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瑞
(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上海200234)
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X 就Y”是常見的一個格式,前人時賢分別從不同角度對該格式進行了相關研究。①參見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第599頁;施關淦《用“一…就(便)…”關聯(lián)的句子》,《漢語學習》,1985年第5 期,第18-22 頁;邢福義《漢語復句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266-289 頁;王弘宇《說“一A 就C”》,《中國語文》,2001年第2期,第134-140頁;王光全《也論“一X就Y”結構》,《漢語學報》,2005年第3期,第13-19頁;李青《“一……就……”句式的句法、語義分析》,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李元芝《“一…就…”句式辨述》,《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第7期,第95-98頁;李金秋《再論“一X就Y”結構》,《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年第4期,第68-70頁?!耙籜就Y”格式中因為X和Y的不同,產(chǎn)生了各種形式,本文探討的“一不X,就Y”是“一X就Y”的前項否定格式,“不X”作為“X”的下位次類,與Y 主要構成前后項邏輯必然性的因果關系。②在“一不X就Y”構式中,“不X”與Y雖然構成不同組合形式,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lián)系,具有一個核心的意義:前項動作行為、條件發(fā)生了變化,在其之后發(fā)生或出現(xiàn)后項的情況?!安籜”作為原因和條件,而條件屬于廣義上的原因,因此為了行文方便,本文中以“因果關系”歸納“一不X就Y”的前后項關系。在該構式中,否定算子“不”否定的是前一項的“原因”,即“不X”是“Y”的充分條件,并因此將“一不X 就Y”的前后項關系鎖定在了因果關系上。例如:
(1)不過,一不演戲,家里的經(jīng)濟就出現(xiàn)了危機。(尾崎宏次《梅蘭芳蓄須明志》)
(2)我一做作業(yè)就不高興,一不高興就要睡覺,一睡覺一天就過去了。(《新浪微博》2012-01-28)
目前與該構式有關的研究并不多,都屬個例研究③參見程邦雄《“一不留神”的非“防備危險或錯誤”用法探析》,《語言文字應用》,2003年第2期,第104頁;蕪崧《也談流行詞語“一不留神”》,《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第30-31頁;邵敬敏,王玲玲《“一不小心X”構式與反預期主觀情態(tài)》,《語言科學》,2016年第6期,第642頁;胡承佼《含警醒義成分的“一不X”的功能表現(xiàn)及發(fā)展動因》,《語文研究》,2017第4期,第40頁。。本文將這一類語言現(xiàn)象歸納為“一不X就Y”構式,從構式演化的角度審視“一不X 就Y”構式,具體討論“一不X 就Y(積極義)”的情況。例如:
(3)這一堅持不得了,一不注意就搞了個“探花”(第三名)。(《超酷班長“酷勇強”》《網(wǎng)易新聞》2012-06-25)
(4)這是網(wǎng)劇最好的時代,機會遍地,初出茅廬者也能一不留神就砸出個爆款。(《網(wǎng)?。侯愋蛦我?,精品難尋,剛開始就到岔路口了?》《搜狐娛樂》2016-11-01)
“不注意”“不留神”本應導致不好的后果,但在上述例句中,均導致了有利的、正面的結果。“一不X 就Y”雖然在字面意義上運用了表因果關系的“一……就……”標記,但是意義上卻指向了表示超出預期的主觀評價義,組構成分與構式已不再匹配。
本文以“一不X 就Y”為研究對象,從構式義的產(chǎn)生與浮現(xiàn)、組構成分和構式壓制之間的互動關系角度,探討以下三個問題:
1.構式是單義的還是多義的?
2.構式義是如何發(fā)展演化的,新構式義與原構式義存在怎樣的關系?
