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只要我們不遺余力地給孩子以家的溫馨、給孩子以親人的呵護,在我們的言傳身教中,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自己,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排解和消除他們的焦慮情緒。
關鍵詞:給孩子家的溫馨;給孩子親人的呵護;引導孩子適應新的生活方式
剛入園孩子產(chǎn)生焦慮情緒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源,在于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人、陌生的生活方式。要排解幼兒的焦慮情緒,就應該從這三個方面著手,逐一分析探究,對癥下藥,引導疏通,一一化解。
如何讓幼兒更快地適應新環(huán)境是環(huán)境選擇了我們,還是我們選擇了環(huán)境。如果從宇宙誕生的時間來說,地球就相當于一個幼兒,但如果從地球誕生的時間來說,人類也許只是諸多生命生存于地球上的匆匆過客中的一種。與其說是環(huán)境選擇了我們,倒不如說是我們選擇了環(huán)境。家庭作為每一個人生命中的第一站,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從匍匐前進到跌跌撞撞……,每個孩子三周歲以前的時光都要在這個環(huán)境中度過。這是個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三年的時間,使孩子對這個環(huán)境已產(chǎn)生了強烈的依賴性。為人父母的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庭的地位是什么!優(yōu)越且唯我獨尊。非一朝一夕所適應的生活環(huán)境突然間發(fā)生了變化,別說是幼兒,即使是成年人,要在短時間內(nèi)去適應改變是不太現(xiàn)實的。如果不能及時適應,自然會造成焦慮情緒的產(chǎn)生。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在短時間內(nèi)適應新的環(huán)境、陌生的人、陌生的生活方式呢?
一、 給孩子家的溫馨
生活的環(huán)境雖然變了,但我們可以力所能及的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類似于家的環(huán)境。每個幼兒因為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對家庭環(huán)境的感知不同,既然都是孩子,那就有共性可尋。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可以在教室的布置、玩具的擇取上下功夫做文章,通過對每個孩子細心的觀察,根據(jù)孩子的愛好,對孩子們進行分組,就像劃分試驗田一樣,把孩子們劃分到他們感覺最接近自己家庭環(huán)境的組別中去,使孩子們充分感覺到新環(huán)境有家的味道、家的溫馨。再慢慢培養(yǎng)孩子的可融入性,從班級的小范圍向大集體過渡。在緩解孩子焦慮情緒的基礎上,通過疏導,從而逐漸排解消除孩子的焦慮情緒。
二、 給孩子親人的呵護
來到這個世界,每個人第一眼看到的是父母和家人。父母和家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學前三年的時間里,孩子和父母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形成了其他人難以替代的默契。驀然間,孩子們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同時出現(xiàn)在自己身邊的都是陌生的人。孩子極容易產(chǎn)生焦慮的情緒。人類是自然界之中最最感性的動物,我們知道,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第一眼見到父母和家人也是陌生的,但慢慢地為什么會消除距離感而倍加親切呢?這也許就是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親情巨大作用所產(chǎn)生的能量吧!親情來自何方,難道是天性嗎?我覺得不是。別說是我們自然界中最有感性的人類了,比方說我們領養(yǎng)的貓兒、狗兒,當你對他們親切,對它們關懷備至,它們也會和我們消除距離感而變得很親近。所以說,無微不至的呵護會消除陌生感、距離感,而增加親切感。
我們每一位教育者,兩肩擔的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肩負的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我們要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每一個孩子進了你的教室,就應該視如己出,我們要用和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一樣的責任心去關心和愛護他們。消除孩子們對你的陌生感,使他們在幼小的心靈里播下閃閃發(fā)光的種子。孩子們每天走進教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迫不及待的目光四下搜尋,盡快地找到你。親情和愛護是消除陌生感的一劑良藥,是排解孩子焦慮情緒的最佳途徑。
三、 引導孩子適應新的生活方式
家庭是孩子們接受教育的第一片沃土,家庭教育的成敗,極大地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成效。但學校教育卻擔負著對家庭教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責任。現(xiàn)如今,家庭經(jīng)濟條件普遍好了,自然生活條件也好了,父母親在對孩子的培養(yǎng)上可謂是力度極大,但我們都知道,家長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并非都是高學歷、一刀切。古時候有孟母三遷,但像孟母一樣的家長從古至今又有幾人呢?天底下那個家長不疼愛的自己的孩子,但過分的溺愛和滿足,造成的結果是孩子們的性格既倔強又任性。甩給學校教育一個老大難的問題。教育就如同大禹治水,只能疏導,不能死堵。
孩子們離開家來到學校,生活的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全新的生活方式如果不能滿足自己的味道,自然也會產(chǎn)生焦慮的情緒。如何排解,我們不能去死堵,那怎樣去疏導呢?對于幼兒來說,也許入學前三年的家庭生活,已經(jīng)初步使他們養(yǎng)成了相對定式的生活方式,但并非根深蒂固。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就一定能夠順利疏導。在平時的相處中:
1. 我們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生活細節(jié)上處處給孩子們做到表率的作用。孩子的模仿能力是特別強的,只有我們做對了,才能對孩子們的已經(jīng)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進行正確的疏導。
2. 我們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個體,對他們的言談舉止做詳細的記錄,充分掌握他們各自的生活方式。
3. 要經(jīng)常和他們溝通交流,孩子的心理是單純的,語言就是他們最好的心理寫照,不會存在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情況。通過交談,掌握他們的心理變化。再歸納分析,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
改變孩子對陌生生活方式的抵觸心理也許是最難的,也并非分分秒就可以輕而易舉搞定的事情,但我覺得,只要我們不遺余力地給孩子以家的溫馨、給孩子以親人的呵護,使他們時刻感受到自己就是在家里,自己就是在自己的父母親身邊,每一位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每一位玩伴就是自己的親生姊妹,那在我們的言傳身教的感召下,他們也會漸漸地消除對陌生生活方式的抵觸,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自己,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從而排解和消除他們的焦慮情緒。
參考文獻:
[1]段曉霞.淺談如何緩解剛入園幼兒的焦慮情緒[J].新一代,2013(10).
作者簡介:
李楠,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丁家溝鎮(zhèn)合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