù)量之眾在全國是極其罕見的:屬于墓主的6枚銅鏡放置在西耳室,東側(cè)室的4位殉葬夫人隨葬14枚銅鏡,西側(cè)室隨葬有7個奴婢共出10枚,東耳室出有7枚,前室和墓葬外藏槨各出l枚[1]。既有西周以來盛行的素鏡,戰(zhàn)國時期流行的“山”字紋鏡,也有戰(zhàn)國晚期承繼楚地盛行之風的動物紋鏡,秦漢之際廣泛使用的連弧紋鏡,還有漢初仿戰(zhàn)國風格所制的植物紋鏡,以及特殊工藝鏡式等。

      簡樸莊重——素鏡

      南越王墓出土了1枚全素鏡和4枚素地鏡(圖一)。全素鏡在出土時已破碎成若干塊,但從其上包裹的絹及絹上刺繡殘痕不難得知其主人對鏡的喜愛。素鏡始于西周,是最廣泛和最普遍的鏡種,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不乏精品,從戰(zhàn)國時期的三弦紋素鏡到漢代的連弧紋素鏡,再到唐宋的單凸棱素鏡,直至明代的各式平頂印章素鏡和清代的漳州素鏡,不論其外形和內(nèi)鈕如何變化,都以其簡潔的形制和樸素的樣式贏得了使用者的青睞和喜愛[2]。

      戰(zhàn)國遺風——“山”字紋鏡

      南越王墓出土的“山”字紋鏡有四山紋鏡和六山紋鏡兩種。“山”字紋鏡是典型的楚鏡,全國各地都有出土,境外的俄羅斯亦有出土?!吧健弊旨y應(yīng)是漢字“山”的變體,此類鏡中有三山、四山、五山者。南越王墓出土的六山紋鏡作為考古發(fā)掘的出土品,彌足珍貴(圖二)。此鏡主紋為六個“山”字,中間一劃特長,直指外區(qū)邊緣;短的兩劃上端稍向內(nèi)勾?!吧健弊殖誓鏁r方向傾斜,浪花形羽狀紋地,中間層作連葉形花瓣。圓鈕座的座周邊有六枚花瓣,各瓣尖連以線條構(gòu)成六連葉;葉尖又各出一花蕾[3]。另有2件四山紋鏡(圖三),紋飾大體相近,主紋為四個“山”字,羽狀紋地,鈕座四角伸出連貫式桃形花瓣作為點綴。

      千姿百態(tài)——動物紋鏡

      南越王墓出土的動物紋鏡以龍紋為主,另有3枚龍鳳紋鏡。龍紋鏡是戰(zhàn)國晚期楚地盛行的鏡類。秦以后,其他種類的楚鏡不斷衰落,龍紋鏡一直延續(xù)使用至西漢早期,并成為漢初銅鏡的主要鏡類之一[4]。南越王墓的龍紋鏡可分為纏繞式龍紋鏡、方連龍紋鏡、連弧龍紋鏡等。這件纏繞式龍紋鏡(圖四)的鈕座裝飾一周龍紋帶,淺浮雕有四條騰飛的龍。主紋為四龍纏繞,與方連菱形紋結(jié)合,龍作昂首張口吐舌狀。另有一種連弧龍紋鏡(圖五),其圓鈕座外為一周寬帶紋,以兩圈方向相反的斜線紋相夾。鏡中八弧相連,把主紋分為內(nèi)外兩區(qū),連弧相交點特別尖長,直伸外緣。內(nèi)外兩區(qū)布列有四大龍紋和四小龍紋。四大龍在外區(qū),龍首均向右,前半身在一弧圈內(nèi),龍口大張,兩肢雙爪,左右撐開,呈孔武有力狀,后半身在另一弧圈內(nèi)。前后體均有一部分穿過連弧紋,伸入內(nèi)區(qū)。內(nèi)區(qū)的四小龍作為補白。主紋八條龍在云雷紋地上突起,做盤桓纏繞狀,顯得十分繁縟[5]。還有一件三龍紋鏡(圖六),雖然因未做去銹處理,有一龍形狀不明,但是瑕不掩瑜,仍不失為一件精品。其主紋是三組淺浮雕的單體龍紋,龍首揚起張口,作騰飛狀。軀體呈菱形,長尾向下彎曲,尾端或作翼燕形,或作花蒂狀。三條龍皆單足站立,踏于座上,作相互追逐狀。地紋為工整的雙線勾連紋,填以精細的三角形雷紋,空隙處填以細珠。

