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1億年前,蚊子就在地球上出現(xiàn)了。那時的地球還是一個悶熱的“溫室”,巨大的蜥蜴大搖大擺地來回梭巡,對像蚊子這樣的昆蟲來說,生存下來的希望似乎很渺茫。然而,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蚊子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生存能力。昆蟲學家對保存在琥珀中的億萬年前的蚊子化石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它們的口器極其堅利,足以刺穿恐龍的皮膚。而它們的嗅覺也極其敏銳,幾十來開外就能聞到人的氣息。
有報告說,被蚊子追逐的動物最后往往都會力竭而死。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據(jù)說小小的蚊子殺死過身高體大的牛。它們云集在牛的口鼻處,如果數(shù)量足夠多的話,足以讓牛窒息。5000年前,在人類居住地相當分散的時候,蚊子主要以叮咬鹿群和牛群為生。但是。隨著人類數(shù)量在最近幾千年里猛增,居住地人口日益密集,人類制造罐子用于存水,人類開渠挖溝……蚊子需要在水里產(chǎn)卵,自然它們就跟蹤人類而來。
與此同時,一些致命的病原體也附在蚊子身上“搭乘便車”,它們滲透到蚊子的唾液腺體中,在蚊子的體內生長繁殖,人類足跡所到之處,蚊子就將疾病在各種不同物種之間傳播開來。1937年,在烏干達尼羅河谷附近發(fā)現(xiàn)的在鳥類之間傳播的西尼羅河病毒,很快就在人類中間安家落戶。只要被蚊子叮咬上一兩口就有可能染上這種疾病。
有科學家打算通過“基因改造”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蚊子品種,這種蚊子不會一聞到人的氣息就垂涎欲滴。有科學家考慮用某種真菌去感染蚊子,以破壞它們的大腦。加拿大的一位對“人蚊之戰(zhàn)”著迷的科學家制造了一種裝備有加熱器的機器人,他給機器人穿上人的衣服,然后放在樹林里吸引蚊子。他想用這個實驗證明蚊子會感知人的體溫,并被人的體溫所吸引。澳大利亞的一位昆蟲學家打算建立一個蚊子飼養(yǎng)工廠,每天“生產(chǎn)”數(shù)百萬只喪失生育能力的雄蚊,然后運到蘇丹北部釋放,讓不育的蚊子數(shù)量超過有繁殖能力的蚊子,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蚊子的數(shù)量。
近年來,人們開始實施一種新的策略:嘗試給蚊子“治病”,而不是設法去消滅它們。這一新的策略基于這樣一個事實:在進化的過程中,成千上萬種寄生蟲曾嘗試在蚊子身上寄生,但成功的只有瘧原蟲和其他少數(shù)幾種寄生蟲,蚊子成功地抵御了絕大部分寄生蟲的侵入,就像很多人都不會得流感一樣。
即使瘧原蟲在這些蚊子身上占領了陣地,傳播瘧疾的寄生蟲需要整整10天才能在蚊子體內繁殖起來,所需時間與蚊子的生命周期十分接近。大多數(shù)的蚊子在瘧原蟲有機會傳播瘧疾之前就已經(jīng)死于非命:被鳥兒或其他昆蟲吃掉,被淹死,被拍打死,蜘蛛、魚、肉食植物以及人類都是它們潛在的敵人:總的來說,100只蚊子中只有3至4只能夠壽終正寢,能有機會去叮咬人類并傳播疾病。
有科學家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在蚊子體內合成了一種能夠產(chǎn)生縮氨酸的基因,而縮氨酸可以保護蚊子免受瘧原蟲的侵害。但是,雖然在實驗室里讓蚊子擁有這種基因是很容易的,但如何才能在野外對蚊子進行這種“基因修改”呢?
又有科學家轉而嘗試用某種抗瘧疾藥物對蚊子進行預防性“治療”,這種藥物是一種無毒無害的基因改造細菌,可投放到野外去“喂”蚊子。
有科學家指出,減少能夠傳染瘧疾的蚊子數(shù)量,在短期內看是好事,但也是危險的,因為這會使人們失去在很長時期內形成的免疫力,一旦傳染瘧疾蚊子的數(shù)量發(fā)生反彈,死于瘧疾的人數(shù)將會急劇上升。
在瘧疾橫行地區(qū)工作的醫(yī)生發(fā)現(xiàn):有的人家吸引了許多蚊子,有的人家里卻沒有一只蚊子。部分原因和地勢有關,越靠近沼澤地,蚊子活動越猖獗。但這不是全部的原因,還和住在里面的人有關。據(jù)最新研究,大約有20%的人會吸引80%的蚊子。
氣味之間的微妙不同會吸引蚊子,這種想法非常誘人。想想著,只要我們破解這個氣味之謎,那么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那些“超級傳播者”,甚至發(fā)明出一種讓蚊子無法抗拒的氣味捕蚊器,讓數(shù)以百萬計的蚊子義無反顧地走上死亡之路。但是,要真正破解這個謎團相當困難,問題在于哺乳動物的氣味大致都是相同的。人類身上大量存在并散發(fā)出的兩種主要氣味是乳酸和二氧化碳,其氣味之濃烈足以壓倒其他一些微弱的氣味。另外,人的氣味還受到情緒壓力或飲食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氣味每天都會有所變化。
一位致力于研究人類氣味及對蚊子的影響的美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人的氣味由350種不同的化合物組成,他將其中最主要的30種化合物混合在一起做成“誘捕袋”,希望研究出最有效的驅蚊劑。他還認為,如果能將人類的氣味稍微改變一點,也許就能讓蚊子產(chǎn)生困惑,從而使入在蚊子面前“隱身”,最近,他從鳥羽里提取了一種萃取物,如果人涂上它,或許蚊子會認為:“這是一只難聞的大鳥?!?/p>
迄至今日,在這場“人蚊之戰(zhàn)”中,人類仍然處于下風,但也許有一天,會有一種科學辦法可以一勞永逸地結束這場大戰(zhàn),人類最終會戰(zhàn)勝蚊子,畢竟人要比蚊子聰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