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穎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腫瘤內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肺癌是老年人較常見的肺臟的惡性腫瘤之一[1]。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病情較重,心理負擔大,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進一步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因此,本研究將動機訪談式健康教育應用于老年晚期肺癌患者,探討其對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生活質量的影響?,F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晚期肺癌患者50例做作為研究對象,按病房號分組,單號病房的患者為觀察組,雙號病房的患者為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61~82歲,平均(68.52±4.28)歲;觀察組男1 3例,女1 2例,年齡6 0~大8 3歲,平均(69.22±5.24)歲。入組標準:①符合三級甲等醫(yī)院晚期肺癌診斷標準的患者;②年齡≧60歲;③同意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年齡<60歲的肺癌患者;②患有重大精神疾病或語言、意識障礙患者。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基本情況一致,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基礎上給予動機訪談式健康教育,具體內容為:
(1)組建訪談小組:選擇具有呼吸科臨床工作經驗3年以上,具有良好溝通能力的兩位護士擔任訪談者。干預前請心理學老師對擔任訪談的護士進行動機性訪談原則、策略、技術等強化培訓。
(2)動機式訪談式健康教育方案的構建。
治療依從性:包括按時吃藥、合理膳食、合理鍛煉及按時復查等,即時測評。
生活質量: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該量表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研制而成的,信效度較好。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的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治療依從性(n,%)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表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狀況(±s,分)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狀況(±s,分)
項目 觀察組(n=25) 對照組(n=25) t P身軀功能 80.53±5.01 65.32±5.62 5.332 0.012認知能力 80.60±4.95 60.37±6.03 8.773 0.023社會功能 71.38±6.86 50.41±6.35 8.942 0.015角色功能 72.52±4.33 51.12±4.23 5.851 0.008總健康水平 78.73±6.25 55.26±5.23 5.612 0.027
動機性訪談是由Miller博士提出,之后經過一些列的研究探索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用于改變危險行為、建立健康行為方面。
本研究結果表示,與常規(guī)健康教育組相比,動機訪談式健康教育的患者能夠按時吃藥、合理膳食、合理鍛煉及按時復查的比例較高,提示動機訪談式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這主要與該健康模式能夠進行有效的健康宣教有關。
動機訪談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其生活質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行為改變策略。但是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少,干預的時間較短,期待以后的研究進一步實施大樣本的以及跟蹤調查干預的長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