      在東側(cè)室出土的3枚龍鳳紋鏡中,有2枚“十”字形龍鳳紋鏡(圖七、圖八),十字形四葉紋內(nèi)外的龍鳳紋飾不盡相同,左邊的龍鳳造型奇特,線條有方直、有圓轉(zhuǎn),極具剪紙貼飾效果,立體感強。地紋是極其繁縟細密的菱形紋,菱間填以云雷紋和規(guī)則細點。右邊內(nèi)區(qū)的四扁葉尖上各站立一只鳳鳥,展翅作翹首遠望狀,外區(qū)的四葉之間有四個略呈“S”形的蟠龍回首怒目,張牙舞爪。地紋是整齊云紋和方形雷紋構(gòu)成的云雷紋。這種鏡的鏡面寬闊平坦,紋飾布局奇特,形制風格與楚鏡不同,但與陜西鳳翔縣秦墓出土的銅鏡的紋飾和大小都十分近似,可能為秦文化的器物[6]。

      抽象寫意——植物紋鏡

      墓中出有一件菱花紋鏡(圖九),三弦小鈕,水仙花做鈕座,主紋為對折菱形紋,另有四朵開放的水仙花裝飾其中,顯得生機勃勃、變化萬千。在中國傳統(tǒng)裝飾中,植物仿生紋樣一直是主流。這不僅因為植物是自然形態(tài),具有強大的親和力,更在于植物紋樣介于抽象與具象之間,保留了具象形態(tài)的特點[7]。這件鏡的鑄工雖不甚精美,但其構(gòu)思精巧,運用條理和反復(fù)這一法則進行處理,使紋飾變得有節(jié)奏感,進而產(chǎn)生有序、生動、完整、平衡的視覺美感。從其出土時為全絲絹所裹的狀態(tài)推之,鏡的主人對其也是甚為珍視的。

      巧奪天工——特殊工藝鏡

      除上述諸鏡外,南越王墓中還出土了5枚特殊工藝鏡,如彩繪鏡和帶托鏡。這件彩繪鏡(圖十)的直徑達41厘米,緣厚0.5厘米,鈕長2厘米,是目前國內(nèi)考古發(fā)掘所見最大的一面西漢繪畫鏡。其以一圈凹面寬帶紋將鏡背分割為兩區(qū),內(nèi)區(qū)繪卷云紋,外區(qū)繪人物。其中一組外區(qū)人物的中央有兩人跨步弓腰作斗劍表演,兩側(cè)立有觀望者:左側(cè)一組四人,一人在前引導,三人成群在后,均攏手而立;右側(cè)三人成群,亦攏手而立,推測這三人之前還有一人,因銹層所蓋,不能分辨。其繪畫風格與馬王堆一號漢墓的帛畫相似。出土時,這件銅鏡置于器物的底層,放在一個圓漆盒里,漆盒壓在大漆木鐵工具箱之下,盒已殘碎,其上繪有朱漆云紋。

      這件帶托鏡(圖十一)由鏡面和背托兩部分組合而成,面與托分別鑄制,故又稱復(fù)合鏡。整鏡嵌錯精細,絢麗多彩,極為美觀。鏡托做成凹形托盤,將鏡面套入,用膠漆粘結(jié)牢固。鏡托背面錯金銀、紅銅、綠松石嵌砌成復(fù)雜的圖案。九枚鎏金乳丁布列其中,以乳丁為基點,中央一枚,四方各布一枚構(gòu)成方形,乳丁座用紅銅做成四葉花瓣形,上錯金絲;仍以中央的乳丁為基點,縱橫劃線,將畫面分成許多等分,以紅銅為地制出幾何圖形的勾連紋,上錯金銀絲,空隙間再填以綠松石。鏡的邊緣等分四枚乳丁和三個環(huán)鈕。環(huán)鈕上系以綬帶,綬帶尚存[8]。經(jīng)電子探針分析,鏡面的含錫量高達31.2%,高含錫量使鏡面堅硬,亮度增強,利于照容,但質(zhì)堅易脆裂。鏡托的含鉛量高,因此柔軟不易斷裂。這種巧妙地利用材料比重的不同,將剛(鏡面)柔(鏡托)粘貼組成的復(fù)合鏡,在構(gòu)思與工藝上別出心裁,堪稱中國古鏡的極致精品。這類帶托鏡在國內(nèi)僅見3枚,除南越王墓外,一枚出自山東臨淄商王莊[9],另一枚出自江蘇漣水三里墩漢墓[10],三者形制相同,均裝飾幾何圖形的勾連紋,有的還錯金銀、鑲嵌綠松石。從其制作和紋飾的風格看,屬戰(zhàn)國鏡。

