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昌軍
高中化學是一門集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學科,也是一門應用性比較強的科目。而且高中化學中的知識點之間聯(lián)系緊密,是一門系統(tǒng)性較強的科目。自新課改推進以來,高中化學教學正在逐漸改變以往傳統(tǒng)模式下教學的弊端,朝著新課改的目標前進。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高中化學在教學上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有時候會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趕教學進度;課堂上也比較注重講解,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教學也是以教師為主,進行“灌輸式”教學,不考慮學生理解知識點的透徹度;不理會學生自身具備的知識基礎,導致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增加了學生理解知識點的難度。這些都使得學生逐步對化學失去興趣,久而久之,化學成為高中學習的短板。
高中化學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學科,要求學生能在實驗中探索出結論。但是現(xiàn)今一些教師忽視實驗的重要性,課堂上注重理論的講解和推導,學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一些抽象化的知識,考試時無法理解實驗原理導致整道題推算不出結果。且一些學校實驗設備陳舊,一些化學藥劑已經失效,在做實驗時課堂效果差,誤導學生思維,甚至一些學校根本不開設實驗課。這就使得學生動手能力差,沒有自己實驗探索出答案的興趣,甚至使學生思維固化,在做題時無法預想出復雜的反應產生的多種結果。
高中化學在高考試卷中占比比較少,這就使得一些學生將學習的重點放在語文、數(shù)學、外語等主科上,對于化學的學習并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直接決定了學習的效果,學生對化學學習忽視導致學生在化學學科上的漏洞越來越多,最終即使想要彌補也會比較吃力。
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讓自己在課堂中充當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的角色,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會出現(xiàn)犯困、注意力不集中、大腦不運轉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也能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收到很好的課堂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多提問,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方向,引導學生理解并運用知識點;可以設置一些推理游戲,讓學生分成小組參與其中。在競賽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看到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熟練度,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學生對化學課堂的興趣。
實驗教學就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去驗證自己的假設。在實驗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探索能力,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而且,實驗總有成功和失敗,我們可以從成功的實驗中得出結論,從失敗的教訓中吸取經驗。學校要及時更新化學實驗器材和化學藥劑,防止上課使用時沒有達到本來的效果而誤導學生或者在課堂實驗期間出現(xiàn)危險。教師要注意,在設置實驗時,要注意實驗的新穎性,不能照搬舊的、過時的實驗,要讓學生接觸新的實驗,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反應能力、統(tǒng)籌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讓化學課堂充滿挑戰(zhàn)性,而不是讓人一眼就能看穿的簡單實驗。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運用視覺、聽覺刺激大腦,同時也可以用畫面、圖片給人一種直觀的感受。而且高中化學有很多需要做實驗的教學任務,并不是所有的實驗都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有些實驗是有危險性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成功實驗的視頻,讓學生可以直觀、形象地看到實驗中藥劑發(fā)生的變化、實驗過程中反應產物的變化等;也可以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化學器材、化學物質、化學元素運動等;還可以用多媒體制作一些精美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不僅能達到課堂目標和效果,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的主動性,真正愛上化學課堂。
教師要及時檢測學生的課堂效率,課堂上有教師的引導和其他學生的提醒,并不是學生的真實水平。只有在檢測時,學生處于獨立思考的狀態(tài),自己分析、綜合一些知識點,最終所取得的檢測成績才能夠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通過檢測,得到學生的反饋,教師才能看到學生的課堂效率以及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為下節(jié)課的備課提供參考。
在新課改下,高中化學雖然存在許多問題,面臨許多挑戰(zhàn),但是我們要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改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不足的地方,借鑒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讓自己的課堂高效起來。教師在課堂中要注意把學生放在主導地位,自己只是引導者,學生才是參與者。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盡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同時,也要注意化學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性和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和應用,注重學生對所學化學知識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