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泉
(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汾河新二壩項目為汾河流域生態(tài)修復項目的一部分,項目區(qū)位于太原市劉家堡鄉(xiāng)劉家堡村,上游綜合治理三期工程與下游二壩之間的河道,距離太原市區(qū)34.7 km,河道上跨河橋梁為劉家堡大橋。工程主要目的是通過在河道上設置蓄水閘壩,抬高河道水位,在河道內形成蓄水水面,實現(xiàn)三期工程與中游核心區(qū)水面連續(xù),同時增補地下水,改善河道及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工程閘壩處設置船閘建筑物,實現(xiàn)三期工程至二壩之間游船通行。
本工程蓄水區(qū)河道按20 年一遇洪水設防,設計洪水流量1 420 m3/s,主要建筑物按20 年一遇洪水設計,50 年一遇洪水標準校核,校核洪水流量1 970 m3/s。
三期工程與二壩之間河道呈南北向展布,長約13.5 km,現(xiàn)狀河道寬約300 m,右岸大堤緊臨城市濱河西路,兩岸堤頂高程分別為左岸765.5~773.46 m,右岸762.0~773.30 m,堤頂寬約6 m,河道內現(xiàn)有主槽,主槽寬約60~80 m,深2.6 m 左右。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壅水閘壩和船閘等。壅水閘壩包括主槽段弧形門擋水閘和兩岸灘地鋼壩閘。因有游船通行要求,同時考慮現(xiàn)狀河道兩岸未設排污涵,太原城市污水排放直接進入蓄水區(qū),在滿足河道行洪前提下,在河道主槽中部布置船閘通航,船閘兩側布置少占行洪斷面的大孔寬弧形門擋水閘,來排沙、蓄水更新置換等,左、右兩岸灘地布置鋼壩閘通過壩頂溢流滿足日常污水排放的要求。
本蓄水工程為Ⅳ等工程,相應壅水閘壩及岸墻等建筑物級別為4 級。根據(jù)通航規(guī)模,船閘采用單級單線船閘,工程等級為Ⅶ級,相應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級別為4 級,靠船、導航建筑物級別為5 級,臨時建筑物級別為5 級。
本段河道右臨濱河西路,左接太原市綜型改革發(fā)展起步區(qū),河道寬度目前無法拓寬。為實現(xiàn)三期工程與二壩之間河道水面連續(xù),主槽通航,經(jīng)過現(xiàn)場實地勘看,根據(jù)下游回水關系、河床高程、通航條件、大橋影響等提出以下兩種閘壩方案。
一道閘壩布置在劉家堡大橋下游,壩址位于劉家堡大橋下游約1.7 km 處。根據(jù)下游二壩正常蓄水位764.01 m,主槽回水可達劉家堡大橋以上約1 km,且當?shù)剞r民在河道兩岸灘地內填土造地,兩岸灘地回水受限,實際灘地回水長度約4 km,(此處灘地高程在764.0 左右,局部低洼)。按灘地上回水水深0.5 m 考慮,閘底板高程不得超過763.5 m,實測劉家堡大橋以上灘地高程在765.0 m 以上。為解決全河道灘地水面連續(xù)問題,閘壩布置在劉家堡大橋下游。此處河床主槽高程約761.5 m,水深2.5 m,同時滿足1.2 m 的最低通航水深要求。
閘前正常蓄水位同時滿足低于劉家堡大橋橋底高程(約768.6 m),淹沒三期末端兩岸灘地(大部分高程767.5—768.4 m),游船通行最低水位766.3 m 這三個條件,最終確定為768.0 m,對三期下游灘地進行局部清淤以實現(xiàn)全槽蓄水。王家堡大橋橋底距離設計最低通航水位2.3 m,小于過橋通行凈空3 m,限制了通航,本方案考慮拆除重建大橋。