3.組構成分的變化對構式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構件與構式之間存在怎樣的互動關系。
本文語料取自CCL 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BCC 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人民網(wǎng)。為清楚起見,已經(jīng)一一標明出處。
構式“一不X就Y”由三個固定項(副詞“一”、否定副詞“不”和副詞“就”)構成的一個緊縮復句或者復句格式,其基本格式記為:一不X(,)就Y。構式義為:前項動作行為、條件發(fā)生變化,隨后出現(xiàn)或發(fā)生后項的情況。前后兩項是因果關系,表述因為前項的原因,導致了后項的結果。例如:
(5)路滑難行,出租車小心翼翼地開著,行人一不小心就會摔個跟頭。(《人民日報》1998年)
進入構式“一不X 就Y”中的X 多為雙音節(jié)結構,除了動詞或形容詞,還可以是動詞或形容詞性短語等,表示某種原因或條件。例如:
(6)你一不真誠,別人就能感受到。(寧財神《武林外傳》)
(7)他的愛人說:“家里一不來學生,他就犯病,不是頭暈,就是腰痛;一見學生,什么病都沒有了?!保ā秷罂x》1994年)
(8)他說他閑不住,一不工作就難受,就憋悶,心里就慌慌的。(《人民日報》1998年)
(9)一不高興就說待會兒再演吧。(《田震狀告媒體侵犯名譽權——名人打官司多為名》《北京青年報》2001-09-12)
(10)媽媽一不在寶寶就大哭,終于知道原因何在了。(新聞標題《百度新聞》2018-01-11)
(11)那么,大家一不“分外”的表示親熱,自然就顯著冷淡了。(老舍《四世同堂》)
(12)只要他一不在位子上時,屬下們就立刻出現(xiàn)一副松懈的表情。(《哈佛經(jīng)理職業(yè)素質》)
例(6)中,“真誠”為形容詞;例(7)中,“來”是趨向動詞;例(8)中,“工作”為動作行為動詞;例(9)中,高興為心理活動動詞;例(10)中,“在”為表示存在、變化、消失的動詞。動詞中還有形式動詞、能愿動詞以及判斷動詞等,均不能進入構式“一不X 就Y”中。例(11)中,“分外的表示親熱”為偏正結構;例(12)中,“在位子上時”為動賓結構。
進入構式的X,雖然成分較為復雜。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以上充當X 的成分盡管詞性不一,但是從量性特征看都表現(xiàn)為量度的較低點,即在動量、時量、程度量和可能性等級標尺上,它們占據(jù)較低位置?!耙徊弧睆娬{的是只要不滿足這個條件,就會導致后面不良結果的出現(xiàn)。例(9)中,田震不表演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如“身體不適”“檔期問題”等。但是“不高興”就“說待會兒再演”,突顯出最不可能的“不X”反而導致了嚴重的結果Y,心情不好就不演了,田震這種耍大牌的行為是難以令人接受的。因此,在構式“一不X 就Y”中,X都為表程度或可能性低點的動詞、形容詞或短語結構。
相較于X,Y 的構成更為多樣,可以是動詞或形容詞,也可以是更為復雜的短語結構。例如:
(13)或者某個晚會一不留神讓我鉆進去了,保不齊多長時間我就紅了。(《魯豫有約》)
(14)肉體的苦一不疼就忘了,心里的苦你忘不掉也弄不走。(馮驥才《一百個人的十年》)
(15)這些柴油含易燃氣體較多,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惡性事故發(fā)生。(《人民日報》1994年)
例(13)中,“紅”為形容詞;例(14)中,“忘”為動詞;例(15)中,“造成惡性事故發(fā)生”為動賓結構。
