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屹桐
漢字最大的特點是象形,是屬于體系非常嚴密的表意文字。盡管目前使用的不再是單純象形的簡化字,但在識字教學中仍然還要牢牢抓住象形這一特點,深入挖掘傳統(tǒng)識字教學直觀性、趣味性及形象性等文化滲透,激發(fā)學生對漢字和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與好奇,變“要我識字”為“我要識字”,從而使識字教學課堂煥發(fā)活力、充滿生機。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進行傳統(tǒng)文化滲透,其價值意義體現(xiàn)在學生素養(yǎng)成長的各個方面。
據有關資料顯示,學生之所以對完成整個學習任務具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除了教師形象、生動、幽默風趣等富有人格化的語言教學外,最主要的還是由于知識自身的嚴密性、邏輯性和豐富性對學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谶@一認識,在識字教學中,筆者以漢字的造字方法和形體特點作為切入點,注重挖掘漢字本身所攜帶的歷史傳說、文化典故、趣聞軼事等傳統(tǒng)文化資源,以此賦予每一個漢字特有的靈性與形象意義,這不僅促使了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課堂變得活潑有趣,更促使了學生了解漢字特點、發(fā)展歷史的激情充分釋放,從而實現(xiàn)了由過去被動識字到后來主動識字的轉變。
筆者在識字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小學生不同程度認為漢字有“三難”:難認、難記、難寫。事實上,學生這“三難”的主要根源并不在于學生的本身,而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恰當,即未能遵循漢字的學習規(guī)律,特別是未能從傳統(tǒng)文化的視角去教授學生識字。以“誓”為例。不少學生在學習該字的過程中,會把其中的“折”寫成“拆”。針對這一情況,在教學該字的時候,筆者在向學生講解“誓”的形體特點的基礎上,特別用心向學生講解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即“誓”是一種言辭,但這種言辭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起告誡約束作用。一個人一旦接受這種言辭后,就要在思想上堅決擁護、在行動上堅決履行,決不允許出爾反爾。否則,就要受到很嚴厲的懲罰。如果是部隊戰(zhàn)士,那就要按照所立的軍令狀進行處置。因此,“誓”有發(fā)誓、立誓的意思。經過筆者對“誓“的文化意義進行一番講解后,學生在記住了“誓”正確寫法的同時,還明白了遵守諾言的重要性。
相對于其他的文字來說,漢字雖說是一種比較難學的文字,但它又是最博大精深、最具有文化內涵的文字。由于其不僅蘊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而且還“承載著天地萬物發(fā)展中各種各樣的信息”。所以,將傳統(tǒng)文化滲透于識字教學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通過識字教學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能力,還能夠讓學生通過漢字認識和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由此可見,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提高學生識字的數量和質量,就要有意識地將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識字教學中。
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極高的心智價值和文學藝術價值。同時,古詩詞具有精練優(yōu)美、朗朗上口等特點,很適宜對處于記憶力最為活躍的小學階段,甚至是幼兒階段的學生開展教學。通過教學,既能讓學生識記古詩詞,又能讓他們受到文化熏陶。因為,古詩詞中積淀了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根基,不僅有文人墨客的情懷與理想,更有對好山好水的描寫與眷念;不僅有人生不得志的憤慨與牢騷,更有寄情于山水之間的坦然與曠達。雖然小學生年齡小、理解力有限,但“他們也有自己的認知與思想”,也能從不同的古詩詞中汲取寶貴營養(yǎng)、陶冶美好情操。所以,學習古詩詞除了學習其意境和精神外,學習漢字其實更為重要。
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6~8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事物非常好奇又相當敏感。如何根據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激發(fā)他們學習活力競相迸發(fā)、促進他們學習效率不斷提高,是擺在教師面前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課題。對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而言,關鍵是要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漢字?;诙嗄甑慕虒W實踐,筆者認為通過成語故事、趣味故事的途徑,引導學生認識漢字、記憶漢字的效果十分顯著。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縱深推進,當前已經基本擺脫了傳統(tǒng)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正在向更廣泛、更多元的方向發(fā)展,而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則是促成這一發(fā)展的最關鍵因素、最重要原因。過去由于條件的限制,教師開展識字教學只能通過黑板板書這種既費力又比較麻煩的方式進行。盡管小學生對文字非常敏感,但也因教學模式落后、單一,提不起識字的興趣,更享受不到識字的快樂。隨著PPT、圖畫、音頻以及視頻等多媒體在教學中導入和運用,很快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拉到了課堂上。
總之,漢字與傳統(tǒng)文化不可分割,把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識字教學中,又“在識字教學中傳承傳統(tǒng)文化”,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學習熱情、學習興趣和學習活力的源泉充分涌流,還可以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