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介宏 朱傅祥 洪全國 張斌
摘? 要:通過對4個參試品種的生育期、抗逆性、豐產(chǎn)性進行比較試驗,篩選適宜鹽都區(qū)機插推廣應用的優(yōu)質食味粳稻品種。結果表明:南粳9108綜合表現(xiàn)較優(yōu),可作為主導品種推廣應用;南粳505、南粳2728、徐稻9號仍需進一步示范種植。
關鍵詞:優(yōu)質食味粳稻品種;比較試驗;鹽都區(qū);2018年
中圖分類號 S51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4-0020-02
為促進優(yōu)質食味粳稻品種在鹽都區(qū)的推廣應用,積極發(fā)展優(yōu)質食味稻米產(chǎn)業(yè),筆者于2018年選用4個優(yōu)質食味粳稻品種進行比較試驗,對參試品種的生育期、抗逆性、豐產(chǎn)性進行了對比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選擇在鹽都區(qū)郭猛鎮(zhèn)護西村鹽都區(qū)鵬順家庭農(nóng)場進行。土壤為粘性,肥力水平中等偏上,地力均勻,溝渠配套,排灌方便。試驗地前茬為小麥。
1.2 參試品種 參試的4個品種均為通過國家審定或江蘇省審定(引種)的優(yōu)質食味粳稻品種。其中,遲熟中粳稻品種1個,為南粳9108;中熟中粳稻品種3個,分別為南粳505、南粳2728、徐稻9號(詳見表1)。
1.3 試驗設計 每個品種種1個小區(qū),共4個區(qū),不設重復,隨機排列。每個小區(qū)長15m,寬8.9m,面積0.01335hm2。采用基質穴盤育秧,人工模擬機插栽培方式,株行距為25cm×15cm,栽插25.5萬~27萬穴/hm2,基本苗112.5萬株/hm2左右。按“四個統(tǒng)一”進行田間管理,即:統(tǒng)一播種、統(tǒng)一育秧、統(tǒng)一栽插、統(tǒng)一管理。
1.4 試驗過程
1.4.1 播種栽插 播種前選晴天曬種2d,5月26日用17%殺螟·乙蒜素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浸種48h,5月29日播種,每盤播干種120g左右,采用無紡布覆蓋。試驗地前茬為小麥,小麥秸稈全量還田,及時深旋耕,精細整地。6月20日統(tǒng)一栽插。栽后進行1次人工補苗。
1.4.2 栽培管理
1.4.2.1 水漿管理 秧田期以旱管為主,促進秧苗盤根。大田薄水栽插,栽后及時灌水護苗,淺水勤灌促分蘗,適時適度分次擱田,孕穗及揚花階段保持淺水層,灌漿結實期干濕交替,成熟前7d斷水,活熟到老。
1.4.2.2 肥料運籌 大田基肥在小麥秸稈全量還田的基礎上,結合整地,施45%復合肥450kg/hm2。分蘗肥分2次施用:第1次在栽插后7d,施尿素112.5kg/hm2;第2次在栽插后15d,施尿素150kg/hm2。穗肥分2次追施:倒4葉追施促花肥,施45%復合肥112.5kg/hm2+尿素75kg/hm2+氯化鉀150kg/hm2;倒2葉因苗補施保花肥,補施尿素60kg/hm2。
1.4.2.3 病蟲草害防治 秧田期選用吡蚜酮、銳勁特防治灰飛虱和稻薊馬;栽后7d,結合追施分蘗肥,用50%芐嘧·苯噻酰900g/hm2進行大田化學除草;分蘗末期至孕穗期交替使用井岡霉素、咪鮮胺、己唑醇,防治紋枯病3次,同時兼治稻曲病;破口至抽穗期,選用稻瘟靈、三環(huán)唑及其高效復配劑防治穗頸瘟、稻曲病等穗部病害,連續(xù)防治3次。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各參試品種的齊穗期為8月25日至9月1日,其中,徐稻9號齊穗期最早,為8月25日,南粳505為8月26日,南粳2728為8月28日,南粳9108最遲,為9月1日。參試品種生育期在145~152d,其中,徐稻9號、南粳505生育期最短,均為145d;其次是南粳2728,為148d;南粳9108生育期最長,為152d。參試品種的生育期均在安全期范圍內比較安全(見表2)。
2.2 抗逆性 各參試品種的株高在93.8~98.8cm,比較適中。其中,南粳9108株高最矮,為93.8cm;南粳2728最高,為98.8cm,但無倒伏;南粳505、徐稻9號的株高分別為98.2cm、96.1cm,兩者均不同程度發(fā)生輕微倒伏。參試品種田間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未發(fā)生或輕度發(fā)生,南粳9108、南粳2728紋枯病輕度發(fā)生,南粳505稻瘟病輕度發(fā)生,稻曲病均未發(fā)生(見表2)。
2.3 產(chǎn)量構成因素 水稻成熟期,每個品種隨機取5穴考種,測定有效穗、每穗總粒數(shù)、結實率和千粒重,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參試品種有效穗在313.5萬~354.0萬穗/hm2,其中,南粳2728有效穗最多,為354.0萬穗/hm2;徐稻9號有效穗最少,為313.5萬穗/hm2。每穗總粒數(shù)119.6~137.7粒,其中,徐稻9號每穗總粒數(shù)最多,為137.7粒,南粳2728最少,為119.6粒。結實率92.1%~95.5%,其中,結實率最高的是南粳2728,為95.5%;最低的是徐稻9號,為92.1%。千粒重26.0~27.6g,其中,最高的是南粳505,為27.6g,南粳9108最低,為26.0g。
2.4 實收產(chǎn)量 參試品種實收產(chǎn)量在9363.0~10855.5kg/hm2,其中,南粳9108產(chǎn)量最高,為10855.5kg/hm2,其次是南粳2728,為10474.5kg/hm2;徐稻9號最低,為9363kg/hm2(見表3)。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參試各品種均能在安全齊穗期內齊穗(本地區(qū)安全齊穗期為9月15日前),生育期均處于安全期范圍內。南粳9108產(chǎn)量最高、潛力大,綜合抗性較好,后期熟相好;南粳505產(chǎn)量較高,但綜合抗性一般,稻瘟病輕度發(fā)生,并出現(xiàn)輕微倒伏;南粳2728產(chǎn)量高,后期熟相好,但植株較高,存在倒伏隱患;徐稻9號產(chǎn)量表現(xiàn)一般,且出現(xiàn)輕微倒伏。南粳505、南粳2728、徐稻9號在生產(chǎn)應用,要充分考慮倒伏風險,控高防倒。
綜上,南粳9108具有生育期安全、綜合抗性較好、產(chǎn)量高等特點,適合鹽部地區(qū)機插條件下大面積推廣應用;南粳505、南粳2728、徐稻9號仍需進一步示范種植,并對其綜合抗性、高產(chǎn)栽培開展相應的配套技術研究。
(責編:張宏民)