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櫻瀚
01安娜阿特金新作品《陽光花園》,1843
藍曬印相法,又稱鐵氰酸鹽印相法、氰版印相法,是在1842年由英國人約翰赫謝爾發(fā)明的。之前幾期提過的銀版、濕版火棉膠、蛋白印相,以及后來出現(xiàn)的膠片和相紙,都是以鹵化銀為感光劑,而藍曬法是以鐵為感光元素的。銀鹽系呈現(xiàn)黑白,而鐵鹽系則表現(xiàn)為藍白。相較于銀鹽,藍曬法因為化學(xué)成分易得而廣受歡迎,又因為操作方法簡單,而被視為攝影古典印相的入門工藝。
藍曬法的操作流程不像濕版火棉膠那么繁復(fù),最大的難點在于對曝光的控制。
在明室中挑選前期拍攝好的黑白負片,反差較大的底片效果較好,也可以制作密度適宜的中間底。如果要做藍曬物影,則可以選擇具有不透明、半透明和透明等不同厚度的材料。
現(xiàn)今的常用配方是由檸檬酸鐵銨和鐵氰化鉀兩種溶液配制而成。其中20%的檸檬酸鐵銨溶液由100克檸檬酸鐵銨和400毫升20攝氏度的蒸餾水混合而成,充分攪拌溶解后再加水稀釋至500毫升。10%的鐵氰化鉀溶液則是由40克鐵氰化鉀和400毫升20攝氏度的蒸餾水混合而成,充分攪拌溶解后再加水稀釋至500毫升。兩種溶液配比完成后裝入褐色避光試劑瓶儲存?zhèn)溆谩MǔK幰号涑珊笮桁o置24小時后再使用比較穩(wěn)妥。兩種溶液平時單獨存放,需要用時再將二者在暗房中1:1均勻混合。
混合后形成的溶液有感光性,因而通?,F(xiàn)用現(xiàn)配。有條件的情況下,推薦采購國藥上海生產(chǎn)的化學(xué)原料,國藥滬制劑是我本人試過在市面上能夠采購的品種中質(zhì)量最穩(wěn)定的。
02左為鐵氰化鉀,右為檸檬酸鐵銨
03左為20%的檸檬酸鐵銨溶液,右為10%的鐵氰化鉀溶液
另一種常見藍曬配方,也就是俗稱的新藍曬,是由英格蘭人麥克維爾根據(jù)赫謝爾的配方改進的,針對原有配方曝光時間長、高光區(qū)域影調(diào)易缺失的缺點,他用草酸鐵胺替代檸檬酸鐵銨,進而提高感光度。但新藍曬配方的操作要求較高,涉及的化學(xué)元素有毒性,因而不建議自行配置,可以考慮采購美國沙利文(Bostick & Sullivan)或其他工廠的現(xiàn)成制劑。
04新藍曬藥液具有感光性,因而需在暗房中臨時配制
05明室中可見新舊藍曬藥液的差別,左為傳統(tǒng)藍曬配方,右為新藍曬配方
06在暗房中涂布時,需要按照先橫后豎的順序,快速均勻地刷藥液
07新舊藍曬配方相紙的差別,左為傳統(tǒng)配方,右為新藍曬配方
在明室中,將純棉紙裁至合適尺寸后,就可以進入暗房涂布,制作藍曬相紙了。藍曬的常用紙多為阿詩系列的水彩紙,個人試過的純棉帶涂層的紙張中,阿詩鉑金紙和百合鉑金紙也很不錯,在刷藥過程中表面涂層尤其順滑,很容易涂布均勻。通常在藍曬和鉑鈀印相領(lǐng)域,有人認為必須使用不帶任何金屬的刷子,比如價格高昂的手工扎制的日本排刷。其實價廉易得的不銹鋼包邊的尼龍刷也很好用,注意不要將藥液沾到刷子根部即可,而且尼龍刷易清洗不易掉毛。我個人比較常用華虹的6號刷(100毫米寬幅),寬窄合宜,涂布順滑,不會沾取過多藥液,刷藍曬鉑金都非常趁手。
涂布藍曬相紙的時候,需要在紙面上按照先橫后縱的順序,快速均勻地刷上藥液,通常一次即可。舊藍曬的相紙刷好之后呈現(xiàn)黃綠色,而新藍曬相紙刷好后呈現(xiàn)明顯的綠色。隨后將涂好的藍曬相紙在唁房或較為昏暗的環(huán)境中晾干,也可以用吹風(fēng)機的低溫擋均勻吹相紙反面,加速干燥,待相紙徹底干透以后才能使用,因為沒有干透的殘余水分都會影響最終照片效果。
08印相時,用無殘留膠紙將4×5英寸黑白負片固定在印相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