在構式“一不X 就Y”中,“一”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強調因為“不X”,而導致了結果Y?!耙弧弊鳛樽钚∽匀粩?shù),本質上是一個主觀小量,在表示動量時,給人的感覺是很容易實現(xiàn)的、輕微的。因此,“一X”作為主觀小量,在某種意義上成為反襯“就Y”為主觀大量的背景成分,二者呈反比例關系,從而構式就帶有了一定程度的夸張色彩。為了與“不X”形成對比,強化前后的因果條件關系,結果Y 無論是動作行為類還是形容詞類成分,都帶有程度高的含義。例(15)中,“不小心”就“造成惡性事故”,都是程度低的“不X”造成了程度高的Y。整個構式帶有強調“不X”會引發(fā)嚴重結果Y 的意義。
Goldberg 對構式的經(jīng)典定義是:“當且僅當C是一個形式—意義的結合體<Fi,Si>,且形式Fi或意義Si的某些方面不能從C的構成成分或其他已有構式中得到完全預測時,C是一個構式?!盵1]也就是說,任何語言表達式,只要它的形式、語義或功能的某些方面是不可預測的,就可稱之為構式。具體到“一不X就Y”構式,X與Y的意義性質決定該表達式作為構式的典型性。
1.X為開放類,Y表消極義
在構式“一不X 就Y”中,X 與Y 構成因果義。依據(jù)Talmy提出的“關聯(lián)性原則”,“處于事件框架之內或構成事件框架的是概念上可以互相激活的一組成分及其關系”[2]。基于常理,“不X”會引發(fā)消極性“Y”。例如:
(16)走到極端了,有些主管會假設員工喜歡撒謊、一不盯緊點就偷懶,而略有風吹草動,就通過技術部門查員工的電子郵件,甚至假扮獵頭打電話來看員工有沒有“異心”。(《8種影響你前途的負面心態(tài)》)
(17)劉云說著攏了攏頭發(fā),吳剛發(fā)現(xiàn)她剛做了頭發(fā),心里閃過一陣悲涼,心想,女人一不留神就能被男人通過愛情搞壞,先失去自信然后就是自己。(皮皮《比如女人》)
在客觀層面上,結果是不可控的?!安籜”在理論層面上,可以導致三種結果:消極義、中性義和積極義。而在構式“一不X 就Y”中,當Y 表示不利的、消極的事態(tài)或狀況時,與“不X”在語義上保持一致,構成常態(tài)的因果關系,所以在檢索到的語料中,大多數(shù)是此種情況,“不X”導致了消極義的Y。
2.X為封閉類,Y表中性義
當X 為“小心”“注意”“留心”“留神”等表“注意”①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小心”“留神”“注意”“當心”“留心”的注解是互釋的,都有“注意”的意思,為近義詞。此處,我們用“注意類”心理動詞統(tǒng)稱。類心理動詞,形成一個封閉的集合。并與“一不”結合形成“一不留神”“一不注意”“一不留心”等格式,由于高頻率使用,有所固化,具有熟語化傾向。②該封閉類X沒有肯定形式,例如“一留神就……”“一小心就……”是不成立的。在構式“一不X就Y”中,除了給定結果Y出現(xiàn)的條件,其結構語義本身就具有評述結果Y出現(xiàn)的意外性。整個構式義表示在“一不X”的條件下所產(chǎn)生的意外結果,這是說話人對發(fā)生的意外結果的一種主觀評述。說話人將“一不X”判定為“就Y”的原因,因此從結構上來看,前后兩項之間蘊含因果關系。
但是,當Y 表示中性的事態(tài)或狀況時,與“不X”在語義上是無法構成常態(tài)的因果關系?!耙徊籜”無法導致中性義Y 的產(chǎn)生,“一不X”產(chǎn)生的結果是意料之外的,帶有偶然性。因此結合“一不X”的語義特征,整個構式凸顯出了意外義。例如:
(18)立交橋架起來,坦蕩的馬路開出來,新樓群一不留神就咝咝地往外冒。(《人民日報》1998年)
(19)一不注意就又起了一棟新房,最高的能達到7 層,一層當?shù)咨套饨o小攤小販,2 層以上是住宅。(《租房季老租客逃離北京史各莊畢業(yè)生仍慕名而去》《ido社區(qū)》2013-06-18)
(20)也許今年憋了一整年,歌手們都在年底來了次集體大爆發(fā),也許一不留心就有個好久不見的歌手再次出現(xiàn)。(《辭舊迎新之際唱片混戰(zhàn)新人初啼PK老牌復出》《杭州19樓》2013-12-24)
