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英語學習者學術寫作中建議行為的得體性研究:語用身份視角

      2019-04-03 06:09:12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9年5期
      關鍵詞:權勢身份話語

      何 荷

      (西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重慶 400715)

      一、引言

      學術寫作并不只是研究結(jié)果的客觀呈現(xiàn),也是和學術成員的交流,因此同樣有維護面子的必要性(Myers 1989)。作者在學術寫作中不僅應關注自身話語的準確性,還應注意話語的得體性。實際上,不少研究者(如Grundy 2008;黃永亮等 2019)將得體視為語言使用的第一特征,以及評價語言使用者語用能力的重要標準(Tsutagawa 2013;Kecskes 2014)。Bialystok(1993: 54)指出,二語語用失誤并非源于使用者的語言知識水平,而是由于使用者缺乏控制注意資源的能力,即缺乏對語言知識、意義和社會語境規(guī)則之間關系的關注(姜暉、范曉龍 2018)。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推進,學術交流逐漸成為常態(tài),學術交際能力也隨之成為了中國英語學習者(以下簡稱學習者)語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者如何在正確呈現(xiàn)觀點的基礎上,得體地傳達自己的意圖便成為了新的研究課題。

      陳新仁(2013)指出,在特定的語境中,只要使用了語言便選擇了身份。言語行為與身份建構之間的關系也得到了諸多研究的證實。例如,Tracy & Robles(2013)曾明確指出,交際者通過實施言語行為建構和更改交際身份。在學術寫作語境中,交際者實施建議行為既可以證實其研究結(jié)果的意義,也是與建議對象的直接交流(何荷2016)。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者(Lebra 1979;Masuda 1989;El-Sayed 1990;Matsumoto 1993;Lii-Shih 1994;Hinkel 1994,1997;Matsumura 2001)認為,不同文化對建議行為的認知存在較大差異。西方文化視主動建議為侵犯他人的自由,而東方文化卻認為其有助于交際雙方建立友好、和諧的關系(Hinkel 1997)。英語學術寫作語境對于學習者而言較為陌生、復雜,而在復雜語境中大多交際者慣于遵從母語原則(Koike 1989)。因此,學習者是否能在學術寫作中得體地實施建議行為值得關注。基于此,本研究擬將語用身份作為一種評價資源(陳新仁 2018),以專業(yè)學者①何荷(2016)稱之為“作者”,即在國際應用語言學領域內(nèi)的主要期刊發(fā)表過論文的研究者。在國際英語學術期刊論文中建議行為的實施情況作為參照,探討學習者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中實施的建議行為是否得體。

      二、作為評價資源的語用身份

      身份是話語交際的產(chǎn)物(Benwell & Stokoe 2006;De Finaet al.2006),是一種情景化的表現(xiàn),而不是穩(wěn)定的連續(xù)體(Bucholtz & Hall 2010)。人們使用的語言不僅反映并且塑造了他們的身份(Joseph 2010:9)。陳新仁(2013)指出,語用身份研究是從言語交際或話語角度,關注交際者發(fā)出或理解特定話語所選擇的特定身份。交際者在選擇話語的同時便選擇了特定的語用身份,而交際對象會根據(jù)相關話語進行其背后語用身份的識別和認定。如果交際者不按合適的身份選擇話語,其身份便可能會受到交際對象的質(zhì)疑(陳新仁 2018)。基于該觀點,陳新仁(2018)將語用身份看作一種評價資源,從外部解釋、評價交際者的話語選擇。

      根據(jù)語用身份論,從語用身份角度評價話語涉及的維度包括話語的適切性、得體性、公正性、真實性和正當性等。而話語得體性評價關注的是在特定語境下,對于具有特定社會或情感距離的交際雙方而言,其話語使用是否得體(陳新仁 2018)。此外,話語的得體性評價還與特定場合下交際主體的語言選擇有關,得體的話語、由此建構的恰當?shù)纳矸萃强桃膺x擇的結(jié)果(陳新仁 2018)。實施建議行為時,不同的交際者與不同的交際對象之間的社會、情感距離不同,其選擇的話語也理應不同。如果交際者能恰當?shù)剡x擇與交際對象社會身份相匹配的建議行為,其話語選擇即為得體。因此,可將語用身份作為變量討論特定語境中語言使用的得體性。

