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班里設立了“共享玩具”區(qū),孩子們紛紛從家里帶來了自己心愛的玩具,有玩具汽車、帶鐵軌的玩具火車、不倒翁、釣魚小貓等,還有各種憨態(tài)可掬的毛絨玩具。慢慢地“共享玩具”區(qū)逐漸成為孩子們最喜歡去玩耍嬉戲的場所。
可是好景不長,細心的王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共享玩具”區(qū)的人越來越少,最后只有三四個小朋友愿意去玩,這是怎么了?
王老師決定找出原因。一天游戲時王老師走到“共享玩具”區(qū),毛毛正在專心致志地忙著什么,王老師湊近一看,只見毛毛正在給汽車裝輪子,一邊修理一邊自言自語道:“是誰把這么漂亮的車子弄壞了,我來試試能不能修好。”王老師走上前問:“需要我?guī)兔??”毛毛頭也不抬地說:“我需要透明膠!”王老師拿來透明膠遞過去問:“還需要什么嗎?”“暫時不要!”王老師不再打擾毛毛,巡視其他游戲區(qū)去了。
在進行游戲評價時,王老師表揚了毛毛主動修理玩具的行為,夸他聰明、懂事,能主動為班級做事,是一個積極上進的好孩子。后來,“共享玩具”區(qū)里又逐漸熱鬧起來,有的孩子修理玩具,有的孩子在玩玩具。
有一天毛毛跑來說:“老師,共享玩具區(qū)太吵了,我們商量了一下,希望有一個安靜一點兒的環(huán)境修理玩具,我們還需要一個小籃子來裝工具。”“是啊,是啊?!必愗惡顽麋鞲胶椭f。
王老師朝四周看了看,問道:“你們覺得哪個地方合適,就把要修的玩具運過去吧?!泵?、貝貝和琪琪興奮地走來走去,在這兒比劃一下,在那兒比劃一下,最后看中了“圖書角”旁邊的一小塊地方。
這一天在游戲評價時,整個班級的孩子們紛紛動腦筋,幫新設立的區(qū)角想好聽的名字,討論最后一致通過“玩具醫(yī)院”這個名字,毛毛毛遂自薦要當?shù)谝蝗巍巴婢哚t(yī)院”的院長。
新區(qū)角的誕生,讓愛動手、愛修理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們一起商量怎么修理洋娃娃,一起討論修理后的不倒翁為什么不搖晃了,一起為修理成功歡呼,一起找資料檢查電動玩具裝電池了為什么還不動……在孩子們的熱情邀請下,有一些懂修理的家長被孩子們請來擔任“名譽工程師”,輔導孩子們的“工作”,家長們也很支持孩子們的活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批玩具被修理好“出院”了,“共享玩具”區(qū)和“玩具醫(yī)院”都成了孩子們新的關注點。
幼兒園的孩子沒有生存和學習的壓力,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區(qū)域活動是幼兒重要的自主活動,新區(qū)域游戲“玩具醫(yī)院”變“要我玩”為“我要玩”,滿足了孩子活動和游戲的需要,能更好地體現(xiàn)“玩中學”“做中學”的精神。同時,家長的有效參與,不僅激發(fā)了孩子活動的積極性,也對孩子不能解決的難題,提供了有效指導。而且,一些有經(jīng)驗的家長對“修理”這項工作比教師更有話語權(quán),指導起來更專業(yè)。
區(qū)域活動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個性的有效途徑,對孩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要挖掘區(qū)域活動的教育途徑,讓區(qū)域活動真正成為孩子成長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