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勇 廖淑芳
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開展中,由于很多教師還沒有擺脫自身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所以在開展教學時,經常手把手地帶領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擔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學習到更加豐富的語文知識內容。在這樣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學生開始漸漸喪失自主學習能力,不知道脫離教師的引領之后如何進行語文學習。在素質教育體制當中更加強調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語文知識內容的自主學習,轉變自身的被動學習地位。所以,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讓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延伸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想要讓學生展開更加高效的閱讀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面對主體教學活動時,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就像一個看起來十分美味的食物一樣,能夠充分激發(fā)一個人的興趣,讓人主動品嘗。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階段,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導語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外在美,這樣學生才會對文章內涵產生了解欲望,而且利用課前導語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即將要進行閱讀的內容產生好奇心,想要進行探索,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一旦被某一個問題激發(fā)自己心底的欲望,那么就想要刨根問底,所以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tài),通過更加優(yōu)秀的導語設置,給學生的閱讀興趣帶來更加充分的提升。
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時候要比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更為重要。如果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中,僅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卻導致學生對閱讀教學產生不良印象,那么學生就會漸漸開始抗拒閱讀學習,在今后的閱讀學習階段無法獲得有效的學習提升。所以,最為理想的教學方式就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對閱讀學習產生興趣,愿意在沒有教師的引導之下,進行積極主動的閱讀。學生在學習興趣的支撐之下,也能夠將外在知識充分轉化,內化為屬于自己的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階段,利用相應的教學要求,對學生的閱讀行為進行一定約束,引導學生開展更加合理的閱讀學習,教師選擇的閱讀教學內容和問題,也不要超出學生的思想水平和知識面,否則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設計的問題和教學的開展,可以從循序漸進的原則出發(fā),在學生處于低年級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拼音的方式理解某一段話,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說出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在學生進入到中級階段之后,教師就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有效閱讀,掌握合理的語言節(jié)奏,正確斷句,并在閱讀階段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其中,理解文章當中的含義;在進入到高年級之后,就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閱讀學習。學生在高年級應該把不同的句子聯(lián)系到一起來理解句子含義,并且能夠自主發(fā)現(xiàn)文章當中某一個句子和其他句子或是某一個段落和另一個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作者寫作文章階段包含的思想感情。利用這種循序漸進的閱讀學習方式,給學生提出更多的教學要求,長此以往,讓學生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文章理解,開展有效的自主閱讀,理解更多的閱讀文章。
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經常出現(xiàn)閱讀教學質量低下的情況,這種教學情況的出現(xiàn),直接導致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階段,只知道一刻不停地進行知識內容的講述,而學生早已經厭倦這種教學方式,所以教學效果自然無法達到預期。所以,教師應該改變自身的傳統(tǒng)閱讀方法,開展更加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盡量進行更加細致的文章講解,然后讓學生進行更加豐富的文章閱讀,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地意識到自己應該是引導者,而學生才是整個課堂的主體。在課堂教學開展階段,主要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更加優(yōu)秀的閱讀方法,而不是支配學生的主觀意識。在講解課文階段,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找到文章當中的重點部分,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讓學生反復閱讀理解這部分內容,體會出其中的情感和在整篇文章當中發(fā)揮的作用。而在閱讀課文階段,教師則可以不參與其中,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如果大量學生出現(xiàn)閱讀障礙的時候,教師再參與到其中,幫助學生解決這部分內容當中存在的疑問。這樣一來既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讓教學任務能夠更加圓滿地完成。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教學內容,教師在開展教學階段,一定要給予閱讀教學更加充分的關注,從不同的角度開展不同的教學策略,從而改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性能力,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更加完整的閱讀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