例(18)中,“新樓群咝咝地往外冒”這個結果并不是“一不留神”導致的,也不在言者的預期之內,并且是不以言者意志為轉移的情景,屬于超預期用法,表達了言者對Y 感到意外。例(19)中,“新起的一棟新房”不在預期之內,也并不是“注意”可以引發(fā)的結果,所以僅表達一種單純的意外。并且作為發(fā)話人,使用該構式評價意外性,還能體現(xiàn)出說話人的一種態(tài)度和評價,即這件事情令我感到驚奇。
3.X為封閉類,Y表積極義
當X 為表“注意類”心理動詞時,“一不X 就Y”本身就具有意外義,這是激活其超預期評價義顯現(xiàn)的重要催化劑。當Y出現(xiàn)了表示“有利的、積極的事態(tài)或狀況”用法,與“不X”在語義上形成矛盾,構成非常態(tài)的因果關系。由“不X”無法推導出結果Y,因此在特定的事件框架中,事件參與者(施事)的行為與產(chǎn)生的結果狀態(tài)不合理,而這也是超預期構式義產(chǎn)生的語義情境基礎。例如:
(21)明明可以靠“盛世美顏”吃飯的高曉松,卻非要靠才華。一不留神兒,滿滿干貨的《曉說2017》就靠著網(wǎng)友的熱議與好評登上了豆瓣綜藝榜top1,簡直比那些辣眼睛的自拍還火爆。(《<曉說2017>里有個不一樣的<金瓶梅>》《搜狐新聞》2017-04-28)
(22)恨不得要送出去上百份簡歷,考國家公務員也是一條路。萬一一不注意就考上了呢,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是在于就是找一個工作。(《考上公務員你就幸福了嗎?》《網(wǎng)易財經(jīng)》2012-10-25)
例(21)中,“不留神”并不能導致《曉說2017》登上豆瓣綜藝榜top1,而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不僅令人意外,還讓人格外驚喜,本不在預期內的結果竟然出現(xiàn)了。例(22)中,在“語境預期”內,“不注意”是不可能考上公務員的,因此“一不注意就考上了”是超出原本預期的。
根據(jù)我們對北大語料庫和人民網(wǎng)的語料檢索,當X為“小心”“留神”“注意”“當心”“留心”時,其后的Y均出現(xiàn)了表示褒義結果的用法。例如:
(23)往常聽起來還是非常的“玄幻”,一個不當心就完成了呢?(新聞標題《百度新聞》2017-06-22)
(24)在網(wǎng)絡當?shù)赖慕裉欤l也不知道什么時候一不留神就成了“網(wǎng)紅”。(《創(chuàng)業(yè)福地何處尋澳門青年奔橫琴》《搜狐新聞》2016-04-21)
(25)1993年12月12日,“廈工”股一不小心就創(chuàng)下了三項全國紀錄。(《報刊精選》1994年)
上述例句中,Y不再是消極義的后果,而是積極義的結果,是大家都期待發(fā)生的,求之不得的結果和狀態(tài)。這與原來“一不小心就摔倒了”“一不留神就誤了車”等用法形成鮮明對比。而類似用法的句子,近期在網(wǎng)上大量涌現(xiàn)。
“語境預期”(contextual expectation)指特定語境里說話雙方預先持有的信息,是對“事件實現(xiàn)的可能性或合理性”的預期狀況[3]。事件的大概率狀況和標準規(guī)范在人們心理中有很高的顯著性(prominence),所以會成為事件的默認狀況“語境預期”。根據(jù)語料檢索與分析,“一不X就Y(積極義)”的真值語義必是不符合語境預期的?!安?‘注意類’心理動詞”原本導致的多為消極義結果,在主觀上是不希望發(fā)生的。但是在客觀層面上,結果是不可控的,即使“不小心”“不注意”“不留神”“不當心”“不留心”,也有可能導致好的結果,只是在現(xiàn)實情境中發(fā)生的概率比較小。所以綜上分析,X 和Y 的搭配關系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詳見表1。
表1 構式“一不X就Y”中X與Y搭配關系
當X 為“注意類”心理動詞時,Y 無論是消極義、中性義、積極義,都表示意外,只是程度不同。當Y 為表消極義時,前后成因果關系,不具轉折性;當Y表中性義時,前后無法構成常態(tài)的因果關系,具有一定的轉折義,因此構式凸顯出意外義;當Y 為積極義時,前后項不再構成常態(tài)的因果關系,成為了異態(tài),屬于超常搭配,前后項呈強轉折關系,因此構式不僅凸顯出意外義,還具有了超預期的評價義。
