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娟
【內(nèi)容摘要】本文是《林黛玉進賈府》(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4)第三課時的課堂教學設計,主要學習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課文刻畫人物的手法。通過比較閱讀、設置問題,教師講解與學生自主閱讀相結(jié)合,引導學生掌握課文的內(nèi)容,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
【關鍵詞】閱讀? 描寫手法? 特征
【教學目標與設計】
《林黛玉進賈府》節(jié)選自《紅樓夢》第三回,教學計劃為四課時。文章的前兩課時,先是介紹了《紅樓夢》的有關知識,整體感知小說情節(jié),重點講賈府的環(huán)境,設計了三個問題:(1)賈府地處何方,黛玉在門前看到了什么?(2)抬轎人員有何變化?賈府吃飯有何講究?(3)在賈母處,黛玉拜見二舅時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賈府的外觀、布局、陳設,用查找關鍵字詞,探究細節(jié)的方法,透視出賈府是一個禮儀繁復、上尊下卑、等級森嚴的王侯世家,從而了解賈府中極為獨特的人際關系。細節(jié)講述賈府這種詩禮傳家,鐘鳴鼎食的封建貴族府第,注定了寶黛愛情的悲劇結(jié)局。
【教學過程】
一、詳略有度地進行比較,講解重點人物的描寫手法與性格特征
賈府人物眾多,但節(jié)選課文最精彩的人物卻是王熙風和賈寶玉二人。把人物的出場手法作為切入點,可以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王熙風是課文的重心人物,教參在談到對她的描寫手法時,都是說與寶玉的寫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依次是通過肖像、語言、動作等描寫來凸顯人物性格。經(jīng)過認真思考,我決定在相同中進一步強調(diào)相異,以王熙風為主,寶玉為輔,讓人物互相映襯,重點突破。
以出場方式切入,比較兩人的異同。課堂上設計了這樣的問題:(1)兩人出場方式有何不同?(2)人物出場時是什么人在笑?(3)兩人出場前,黛玉皆有一段心理描寫,有何作用?聯(lián)系從前學過的文學形象如楊二嫂和康大叔的出場手法,學生在思考之后,得出了結(jié)論:鳳姐是自己笑著,一句“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在全場肅然中,就橫空出世了。這種先聲奪人的出場,充分表現(xiàn)了她放任、潑辣、地位的特殊;而寶玉進來時,是先有“丫鬟進來笑道,‘寶玉來了”。這種不同又說明了什么?學生一時難以答出。
為了進一步理解人物,先對鳳姐采取了逐句分析,展開聯(lián)想的方法詳細講解:
1.形——引導學生朗讀鳳姐的外貌描寫,問:這金玉滿身的人物,會有怎樣的品格?你覺得她美不美?一般什么樣的人,才從頭到腳地把這么多寶貝堆在身上?學生踴躍回答:看上去挺美,但又很過分,穿戴太奢侈。我總結(jié)說,賈府這樣大的詩禮之家,吃穿用度不凡,是肯定的,但也不會提倡這種堆金砌玉的打扮,太過俗氣。這段文字,曹雪芹寫的無比繁復艷麗,就是要從穿戴描寫上來顯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2.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三角,吊梢,有威,常笑”幾個字眼,“威”,即威嚴,威風,表明了人物是位高權(quán)重的厲害角色,“笑”處,聯(lián)想講解了鳳姐在書中的三次笑,讓學生明白了這是一個貌美心狠,笑里藏刀的蛇蝎美人。鳳姐對黛玉詢問的那一段話,是一貫而下的提問,根本不給黛玉留作答的時間,明里是表示關心,實際上是在顯露自己的威風。
在充分講析了王熙鳳這一人物之后,寶玉形象便比較容易理解。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1.既然寶玉出場前是丫鬟笑著為他稟報的,能否這樣改寫鳳姐的出場?鳳姐未到,丫鬟先進來笑著說:“鳳辣子來了!”學生回答不能,她們不敢。鳳姐出場,仆婦們眾星捧月卻鴉雀無聲,只有她一人放聲嬉笑,旁若無人,別人卻不敢這樣,更不敢笑著為她稟報,直呼她的綽號。寶玉出場時,“丫鬟卻進來笑道:‘寶玉來了!”賈府的等級制度森嚴,這里的奴婢竟然敢直呼主子的名諱,足以見出寶玉是個隨和、民主的人。這也照應了前文:“極惡讀書,最喜在內(nèi)幃廝混”。將鳳姐與寶玉出場時,周圍人的不同反應做了對比之后,就不難發(fā)現(xiàn)曹雪芹的匠心獨運之處。
2.寶玉出場前,有何烘托?學生很快找出事先的烘托文字。
3.鳳姐和寶玉出場時,黛玉都有心理活動,她的所想與所見相同嗎?學生積極從課文中尋求答案,總結(jié)如下:對于鳳姐,黛玉的所想與所見是相同的:果然潑辣、果然放誕、果然位高權(quán)重。對玉寶玉則大吃一驚,對寶玉仿佛是舊時相識似的。
二、對寶玉的外貌與神態(tài)描寫,全部由學生自己閱讀分析
1.學生單獨朗讀外貌描寫,抓住課文中反復提到的關鍵詞:“有情”,“多情”,明確:這是一個年輕且英俊多情的貴族公子。
2.齊讀《西江月》這兩首詞,明確欲揚先抑的手法,要求學生找出其中所用比喻的喻體特點。體味作者用“水”與“花”來比喻男主人公的匠心所在。
3.讓學生自由地放聲朗讀兩首詞,以便更好的體會其中的含義。
三、在授課結(jié)尾,將人物的描寫手法進行歸納總結(jié)
在描寫人物時,如果人物眾多,可以讓某些人單獨出場,另外一些人集體出場;可以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白描,淡淡而寫,也可以濃墨重彩,工筆刻畫,以求窮形盡相;如果主要人物一次亮相印象不深刻,也可以讓他二次登場,兩番亮相。這樣的濃淡相稱,曲盡其妙的人物描寫手法,令人拍案驚奇。真是《紅樓》人物若西子,淡抹濃妝總相宜。
【參考文獻】
[1] 張超. 濃妝淡抹各相宜——《林黛玉進賈府》中王熙鳳、林黛玉肖像描寫比較談[J]. 名作欣賞,2016(11).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第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