      通過語用身份開展話語評價一般涉及語用身份的偏離或非默認身份的建構(陳新仁 2014,2018)。從語用身份論的價值取向角度來看,語用身份的偏離可以區(qū)分為正偏離和負偏離。正偏離往往體現(xiàn)為一種積極的語用策略,有助于交際者達到特定的交際功能,如推進施為目標或提升人際關系;負偏離指的是交際者對自己、對方或第三方的語用身份選擇不當,導致語用失誤,其并不一定是交際者的有意選擇,也可能是由于交際者對自身當下的語用身份不夠敏感而產(chǎn)生的。

      一直以來,關系都是語用身份研究關注的熱點之一。例如,Omoniyi(2006)指出,在任意語境中,交際者會基于對當前交際事件中雙方關系等的評估,根據(jù)適切性動態(tài)地排列多種身份。根據(jù)Tracy(2002)的觀點,身份可以區(qū)分為主體身份、交互身份、個人身份和關系身份。Tracy & Robles(2013)將關系身份看作是個人身份維度的特征之一,認為個人身份指的是通常所說的人格、個性、與他人的關系以及對特定事件、問題和他人的態(tài)度等,其中關系包括與他人社會距離的遠近、是否平等等,而平等關注的正是權勢關系。Joseph(2004)認為身份可被看作是人們在商討其自身相較于他人的定位、權利及行為時有意或無意的建構或表現(xiàn),其中相較于他人的定位、權利實際也是指權勢關系。由此可見,權勢關系是身份研究的主要關注點之一。

      Hyland(2000)認為,學術寫作是一種使用語言來表現(xiàn)、建構和商討彼此社會關系的交際行為。由于建議行為預示了建議雙方在專業(yè)度、知識儲備等方面存在差異(Puldlinski 2005),其實施就不可避免地展示了交際雙方間的權勢及社會關系等信息(DeCapua & Huber 1995;Vehvilaeinen 2001)。換句話說,一旦交際者選擇特定的話語實施建議行為便建構了自己與建議對象之間不同的權勢關系。此外,許多研究者(如 Searle 1979;Brown & Levinson 1987;Banerjee & Carrell 1988;Martinez-Flor 2005;Jiang 2006;Li 2010)認為,由于建議行為對交際對象的負面面子構成威脅,交際者在實施建議行為時往往會采取一些禮貌修飾策略加以緩和(Blum-Kulkaet al.1989;Jiang 2006;Li 2010)??梢哉f,緩和策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節(jié)了交際雙方的權勢關系。因此,本研究通過學習者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中建議行為的實施情況與緩和策略的使用情況,探討其在英語學術寫作語境中建構的權勢關系是否得體。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擬將國際英語學術期刊論文中專業(yè)學者建議行為的實施情況作為參照,討論學習者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中實施的建議行為是否得體,具體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學習者通過建議行為建構的權勢關系是否得體?2)學習者在建構權勢關系時是否采用了緩和策略來增加得體性?

      (二)語料收集與分析

      本研究在何荷(2016)關于國際英語學術期刊論文中專業(yè)學者建議行為研究②何荷(2006)的研究語料選自 TESOL Quarterly,Language Learning,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Applied Linguistics,ELT,System及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7本期刊中的30篇論文,共計229條建議行為。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CNKI和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圖書館收集了2008—2010年間的30篇③檢索日期為2018年6月5日。30篇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包括南京大學5篇、山東大學5篇、浙江大學5篇、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4篇、廈門大學4篇、暨南大學4篇和上海交通大學3篇。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④選取2008—2010年間的30篇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主要是為了確保研究領域、語料規(guī)模與完成時間與何荷(2016)的語料相對應。。由于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在主要發(fā)現(xiàn)及對未來研究的展望部分建議行為的出現(xiàn)頻率最高,因此本研究聚焦于該兩部分,從中收集到385條建議行為。本研究延續(xù)何荷(2016)對建議行為的定義和分析框架,確定建議行為的識別標準為提出特定情景中由建議對象執(zhí)行的計劃或行為,且認為執(zhí)行該計劃或行為會使建議對象受益,如例(1)所示。