動態(tài)浮現(xiàn)語法(Emergent Grammar)認為,語法不是事先就存在的,而是一些經(jīng)常性的用法在語言的動態(tài)使用中通過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產(chǎn)生或“浮現(xiàn)”出來的。構式義的產(chǎn)生是整合與浮現(xiàn)的過程,即“整體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說構式不是固有的,是逐步顯現(xiàn)的;構式義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在使用中逐漸演化的①Hopper Paul.Emergent Grammar,Berkeley Linguistics Conference(BLS),1987(13),p.142.。
表述因果條件關系的“一不X 就Y”須指語境預先認定的大概率狀況,即真值合預期。而同一種事件的實現(xiàn)概率也會因情境不同而發(fā)生偏差,故表結果的Y 也會偏離預期,因而“一不X 就Y”的語義也會隨Y 的語義而變,大致有“因果條件義”“意外義”和“超預期主觀評價義”三種情況。下面按主觀性程度高低之別來闡述。
第一,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更多關注的是“一不X 就Y”的前后順承關系。認為在“一不X就Y”這個框架中,進入的Y都是表示消極義的情況。此時,作為一個原型范疇,其典型現(xiàn)象顯然容易體現(xiàn)較高的透明度,所以構式“一不X 就Y(消極義)”時,表示典型的因果條件義,我們可以從字面上就比較容易整合出構式義。例如:
[語境預期:因為不順心會生悶氣(慣常狀況)][真值語義:生悶氣]
第二,當Y表示中性結果時,與之搭配的X為“小心”“留神”“留意”“當心”“注意”五個心理動詞,形成一個封閉的類。此時“不X”與Y 不構成因果條件關系,卻因為進入X 的成分為表示注意義的心理動詞,使得“一不X”結構本身呈現(xiàn)出意外義,因此整個構式產(chǎn)生了意外義,構式義不再透明,需要結合前后語境,才能推導出表意外的構式義。
[語境預期:期待春天的到來][真值語義:竟然是夏天]
“不小心”并不會導致夏天提前到來,由“不X”并不能推導出Y,使用“一不X 就Y”構式并不表因果條件義,而是為了凸顯對結果Y 的意外情態(tài)。
第三,當Y為表示積極義的結果時,構式義由表因果條件義轉變?yōu)椋菏录⑴c者(施事)的行為與產(chǎn)生的結果狀態(tài)不合理。因而整個構式呈現(xiàn)出了說話人對該動作行為導致的結果感到出乎意料,動作“不X”的行為與產(chǎn)生的結果狀態(tài)與自己的心理預期不符,表達了一種超預期的主觀評價。說話人有這樣一種預設:“不X”這種行為不應該產(chǎn)生Y 這樣的結果。如上述事實,在說話人看來,“不注意”即“不認真準備考試”是考不上公務員的。但是發(fā)生了這樣的結果,是令人感到意外與高興的,所以使用“一不X就Y”構式,凸顯了發(fā)話人的態(tài)度和評價。
一是沒有在預期內,卻發(fā)生了,給人以意外,超出預期。例如:
(28)忙里偷閑,一不小心就被雙色球頭獎砸中(新聞標題《中彩網(wǎng)》2017-08-21)
[語境預期:買彩票基本不會中獎][真值語義:中獎了]
二是有所預期,只是沒想過結果會是這么好,超出預期。Y 更多的是一種被動的客觀事實。例如:
[語境預期:塔克貝爾餐廳各方面都非常突出][真值語義:但是沒想到會好到成為潮流坐標]
三是一種內含謙虛的自嘲。例如:
[語境預期:影片富有詩意][真值語義:竟然拍成了藝術片]
例(30)中,把主旋律電影拍成了藝術片,得到了觀眾的認同與贊譽,是令人驚喜自豪的事情,而使用“一不X 就Y”構式,則體現(xiàn)出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并不是刻意追求的,使整個句子呈現(xiàn)出了調侃、自嘲的意味,與句中的“打趣”呼應,整個句子超預期義更加明顯,而且主觀性顯著增強。使用“一不X 就Y(積極義)”這種非常態(tài)的因果搭配,也帶有一定程度上的謙虛意味,可能最初制作《十八洞村》并沒有以拍成藝術片為目標,只不過是意外達到了這樣的程度,令人驚喜之外,也有謙虛意味。