      小結(jié)

      中國銅鏡是一種承載著大量文化信息的特殊文物:鑄制歷史連貫,考古斷代便捷,文化內(nèi)涵博大,審美情趣彰顯,證史直觀翔實,書體映照生輝[12]。作為一種文化載體,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銅鏡與其他文物一起,生動再現(xiàn)了南越國的社會風貌與嶺南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

      南越國出現(xiàn)銅鏡是從秦始皇“略定揚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與越雜處”開始的。秦平嶺南后留下戍軍并征調(diào)囚犯、奴仆、小販商人、士兵共幾十萬人開發(fā)嶺南,這些將士和徙民為嶺南帶來中原內(nèi)地的文化以及生產(chǎn)、生活用具,銅鏡便在其列。南越王墓出土的戰(zhàn)國和秦代的鏡類,便是這一歷史的實物見證。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后,建立了高度集權(quán)的專制主義大一統(tǒng)政權(quán)。整個中國被納入一個龐大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共同體之中,但由于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極不平衡,先秦以來經(jīng)過長期歷史積淀而形成的中華文化的地域特色,并沒有因為秦始皇的短暫統(tǒng)一而完全消失。秦漢時期,中華文化在以中原文化為主體的前提下,依然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具有多元性和地域性特點。南越王墓出土銅鏡中的楚文化因素、秦文化因素,如“山”字紋鏡、鳳鳥紋鏡等,展現(xiàn)出嶺南文化兼收并蓄的特點,以及在此過程中所經(jīng)過的文化融合與再生創(chuàng)造歷程。

      南越王墓出土銅鏡,于方寸之間卻有無限內(nèi)涵,不僅精致美觀,而且為研究秦平嶺南后的嶺南地區(qū)社會生活和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對中國銅鏡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1]全洪:《南越國銅鏡論述》,《考古學報》1998年第3期。

      [2]尹春潔:《南越王墓出土的銅鏡紋飾研究》,《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3]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等:《西漢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261頁。

      [4]尹春潔:《南越王墓出土的銅鏡紋飾研究》,《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5]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等:《西漢南越王墓》,第84頁。

      [6]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等:《西漢南越王墓》,第226-228頁。

      [7]清華大學漢鏡文化研究課題組著:《漢鏡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381頁。

      [8]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等:《西漢南越王墓》,第85-86頁。

      [9]齊文濤:《概述近年來山東出土的青銅器》,《文物》1972年第5期。

      [10]南京博物院:《江蘇漣水三里墩西漢墓》,《考古》1973年第2期。

      [11]清華大學漢鏡文化研究課題組著:《漢鏡文化研究》,第7頁。

      猜你喜歡
      南越王龍紋銅鏡
      李民涌 幾代文博人,合力打造灣區(qū)IP頂流
      新鄉(xiāng)市博物館藏銅鏡
      “南越王墓”主人的奢華生活
      論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兩面珍貴銅鏡
      建平博物館藏遼宋銅鏡簡述
      南越王的廚房里有什么
      西夏裝飾紋樣中的龍紋及特點
      遼宋金銅鏡辨識舉例
      心系南越王墓——親歷發(fā)掘、編寫報告和有關(guān)活動的記憶
      元代紡織品中龍紋的形象特征
      隆化县| 合阳县| 马龙县| 梁平县| 平遥县| 尚义县| 长治县| 元阳县| 盖州市| 大荔县| 静海县| 郎溪县| 红桥区| 镇沅| 晋中市| 高邑县| 房产| 舒兰市| 松潘县| 绵阳市| 恭城| 汉阴县| 密云县| 句容市| 郎溪县| 门源| 富源县| 资溪县| 陇西县| 高尔夫| 新民市| 临江市| 突泉县| 建阳市| 资中县| 白水县| 锦屏县| 同德县| 泸溪县| 依安县|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