一道壩方案布置見圖1。
圖1 一道壩方案布置圖
本方案中壩總長291.0 m,在主槽中部布置通航建筑物船閘,船閘主體建筑橫剖面為整體式“U”字形鋼筋混凝土結構,總寬19 m,其中左、右閘墩寬5.0 m,閘室凈寬9 m;船閘兩側各布2 孔弧形門閘擋水,總長44.0 m,單孔凈寬8 m,閘前擋水高度6.0 m;左、右兩側灘地布置參考目前已運行的鋼壩閘工程閘門規(guī)模以及市場上鋼閘門生產(chǎn)廠家的制造水平,灘地鋼壩閘共布置6 孔,單孔凈寬為30 m,閘底軸直徑1.0 m,壩高4.5 m。
根據(jù)三期和二壩間河道高程關系,1#、2#閘壩分別布置在劉家堡大橋上、下游側。據(jù)二壩正常蓄水位確定2#壩閘底高程763.5 m,位置選在距二壩約4 km處,灘地高程764.0 m 左右,主槽高程761.3 m,水深2.7 m,滿足游船通行的最小水深要求,灘地可通過部分清淤形成全河槽水面。1#、2#閘壩之間水面高程由劉家堡大橋橋底滿足游船通行決定,劉家堡大橋橋底高程768.6 m,水面以上船高按2.3 m 考慮,則1#、2#閘壩之間水面不得高于765.5 m,為達到全槽水面,要求1#閘壩閘底高程不超過765.0 m,1#閘壩位置選在劉家堡大橋上游700 m 處,距三期約5.6 km,壩址處主河槽762.0 m,水深2.0 m,滿足游船通行的最小水深要求,灘地高程765.0 m,通過部分清淤可形成全槽水面。1#壩以上水面由三期末端灘地高程確定1#壩閘前擋水位為768.0~768.5 m。
1#壩總長311 m,主槽建筑物垂直水流方向尺寸同方案1,擋水高度6.0 m;灘地共布置5 孔鋼壩閘,單孔凈寬40.0 m,總長248 m,壩高3.0~3.5 m。2#壩主槽建筑物同1#壩,擋水高度4.0 m,灘地共布置5 孔鋼壩閘,總長248 m,壩高2.0 m。
兩道壩方案設計見圖2。
圖2 兩道壩方案設計圖
這兩種閘壩布置,主槽段均為船閘和弧形閘門,凈寬尺寸相同,故只對河道行洪安全影響比較大的兩岸灘地鋼壩閘布置進行比較。
方案一中灘地上鋼壩閘擋水高度4.5 m,壩高4.5 m,閘底軸直徑1.0 m,閘門規(guī)模大;因擋水位較高,啟門力較大,傳導至閘墩的水平力很大,對閘墩抗滑穩(wěn)定不利,經(jīng)計算閘墩邊墻厚度1.0 m,底板厚度2.0 m,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才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相應啟閉機選型容量增大,單臺為2 000 kN。方案二中壩高低,閘底軸直徑0.8 m,閘門規(guī)模較?。粏㈤T力較小,計算閘墩穩(wěn)定時,閘墩邊墻厚度減至0.8 m,底板厚度減薄至1.6 m,閘墩抗滑穩(wěn)定就能滿足;啟閉機容量小,單臺為1 000 kN。所以,方案二在閘壩規(guī)模、閘墩抗滑穩(wěn)定方面優(yōu)于方案一。
方案一蓄水后,現(xiàn)狀劉家堡大橋底部距蓄水面0.6 m,參照內河通航標準以及參考其他工程,游船通行凈空高度定為3.0 m,拆除大橋后方可通行。方案二中當兩道閘壩蓄水后,距水面距離為3.1 m,游船可順利通過大橋。因此方案二比方案一通航條件優(yōu)越。