“任何構式的產(chǎn)生都是基于某種表達的需要,都有一定的語用動因?!A期’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即客觀事件或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違反了人們基于社會規(guī)約性認知的心理預期;就心理機制而言,是客觀事件或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超過了人們基于社會規(guī)約性認知的‘尺度’。而這種超預期體現(xiàn)在語法結構上,則是結構義與結構本身的不搭配。”[4]就語用心理來分析,基于生活經(jīng)驗在人們心目中都沉淀了一些規(guī)約性的共識,即一旦“不小心”“不注意”“不留神”“不當心”“不留心”,就一定會因為疏忽導致不良后果。這種規(guī)約性的共識形成了一種心理預設,一旦結果并沒有那么糟糕,偏離了應有的匹配系列,違反了人們的心理預期,整個構式自然就會產(chǎn)生出超預期的構式義,表示意外的獲得。這種語用心理可以從兩方面得到證明:
其一,“一不X就Y”構式的上下文中,會出現(xiàn)“無法想象”“竟然”等表示意外態(tài)的副詞和短語結構。例如:
(31)賀伯特說,自己一不小心就見證了“煙臺的成長和整個中國的變化”。說起這期間的變遷,年逾八十的賀伯特情緒激動、滔滔不絕,“等詞語頻繁脫口而出,“二十年前的中國就像是另外一個世界”。(《中國的成就獨一無二》《人民網(wǎng)》2018-04-13)
(33)一不留心就坐穩(wěn)主力位置,選國奧隊,下一個目標,楊闊就是瞄準更高的國家隊大門。(《建業(yè)小將:踢主力因訓練質量高自信心越來越強》《騰訊體育》2015-11-30)
例(31)中,緊接著構式所在小句的下文,使用了“不可思議”和“無法想象”,再次強調了結果“煙臺的成長和中國的變化”絕對超出了自己的預期。例(32)中,“竟然”與“一不小心”疊加,加深“我對于看到他”的意外程度。例(33)中,“意料之外”與“一不留神”相呼應,再次強調了構式的意外義。
其二,“一不X 就Y”構式中被激活的超預期構式義,其認知基礎涉及與后續(xù)Y 結構之間的匹配關系。這種匹配關系越不合理,句子的超預期義就越顯著。此時,進入構式的X,主要就集中在“小心”“注意”“留神”“當心”這類心理動詞上面?!耙徊?‘注意類’心理動詞”具有程度低的含義,與其后的Y 形成反比關系,當后面表示消極義結果的Y 程度越高,遺憾、惋惜的意義越強烈;當后面表示積極義結果的Y 的程度越高,整個構式的超預期義也就越顯著。例如:
(34)這里沒有什么值得一說的旅游景觀,只有一片平常的稻田,結果一不小心,就了朋友圈。(《農(nóng)田,才是最奢華的景觀》《搜狐網(wǎng)》2017-05-06)
(35)免費次數(shù)1 次可獲得銅幣106500,感覺有點少是不?那就看看5倍暴擊,可獲得的銅錢數(shù)958500,一不小心差點就成為了。(《傲天楚喬傳中想賺大錢?那就來賺錢之路吧!》《人民網(wǎng)》2017-10-19)
例(34)中,“火爆”表示傳播的程度非常廣泛,如果改成“流行于朋友圈”,超預期義就不會那么明顯。(35)中的“百萬富翁”,在富有程度上也算是極高的,若改成“一不小心差點就成了富翁”,前后就不會形成巨大的反差,超預期義也就沒有那么顯著。
綜上,“一不X 就Y”從原本表示因果義的構式,發(fā)展成為前后項呈轉折關系的非常態(tài)因果關系的構式,整個構式的構式義也因此發(fā)生了變化,成為表達超預期的主觀評價構式,含有意外、驚喜以及謙虛自嘲調侃的語用意義。