      (1)Teachers should make use of the modern technology to maximize the use of listening material and arouse listeners’ interest.(徐常娟 2010)

      例(1)中,學習者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提出建議:教師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這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老師自身也有利。

      在建議行為的分類方面,本研究參照何荷(2016)的分類標準,區(qū)分顯性建議行為和隱性建議行為。顯性建議行為指的是學習者使用明確的施為用意標記語如“suggest”“suggestion”“advise”“advice”等直接表明建議意圖;隱性建議行為指避免使用施為用意標記語而采用其他建議程式語實施建議行為的情況。按照實施策略,隱性建議行為可以分為聲明義務、聲明意向、聲明可能性、聲明重要性/必要性、聲明利益和提供選擇等(詳見何荷2016)。

      在權勢關系的建構方面,本研究將權勢關系分為強勢關系和溫和關系。根據(jù)建議者在學術寫作中相較于建議對象的地位,強勢關系指的是建議者與建議對象間存在較明顯的權勢或較大的專業(yè)水平差異的情況;溫和關系則是相對于強勢關系而言,無明顯權勢或?qū)I(yè)水平差異。

      以往的建議行為研究(如Bardovi-Harlig & Hartford 1996;Jiang 2006;Li 2010)發(fā)現(xiàn),通常只有上級對下級才會采用顯性建議行為;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是交際者評估雙方權勢的結(jié)果(Saeed 2000),其中義務類情態(tài)動詞或半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⑤根據(jù)何荷(2016),該類(半)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屬于隱性建議行為中的聲明義務策略。顯示了交際雙方明確的權勢或?qū)I(yè)差異(Boatman 1987;Decapua & Huber 1995),標志著語言使用者的強勢地位(何荷 2016:37)。因此,本研究認為學習者通過顯性建議行為和聲明義務策略可以建構強勢關系,如例(1)。例(1)中學習者通過情態(tài)動詞“should”將執(zhí)行建議所示行為描述成建議對象的義務,由此建立了強勢的建議者身份。學習者通過聲明意向、聲明可能性、聲明重要性/必要性、聲明利益和提供選擇策略則可以建構溫和的權勢關系(何荷2016),如例(2)和(3)。

      (2)E-feedback could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written-feedback in the Chinese writing classrooms for intermediate proficient EFL students.(單谷華 2010)

      (3)Some reading related games will be useful.(王嫣女 2010)

      例(2)中學習者通過聲明可能性策略的情態(tài)動詞“could”,將執(zhí)行建議所示行為描述成一種可能性,即電子反饋有可能代替?zhèn)鹘y(tǒng)反饋模式。例(3)通過聲明利益策略,指出在教學中采用閱讀相關游戲?qū)⒂兴妗?/p>

      在本研究框架中,交際者的話語是否得體取決于其建構的語用身份是否符合交際對象的預期。根據(jù) Fairclough(1989)話語內(nèi)權勢關系(power in discourse)和話語外權勢關系(power behind discourse)的分類,本研究討論的語用身份實際上是一種話語內(nèi)權勢關系,即學術論文中語境化的交際身份,它隨著話語開始而產(chǎn)生,話語停止而暫停作用(陳新仁 2013)。社會角色⑥本研究借助上下文甄別建議對象的社會角色。實際上是一種話語外權勢關系,關注交際雙方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的社會屬性和地位,是一種較持久穩(wěn)定的存在(何荷2016)。具體到本研究,建議者建構的權勢關系是否得體取決于學習者通過建議行為建構的權勢關系是否符合建議對象對彼此社會角色權勢關系的預期。

      此外,本研究還考察了交際者實施建議行為時是否采用緩和策略調(diào)節(jié)權勢關系。在參考Li(2010)研究的基礎上,筆者考察了交際者是否采用了前提表達(grounder)、外在強加程度弱化(external imposition minimizing)、內(nèi)在強加程度弱化(internal imposition minimizing)和同組群表達(ingroup strategy)等策略緩和建議行為強加程度,修飾其建構的權勢關系,并以此進一步考察其建議行為的得體性。