方案一增加了灘地閘的孔數(shù),相應閘墩數(shù)增多,束窄河道過流凈斷面,發(fā)生校核洪水時,經(jīng)計算閘前水面壅高值為0.69 m,同時蓄水區(qū)兩岸堤防超高不夠,對河道行洪不利。而方案二中,河道過流凈寬為200 m,比方案一增加20 m 及1 個閘墩寬度,河道泄洪寬度加大,計算的水面壅高值為0.35 m,兩岸堤防超高滿足要求,對河道行洪有利。方案二比方案一利于河道行洪。
本蓄水區(qū)兩岸均為土質防洪堤,兩岸堤頂較為平緩,左岸堤高4.5~6.2 m,堤頂寬約6 m;右岸堤高4.3~6.5 m,堤頂寬約6 m。據(jù)調查,筑堤時主要在河漫灘取土。堤身巖性主要為淺黃、褐黃色粉土質砂,含細粒土砂及低液限粉土組成,局部夾低液限粘土透鏡體,結構松散,偶含碎石及煤屑,土質不均,質量較差。大堤兩側邊坡較陡且大部無防護,僅局部內側邊坡有少量漿砌石護坡。
針對方案一和方案二中不同蓄水位,采用河海大學工程力學研究所編制的水工結構有限元分析系統(tǒng)《AutoBANK》(V7.08 版),對兩岸堤防滲流穩(wěn)定進行計算。經(jīng)過計算發(fā)現(xiàn),因方案一中河道蓄水位較高,導致兩岸大堤邊坡中浸潤線抬高,邊坡出口段滲流坡降0.3 大于允許坡降0.25,邊坡滲透變形不穩(wěn)定;而方案二中滲流坡降0.22 小于邊坡允許坡降,同時計算出的各種工況下邊坡的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均大于規(guī)范允許值。
上述比較發(fā)現(xiàn),若長期蓄水,方案二對兩岸堤防穩(wěn)定沒有影響,明顯優(yōu)于方案一。方案一需要對堤防采取邊坡加固處理措施,需增大工程投資。
3.5.1 社會影響
方案一中為滿足通航,必須拆除劉家堡大橋,此橋東連石(溝)榆(次)線,西接黃(陵)古(交)線,是連接南郊區(qū)的重要橋梁,如果重新規(guī)劃交通走向,涉及兩岸耕地征地補償、路線選擇等諸多問題。拆除后,兩岸居民必須繞道而行,加大了出行成本,一段時間內必然嚴重影響兩岸居民生活、生產(chǎn)活動,社會影響較大。
3.5.2 環(huán)境影響
方案一和方案二中蓄水區(qū)正常高水位768.0 m,兩岸浸沒地下水臨界埋深農業(yè)區(qū)為1.0 m,居民區(qū)為2.0 m。兩岸耕地高程764.0~769.5 低于浸沒地下水臨界高程769.0 m,靠近兩岸居民地現(xiàn)狀大部分高程767.5~770.0 m 低于浸沒地下水臨界高程770.0 m。長期蓄水后,河水將通過谷底及堤基滲漏至堤外,引起堤外地下水位抬升,使堤外居民區(qū)及耕地地基土飽水、房屋潮濕、地面沼澤等,并產(chǎn)生淹沒及浸沒問題。因方案一中蓄水區(qū)長度比方案二長,影響范圍比方案一大。因此,在社會及環(huán)境的影響方面,方案二優(yōu)于方案一。
方案二中因修建兩道閘壩,土建工程量中土方量、混凝土、鋼筋量以及上下游連接工程量成倍增加、配套機電設備數(shù)量翻倍,投資估算為2.6 億,方案一中,工程投資加上大橋拆除重建費用,投資估算2.2億。
綜上所述,盡管方案一投資較小,但在工程布置、社會及環(huán)境影響、河道行洪、通航條件等方面方案二明顯優(yōu)于方案一,故推薦采用方案二。
河道上建造閘壩工程方案選擇考慮因素眾多,投資大小不能成為唯一決定條件,更應該從閘壩布置、河道行洪、通航條件、社會及環(huán)境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比較,最后擇優(yōu)選擇合理的閘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