“在詞項進入構式的過程中,如果詞項的功能及意義跟構式的原型功能及意義不相吻合,那么構式就會通過調整詞項所能凸顯的側面來使構式和詞項兩相契合。”[5]然而,我們看到在構式“一不X 就Y”的形成和演化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并不只是構式壓制,對于進入構式的Y,尤其是表積極義的Y,構式并沒有對意義上不符的構件體現(xiàn)出應有的壓制力,而是在異質組構成分的“強行”加入下,整個構式發(fā)生了重新分析,在原構式義的基礎上整合出了新的構式義。
因此,我們不得不開始思考,構式對進入該構式的組構成分除了具有壓制作用,使之滿足構式意義上的要求之外,構件對構式是不是也具有相應的反作用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往在談到構式中組構成分之間的互動關系時,一般強調的是構式的形式和意義(結構和功能)之間的互動,其實組構成分的形式之間、意義之間同樣都有互動,甚至此組構成分的形式和彼組構成分的意義之間也存在著互動關系。①關于構式語法互動觀,參見施春宏《構式語法的理論路徑和應用空間》,《漢語學報》,2017年第1期,第2頁。而在構式“一不X 就Y”中,觸發(fā)構式義演化的是構件Y 對構式的反壓制,構件對構式的反壓制,補充了構式互動關系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構件對構式的主動互動。例如:
(36)然而,各類手機游戲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一不留神就踩了雷區(qū)。(《2017 比<王者榮耀>更刺激的銀河系最強手游推薦》《搜狐網(wǎng)》2017-05-19)
(37)今年55 歲的朱強感慨,一不留神自己就到了教學生的年齡。(《朱強:想讓大家多看點馬派戲》《新浪娛樂》2016-07-21)
(38)卡梅隆透露:“最初我們想要拍成三部曲,然而我在創(chuàng)作劇本時一不留神就寫多了,我手下的編劇也寫多了,于是就成了四部電影。(《“阿凡達”可能拓展到電視領域?卡梅隆:為保質量不拍美劇》《人民網(wǎng)》2016-07-25)
上述三例中,都使用了“一不X就Y”構式,例(36)中,“踩了雷區(qū)”是“不留神”造成的,進入構式的Y 在語義上是符合構式要求的;例(37)中,“到了教學生的年齡”并不是“不留神”產(chǎn)生的結果,使用“一不X就Y”構式僅表示對Y感到意外。在語義上,Y也是符合構式要求的;而例(38)中,“成了四部電影”并不在“我的預料”之內,但是卻發(fā)生了,并且這一結果并不是“一不留神”造成的,言者對這一結果是感到欣喜的。從這一方面來看,構件Y 不符合構式對構件的語義要求,但是構式卻沒有調整構件所能凸顯的側面來使構式和構件兩相契合,反而引發(fā)了重新分析,使整個構式因構件做出了改變,構式義也由此發(fā)生了變化。
“構式壓制是‘招聘’機制的主導作用和‘求職’機制的主體作用同時運作的結果。”[6]當然,相對而言,構式壓制的關鍵在于被壓制者自身的可塑性。在“一不X 就Y”這一構式框架中,雖然組構成分進行了錯誤“應聘”,但并沒有被“解雇”,反而進入了框架,成功應聘。原有的構式也并未對組構成分形成壓制,反而被組構成分激發(fā)出了新的意義。整個結構的意義已不再能夠由構式框架推導而出,而是依靠組構成分來理解。因此,我們應該承認,組構成分對構式框架也具有相當?shù)姆醋饔昧?,而不僅僅是進入構式被動地接受“壓制”。新構式義的產(chǎn)生,大都經(jīng)歷了構式反壓制的作用。因此,構式壓制是第一性的,反壓制是在壓制基礎上發(fā)生的,必須存在構式,構件才能對構式進行反壓制。
在構式“一不X 就Y”中,表積極義的Y 在進入該構式后,雖然與整個構式義相沖突,但是卻并沒有被整個構式“壓制”,其自身意義并沒有因與構式框架不符而進行調整和改變。相反,因為這種表積極結果的Y 與前因“不X”的“誤配”(mismatch),表積極結果的Y與整個框架“一不X就Y”的“誤配”,造成了非常態(tài)的因果搭配,并由此產(chǎn)生了超預期的語用效果。構式“一不X 就Y”中,起初Y 都是表示消極義,而當表示積極義的Y 進入構式以后,整個構式發(fā)生了重新分析,凸顯出超預期的主觀評價用法。