      四、研究結(jié)果

      (一)權勢關系建構情況

      學習者和專業(yè)學者分別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和國際英語學術期刊中通過建議行為建構的權勢關系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學習者和專業(yè)學者通過建議行為建構的權勢關系情況

      由表1可知,學習者在畢業(yè)論文中共實施385條建議行為,其建構的相對于建議對象的強勢關系幾乎占總數(shù)的一半;專業(yè)學者建構溫和關系的比例(70.74%)是強勢關系(29.26%)的2.42倍,遠高于學習者。與專業(yè)學者相比,學習者在學術寫作中實施建議行為時建構強勢關系的比例偏高。

      為了進一步探討學習者學術建議行為的得體情況,本研究對學習者是否能根據(jù)建議對象社會角色的不同建構不同的權勢關系進行了討論。與何荷(2016)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致,本研究中的建議對象主要包括研究者、教師和學生等社會角色。雖然真實生活中研究者和教師的社會角色可能重疊,但根據(jù)建議內(nèi)容,若是涉及今后研究的,筆者將建議對象認定為研究者,若是涉及未來教學的,則將建議對象認定為教師。從權勢關系來看,研究者和教師的地位高于學生。由于研究者的研究對教師教學具有指導作用,因此從專業(yè)度上來說研究者應該是高于教師的。概而言之,話語外權勢關系應是研究者大于或等于教師,更大于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學習者和專業(yè)學者分別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和國際英語學術期刊中針對不同社會角色的建議對象建構的權勢關系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學習者和專業(yè)學者針對不同社會角色的建議對象建構的權勢關系情況

      由表2可知,學習者和專業(yè)學者都在對學生實施建議行為時建構了最多的強勢關系,教師次之,研究者最少。相比于專業(yè)學者,學習者在對研究者、教師和學生實施建議行為時建構強勢關系的比例都偏高。在對教師實施建議行為時,專業(yè)學者和學習者建構權勢關系的差距最大,專業(yè)學者建構了明顯偏多的溫和關系,而學習者在超過半數(shù)的情況下建構了強勢關系。

      (二)緩和策略使用情況

      本研究考察了學習者是否通過緩和策略調(diào)節(jié)與建議對象之間的權勢關系,其結(jié)果如表3所示。

      表3 學習者和專業(yè)學者緩和策略的使用情況

      根據(jù)表3,學習者和專業(yè)學者都在大多數(shù)建議行為中采用了緩和策略來拉近雙方的權勢關系差距。與專業(yè)學者相比,學習者使用緩和策略的比例偏少。為了進一步考察學習者緩和策略的使用情況,本研究比較了學習者和專業(yè)學者針對不同社會角色的建議對象緩和策略的使用情況,其結(jié)果見表4。

      表4 學習者和專業(yè)學者針對不同社會角色的建議對象緩和策略的使用情況

      表4顯示,學習者和專業(yè)學者都在對研究者實施建議行為時使用了最多的緩和策略,教師次之,學生最少。但學習者和專業(yè)學者在對不同社會角色的建議對象實施建議行為時緩和策略使用存在一些差異:首先,在對研究者和教師實施建議行為時,學習者均在超過半數(shù)的情況下使用了緩和策略,但二者相差26.43%,高于專業(yè)學者(5.64%);其次,在對研究者實施建議行為時,學習者采用緩和策略的比例高于專業(yè)學者;最后,在對教師實施建議行為時,學習者使用緩和策略的比例低于專業(yè)學者。

      五、討論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專業(yè)學者相比,學習者在學術寫作中實施建議行為時建構強勢關系的比例偏高。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學習者希望通過實施建議行為彰顯其研究結(jié)果的重要性,從而獲得學界的認可。然而,由于英語學術寫作語境對于他們而言較為陌生、復雜,他們很可能忽視了建議行為造成的權勢差異。