在結構重新分析之后,類推繼而發(fā)生作用。首先,“一不X就Y(積極義)”構式產(chǎn)生以后,最先是X 為“小心”時出現(xiàn)了超預期的用法,并且根據(jù)語料統(tǒng)計,“一不小心就Y”的超預期用法也最多。因為類推,“小心”的近義詞“留神”“當心”“注意”“留心”等也慢慢出現(xiàn)了此類用法。尤其是Y成分的多樣化和復雜化,使得該構式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能產(chǎn)性。最后,類推促使“一不X 就Y”構式表示超預期的構式義得到進一步鞏固。構式的使用語境擴大,使原本表因果關系的意義減弱。當X為“注意類”心理動詞時,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構式義發(fā)生了分化。一種是表因果義的常規(guī)用法,因為“一不小心”“一不注意”等造成了不愿見到的后果,例如“一不小心就摔倒了”;一種是表達超預期的新興用法,因為“一不小心”“一不注意”等并沒有導致不良的后果,反而出現(xiàn)了令人喜出望外的結果,由“不X”到Y 是不可推的,例如“一不小心中了五百萬”。至此,“一不X就Y”的構式義需要結合Y的語義特征來判斷。
構式“一不X就Y(積極義)”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在“一不+‘注意類’心理動詞”構成意外義的基礎上,異質成分表積極義的Y的出現(xiàn)和擴展,使得構件對構式形成反壓制作用,在構件與構式的互動過程中,可推導性減弱,形義關系的透明度降低,不再構成因果關系的前后項,使“一不……就……”框架浮現(xiàn)出了轉折義?!癆類形式(A—form)實際上卻起著B類的意義功能(B—function)。它是對形式與意義功能的‘對應性’語法原則的破壞,因此也是一種修辭機制?!盵7]在這樣的用法中,“一不……就”的轉折義是明說(saying),轉折義則是隱含(implicature),我們通過Y 的意義,來理解“一不……就”的隱含的轉折義,至此構式“一不X就Y(積極義)”成為一個不可推導的構式。上述論述可作如下概括,詳見表2:
表2 構式“一不X就Y”構式義的浮現(xiàn)與分化
從因果關系到轉折關系,構式“一不X 就Y”經(jīng)歷了從用變到演變的演化路徑,作為新興的網(wǎng)絡流行構式,展現(xiàn)出了強大生命力,形式未發(fā)生改變,意義卻產(chǎn)生了巨大變化。從“一不X 就Y(消極義)”到“一不X 就Y(積極義)”,構式信息量增加,主觀性增強,由原來的單義構式,變成了多義構式。
本文從構式語法角度,對現(xiàn)代漢語流行構式“一不X就Y”的構式義發(fā)展演化過程、機制、動因以及構式義發(fā)展演化方向進行探討,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構式義是發(fā)展變化的,構式“一不X 就Y”的形成經(jīng)歷了從表達因果關系的形義透明的可推導語法構式發(fā)展成為體現(xiàn)主觀評價的形義關系不透明的表超預期意義的不可推導構式的過程。
第二,構式發(fā)展過程中,同構項擴展是推動構式調變演化的主要動因。Y的變異而導致非常態(tài)因果關系,因X 的語義特點而附帶意外的感情色彩,表積極結果的Y進入構式“一不X就Y”時,并未因意義不匹配而被構式所壓制,新加入的異質成分和原構式框架進行新的整合(integration),形成新的構式義。
第三,構式義的發(fā)展演化,是在原構式義基礎上進行的。“一不X 就Y(積極義)”是“形式順承,意義轉折”的表主觀評價的超預期構式,超預期義是在原構式因果條件義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在共時的平面上,構式義的發(fā)展演化讓構式義呈現(xiàn)出多義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