      學習者和專業(yè)學者都在對學生實施建議行為時建構了最多的強勢關系,教師次之,研究者最少。這說明學習者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了需要根據(jù)不同的交際對象建構不同的權勢關系。然而,學習者建構的權勢關系仍出現(xiàn)了明顯的負偏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相比于專業(yè)學者,學習者在對研究者、教師和學生實施建議行為時建構強勢關系的比例偏高;其二,在對教師實施建議行為時,專業(yè)學者明顯建構了偏多的溫和關系,而學習者則在超過半數(shù)的情況下建構了強勢關系。從社會角色的權勢關系來看,研究者的地位大于或等于教師,更大于學生。專業(yè)學者偏多的溫和關系的建構體現(xiàn)了語用身份的正偏離傾向,屬于積極的語用策略,有利于其建議被交際對象采納與建立和諧的關系。與之相反,在對教師實施建議行為時,學習者偏多的強勢關系的建構,顯然不符合包括教師在內(nèi)的建議對象和其他讀者的期待,屬于語用身份建構的負偏離,是明顯的語用失誤。由此可見,雖然學習者意識到了建議行為及身份的選擇受交際對象社會角色權勢關系的影響,但由于他們未能平衡好不同交際需求之間的關系,實施的建議行為不夠得體。

      在緩和策略使用上,本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者同專業(yè)學者一樣,在大多數(shù)建議行為中都采用緩和策略減輕強加程度。但學習者在實施建議行為時使用緩和策略的比例低于專業(yè)學者。這說明從總體上看,學習者的建議行為實施可能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其通過緩和策略降低權勢關系差距的意識仍有待加強。在對研究者實施建議行為時,學習者采用緩和策略的比例高于專業(yè)學者。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習者實際上意識到了在交際中通過建議行為建構的權勢關系和真實世界中雙方社會角色的權勢關系之間存在沖突,希望盡可能地借由緩和策略來調(diào)節(jié)差異,減少沖突。但在對教師實施建議行為時,學習者使用緩和策略的比例低于專業(yè)學者,這顯然是不夠得體的,不符合教師和其他讀者的預期,屬于語用身份的負偏離,是明顯的語用失誤。

      六、結(jié)語

      本研究在語用身份論的指導下,以何荷(2016)關于國際英語學術期刊論文中專業(yè)學者建議行為的實施情況為參照,考察了學習者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中的建議行為實施情況。結(jié)果顯示,與專業(yè)學者相比,學習者在實施建議行為時構建強勢關系的比例偏高,使用緩和策略的比例則偏低。在對教師實施建議行為時,學習者建構了明顯偏多的強勢關系,這顯然不符合建議對象和讀者預期。在對研究者和教師實施建議行為時,學習者使用緩和策略的比例出現(xiàn)了較大差異,對研究者使用緩和策略的比例高于教師(26.43%)。該結(jié)果同樣不符合建議對象和讀者的預期,體現(xiàn)出語用身份負偏離,屬于明顯的語用失誤。

      由于時間限制,本研究只考察了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領域30篇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今后研究可進一步拓寬語料范圍,考察學習者的中文語料或其他學科語料。此外,若條件允許還可通過對作者進行訪談等方法嘗試回答作者建構不同身份的動因。

      猜你喜歡
      權勢身份話語
      現(xiàn)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權勢中的部分等同關系——高等學校校長畢業(yè)典禮致辭的批評話語分析
      驕傲與謙卑
      跟蹤導練(三)(5)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互換身份
      放松一下 隱瞞身份
      今日教育(2014年1期)2014-04-16 08:55:32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20
      文成县| 宁夏| 伊通| 颍上县| 固阳县| 铁力市| 石阡县| 应城市| 施甸县| 诸暨市| 铁岭县| 铜梁县| 海门市| 外汇| 遵义市| 金湖县| 登封市| 江陵县| 革吉县| 安吉县| 谷城县| 娱乐| 芮城县| 理塘县| 绵阳市| 象州县| 米脂县| 阿图什市| 万安县| 嘉荫县| 莱州市| 普安县| 乐陵市| 岢岚县| 平舆县| 固安县| 浦县| 年辖:市辖区| 武冈市| 石城县|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